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十六章 陈子昂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94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十六章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年—约700年),字伯玉,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时期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青年时期中进士,任麟台正字,后又升为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为官期间直言敢谏。所以多次下狱。垂拱二年(686年),随军队来到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的大军出征。从军两次,所以对边塞的形势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年),在为父亲居丧期间,被权臣迫害。冤死狱中。如今射洪县城古城墙被称为“子昂城”,街道上也有“伯玉路”等名称,就是为了纪念陈子昂。

  登幽州台(一)歌

  前(二)不见古人(三),后不见来者(四)。

  念(五)天地之悠悠(六),独怆然(七)而涕(八)下!

  【注释】

  (一)幽州台:指蓟北楼,传说这就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建造的黄金台。燕昭王修建黄金台用来招贤纳士,因其将黄金置于台上而得此名,郭隗就是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郡名,唐朝时期在河北的管辖区域内,古代十二州之一,也就

是如今的北京市。

  (二)前:向前看。

  (三)古人:指以前招贤纳士的英明君主。

  (四)来者:指后世的明君。

  (五)念:想到。

  (六)悠悠:形容空间的广大以及时间的漫长久远。

  (七)怆然:形容凄恻、悲伤。怆,念chuàng。

  (八)涕:眼泪。

  【译文】

  追忆历史,我无法拜会古代那些求贤若渴的贤明君王,展望未来,我生不逢时无法遇到旷世明君。

  想到天地的广阔与生生不息,再感叹自己一生的短暂与渺小,我不禁忧从中来,潸然泪下。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短诗。所用语句来源于《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但所体现的意境却更加高远。诗中前两句纵观古今,表达了时间的漫长,第三句则通过“天地悠悠”来表达空间的辽阔。然后通过前三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铺垫引出了最后一句诗人的感慨,语言苍劲有力,极具感染,让人不由地为诗人的报国无门感到遗憾,同时也能引起许多怀才不遇之人的共鸣。本诗在句式方面也采用了楚辞体句法,使得语言更加抑扬顿挫,艺术感染力更甚。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