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法为卢龙城,位于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汉代右北平郡的所在地。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代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汉代名将卫青。
(四)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五)不教:不让,不允许,不叫。
(六)胡马:指匈奴的战马,这里指代匈奴。胡,古代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惯用称呼。
(七)度:越过。
(八)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连接着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朝时期匈奴常常通过阴山来侵扰汉朝疆域。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万里远征的将士们至今还未回来。
如果袭击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在,绝不让匈奴的人马越过阴山。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同时也是一首感叹战乱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歌。全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雄浑诚挚的爱国热情。再加上纵观古今,以明快的手法来针砭时弊,明代的李攀龙曾称它为唐朝时期的七绝压卷之作,也算是名副其实。
从军行(其四)(一)
青海(二)长云暗雪山(三),孤城(四)遥望玉门关(五)。
黄沙百战穿(六)金甲(七),不破楼兰(八)终不还。
【注释】
(一)《从军行》:乐府旧题,《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为军队战争。原作有七首,本诗为第四首。
(二)青海:指青海湖,位于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面。
(三)雪山: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四)孤城:一种说法为青海地区的一座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就是玉门关。前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五)玉门关:汉武帝时期设立,由于从西域输入玉石必须取道于此因而得名。旧址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的小方盘城。六朝时期关址曾向东移动过,新址今位于安西县双塔堡周围。
(六)穿:磨破,穿坏。
(七)金甲:用金属制成的铠甲,战衣。
(八)楼兰:汉朝时期西域的鄯善国,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的东南面。西汉时期,楼兰王曾与匈奴勾结,数次诛杀由汉朝派出前往西域的使臣,最后汉武帝派遣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王。《汉书?傅介子传》:“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这里也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地区的敌人。
【译文】
青海湖上空阴云弥漫,阴云下的雪山也有点暗淡了,站在孤城上,与之遥遥相对的就是远处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们身经百战,都磨穿了身上的战甲,只要不打败西北地区的敌人就誓不归家。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第一部分描绘的是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突出了玉门关所处地势的重要性。这当中也融入了众多感情,有戍边将士们对于自己所承担任务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也有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孤独感和困苦之感。第二部分则是抒情部分,表达了战斗的惨烈与艰苦,最后一句的结尾更是戍边将士的誓言。就这样,抒情不再空洞,环境描写与人物感情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