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24
炼服食的高人。世俗的人不知道他们是仙人,都说他们是鬼神。羌人称鬼为唐述,所以把这山称为唐述山,把那幽居的密室叫唐述窟。那些修仙学道、戴皮帽、剃光头的人,也到那里去栖身。因此《秦州记》上面说:河峡的崖边有两个岩洞,一个叫唐述窟,高四十丈;西边两里之处有时亮窟,高一百丈,宽二十丈,深三十丈,藏有五竹箱古书。时亮是南安人。岩洞下面封有一条河,源自于此山的溪水,往南注入黄河,称为唐述水。唐述水又往东流淌,与从野亭南发源的野亭水汇流,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研川,称为研川水。唐述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黄河——与黄河汇流的地方被称为野亭口。黄河又往东流淌,经过凤林山的北面。
凤林是山名,那里有五座峰峦并峙。据据老人们的传说,先前有凤凰飞游五峰,因此有凤林之名。《秦州记》上面说:枹罕原北部名叫凤林川,黄河就从这片平川之间流过。黄河继续往东流淌,与漓水相汇流。漓水从塞外的羌人地区发源,因此《地理志》上面说:这条河从塞外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野虏地区,流经消铜城的西面,又往东北流淌,流经列城的东面。查考《地说》,上面并无漓水之名,大概是从戎方发源的吧。漓水左边与列水汇流——列水从西北溪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列城的北面,从右边注入漓水,列城就在这两条河的汇流处。漓水又往北流淌,经过可石孤城的西面——这是个西戎地名;又往东北方向流淌,在右边与黑城溪水汇流。黑城溪水从西北方的山下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黑城的南面,又往东南方向流淌——从它的左边分出一条支流;又往东南方向注入漓水。漓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榆城的东面,有榆城溪水汇入。榆城溪水从素和细越西北山下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细越川——这是夷人的土俗乡名;又往东南方向流淌,从狄周峡出山,往东南方向流淌,在右边与黑城溪水的支流汇流。黑城溪水支流上承接黑城溪水,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黑城的东面,往东北方向注入榆城溪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榆城的南面,拐弯折向东北方,注入漓水。漓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石门口。这里的山峰极高也极险峻,在溪流两岸相对屹立,状如门户,山峡因而得名。这大概就是皋兰山门了。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兵出陇西,到了皋兰,说这地方是皋兰山的关口要塞。应劭在《汉书音义》上面说:皋兰在陇西白石县塞外,是河名。孟康却说:皋兰是山关名。
现在此山离河不远,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可能这地名指的就是河山之间的那片地带。漓水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皋兰山水从山的两侧注入漓水。漓水又往东流淌,有白石川水注入。白石川水从白石县西北山下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有支流分出,流向东方。白石川水又往南流淌,经过白石城的西面,注入漓水。漓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白石县旧城的南面——王莽时改县名为顺砾。阚骃说:
白石县距离狄道西北方向二百八十五里,漓水流经县城的北面。然而现在漓水却流经县城的南面,而不是流经县城的北面。漓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白石山的北面。应劭说:白石山位于东面,有罗溪水注入。罗溪水从西南方向的山下发源,往东流淌,注入漓水。漓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左边与罕幵南溪水汇流。罕开南溪水从罕幵西边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罕幵的南面,注入漓水。《十三州志》说:广大阪位于枹罕县的西北方向,罕幵就在那里。从前慕容吐谷浑从燕经阴山向西奔驰,就在这里留下,开辟居地。漓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枹罕县旧城的南面。应劭说:“这是先前罕幵侯的封邑。”《十三州志》上面说:
