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鸥鸟似乎已经知晓他的来意,于是就不再与他亲近了。这里用海鸥来比喻世人。
【译文】
在久雨之后的空林中,炊烟开始缓缓地升起,每家都准备好了饭食给田边工作的农夫送去。
宽广的水田之上飞过了一行白鹭,茂密幽暗的树林中能听到黄鹂的啼叫声。
在山中修养心性,静静地看着那木槿花朝开夕落,在松下食用素斋,闲暇时摘几枝绿葵。
我一个山野老人早已与世无争,如海鸥一般的世人为何还要对我猜疑不休。
【背景与赏析】
这是王维的一首七律名篇,描写了山庄雨景、农家的生活画面以及诗人的隐居心情。而清代方东树在《唐宋诗举要》中就曾说过:“此题命脉在积雨二字。”全诗语言精练,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再加上结合《庄子》和《列子》中的两个典故,使得整首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不愧是唐代七律的压卷之作。
洛阳女儿行(一)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二)容颜十五馀。
良人(三)玉勒(四)乘骢马(五),侍女金盘脍鲤鱼(六)。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七)送上七香车(八),宝扇(九)迎归九华帐(十)。
狂夫(十一)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十二)季伦(十三)。
自怜碧玉(十四)亲教舞,不惜珊瑚(十五)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十六)火,九微片片(十七)飞花琐(十八)。
戏罢曾无理曲(十九)时,妆成只是熏香(二十)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二一)。
谁怜越女(二二)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二三)纱。
【注释】
(一)《洛阳女儿行》:本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四个字,所以,本诗是王维青少年时期在洛阳生活期间所作。洛阳女儿,原意指莫愁。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这里是借莫愁来泛指唐代的贵族妇女。
(二)才可:恰好,恰可。
(三)良人:古代妻子对于自己丈夫的尊称。
(四)勒:骑马时马嘴里衔着的嚼口。
(五)骢马:指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六)脍鲤鱼:指细切鲤鱼片。
(七)罗帏:即罗帐,丝织的帘子、帘帐。
(八)七香车:用了很多香料来涂饰,或是用了多种香木制作出来的车。这里泛指名贵华美的车。
(九)宝扇:车队里常用的有遮蔽功能的扇状仪仗。
(十)九华帐:这里指色彩艳丽的罗帐。
(十一)狂夫:古代妻子自称其丈夫时所用的谦词。
(十二)剧:更甚,还要厉害。
(十三)季伦:西晋时期的富豪石崇字季伦,常以骄奢而著称。
(十四)碧玉:梁汝南王侍妾的名字,这里指代洛阳女儿。
(十五)珊瑚:石崇曾经以拥有珊瑚树的数量与人斗富。
(十六)九微:古代的一种灯。
(十七)片片:这里指灯花。
(十八)花琐:指被雕上花朵的连环形窗格。
(十九)理曲:这里是弄曲、演奏乐曲的意思。宋代邢居实《明妃引》:“披香殿里夜吹笙,未央宫中朝理曲。”
(二十)熏香:用香料来熏衣服。
(二一)赵李家:这里泛指那些贵戚之家。
(二二)越女:原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这里指浣纱女。
(二三)浣:洗,清洗。
【译文】
洛阳女儿就在对面居住,芳龄恰恰十五有余。
她的丈夫骑着用玉勒装饰的高头大马,侍女献上用金盘装着的鲤鱼。
画阁与朱楼遥遥相对,屋檐下是一排排的红桃绿柳。
在罗帐的层层围护下被送上了七香车,以宝扇遮面被迎入九华帐内。
富贵的丈夫正值青春,骄奢意气早已胜过石季伦。
爱怜地手把手教她歌舞,珍贵的珊瑚也能随意送人。
春日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吹灭灯火,散落的灯花一片一片飞散在雕花的窗棂上。
整日都在嬉戏游玩而没有练习歌舞的空闲,每日梳妆完毕就只是慵懒地坐在熏香当中。
城中认识的都是富贵豪门,日夜也都来往于那些贵戚之家。
谁能怜惜那美如玉的西施,贫贱时只能独自在江边浣纱。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思想意蕴的诗,描写的是两个女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那就是贵族妇女骄奢但却空虚的生活,以及贫家女长得再美也无人理会的悲哀生活,揭露了贫富悬殊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寄托了一些贫寒之士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对比强烈、笔锋犀利沉厚,可谓振聋发聩,再加上运用事典,发人深省。
观猎(一)
风劲角弓鸣(二),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三),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四),还归细柳营(五)。
回看射雕(六)处,千里暮云平(七)。
【注释】
(一)《观猎》:一作《猎骑》。
(二)角弓鸣:劲风吹动角弓的弓弦而发出的嘶鸣声。角弓,用动物的角作装饰的硬弓。
(三)眼疾:形容目光锐利、敏锐。
(四)新丰市:古代盛产美酒之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面。
