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四十三章 曹松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86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四十三章 曹松

  

  曹松,生卒年不详,唐朝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早年因避战乱而栖居于洪都西山,后追随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便流落江湖,生活贫苦。光化四年(901年)中进士,那时已年逾七十,官拜秘书省正字。曹松的诗歌多为旅游山水之作,很少有社会题材,喜欢模仿贾岛的风格,但并未流于怪僻,反而有一种清苦而澹宕的风味。

  己亥岁(一)

  泽国(二)江山入战图,生民(三)何计乐樵苏(四)。

  凭(五)君莫话封侯(六)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七)。

  【注释】

  (一)《己亥岁》:己亥为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所以本诗大约作于广明元年,是作者为回忆去年时事而作,是曹松诗歌中少有的、展现社会政治现实的一首诗。

  (二)泽国:水乡,江汉流域。这里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三)生民:人民,百姓。

  (四)樵苏:指艰苦的生计。樵,砍柴。苏,割草。

  (五)凭:请,求。

  (六)封侯:指升官。古代的将帅在战争中立了大功的,都可以

接受君王的封侯。

  (七)万骨枯:万人成为枯骨。这里指牺牲无数的战士和百姓。

  【译文】

  战火已经蔓延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百姓们只求能过砍柴割草的日子就已经很快乐了。

  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个将军的封侯是万千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化为枯骨换来的。

  【背景与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战争蔓延到了长江以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片区域被战火侵袭,只是说这片区域已经被绘入了战图,表达方式非常委婉,给了读者充分的联想空间。战争开始,生灵涂炭,原本砍柴割草的苦日子与战争所带来的生命危险相比,已经非常快乐了,但如今,就连这点微薄的快乐都不再有。以“乐”来反衬“生民”的苦。古代的战争习惯以取得的敌人首级数来计功,这种方法造成了大量的杀戮,有的将领为了邀功,甚至会杀害无辜的百姓来充数,就这样,用这种充满血泪的事实逼出了结尾两句的求告。一个“凭”字,更是道出了无限的辛酸。最后一句话以“一”对“万”,以“成”对“枯”,如此强烈的对比手法,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