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十五章 骆宾王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130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十五章 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年—约684年),姓骆,字观光,名宾王,婺州义乌人(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唐朝初期著名诗人,与王勃、卢照龄、杨炯合称为“初唐四杰”。同时又与著名文人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七岁能诗,幼年时期被人称为“神童”。据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咏鹅诗就是由他而作。

  在狱咏蝉

  西陆(一)蝉声唱,南冠(二)客思(三)深(四)。

  不堪玄鬓(五)影,来对白头(六)吟(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八),谁为表予心(九)?

  【注释】

  (一)西陆: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日)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二)南冠:也就是楚冠。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来也泛指囚犯或者是战俘。《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楚国人钟仪被囚禁于晋,但仍然戴着南冠,弹奏南国的音乐,范文子认为这是君子之行。后世的文人便喜欢以此来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监禁生活。

例如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三)客思:客居他乡时的思乡情绪。

  (四)深:一作“侵”。

  (五)玄鬓:这里指蝉。玄鬓也就是蝉鬓,古代女子的鬓发通常都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就好像蝉翼的影子,故有此名。

  (六)白头:这里是诗人的自指。《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指诗人由于内心忧愁甚重,因此自谓“白头”。

  (七)吟:指蝉鸣声。

  (八)高洁:这里指蝉。因为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于是就将其作为高洁的象征,汉代甚至有人在官帽上缀上蝉的形象作为装饰,有“居高食洁”之意。这里诗人依然以蝉自喻,表示自己的清白。

  (九)予心:我的心。

  【译文】

  秋天,窗外传来阵阵蝉鸣声,这让狱中的我思虑万千。

  虽然满头的青丝犹如蝉翼一般,但我依然唱起了《白头吟》。

  露水沉重阻碍了我的飞行,风声阵阵掩盖了我的鸣叫声。

  没有人相信我是高洁清白的,我又能对谁表达我的赤诚之心。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遭人诬陷下狱,为表对国家的忠心写了这首诗。第一联以蝉鸣声引起思索。第二联则感叹自己的青春白白消磨在了政治上。第三联则说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第四联则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行。全诗每一句都在说蝉,对于自己的悲伤凄凉一字未提,但却通过蝉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显得极为含蓄。而全诗一语双关,感情真挚,再加上用典自然、物我一体,当是咏物诗中的精品。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