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唐代著名贤相,后被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尤其擅长五言古诗,为扫除唐朝初期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当世所推崇。曾被人们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二)共此时。
情人(三)怨遥夜(四),竟夕(五)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六),披衣(七)觉露滋(八)。
不堪(九)盈(十)手赠,还寝(十一)梦佳期(十二)。
【注释】
(一)怀远:思念远在他乡或住在远方的亲人。
(二)天涯:天边。
(三)情人:具有怀远之情的人,有情人。
(四)怨遥夜:抱怨夜晚的持续时间过于漫长。遥夜,指长夜。
(五)竟夕:一整夜,终夜。
(六)怜光满:怜惜那满屋的月光。怜,爱惜、怜惜的意思。
(七)披衣:走出屋外,出户。
(八)露滋:夜深。滋,滋润,表示在室外久站,身上因沾染了露水而感觉有湿意。
(九)不堪:不能。
(十)盈:满。
(十一)寝:卧室,睡觉的地方。
(十二)佳期:愉快的约会。
【译文】
海上生出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与我共同观赏它。
有着怀远之感的人怨恨夜晚的漫长,彻夜不眠地思念亲人。
熄灭蜡烛,满室的月光令人怜惜,披上衣服走出室外,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服。
不能将月光满满地捧在手上赠给你,只好回到卧室,也许梦中还能与你欢聚。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在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全诗情景交融、细致入微。层层递进,观赏明月时想到远方亲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于是出屋看月,偏偏如此美景无法送人,还不如回屋在梦中与亲人相会。整首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表现出了诗人绵绵不尽的思念。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一)
万丈(二)红泉(三)落,迢迢(四)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五),洒落出重云(六)。
日照虹霓(七)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八)多秀色,空水(九)共氤氲(十)。
【注释】
(一)《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的前后。湖口,即鄱阳湖口,唐朝时期为江州戌镇,属于洪州大都督府的统辖区域。
(二)万丈:形容山势极高。
(三)红泉:指在日光的映照下,瀑布因光线的折射而显得色彩斑斓。
(四)迢迢:原意为遥远和长久,这里是指天远,形容瀑布的落差极大,犹如从天而降。
(五)杂树:各种各样的树木。杂,混乱,多种多样。
(六)重云:重重叠叠的云层。
(七)虹霓:原意为雨后或者是日出、日没之时天空中出现的一种七色圆弧,这里主要指彩虹。《列子?天瑞》:“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八)灵山:道家对于的蓬莱山的另一个叫法,这里用其来借指庐山。
(九)空水:这里指天空和水色。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十)氤氲:形容云雾弥漫、烟雾缭绕的样子。念yīn yūn。
【译文】
因阳光照射而色彩斑斓的瀑布,从高高的山间坠下,犹如从天而降,激起了一片紫雾一般的水汽。
瀑布水从树丛间奔流而下,洒落出来的水雾犹如重叠的云层。
在阳光下就像彩虹一般,清朗的天空下,瀑布的水声也如风雨声一般。
充满灵气的庐山景色秀丽,天空与水色因云雾弥漫而若隐若现。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在写这首诗之前,张九龄曾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受到器重,被擢任中书舍人。但在开元十四年时,却因故被贬为太常少卿。没过多久,又成为冀州刺史。后来,张九龄上书要求改去江南附近任职,以便他能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根据《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当时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也就是说,张九龄在被贬官之际,获得了皇帝的恩遇,对于他来说犹如自己的才德通过了考验一般,这使得他踌躇满志,这样的情怀在诗中也微妙地表达了出来。
本诗是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来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人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法,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绚丽雄浑的庐山瀑布远景图。整首诗以山水来抒怀,到处都有诗人对自己的写照,也寄托了他的理想与政治抱负。表面上看,这首诗只是在描写和赞美瀑布美景,但是只要仔细品读,就能感觉出其中的激情壮志,显示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豪放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