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130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例如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三)客思:客居他乡时的思乡情绪。
(四)深:一作“侵”。
(五)玄鬓:这里指蝉。玄鬓也就是蝉鬓,古代女子的鬓发通常都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就好像蝉翼的影子,故有此名。
(六)白头:这里是诗人的自指。《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指诗人由于内心忧愁甚重,因此自谓“白头”。
(七)吟:指蝉鸣声。
(八)高洁:这里指蝉。因为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于是就将其作为高洁的象征,汉代甚至有人在官帽上缀上蝉的形象作为装饰,有“居高食洁”之意。这里诗人依然以蝉自喻,表示自己的清白。
(九)予心:我的心。
【译文】
秋天,窗外传来阵阵蝉鸣声,这让狱中的我思虑万千。
虽然满头的青丝犹如蝉翼一般,但我依然唱起了《白头吟》。
露水沉重阻碍了我的飞行,风声阵阵掩盖了我的鸣叫声。
没有人相信我是高洁清白的,我又能对谁表达我的赤诚之心。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遭人诬陷下狱,为表对国家的忠心写了这首诗。第一联以蝉鸣声引起思索。第二联则感叹自己的青春白白消磨在了政治上。第三联则说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第四联则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行。全诗每一句都在说蝉,对于自己的悲伤凄凉一字未提,但却通过蝉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显得极为含蓄。而全诗一语双关,感情真挚,再加上用典自然、物我一体,当是咏物诗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