(五)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之所。今陕西省长安县。
(六)射雕:古代常以射雕来比拼本领,传说北齐斛律光就是神射手,《北史》:“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所以擅长射箭的人会被称为“射雕手”。这里是赞美将军之意。雕,一种飞得很快的猛禽,很难射中。
(七)暮云平:傍晚时分,云层与大地看上去就像连接在一起。
【译文】
狂风呼啸,角弓上的弓弦被风吹得发出阵阵鸣声,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周围。
枯萎的野草无法挡住锐利的鹰眼,融化的积雪让马蹄更加轻快。
一瞬间,猎骑就过了新丰市,没一会儿,就来到了细柳营。
回头看刚刚射雕的地方,傍晚时分,千里之外的云层和大地看上去就像连接在了一起。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日常狩猎活动的诗,充满昂然向上的感染之力。诗在开头就先声夺人,然后通过使用典故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使得诗中的将军更加立体生动、意气风发,骁勇英姿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整首诗,一半写出猎,另一半则是写打猎归来,承上启下非常自如,气势恢宏,再加上用词用句极为准确,符合五律标准,不愧为盛唐佳作之一。
使至塞上
单车(一)欲问边(二),属国(三)过居延(四)。
征蓬(五)出(六)汉塞,归雁(七)入胡天(八)。
大漠(九)孤烟直(十),长河(十一)落日圆。
萧关(十二)逢候骑(十三),都护(十四)在燕然(十五)。
【注释】
(一)单车:单辆车,一辆车,形容出使时所带的随从不多。
(二)问边:到边疆地区访问察看。
(三)属国:典属国的简称,秦汉官名,负责外交事务,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简称。
(四)居延:古代县名,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五)征蓬:蓬草随风远去,比喻远行之人或漂泊在外的旅人。
(六)出:出来,飘出(指蓬草随风的动作)。
(七)归雁:当时的季节是春天,所以雁往北飞。
(八)胡天:指西北地区,也就是胡人居住的地方。唐代常建《塞下曲》:“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九)大漠:指凉州以北的沙漠,大沙漠。
(十)孤烟直:烽火与燧烟直直升起。孤烟,烽火或燧烟,古代边塞地区用来报警或报平安的一种信号。
(十一)长河:大河,河流。
(十二)萧关:古代边塞的关口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面。
(十三)候骑:骑兵,执行侦察和通信任务。
(十四)都护:官名,边疆地区重要城市的都护府最高长官、首将,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十五)燕然:山名,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译文】
带着少量的随从去慰问镇守边疆的将士,我驾着车慢慢经过居延。
现在的我就像随风飘去的蓬草一样飘出边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那样进入胡地。
广阔的沙漠上一道孤烟冲天直上,蜿蜒的大河映衬着血色的夕阳。
到了萧关只遇见了骑兵卫队,原来都护和守将们都在燕然那边的前线。
【背景与赏析】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蕃,于是唐玄宗便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并察访一下军情。实际上这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的一种手段。此诗就作于诗人赴边途中。虽说名为《使至塞上》,但主要还是以写景为主,诗人以景设喻,在描绘塞外奇丽风光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抑郁与激愤。到了结尾,诗人笔锋一转,以身报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就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间接的写法比直接的赞美更能深入人心,同时,本诗的每个用字都是诗人用心推敲出来的,如“直”与“圆”,看似普通,实则具有不可替代性。
夷门歌(一)
七雄(二)雄雌(三)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四)。
秦兵益围邯郸(五)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六)。
公子(七)为嬴(八)停驷马(九),执辔(十)愈恭意愈下。
亥(十一)为屠肆(十二)鼓刀(十三)人,嬴乃夷门抱关者(十四)。
非但慷慨献奇谋(十五),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十六)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注释】
(一)《夷门歌》:所谓夷门是指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而这首诗中歌颂的侯嬴正是夷门的守门官,所以名为《夷门歌》。
(二)七雄:一作“七国”。战国时期有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合称为“战国七雄”。