罕幵县位于郡西二百一十里,漓水往东流经县城南门前。漓水又往东北方流淌,有故城川水注入。故城川水有两个源头:南源出自西南方的山下,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金纽大岭北,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一座老城的南面,又继续往东北方流淌,与北水汇流;北源从西南方向流淌,经过旧城北面,拐弯向右注入南水。二水汇流后乱流,往东北方向注入漓水,漓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在左边与白石川枝津汇流。这条支流上流承接白石川,往东流经白石城的北面,又往东流淌,穿过罕幵溪,又往东流淌,经过枹罕城的南面,往东注入漓水。漓水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从山峡流出,往北注入黄河。《地理志》上面说:漓水从白石县西塞外流出,往东流到枹罕,最后注入黄河。黄河又流经左南城的南面。《十三州志》上面说:左南城位于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渡口也就以左南为名。黄河继续向东流,经过赤岸北面——赤岸就是河夹岸。《秦州记》上面说:枹罕有河夹岸,河岸宽四十丈。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乞佛在这条河上造了一座飞桥,桥高达五十丈,造了三年才造成。黄河继续往东流淌,有洮水注入。《地理志》上面说:洮水从塞外的羌人地区发源。《沙州记》上面说:
洮水与垫江水都发源于嵹台山,山南就是垫江水源,山东则是洮水源。
《山海经》
上面说:白水发源于四川。郭景纯在《注》中说:白水从临洮的西倾山往东南方向流淌,流入汉江,注入垫江。因此段国认为是垫江水。洮水也是从同一座山上发源,由此可知嵹台是西倾的别名。洮水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吐谷浑地区。吐谷浑先前是东燕慕容氏的旁支,于是就以这个名字作为种族的称号,因此称野虏。从洮嵹南北三百里间,遍地都是龙须草,却没有木柴。洮水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洮阳曾城的北面。《沙州记》上面说:曾城距离嵹城东北方向三百里,位于洮水的旁边。建初二年(公元77年),羌人在临洮向南部都尉发起进攻,皇上派遣行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去救援,羌人各族退兵在洮阳集结,就是这里。洮水又往东流淌,经过洪和山的南面——城在四面群山环抱之中。洮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迷和城的北面,这是个羌语地名。洮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甘枳亭,流经望曲。望曲位于临洮的西南方向,距离龙桑城二百里。洮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临洮县旧城的北面。相传大禹治理洪水的时候,往西到了洮水,看见一个巨人,于是就在这条河上接受黑玉书。洮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拐弯流经索西城的西面。建初二年(公元77年),马防、耿恭从五溪祥谷往索西出兵,与羌人作战,打败了羌人,筑起索西城,调陇西南部都尉驻守在这里。
索西城俗名赤水城,又叫临洮东城。《沙州记》上面说:从东洮到西洮总计一百二十里。洮水又转向北边,经龙桑城西边往西北方向流去。马防在建初二年(公元77年)从安故五溪向龙桑挺进,开通了旧路。龙桑俗名龙城。洮水又往西北流淌,经过步和亭的东面,有步和川水注入。步和川水从西山脚下发源,从山间流出,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步和亭的北面,往东北注入洮水。洮水又往北流淌,出门峡,经过求厥川,有蕈川水注入。蕈川水从桑岚西溪发源,往东流淌,经过桑岚川,继续往东流淌,经过蕈川水的北面,往东注入洮水。洮水又往北流淌,穿过山峡,流过偏桥,从夷始梁流出,在右边与蕈垲川水汇流。蕈垲川水从东南方的石底横下发源,往北流淌,经过蕈垲川,往西北注入洮水。洮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桑城的东面,又往北流淌,与蓝川水汇流。蓝川水从求厥川的西北溪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蓝川,流经桑城的北面,往东注入洮水。洮水又往北流淌,经过外羌城的西面,继续往北流淌,经过和博城的东面——城在山间——在左边与和博川水汇流。和博川水从和博城西南的山下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和博城的南面,往东北注入洮水。洮水往北流淌,经过安故县旧城的西面——根据《地理志》的记载,安故县是陇西郡的属县。
《十三州志》上面说:安故县位于陇西郡南面四十七里。盖廷回兵进攻狄道、安故五溪反叛的羌人,将他们打败,就是这里。洮水又往北流淌,经过狄道旧城的西面。阚骃说:狄道,现在叫武始。洮水从狄道旧城的西面往北流淌,一直往北流淌,有陇水注入。陇水就是《山海经》上面所说的滥水。
滥水从鸟鼠山西北方的高城岭发源,往西流淌,经过陇坻。此山的溪岸曾经发生过大塌方,在几百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塌方的巨响。因此扬雄说:
巨大的响声如同陇坻崩塌一般。滥水又往西北方向流淌,《地理经过白石山下。
