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演恶第十五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333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演恶第十五

  本文的核心是探讨人类如何避恶趋善的问题。译文部分既有作者的观点,又有译者的观点。作者赫胥黎认为人类的善恶是好丑演进的结果,嘉奖美善的人,使天道法则日渐消退,而人人安居乐业,是人们最紧迫的事。而译者严复认为,应当用进化论的原理,使统治者明白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人民日益向善,用什么机制会使人民日益趋恶。按语部分,严复介绍分析了斯宾塞的学说,认为赫胥黎的观点是对斯宾塞关于“民群任天演之自然,则必日进善而不日趋恶”观点的片面理解。

  也许有人认为四千余年来,人心不会相差很远吧?学术如同干涸废弃的河床,当它干涸废弃之后,分立于河道两岸的山崖之间,变成为一片广阔平坦的沙地,只有黄芦在这里栖息遍地生长。直到有一天河水又重新流进这河道里,依然曲折绵延奔涌向前,直达大海。进化论学说就是这样。不了解的人以为这是一门新的学科,仔细考究其原因而论,则是因为现在的进化学说大都是引用阐述前人已经废弃的学说。

  现在以阐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来划分学术流派,古代时期有两家。一是叫做悲悯世道的流派,婆罗门、乔达摩、昔尼克三家属于这个流派。他们都认为国土是危险脆弱的东西,把人的身世当作梦幻泡影,因此把刻苦修行真诚修炼作为根本办法,以希望在尘世劫难中达到自我超度的目的。即使在现在这个时候,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国家发布命令严禁这种行为,但人们还是看重那些历史悠久的习俗,不然的话,僧人身穿袈裟、手持乞讨破钵,昔尼克门徒扶头带索(严复旧译“蓬累结索”。“蓬累”即“扶持”之意,意思是头带物,两手扶之而行——译者)、木器随身等等,现在忍心做出这类行为的,难道就不会大有人在吗?二是叫做乐于天道的流派,如斯多噶就属于这一派。这个流派把世界当作天堂乐园,把上天造物主当作慈母,一切物类都一天天接近美好无疆的境界,人生最终有无限快乐的时期,而虎狼可以变成温顺的绵羊,烦恼追根看底全成为福祉。人生之道就在于依循自己的性情行事,听任人们自由自在而不加以限制约束。即使在当今的时代,这样的人更加不少。从四十余年前以来,主张以这种学说来谈论社会治理的人日渐增多,如今只是稍有衰退而已。

  把上两个流派的观点综合起来看,那么世界上本就没有全使人悲伤的事,但又未必都是令人快乐的事。人生所经历的历程,悲伤与快乐也就各占一半。那些毕生都遇不到欢欣境界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悲伤的人,均占人类的极少数,不足以把这种情况作为定量常规的依据(按:赫胥黎这番话犯了谈论道理最肤浅的毛病,不是一个哲学家应该说的话。这与前两个流派的学说相比就差得太远。试想他所说的“悲伤与快乐各占一半”等话语,前面两个流派的学者们岂会不明白的,但他们始终不这样说,以他们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一切事理,自然就与一般见解不同。赫胥黎这番话,只会讨学识浅薄的人的喜欢,不是中肯的言论)。

  古代圣贤说得好:虽然人的天资诚然是有限的,但人的努力也足以成就功业。善良可以不断增长,但邪恶也可以一代代减少。既然上天赋予人类自我辅助的权利和能力,那么培养智慧修炼性情不仅可以使自我达到最适合的境界。而且还能使人们互相帮助扶持,把嘉奖授予全世界共同攀登美好善良境界的人,使天运法则的威力逐渐减弱而让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就是人类最急迫的大事。科学方面的事业,不论是心理、逻辑、物理等自然科学,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社会科学,都总要先解决好这件大事之后才谈得上做其他事情。

  至于进化的理论,凡是属于两个方面之间的物类,本来就无处不存在,不能说这方面明显而那方面不明显。所以近代的社会学家,明白造化的功力出自同一本原,学问没有大小之分,方法却是相同的。本着人天生就固有善良的道理,推演社会治理达到最为和乐的境界,就象根须、花朵、果实样样齐备,又都有条理可循,清楚分明地符合人心,切不可因有朝一日的否定言论而废弃。

  虽然人们可以遵循常理,但也有天生的欲望。从进化的角度而言,善良固然可以演化发展,但邪恶也未尝不能演化发展。如若依据天性而言,那么唐尧与夏桀、伯夷与柳下跖虽然其道义、功利悬殊极大,但同样都是他

