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二十章 岑参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245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二十章 岑参

  

  岑参(约715年—770年),南阳(今属河南省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与伯父都曾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青年时期曾到长安求仕,无果,便奔走于京都与洛阳,漫游于河朔地区。天宝三年(744年)终于中进士,任兵曹参军。天宝八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天宝十三年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之乱以后,在至德二年才回到朝堂。回朝之后,由杜甫等人推荐其任右补阙,之后又转为起居舍人,大历元年时官至嘉州刺史,因此,世人也称其为岑嘉州。最后被罢官,客死于成都旅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一)折,胡天(二)八月即飞雪。

  忽如(三)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四)开。

  散入珠帘(五)湿罗幕(六),狐裘(七)不暖锦衾(八)薄。

  将军角弓(九)不得控(十),都护(十一)铁衣冷难着。

  瀚海(十二)阑干(十三)百丈(十四)冰,愁云惨淡(十五)万里凝。

  中军(十六)置酒饮归客(十七),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十八),风掣(十九)红旗冻不翻。

  轮台(二十)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一)白草:产于西北的一种牧草,在降霜之后变白。在《汉书?西域传》中颜师古曾标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后来,王先谦也对“白草”的解释作了补充:“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二)胡天:指西域当地的天气。

  (三)忽如:一作“忽然”。

  (四)梨花:这里指白雪。梨花是在春天开放,花为白色,这里比喻雪花堆积在树枝上,就像开了一树的梨花。

  (五)珠帘:用各种珠子穿缀成的帘子或挂帘。

  (六)罗幕:丝织的帐幕。

  (七)狐裘:用狐皮做出来的外套或袍子。裘,念qiú。

  (八)锦衾:用锦缎做出来的被子。衾,念qīn。

  (九)角弓:用动物的角作为装饰的硬弓。

  (十)控:引弓,拉开。

  (十一)都护:官名,边疆地区重要城市的都护府最高长官、首将,这里泛指镇守边镇的长官。

  (十二)瀚海:指大沙漠。

  (十三)阑干:形容纵横的样子。

  (十四)百丈:一作“千尺”。

  (十五)惨淡:昏暗,阴暗无光。

  (十六)中军:古代经常分兵为中、左、右三军,其中中军是主帅发号施令的地方。这里指轮台节度使的使幕。

  (十七)饮归客:设宴招待归去的客人。饮,动词,表示宴饮。

  (十八)辕门:古代的帝王在巡狩或田猎的时候如果遇到需要过夜的情况,就以车为藩,出入的地方就仰起两辆车,让它们车辕相向,以此来表示门,故称辕门。

  (十九)掣:拉,扯,这里指风吹。念chè。

  (二十)轮台:唐朝的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米泉县,与汉朝的轮台不是一个地方。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都

被风吹得折断了,西域的天空在八月份就开始下雪。

  就好像忽然吹了一夜的春风,使得千万棵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飞进珠帘,将罗幕都沾湿了,就算穿上狐裘也觉得不暖,锦缎做出来的被子也显得单薄了。

  就连将军的弓箭也拉不开了,都护的铁甲由于太冷也难以穿上身。

  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有百丈之厚的寒冰,让人愁闷的云彩暗淡无光,在万里高空中凝聚着。

  军中主帅的帐篷里正在设宴招待归去的客人,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了欢快的乐曲。

  傍晚,大雪纷纷飘落在辕门外,红旗被冰雪冻得固定住,强劲的北风也没有办法让它飘动起来。

  在轮台的东门送你离去,那个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路迂回曲折,一下子就看不到你的身影了,只能看到雪地上马蹄留下的印迹。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送人的诗歌。全诗充满了奇思妙想,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捕捉了他人不易觉察的边塞奇观,之后在整体和细节方面都进行了真实而又生动的描写,诗中在融入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真情实感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使得整首诗意境独特、内涵丰富。再加上语言的换韵巧妙与朗朗上口,让全诗充满了节奏感与旋律感,也为本诗赢得了“有声画”的赞誉。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更是咏雪方面的千古名句。

  碛(一)中作

  走马(二)西来欲到天,辞家(三)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四)莽莽绝(五)人烟(六)。

  【注释】

  (一)碛:沙漠,念qì。

  (二)走马:指骑马奔跑。

  (三)辞家:告别家园、离别家园的意思。晋代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旧唐书?柳浑传》:“千里辞家,以干微禄。”

  (四)平沙:这里指广阔的沙漠。唐代张仲素《塞下曲》:“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转蓬根。”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五)绝:没有。

  (六)“平沙莽莽绝人烟”:一作“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

  骑马从西而来想要到天边去,离别家园之后已经度过两次月圆之夜了。

  今晚还不知要在哪里歇息,广阔的沙漠中看不到一丝人烟。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沙漠行军途中一个生活片段的诗,展现了诗人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岑参的边塞诗在唐代诗坛上向来以奇情异趣而独树一帜,这主要是由于他擅长在叙事写景中将自己细微的心理活动寄托其中,做到含而不露,这样读来自然更为感人。诗的第一句从空间着眼,点明了行进的方向以及旅途的紧张,而“欲到天”在表现远离家乡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西北高原地区那种野旷天低的气势。诗的第二句则从时间着眼,说明当时正是十五月圆,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最后结尾则故设疑问,但诗人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融情于景,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全诗虽然表达出了戎马生活的艰苦以及边疆地域的荒凉,但正因为这样,使得诗人从军边塞的豪情壮志更突出地被表达了出来。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