志》上面说:白石山位于狄道的东面。滥水继续往西北方向流淌,经过武街城的南面,继续往西北方向流淌,经过狄道旧城的东面。《百官表》上面说:县里有蛮夷的称为道,公主所领称为邑。应劭说:蛮夷说话卷着舌头,衣襟开在左边,和中原人不同,要经过翻译才能相互通话。狄道旧城是汉朝陇西郡的治所,设于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应劭说:东方有陇坻,因此叫陇西。《神仙传》上面说:封君达,陇西人,他以水银炼丹服食,到了一百岁时,看起来还像三十左右的样子。他常常骑着青牛,因此号为青牛道士。王莽时把郡县改名,郡叫厌戎,县叫操虏。先前马援在陇西当了六年太守,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粳稻,一郡百姓都安居乐业。马援开的就是这条河。滥水又往西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洮水。洮水在右边与两条河汇流,左边汇流了大夏川水。大夏川水从西山发源,两个源头合并后乱流,经过金柳城的南面。《十三州志》上面说:大夏县西,距县城四十里,有旧金柳城——先前是都尉治所。大夏川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大夏县旧城的南面。大夏就是《地理志》里所说的王莽的顺夏。《晋书·地道记》说:县里有禹庙,是大禹出生的地方。大夏川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从山间流出,注入洮水。洮水又往北流淌,在两岸与三条溪涧汇流,乱流,往北注入黄河。《地理志》上面说:洮水往北流淌,经过枹罕
黄河继续往东流淌,经过金城郡允吾县的北面,
允吾县是金城郡的治所。金城郡置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就是王莽的西海。王莽又把允吾县改名为修远县。黄河流经修远县南,并不流过城的北面。南边还有从塞外发源的湟水,往东流淌,经过西王母的石室,石釜、西海、盐池的北面,因此阚骃说:西边就是湟水的源头。《地理志》上面说:
湟水就是从这里发源。湟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龙夷城,这是先前西零的地方。《十三州志》上面说:龙夷城位于临羌新县以西三百一十里。王莽接受了西零所献之地,立为西海郡,治所就在龙夷城。湟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卑禾羌海的北面,那里有盐池。阚骃说:临羌新县西有卑禾羌海,就是指盐池,人们称为青海,它的东面距离西平二百五十里。湟水往东流淌,经过湟中城的北面——先前这一带是小月氏地区。《十三州志》上面说:西平、张掖之间的地带,是大月氏的分支——小月氏国。范晔在《后汉书》中说:湟中的月氏胡人,国王被匈奴人所杀,残余部族分散了,有的往西越过葱岭,较弱的一批则往南进入山间,和羌人一起居住,因此得了小月氏的称呼。《后汉书·西羌传》上面说:羌族中有个无弋喜欢剑,在秦厉公时给人做奴隶,后来逃亡到三河,羌人觉得他很怪异,以为是神,就推举他为首领。黄河、湟水之间禽兽很多,羌人都从事狩猎,因此他就得到当地羌人的尊崇和信赖,投靠他的人很多。
他的曾孙名叫忍,就留在湟中,部众就叫湟中羌。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右边与四条河汇流。这四条河都是从四条溪涧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赤城的北面,再往东流淌,经过戎峡口,在右边与羌河汇流。羌水从西南方向的山下发源,经过护羌城的东面——先前这里是护羌校尉的治所,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临羌城的西面,再往东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临羌县旧城的北面。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他把这里封给他的孙子刘都,立为侯国,就是王莽的监羌。把它称为绥戎城是不正确的。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卢溪水注入。卢溪水从西南方的卢川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临羌新县旧城南边。阚骃说:临羌新县位于郡西一百八十里,湟水从城南流过。城有东门、西门,西北角有子城。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右边与溜溪川、伏溜川、石杜川和蠡川等四条河汇流,各河都往东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湟水;左边则与临羌溪水汇流。临羌溪水从新县西北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县城的北面,往东南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龙驹川水注入。龙驹川水从西南方山下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龙驹城,往北流淌,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长宁川水注入。长宁川水从松山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晋昌城,有晋昌川水在这里注入。长宁川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有养女川水注入。