们依循自己的本性、任凭天命自然在行事,这也就是造成他们如此差异的原因所在。

  运用进化论的学说,阐明产生祸殃和福祉的不同原因,让统治者明白采用什么办法才能使人民日趋向善,动用什么心机就会使人民竞相变恶,如此才会有应对之策。假如一定要说任其它们自行达到,社会内的邪恶一定会自然消除,善良一定会自然生长的话,那我个人是不敢相信的。并且从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而言,人的心理表现是分别的,运用在美与丑方面的心理表现在先,运用在善与恶方面的心理表现在后。美与丑,是善与恶的萌芽吗?善与恶,是美与丑的演化发展吗?所以喜爱善良、痛恨邪恶的心理,可能不一定真实,但喜好美色、讨厌臭气的心理却未尝不是真实的。哲学家们要先弄明白我们喜欢美厌恶丑的心理的原因,然后再谈论放任自然行事的方法,最后才可能明白人类社会善与恶在什么情况下消失或增长的机理。

  

〖严复按语〗

  通观前后十七篇论文,这一篇文章是最差的。作者的意图原在于想要超过斯宾塞,于是就没有深入研究斯宾塞的理论依据。

  斯宾塞所说的人类社会任凭自然进化,就一定会日趋向善而不会日益向恶,而最好的政治环境一定有达到的时候。他的立意非常坚固,很难找到破绽。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他从生物原理进而推导社会原理。社会,是生命的汇聚。如今综合地质、植物、动物三门科学来考察,进化使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动物从孑孓昆虫,直至形成人身,都有承袭演化的痕迹可以向前追溯,这并不是一二个人这样说。现代科学的兴起,还不到百年,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出现,虽然统一了各家的进化理论,但攻击他的人也很多,而每经历一次攻击,他的学说就更加稳固,其原理更加明晰,后来的学者考证探索其学说的越来越多,得到的证据也日渐充分。到如今在进化论之外来研究前面提到的地质、植物、动物三门科学的,恐怕没有人了。

  社会是生命的汇聚。聚合生命而为社会,就像聚合“变形虫”(非常微小的一种虫子,生长在水藻类植物中,与血液中的白血球属于同一类有机物,它是生命的原始起点)而形成身躯一样。斯宾塞获知这个道理,所以就用生物学的原理来研究社会学,从类比事物开始发端进行阐释,条理像眉毛一样鲜明清楚。然而在物竞、天择这两个意义之外他最重视“体合”。

  “体合”就是生物自身达到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能力。他认为生命既然以进化方式发展,那么社会无疑也应当以进化的方式向前发展。而他所说的物竞、天择、体合三方面,在社会中的体现与在生物中的体现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他才说出“放任自然进化,则最好的政治环境自会到来”的话来。虽然如此,但他所说的放任自然进化,并不是指什么事也不做,道理就在于没有干扰而保持公正。他为公正所下的定义是:“各自都有自由,但以他人的自由为界线。”他为保护种族所制定的三大定律是:“一、人没有成年的时候,其功用与食物成反比例;二、人已经成年之后,其功用与食物成正比例;三、在社会与个人同等重要的情况下,则舍弃个人之需保证社会之需。”遵循这三大定律的,社会就昌盛;违背这三大定律的,社会就会灭亡。

  现在赫胥黎只以“任其自行到来”当作斯宾塞理论的全部,可以说他的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至于说善与恶都由自然演化而成,斯宾塞原本也是这样说的,然而人类既已形成社会之后,假如能够不受干扰而保持公正,推行三大定律,那么邪恶将无从演进而生,邪恶无从演生,则善良自然就会日渐到达。这也犹如庄子“除去害群之马而使马群完善”、释迦牟尼“除去白内障而使眼睛明亮”的比喻一样。

  此外斯宾塞创立社会学,就开宗明义说:“我的社会学如同几何学,以人民作为线条、平面,以刑律政令作为方形、圆形,所采取选用的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图形,不规整和不规则的,是无从拿来讨论的。现在世界人民和国家大计,还有很多不合规则的东西存在,所以凭我的学说来制定规则,往往是不太合适的。然而论说规则的言论,不以各种规则为依据就固然不行(这指他废除君臣、平均田地之类的主张而言)。学者们请别一看了事,更不要感到惊讶。”但赫胥黎却忽略了斯宾塞这段开宗明义的话就对他进行攻击,读者们不可不明察。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