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学派第十一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529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学派第十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的学术成就,评述了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德谟克里特等几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的学说,以及昔尼克、斯多噶等学术流派。严复在按语中进一步作了较为详细的补充介绍,原文提到了柏拉图,但未作评述,按语中作了补充评述。

  现在我们离开印度而把目光渐渐转向西方,就会看到有希腊、犹太、意大利等国家。在中国周代、汉代时期,它们相继成为文明发达、繁荣昌盛的国家。评论家们说这些国家的学术,与南亚各宗教学说完全各行其道,互相不推崇。有的则说西方所流传的学说,都是来自东方旧教法理,是东方旧教学说的分支。这两种说法都是偏颇之论而未曾深入探讨西方学术与东方宗教学说的实际。对此平心而论,就在于折中两种说法更为恰当。

  欧洲学术的兴起,大致也像欧洲人的民族,最先都源自伊朗故土。经过较长时期发展而交流交错,新的学说接连出现,就像冰比水更寒冷一样,自然就超越了先前的学说。现在只要看看进化论这一学说,就可以思考得出其中的道理。希腊的文化教育是最昌盛文明的,米利都学者都明了这个意义,而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赫拉克利特的出生年代,与印度释迦牟尼时期实际上是相为承接的,他们深思熟虑的论著,意义精妙语句深奥,许多人惊叹难以读懂。近代学者就断取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周详仔细的考证并精心思考,才悟出形成了现代的学说。虽然的确比早期更严密更精深,但所保留的主要意义,本来就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到了。就如本书第一篇文章,所引用的在流水中洗脚等比方,都出自赫拉克利特学说的绪言。仅他的学说就涵盖了天地四方,阐释了自然现象,是数千年自然科学最早的倡导者,并不在人们的生活、日常资财、自我修养、社会治理等问题上与别人争辩。直到流传了几个世纪之后,学者们为商讨理学发展的途径,齐聚雅典。一时间著名的哲学家们,都在社会伦理法则上殚精竭虑,而认为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太过高深而且离现实太远。这虽然像用常理进行思考向别人请教问题一样,有切实深透的功夫,但赫拉克利特学说的博大体系和思想精髓,即我们所说的宇宙法则、自然规律等内容,也随之看不到了。

  中古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师生二人,最为卓越非凡。但他们对赫拉克利特的绪论遗文,了解得反而不如我们后世之人那样深切。学术的门类派别各有不同,因此虽然年代互相承接,但未必能互相了解各自的见解。

  苏格拉底学说的主要意义,认为自然宇宙实在太大,其间的事物极其宽广深远,事物的道理复杂玄妙,绝非人类的智慧能够探讨周全的。即使费尽心神竭尽精力探索,这样的事对于日常生活又有何裨益呢?所以把自然道理放在一边不去探讨,转而探讨人世间事情交往之间的现象,以希望他的学说达到详尽真实的目的。只不过他不懂事理没有大小的区别,如果有事物的道理对应等待,那都作为研讨学问可以应用的材料。探讨的道理可以用语言阐释时,不一定就是自然道理难而人世道理容易。至于说到没有比探讨自然道理更难的情况,即使在我们身边贴近熟悉的事物,也有难以窥见其中道理的时候。所以自然科学的实际功用,常在于概念、逻辑推理、气度之中,而绝口不说神秘莫测的造化。苏格拉底的学说,并没有讳避过神秘莫测的造化,但他反过来挑剔那些科学推论的自然规律有高深远僻的毛病而弃置一边,名为崇尚真实废黜虚妄,实际上是抛开全面而片面行事,求走捷径而遗弃艰苦的科学道路。这就是他之所以不能把赫拉克利特未完成的学说继承过来加以发扬光大的原因。

  轻视自然科学的学说,认为它与人类社会事理无关,而专门把自我修养、社会治理作为最迫切最重要的事来做,是苏格拉底学说的宗旨。这一条学术之道,为后来的昔尼克学派所运用:厌恶当时的社会风气,刻苦磨砺个人品行;有安提西尼、第欧根尼等为其代表人物。

  再传到后来,有亚里士多德崛起于欧洲马其顿南部。考察他全面的神奇见识和对所见事物的理解领悟,大概可以说达到超凡入圣的地步了。然而他还是不了解“物化迁流,宇宙悠久”的学说,已被以前的哲学家提出。所以赫拉克利特为进化论的始祖,得其学说精髓真传的,前不是苏格拉底,后不是亚里士多德。这二人虽然都是当时的大师,但他们与进化学说没有关联。赫拉克利特学说的衣钵传人,却是德谟克里特。

