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部分诗人独饮苦酒,这时的他悲观哀痛,纵览全篇可以发现全诗处处紧扣一个“惜”字,虽为写物,但每句皆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伤,虽不直白,但却余音绕梁。可以说,这首诗是寄情于景的典型,当中托物寓志,寄兴深微。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一)屏风画折枝(二)。
八尺龙须(三)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
(一)猩色:指鲜红色,即如猩猩之血般的红色,故有此称。元代萨都剌《鹦鹉曲题杨妃绣枕》:“水昌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床。”
(二)折枝:一种花卉画法,这种画法通常只画花朵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而不画整株花,故有此名。宋代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偃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草花有方干之不同,折枝无蜂蝶之来采。”
(三)龙须:一种草的名字,这种草的茎可以用来织席。
【译文】
碧色的围栏外挂着精美的绣花布帘,猩红的屏风上画着折枝。
八尺大床上放着龙须草编成的席子以及方形的锦缎被褥,天气虽未变得寒冷但这里的一切已显得冰凉。
【背景与赏析】
这是“香奁诗”的写作名家韩偓反映男女情爱诗歌中独具匠心、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诗中一开始描写的是一个华丽精致的卧室,首联是从室外的垂帘开始慢慢地拓宽读者的眼界,之后从屏风那里将视线转回室内,而从室内的八尺大床等摆设可以看出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一个贵家少妇。虽然全诗并没有明确的语言描写女主人在做什么,但“画折枝”即可表现出女主人的高雅情趣,而尾联也暗现了女主人在深秋的深闺之中对爱情的渴望。整首诗在景物上泼墨重彩,各种色彩的使用与诗中所要表现出来的情感可以说是极其协调,碧绿的栏杆、猩红的屏风以及微风吹拂下帘珠的摆动,可以说是色现情、情融色,虽说纵观全诗并没有写出一个“情”字,但作者却紧借环境的描写来处处点明女主人深闺思情的情怀,由此也可以推测本诗意境的委婉深邃也是其能传诵如此久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