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四十二章 黄巢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90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四十二章 黄巢

  

  黄巢(?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南)人。在盐商家庭出生,以贩私盐为业。会写诗,善于击剑骑射。曾到长安应举,未中,对当时考场的黑暗有了深刻的了解。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响应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自号“冲天大将军”,后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中和四年(884年),起义军战败,自杀于莱芜东南的狼虎谷。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持续了将近十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全唐诗》收录有黄巢诗三首。

  菊花(一)

  待到秋来九月八(二),我花开(三)后百花杀(四)。

  冲天香阵透(五)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六)。

  【注释】

  (一)《菊花》: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中说此诗是黄巢落第之后的作品,《全唐诗》将此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今用标题据《清暇录》。

  (二)九月八:九月九日才为重阳节,这里用“九月八”是为了押韵。古代过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惯。

  (三)我花开:指菊花的开放。

  (四)百花杀:百花凋谢。比喻当朝统治者的下场。

  (五)

透:弥漫,渗透。

  (六)黄金甲:形容菊花的金黄澄亮。也暗喻黄巢领导的起义军的服饰颜色。

  【译文】

  等到秋天来临后的重阳节,菊花将怒放,而其他众花则凋谢零落。

  菊花的香气将直冲云天渗透整个长安城,那个时候城内的每个角落都会开满金黄的菊花。

  【背景与赏析】

  黄巢借这首菊花诗托物言志,通过咏菊来说出自己的抱负,整首诗充满气魄,刚劲雄浑,可以说是不同凡响。“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的写就,使整首诗充满了战斗意味,气势极为凌厉。诗中很多字词的用法都带有双重意义。比如,“我花开”既指菊花的怒放,也指黄巢获得政权;“百花杀”既指百花凋谢,也指当朝统治者将被推翻;“冲天”既指菊花香气扑鼻,也指农民起义军将冲破敌人军队的包围镇压;“香阵”一词也有特殊含义,说明菊花开花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群体皆荣,旨在说明胜利是属于大家的,而不是一人独享的;至于“黄金甲”一词除了形容菊花外,还暗喻起义军将占领长安城。这些石破天惊的诗句一出,使整首诗的境界更上一层楼,更显豪迈、雄浑。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