养女川水从养女北山发源,有两个源头,都是从远处来的急流,南流合并成一条,流经养女山,称为养女川。阚骃说:养女岭位于长宁亭北边,就是浩亹山,是西平的北山。乱流出了山峡,往南流淌,经过长宁亭的东面。城有东门和西门;东北角有金城,位于西平西北方向四十里。《十三州志》上面却说六十里,太远了。长宁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和一条溪水汇流。这条溪水从西山发源,往东南方向流淌,南岸山上有风伯祠,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祀。溪水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长宁亭的南面,往东注入长宁水。长宁水又往东南方向流淌,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牛心川水注入。牛心川水从西南方遥远的山中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牛心堆的东面,又往北流淌,经过西平亭的西面,往东北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西平城的北面。东城,就是旧时的亭。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把这里封给陇西太守北地公孙浑邪,立为侯国。魏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在这里设置西平郡,就利用旧时亭址,增筑了南、西、北三面城墙,作为郡治。湟水又往东流淌,经过土楼的南面。土楼北面依山,山峰高三百尺,如同斧削而成一般。楼下有神庙,现在只留下一些雕墙残壁了。阚骃说:西平亭北边有土楼神祠,就是指这里。现在这座祠位于西平亭的东北方五里,在它的右边有五条泉水注入——这些泉水从西平亭的北边发源,依次汇流在一起,往东北流到土楼神祠的南面,往北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右边与葱谷水汇流。葱谷水有四个源头,各从一条溪涧流出,乱流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东亭的北面,往东流出漆峡——这是一条山峡。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它的右边有漆谷常溪水注入,左边有甘夷川水注入。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安夷川水注入。安夷川水从很远的山间发源,往西北方向流淌,与很多溪流汇流,拐弯折向北边,流经安夷城西北,往东注入湟水。湟水河继续往东流淌,经过安夷县的旧城。安夷县旧城有东西两座城门,距离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却说只有四十里。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在左边与宜春水汇流。宜春水从东北方的宜春溪发源,往西南方向流淌,经过安夷城的南面,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有勒且溪水注入。勒且溪水从安夷县城东南方的勒且溪发源,往北流淌,经过安夷县城的东面,然后往北注入湟水。湟水又叫勒且,想来就是由此河而来的吧。阚骃说:金城河先与浩亹河汇流,再与勒且河汇流。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左边有承流谷水往南注入,右边与达扶东溪水和达扶西溪水汇流,这两条河参差北注,乱流往东奔去,期顿水、鸡谷水两条河北流注入。湟水继续往东流淌,吐那、孤长门两条河流往南注入湟水。这六条河是以它们发源地的六座山来命名的。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乐都城的南面,再往东流淌,在右边与来谷水和乞斤水汇流,左边则与阳非水、流溪水、细谷水三条河汇流,之后往东流淌,经过破羌县老城的南面。应劭说:
破羌县是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所置,县城没有南门。《十三州志》上面说:湟水河往东流淌,经过县城南门前,来自南方的六谷水与来自北方的破羌川,从左右两侧注入湟水。湟水又往东南流淌,经过小晋兴城的北面——先前这里是都尉治所。阚骃说:小晋兴城位于允吾县西四十里。湟水又往东流淌,与门河汇流——门河就是浩亹河。门河从西北塞外发源,往东流入塞内,经过敦煌、酒泉、张掖等郡的南面,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西平的鲜谷塞尉老城的南面,又往东南方向流淌,与湛水汇流。湛水有两个源头:西边一支从白岭山下发源,东边的源头出自白岸谷,汇流成一条河,往东南流到雾山,注入门河。门河又往东流淌,经过养女北山,往东南方向流淌,在它的左边与南流川汇流。南流川从北山发源,往南流淌,注入门河。门河继续往东流淌,经过浩亹县旧城的南面——王莽时改名为兴武。阚骃说:“浩”,读做“”,所以也叫门,两名称可以兼用。门河又往东流淌,注入湟水。因此《地理志》
