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附录二:师友来函 黄遵宪致严复书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183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20


附录二:师友来函 黄遵宪致严复书

  别五年矣。戊戌之冬,曾奉惠书,并《天演论》一卷,正当病归故庐,息交绝游之时,海内知己,均未有一字询问,益以契阔。嗣闻公在申江,因大著作而得一好因缘,辄作诗奉怀,然未审其事之信否也。诗云:一卷生花《天演论》,因缘巧作续弦胶,绛纱坐帐谈名理,以倩麻姑背蛘搔。团拳难作,深为公隐忧,及闻脱险南下,且忻且慰。然又未知踪迹之所在,末由敬侯起居,怅怅而已。

  《天演论》供养案头,今三年矣。本年五月获读《原富》,近日又得读《名学》,雋永渊雅,疑出北魏人手。于古人书求其可以比拟者,略如王仲任之《论衡》,而精深博则远胜之。

  此书不足观。然汉以前辨学而能成家者,只此书耳。又如陆宣公之奏议,以体貌论,全不相似。然切理压心,则相同也。而切实尚有过之也。《新民丛报》以为文笔太高,非多读古书之人,殆难索解。公又以为不然。弟妄参末议,以谓《名学》一书,苟欲以通俗之文,阐正名之义,诚不足以发挥其蕴。其审名度义,句斟字酌,并非以艰深文之也,势不得不然也。

  观于李之藻所谓之《名理探》,索解更难,然后知译者之费尽苦心矣。至于《原富》之篇,或者以流畅锐达之笔行之,能使人人同喻,亦未可定。此则弟居于局外中立,未敢于三说者遽分左右袒矣。公谓正名定义,非亲治其学,通彻首尾,其甘苦末由共知,此真得失心知之言也。公又谓每译一名,当求一深浅广狭之相副者,其陈义甚高。然弟窃谓悬此格以求是,恐求之不可得也。以四千余岁以前创造之古文,所谓六书,又无衍声之变,孳生之法。即以之书写中国中古以来之物之事之学,已不能敷用,况泰西各科学乎?华文之用,出于假借者十之八九,无通行之文,亦无一定之义。即如《郑风》之忌,《齐诗》之止,《楚辞》之些,此因方言而异者也。《墨子》之才,《荀子》之案,此随述作人而异者也。乃至人人共读,如《论语》之仁,《中庸》之诚,皆无对待字,无并行字,与他书之仁与义并诚与伪者,其深浅广狭已绝不相侔,况与之比较西文字乎?今日已为二十世纪之世界矣,东西文明两相接合。而译书一事以通彼我之怀,阐新旧之学,实为要务。公于学界中,又为第一流人物,一言而为天下法则,实众人之所归望者也。仆不自揣量,窃亦有所求于公:

 

 第一为造新字。中国学士视此为古圣古贤专断独行之事,于武瞾之撰文,孙休之命子,坐之非圣无法之罪。殊不知《仓颉》一篇,只三千余文,至《集韵》、《广韵》,多至四五万,其积世而增益,因事而制造者多矣。即如僧字塔字,词章家用之如十三经内之字矣,而岂知其由沙门桑门而作僧,山鹘图窣堵而作塔,晋魏以前无此事也。次则假借。金人入梦,丈六化身,华文之所无也,则假佛时仔肩之佛而为佛。三位一体,上升天堂,华文之所无也,则假视天如父,七日复苏之义而为耶稣。此假借之法也。次则附会。塞□之变为释□,苾刍之变为比丘,字本还音,无意义也。择其音之相近者而附会之,此附会之法也。次则语。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故不得不用语。佛经中论德如慈悲,论学如因明,述事如唐捐,本系不相比附之字,今则沿习而用之,忘为强凑矣。次则还音。凡译意则遗词,译表则失里。又往往径用本文,如波罗密、般若之类。又次则两合。无一定恰合之音,如冒顿、墨特、阏氏、焉支,皆不合。则文与注兼举其音,俾就冒与墨,阏与焉之间,两面夹出,而其音乃合。此为仆新获之义,无以名之,姑名之曰两合。荀子又言,命不喻而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吾以为欲命之而喻,诚莫如造新字。其假借诸法,皆荀子所谓曲期者也。一切新撰之字,初定之名,于初见时能包综其义,作为界说,系于小注,则人人共喻矣。

  第二为变文体。一曰跳行,一曰括弧,一曰最数,一、二、三、四是也。一曰夹注,一曰倒装语,一曰自问自答,一曰附表附图,此皆公之所已知已能也。

  公以为文界无革命。弟以为无革命而有维新,如四十二章经,旧体也。自鸠摩罗什辈出,而内典别成文体,佛教益盛行矣。本朝之文书,元明以后之演义,皆旧体所无也,而人人遵用之而乐观之。文字一道,至于人人遵用之乐观之足矣。凡仆所言,皆公所优为。但未知公肯降心以从,降格以求之否?

  弟离群索居,杜门四年矣,几几乎以泥水自蔽,一若理乱不知也者。然新字新理,日发我聋而振吾瞆,虽目不窥园,若日与海内贤豪相接,使耳目为之一舒,窃自忻幸。而浅学薄材,若河伯之见海,若望洋兴叹,茫无津涯,弥复自愧。加以老而补学,如炳烛之明,余光无几,又自恨也。爱我如公,何以教之。草草布臆,不尽所怀。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