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人迹板桥霜”这句诗更是千古名句。全诗对仗工整,有声有色,再加上极强的空间感,使得整首诗形象具体,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置身于真实场景中的感觉。
过陈琳墓(一)
曾于青史(二)见遗文(三),今日飘蓬(四)过此坟。
词客(五)有灵应识我,霸才(六)无主始怜君(七)。
石麟(八)埋没藏春(九)草,铜雀(十)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十一)倍惆怅,欲(十二)将(十三)书剑学从军。
【注释】
(一)陈琳墓:位于今江苏省的邳县。陈琳,字孔璋,广陵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一开始为何进的主簿,后成为袁绍的掌书记,传说陈琳曾为袁绍草拟了一份讨曹檄文,文笔极为犀利,曹操看到此文之后,不由得汗流满头,偏头痛的毛病居然不治而愈。最终陈琳归顺了曹操。
(二)青史:也就是《三国志》,在《三国志?王粲传》中有记载陈琳的事迹。
(三)遗文:指由陈琳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文章。
(四)飘蓬:蓬草在秋天的时候由于根断而随风飘走,行踪不定。经常被用来形容生活漂泊不定的人,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五)词客:这里指擅长诗文的人,这里代指陈琳。
(六)霸才:盖世超群的才能,这里指杰出的政治以及军事才能。
(七)君:指陈琳。
(八)石麟:陈琳墓前的装饰品、陈列品。
(九)春:一作“秋”。
(十)铜雀:指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十一)临风:迎风而立。
(十二)欲:将要。
(十三)将:携带,带着。
【译文】
过去曾在史书上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辗转漂泊中恰好经过了陈琳的坟墓。
如果陈琳地下有知,应该能真正了解我这个四处漂泊的才士吧,我白白拥有惊世之才却无人赏识,这方面我对于你的际遇感到非常羡慕。
墓前的石麟已经被埋没在了春草当中,曹操建造的铜雀台如今也只剩荒凉的遗迹,独自遥对暗淡的暮云。
不要由于迎风而立而备感惆怅,我将要弃文从武,带着宝剑从军入伍。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在凭吊古迹,但内在其实是诗人在抒发对于自己身世坎坷遭遇的感想。全诗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极为复杂,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也有对于与自己境遇相同的有才之人的惺惺相惜。整首诗对比精巧、文采斐然,不愧是一篇咏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