上面说:浩亹水往东流淌,到达允吾,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允吾县的北面,就是郑伯津,与涧水相汇流。涧水从令居县西北方的塞外发源,往南流淌,经过令居县旧城的西面——令居县设置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就是王莽的罕虏。涧水继续往南流淌,经过永登亭的西面,穿过黑石谷再往南流淌,注入郑伯津。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允街县旧城的南面。允街县置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就是王莽的修远亭。县中有发源于允街谷中的龙泉,泉眼中间涟漪轻漾,交汇成龙纹。如果把它搅乱,一会儿水平后仍旧成为龙纹。牲口刚想去喝水,一见龙纹就吓跑了。因而叫龙泉,下流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经过枝阳县的时候,逆水注入湟水。逆水发源于允吾县的参街谷,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街亭城的南面,继续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阳非亭的北边,又流至广武城的西面——就是原广武都尉的治所。曹魏的时候郭淮曾经在这里打败叛羌,治理无戴人。在广武城的西南方二十里左右,逆水的西面有一座马蹄谷。汉武帝听说大宛有天马,就派李广利前去征伐大宛,才得到这种名马。天马头上有独角,因此汉武帝《天马之歌》唱道:天马来啊,驰过无草之地,沿着东道啊,奔驰千里。胡马来后,北风一吹,便触动它的归心,于是它便弄坏笼头,挣断绳索,昂头奔驰而去。天马一早奔出京城,在傍晚的时候便到敦煌以北的塞外,长声嘶鸣而离去,所以人们将那个地方命名为“候马亭”。现在在晋昌郡的南边,以及广武的马蹄谷的大石上面,都留有天马的蹄迹,如同践踏在泥中一般,有一种自然的形状,因此当地的人们称之为“天马径”。边境上的人在边塞仿效“天马径”的马迹,刻了许多马蹄印迹,有大有小,但形状与“天马径”不同,一看就能够识别真假。逆水又往东流淌,经过枝阳县老城的南面,往东南方注入湟水。《地理志》上面说:逆水从允吾发源,往东流淌,到达枝阳县,注入湟水。湟水继续往东流淌,注入金城河,就是积石的黄河。阚骃说:黄河到了金城县,称为金城河,是随着所经之地而取的河名。
释氏《西域记》上面说:牢兰海东边,黄河在地下潜流于龙沙堆,这地方在屯皇东南四百里的阿步干——这是鲜卑山名,往东流到金城就是黄河。黄河从昆仑山发源,这昆仑山就是阿耨达山。黄河又往东流淌,经过石城的南面,称为石城津。阚骃说:石城津位于金城的西北方向。黄河又往东南方向流淌,经过金城县老城的北面。应劭说:开始修筑城池的时候,掘到黄金,因此叫金城。在《汉书集注》中,薛瓒说:以金为名,是取其坚固的意思,因此墨子有金城汤池的说法。金城就是王莽的金屏。《世本》上面说:是鲧修筑的城。《风俗通》上面说:城是盛的意思,偏帝从土,读作成。《管子》上面说:里重筑的是城,城外筑的是郭,郭外筑的是土壕。地势高的地方就开沟,低的地方就筑堤,名为金城。《十三州志》上面说:黄河位于金城北门,往东流淌,有梁泉注入。梁泉从县内的南山发源,据老人们说:梁晖,字始娥,是汉朝大将军梁冀的后裔。梁冀被杀后,其子孙迁居于羌人地区。后来梁晖的祖父受羌人拥戴,当了首领,住在这座城中。到了梁晖的时候,土地荒芜,百姓作乱,梁晖打算迁居到枹罕去,动身出城,在这山上歇宿。这时,成群的羌人来包围进逼,山上无水,梁晖就把手中握着的榆树鞭子竖在地下,用青羊来祭山祈祷,于是神泉涌出,榆树后来也发展成林了。梁泉从县城往北流淌,最后注入大河。
黄河继续往东流淌,经过榆中县的北面,
从前蒙恬为秦朝北征,驱逐戎人,开辟了榆中这片地方。根据《地理志》上面的记载,榆中是金城郡的属县。因此徐广在《史记音义》中说:榆中在金城。
阮嗣宗在《劝进文》中所说的榆中以南,就指的是这里。
继续往东流淌,经过天水郡北部边界,
苑川水从勇士县的子城南山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这里成为川,人们称之为子城川。苑川水又往北流淌,经过牧师苑,就是从前汉时的牧苑地方。
豪迷吾等一万多羌人,到了襄武、首阳、平襄、勇士等地,掠夺了苑里的马匹,焚烧了亭和驿站,就是这地方。又说:苑川水地区是龙马的沃土,因此马援请求与田户平分以自给。这里有东西两座城,相隔七十里。西城就是乞佛建都的地方。苑川水又往北流淌,最后注入黄河。
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武威郡媪围县的南面,
黄河经过媪围县边界往东北方向流淌。媪围县西南方有泉源,往东流经县南,又往东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黄河。
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天水郡勇士县的北面,
《地理志》上面说:勇士县就是满福,是属国都尉治所。王莽时改名为纪德。有一条河从县西发源,人们称为二十八渡水,往东北方向流淌,溪涧弯弯曲曲,道路穿过其间,要过二十八次渡,行人忙于涉水,因此人们把它叫做二十八渡水。二十八渡水往北流淌,经过勇士县,往下注入黄河。又有赤晔川水,从南边的赤蒿谷发源,往北流淌,经过赤晔川,又往北流淌,经过牛官川,又往北流淌,经过义城西北,再往北流淌,经过三城川,然后往北注入黄河。
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安定郡北部边界的麦田山,
