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玉,从树上垂下来千万条的绿丝带。
不知道这些细长的树叶是谁裁出来的,仲春时节的春风就是那把剪刀。
【背景与赏析】
作为一首描写早春二月杨柳的咏物诗,本诗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通常人们形容美人的身材都会用到“杨柳细腰”这样的词,所以,诗人在一开始就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在读者面前,至于那些在风中款摆摇曳的柳条,则成了美人衣上的裙带,短短两句诗就将美人袅娜的风姿展现了出来。然后诗人又用“绿丝绦”这个词引出了后面的“谁裁出”,就这样,那无形的春风也被很形象地描述了出来。可以说是环环紧扣,也表现出了诗人在艺术构思方面的严谨。
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一)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二)。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一)离家:一作“离乡”。诗人三十七岁以前就离开家乡,等到回乡时已经八十多岁了。
(二)鬓毛衰: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鬓,耳朵旁边的头发。衰,指头发稀疏、斑白,念cuī。
【译文】
年少时离开家乡等到年老时才回来,说话的口音没有变,只是头发斑白了。
家乡的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山河依旧,人生易老且世事沧桑的感慨。家乡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毕竟离乡之时年纪尚小,而回乡之时已经年逾八十、两鬓斑白了,所以心情很难平静下来。后面两句从乡里的孩子那里入笔,一个问句就使诗人反主为宾,透露出了浓浓的悲哀之感。总的来说本诗感情自然,内容虽然平淡无奇,却充满了人情味。再加上朴实无华的语言,虽未雕琢,但只要细品,却别有一番滋味。最后,全诗结束于有问无答之中,可谓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