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二十七章 刘长卿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298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二十七章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极其擅长五言律诗,唐玄宗天宝年间中进士。期间曾担任过监察御史、长洲县尉等职,之后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曾有一段时间旅居江浙。代宗时期任转运使判官,结果被诬,再度贬为睦州司马。可以说是一生坎坷。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一)

  逢君穆陵路,匹马(二)向桑乾(三)。

  楚国(四)苍山(五)古,幽州(六)白日寒(七)。

  城池百战后,耆旧(八)几家残(九)。

  处处蓬蒿(十)遍,归人掩泪看。

  【注释】

  (一)《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代宗大历五至六年间(770年—771年),刘长卿曾担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在湖南、湖北等地活动,此诗就作于那个时候。穆陵关,位于今湖北省麻城县北面。渔阳,也就是蓟州,唐朝时期改称为渔阳郡,之后又重新改回蓟州,郡治位于今天的津蓟县。

  (二)匹马:一匹马。常常泛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于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单于,朔、易无复匹马之踪,六十余年矣。”唐代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三)桑乾:也就是永定河,据说由于每年河水会桑葚成熟时期干涸,故有此名。在古代曾名为漯水,也被称为卢沟河。由于流经渔阳郡,所以在这里用来指代渔阳。唐代李白《战城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明代沉炼《寄冯敬叔》:“桑乾河水近,知是忆并州。”

  (四)楚国:由于穆陵关位于古楚国境内,故有此说法,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五)苍山:青山。唐代杜甫《九成宫》:“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六)幽州:位于今北京市大兴县。这里曾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叛军的巢穴,安史之乱后,朝廷任用他们的部将为当地的节度使,因此这里长期都是藩镇割据的区域。

  (七)白日寒:这里不仅指自然的天气气候,也比喻人民生活的悲惨。

  (八)耆旧:指老年人、德高望重之人。《汉书?萧育传》:“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唐代杜甫《忆昔》(其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元代虞集《苏武慢》:“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九)残:残余,残剩。

  (十)蓬蒿:原意指蓬草和蒿草。这里泛指野草、杂草或是草丛、草莽。《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晋代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诎于蓬蒿之杪。”明代李梦阳《汉京篇》:“霍氏门前狐夜号,魏其池馆长蓬蒿。”

  【译文】

  在前往穆陵关的路上遇到了你,你一个人只身前往渔阳。

  江南这里青山依旧,但渔阳那里就算有太阳也觉得寒冷。

  那里的城郭经过了长期的战乱之后,还有多少人家能剩下人?

  到处都长满了野草,归乡之人只能掩面流泪、不忍目睹。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篇宽慰人心的诗,虽说是宽慰,但却写得极为痛心,当中充满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全诗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以赋为主,比兴为辅,使得语言虽朴实却饱含了真情实感。而且整首诗语言的概括性极强,这使整首诗的篇幅极为精练,再加上承上启下,使人读来印象深刻且充满感慨,而当中的“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则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长沙过贾谊宅(一)

  三年谪宦(二)此栖迟(三),万古惟留楚客(四)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五)有道恩犹薄,湘水(六)无情吊(七)岂知?

  寂寂(八)江山摇落(九)处,怜君(十)何事(十一)

到天涯!

  【注释】

  (一)《长沙过贾谊宅》:一作《过贾谊宅》。据传此诗是刘长卿因故被贬往潘州(今广东省的茂名市)时于途中路过长沙时所作。贾谊宅,据说为贾谊在长沙时的住所。据《元和郡县志》卷二第十九章《江南道?潭州?长沙县》记载:“贾谊宅在县南四十步。”贾谊,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少年得志,但被其他大臣所猜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之后又被召回任命为梁怀王太傅,但没过多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也因此伤恨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二)谪宦:指被贬降的官吏。唐代皇甫冉《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

  (三)栖迟:指居留、滞留。《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宋代孔武仲《瓜步阻风》:“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橹硬不能拔,未免栖迟傍洲渚。”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

  (四)楚客:这里指贾谊。

  (五)汉文:汉文帝。“汉文”为汉文帝刘恒的省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汉文中年,始举贤良。”清代洪升《长生殿?定情》:“庶几贞观之年,刑措成风,不减汉文之世。”

  (六)湘水:指贾谊凭吊屈原的地方。屈原原本投汩罗江自尽,而汩罗江与湘水相通,所以贾谊在湘水凭吊屈原。

  (七)吊:凭吊,这里指贾谊作赋凭吊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八)寂寂:形容寂静的样子。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院寂寂。”

  (九)摇落:零落、凋残的意思。《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代杜甫《谒先主庙》:“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明代何景明《答望之》:“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清代曹寅《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十)君:指贾谊,同时这里也是诗人的自指。

  (十一)何事:何故、为何。晋代左思《招隐》:“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宋代刘过《水调歌头》:“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清代李渔《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译文】

  你因谪贬而居留于此地三年,但你的悲伤却流传了千古。

  秋草萧瑟,我独自寻找你曾经留下的踪迹,最终只能在寂寥的树林中看着夕阳斜落。

  贤明的汉文帝都对你如此薄恩,湘水如此无情又岂能知道你曾来此凭吊?

  江山寂静,一切如秋叶般摇摇欲坠,可怜你到底因为何故而被放逐到天涯!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堪称精品的怀古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首联中,诗人由于自己的遭遇与汉代的贾谊极为相似因而伤今怀古,发出了万千感慨,而诗中的“万古”留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悲凉之感,这也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颔联则是围绕题目中一个“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了故宅一片萧索而冷落的景色,犹如唐王朝未来的写照,让人更觉黯然。颈联诗人则通过贾谊开始联系到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寻求知音,却依然抑郁无诉的心境,整个描写显得动情而真切。最后的尾联象征了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当中的“君”既指贾谊,其实也是诗人自己,也就是说所谓的“怜君”不仅是在怜人,也是在怜己。“何事到天涯”则是诗人对于不合理现实的控诉:为何无罪之人要遭受这样的惩罚!读来犹如看到诗人的泪水,听到诗人的哀叹。表面上看这首诗所说的是古人古事,但实际上它的着眼点却是在今人今事上,诗人极为巧妙地将自己的身世以及际遇结合到了诗歌的形象里,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警醒之感。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