黄河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安定祖厉县旧城西北。汉武帝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巡行雍州,越过陇山,登上空同山,往西到祖厉河边才回来,就是这地方。王莽时改名为礼。李斐说:祖厉的“厉”,音“赖”。黄河又往东北方向流淌,有祖厉川水注入。祖厉川水从祖厉南山发源,往北流淌,经过祖厉县,往西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黄河。黄河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麦田城的西面,又往北流淌,与麦田泉水汇流。麦田泉水从麦田城西北出来,往西南方向流淌,最后注入黄河。黄河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穿过麦田山西麓的山谷。
麦田山位于安定西北方六百四十里。黄河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于黑城的北面,继续往东北方向流淌,有高平川水注入。高平川水就是苦水,从高平大陇山的苦水谷发源。建武八年(公元33年),世祖讨伐隗嚣,吴汉从高平第一城苦水谷进入,就是这山谷。苦水河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高平县老城的东面。
高平县置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是安定郡的治所。王莽时改县名为铺睦。西边十里有座孤丘,丘上有座旧台,台旁有风伯坛,因此人们把这座土丘叫风堆。苦水河又往北流淌,有龙泉水注入。龙泉水从高平县东北七里的龙泉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注入高平川水。
高平川水又往北流淌,经过秦时的长城——在县北十五里,又往西北方向流淌,经过东、西两座土楼的老城门,往北汇流了一条河。这条河有五个源头,都从陇山西麓发源。东水从高平县西南二十六里的湫渊发源——湫渊周围四面环山。
湫水往北流淌,从西北方流出长城北,和另一条河汇流。这条河从距高平县西南四十里长城以西的山中发源,往北流淌,经过魏行宫故址东面,继续往北流淌,又一条河在这里注入。这条河从距高平县西南四十里的山中发源,往北流淌,经过魏行宫故址的西面,继续往北流淌,与另一条河汇流。这条河从距高平县西南四十八里的地方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又与另一条河相汇流。这条河从距高平县西南六十里的酸阳山发源,往东流入苦水。段颎任护羌校尉时,在安定郡高平县的苦水上讨伐先零,就是在这条河上杀了八千先零人。苦水继续往北流淌,与石门水相汇流。石门水有五个源头,东边的河从距高平县以西八十里的地方发源,往西北方向流淌,又一条河在这里注入。这条河从距高平县以西一百二十里的如州泉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往右边流入东水,乱流奔泻,在左边与三条河相汇流。这三条河参差错落地往东北方向流淌,并成一条,波涛滚滚地穿过山峡。这条山峡就是陇山的北缘,称为石门口,位于高平县西北方八十余里处,这条河就称为石门水。石门水又往北流淌,注入高平川水。高平川水继续往北流淌,自延水在这里注入。自延水从西边的自延溪发源,往东流淌,穿过山峡——峡口称为自延口,位于高平县西北一百里处。自延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延城的南面,往东注入高平川水。高平川水又往西北方向流淌,经过廉城的东面。根据《地理志》上面的记载,在北地有个廉县。阚骃说:廉县位于富平以北。先前匈奴入侵汉朝,新秦一带大都落入匈奴之手,老城也就都改成胡语的名称了。地理变化很大,已经无法辨认了,这一定是人们引证错误造成的。高平川水又往北流淌,苦水在这里注入。苦水从廉县东北的百里山发源,流入高平川水。高平川水继续往北流淌,经过三水县的西面,肥水在这里注入。肥水从距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的牵条山西边发源,往东北方向流淌,与若勃溪汇流。若勃溪有两个源头,合为一条,往东北方流入肥水。肥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违泉水在这里注入。违泉水发源后,在若勃溪东面往东北方向畅流,注入肥水。肥水又往东北方向流淌,流出山峡,流入高平川水。高平川水东岸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旧城,原是属国都尉治所,就是王莽的广延亭。它的西南面距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议郎张奂当安定属国都尉时,治所就在这里。羌人来献黄金和马匹,张奂叫主簿张祁进来,在羌人面前洒酒在地上,说道:即使马多如羊,也不把它们关进马棚里;即使黄金多如谷,也不把它藏进怀里。他把黄金和马匹全都退回给羌人,于是声威和教化大行。三水县东边有温泉,温泉东边有盐池。因此《地理志》上面说:县里有盐官。现在城的东北边还有旧城址,城北有三条泉水,想来这里就是盐官的驻地了。高平川水继续往北流淌,流入黄河。黄河又往东北方向流淌,经过眴卷县旧城的西面。《地理志》上面说:黄河分支从旁边流出,就是河沟,往东流到富平,往北注入黄河。在这个地区的一段黄河,称为上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