(三)雄雌:这里指胜负,也就是分出高下。
(四)纷纷:这里是纷乱的意思。
(五)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也就是今河北省的邯郸。
(六)平原君:当时的赵惠文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同时也是信陵君的姐夫。
(七)公子:也就是信陵君,即魏王的弟弟公子无忌,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八)嬴:指侯嬴,魏国隐士,当时担任魏国都城大梁守门官一职。据《史记?信陵君列传》记载:“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九)驷马:这里指由四匹马拉的车子。
(十)辔:指缰绳,念pèi。
(十一)亥:指朱亥。
(十二)屠肆:指屠宰市场。
(十三)鼓刀:摆弄刀子时发出响声,宰杀牲口时敲击其刀,使其发声,这种行为就称为“鼓刀”。鼓,这里有挥舞、摆弄的意思。《楚辞?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东汉王逸曾注:“鼓,鸣也。或言吕望太公,姜姓也,未遇之时,鼓刀屠于朝歌也。”
(十四)抱关者:也就是守门人。
(十五)奇谋:一作“良谋”。
(十六)颈:一作“头”。
【译文】
七国争霸天下,但是仍然胜负未分,经常发生攻城杀将的事,一切纷乱至极。
秦国派兵围住邯郸,邯郸告急,但魏王却不愿意出兵相救,对平原君的求救置之不理。
信陵君为侯嬴停下了自己的马车,手握着缰绳,态度也越来越恭敬。
朱亥是屠宰场的操刀人,侯嬴是都城东门的守门人。
侯嬴不但慷慨地献出自己的计谋,且还非常义气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信陵君。
对信陵君迎风自刎以性命相送,既已被赏识,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还有什么可求的。
【背景与赏析】
《夷门歌》也是一首故事新编式的杰作。它的题材来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唯一的变动就是将故事的主人公从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了夷门侠士侯嬴,因此这首诗也是一首对布衣之士的赞歌。原作的故事总共两千余字,而本篇却不足九十字,只选用了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但组接的却极为巧妙,完全是一首小型叙事诗,从这上面也能看出诗人在剪裁提炼上的高超功力。全诗四句一韵,并按韵来自成段落。这首诗表现了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吴汝纶就曾评价其:“叙古事而别有寄托。”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一)树参天,千山响(二)杜鹃(三)。
山中一夜雨(四),树杪(五)百重泉(六)。
汉女输橦布(七),巴(八)人讼芋田(九)。
文翁(十)翻(十一)教授(十二),不敢倚(十三)先贤(十四)。
【注释】
(一)壑:沟壑,这里指山谷。
(二)响:形容鸟的啼鸣声。
(三)杜鹃:布谷鸟。
(四)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五)树杪:树梢。杪,念miǎo。
(六)百重泉:形容有数百道山泉流下。
(七)输橦布:当时蜀地的妇女有用布代替钱向官府缴税的习惯。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是梓州地区的特产。橦,念tóng。
(八)巴: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
(九)讼芋田:指当地经常因为争芋田而产生诉讼。蜀中主要产芋,是当地的主粮之一。
(十)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在任期间力主兴学,成绩斐然,对当地的文化教育贡献很大。这里用来比喻李使君。
(十一)翻:翻然改变,这里指翻新文化。
(十二)教授:这里指教育。
(十三)倚:倚靠,依赖。
(十四)先贤:原意为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期的蜀郡守所创造出来的成果。
【译文】
绵延不断的山谷中有着许多参天大树,漫山遍野都能听到杜鹃的啼叫声。
深山中下了一夜大雨之后,雨水顺着树梢流下犹如百道山泉。
蜀汉的女子经常以橦布来纳贡,巴蜀的农夫也经常为争芋田而有诉讼。
你一定能像文翁那样翻新当地的文化、发展教育,绝不会只倚靠先人的成果。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重点不在抒发惜别之意上,而是在劝勉上。诗在一开篇就遥写了李使君赴任之地的景色,让人感觉逼真生动,且令人神往。描写完蜀地的山水景物之后,诗人转而开始描写当地的民情以及政事,句句紧扣蜀地特点,同时又运用了有关治蜀的典故。可见诗人对朋友是寄予了厚望。全诗构思奇特新颖,表面上看这首诗没有一句关乎于送别之事,几乎都在描写蜀地山水、民俗风情,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此诗始终以赴任梓州为中心,所有的描写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然后层层递进。这样的构思使得此诗别开生面,思想境界也更加高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新颖佳作。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
积水(二)不可极(三),安知(四)沧海东!
