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二十四章 宋之问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74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二十四章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年—约713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人。武后时期任尚方监丞,因谄媚张易之被贬到泷州参军,中逃。中宗时期入选修文馆学士,后被贬为越州长史。睿宗时期流放至钦州之后被勒令自杀。

  渡汉江(一)

  岭外(二)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三),不敢问来人(四)。

  【注释】

  (一)《渡汉江》:诗人因为适应不了被贬之地泷(shuāng)州(今广东省罗定市)的恶劣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前就擅自逃离到洛阳,此诗就作于他逃亡途中在襄阳渡汉江之时,那时诗人准备渡江之后由南阳进入洛阳,所以有了下面的“近乡”之说。汉江,即汉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江河淮汉”。诗中诗人所过的其实是汉水中游地段的襄河。

  (二)

岭外:指岭南。

  (三)怯:害怕,畏缩。

  (四)来人:来自故乡的人,同乡人。

  【译文】

  我一个人在岭南,与家人之间没有任何书信往来,就这样,度过了冬天之后,又过了一个春天。

  如今渐渐靠近故乡却更加地提心吊胆,碰见同乡的人只能保持沉默,不敢向他询问任何事情。

  【背景与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似乎是诗人对自己逃跑行为的辩解,由于久未得家人的书信,担心家里情况,才逃回家中。翻山越岭、千辛万苦,终于靠近故乡了,本该万分激动的心情却开始胆怯了,一个“怯”字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完全展露了出来,因为他担心自己的逃跑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困扰,这使得他想问却又不敢问自己故乡来的人,所以那个时候诗人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由于这种心情具有典型性以及普遍性,所以,这一句诗也是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近乡情怯”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