九州(五)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六)。
向国惟看日(七),归帆(八)但信风。
鳌(九)身映天黑,鱼眼(十)射波红。
乡树(十一)扶桑(十二)外(十三),主人(十四)孤岛(十五)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十六)通!
【注释】
(一)《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35年),当时晁衡准备乘船回国探亲。临行时,玄宗、王维、包佶等人都纷纷作诗赠别,表达对这位日本友人深挚的情谊,其中王维这首写得最为感人。秘书晁监,即晁衡,原名为仲满或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跟随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留学,改中国名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担任秘书监一职,同时也兼任卫尉卿等职。在大历五年(770年)卒于长安。
(二)积水:这里指大海。
(三)不可极:不可能到达尽头,无法到达终点。
(四)安知:怎么可能知道。
(五)九州:这里泛指中国。
(六)乘空:腾空、凌空的意思。唐代孟浩然《登龙兴寺阁》:“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
(七)日:双重含义。在这里既指太阳,又代指日本。
(八)归帆:指返回的船只。唐代陈子昂《白帝城怀古》:“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九)鳌: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大鳖或者大龟。《淮南子?览里》:“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十)鱼眼:海中大鱼的眼睛。《古今注》:“鲸鱼者,海鱼也……鼓浪成雷,喷沫成雨……眼为明月珠。”清代陈维崧《采桑子?哭西樵吏部》:“从兹东海无奇气,鱼眼波红,鳌背霜浓。”
(十一)乡树:指晁衡家乡的树,用在这里代指他的家乡。
(十二)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树木名。《南史?海外东经》:“(扶桑)地在中国之东。”
(十三)外:那里,那边。
(十四)主人:这里指晁衡。
(十五)孤岛:日本。
(十六)若为:如何才能,怎能。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译文】
茫茫的大海永远不能到达尽头,谁又能知道沧海的东面是怎样的景象!
九州之外哪里最远?要去那里恐怕比登天还难。
去日本国只有跟着太阳走,归来的船只只要相信风的带领。
海中黑色巨龟的龟背把天空都映黑了,大鱼眼中射出的红光将周围的水波都染红了。
你的家乡就在扶桑树生长的那边,你生在那座孤岛上。
离别之后我们天各一方,要到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背景与赏析】
这也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开头就是深沉的感慨,极具感染力。接下来就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想象朋友渡海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在这当中,诗人避实就虚,并没有做出什么正面描述,只提供了一些可以用来联想的线索,给了读者足够的思想空间。最后,诗人则希望朋友能越过艰难险阻,平安回国,但同时又担心因距离的关系无法互通音讯,体现出了依依惜别的真情。司空图《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这个说法道出了这首诗的特点。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一),柳绿更带朝(二)烟。
花落家童未(三)扫,莺啼山客(四)犹眠(五)。
【注释】
(一)宿雨:指昨夜下雨时遗留下的雨水。明代吴本泰《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鹁鸠啼。”
(二)朝:早晨。
(三)未:没有。
(四)山客:隐居在山庄中的人。清代王夫之《小楼雨枕》:“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梦岭云。”
(五)犹眠:还在熟睡当中。
【译文】
粉色的桃花瓣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翠绿的柳树被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中。
残花落下,家中的小童还未打扫,黄莺开始啼鸣,而山庄中的人还在酣睡。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主要描写诗人退居辋川别墅之后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这首诗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一个就是绘形绘色,拥有鲜明而具体的设色以及细节描写,乍看之下,就好像是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第二个特点便是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六言绝句极少,而王维的这篇作品则是六言绝句中的难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