  然而当时人类的智慧尚未得到极大开发,德谟克里特所宣扬的高明理论,没有为人们在心中仰止。直到斯多噶的门徒出现,才大力阐释这个学说的脉络途径,往上承接了赫拉克利特的学说,进化论确实当在这个时候得到复兴,自始至终有条有理,理论体系基本具备。只是这个学说经过传授,不论是被人公开赏识,还是被人私下推崇,都能使之渐渐失去本来面目。因为学者们各自张扬自己的个人见解,这样你移转我传播就失去了它的真实,不仅使它丧失了原有的意义,而且还掺杂了它原本没有的东西,比如斯多噶学派所主张的造物主的观点,就是尤其明显的例子。

  原本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是以火的化合作为万物的根本的:

  万物都从火中而出,又都从火而进入,由火而生成,又由火而毁灭,在一个接一个的劫数中充盈与萧条交替,周而复始,似乎时常有固定的规律和重大法则推动它运行。所以世界的产生与毁灭、发展与衰败的循环,最初不一定有什么物质作为其变化的法度。

  自从斯多噶学派兴起之后,于是愚暗无知的宇宙,才产生出了上帝这个主宰;它的德行和力量无穷无尽,它的悲悯和智慧神通广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它不仁慈却又最仁慈,无所作为却又最体恤天下万物;它孕育混沌的元气而无与伦比,远远位居于万物之上而永恒地成为主宰。这就是赫拉克利特所没有说过,而纯系后来兴起的观点。

  

〖严复按语〗

  米利都最初所处的地方,在安息(现在称为“小亚细亚”)西面。在春秋鲁昭公、鲁定公之际,希腊处于全盛的时期,横跨欧、亚两洲,米利都成为一个大都市,商业云集,文明教化完美清明。中期曾被波斯侵略骚扰。到战国时期,罗马帝国日渐强盛,希腊渐渐衰落,米利都原地也就荒废了。如今它已移至伊兹密尔的南面。

  以弗所的旧址,也在安息的西面。商纣王、周文王时期,希腊在此建立了城市,并建有最著名的祭祀先农神狄安娜的神庙。周显王十三年,是马其顿著名的国王亚历山大的生日,以弗所遭受自然灾难,各地捐助的救灾物资,纷纷云集堆积如山,随即重建以弗所城,其雄伟壮丽的程度超过受灾以前,被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称为世界历史上七大奇迹之一。

  以弗所后来归属罗马。耶稣门徒保罗曾在此传播基督教。三国曹魏时的景元、咸熙年间,先农神庙被毁。自此以后,

以弗所渐渐荒废。到突厥兴起的时候,还到这里取用材料去建造君士坦丁堡。

  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周景王五十年,是欧洲自然科学的鼻祖。他所持的理论观点,前人不知道其重要性,现在才越来越明白它的重要性,而且推崇宣扬其理论的人越来越多。按照赫拉克利特以常变的观点谈论造化,所以认为万物都处在“已经”和“将要”之间,而不能指实确定。现在把火的化合作为推动自然界变化的隐秘机制,与神灵是同为一体的。他的学说与化学家的观点比较符合。他说人活着但灵魂已死,人死去但灵魂还在,这与庄子“彼是方生”的说法就像符节一样符合一致了。

  苏格拉底是希腊雅典人,出生于周朝末期周元王、周定王之交的年代,是柏拉图的导师。

  他的学说以信奉上天、自我修养、忠于国家、仁爱人民为主要思想,精辟挚信,感人至深,有“欧洲圣人”之称。因他不信旧教,独守真实的学说,于周朝威烈王二十二年被雅典国王以诽谤圣教、不遵守王法的罪名杀掉了。天下人认为他死得冤枉。他教学生不分等级地位,本人也没有著作传世。他死之后,柏拉图记录整理了他的言论,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

  柏拉图,又叫“雅里大各”,希腊雅典人,出生于周考王五十四年,活了八十岁。他仪表魁梧身材高大。希腊古代习俗,那时学校里非常重视武术体育,比如跳跃、搏击之类,而柏拉图被称为最强的高手,所以他的老师给他取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的汉语意思是“肋骨紧密相连”。后来他改变志向而学习文理,善于诗歌写作。他一遇见苏格拉底,听了苏格拉底的演讲,就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学业,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十年。苏格拉底因诽谤罪被处死后,柏拉图为他申冤。苏格拉底的敌人因此而仇视他,柏拉图就离开希腊雅典,前往埃及游学,寻师访友十三年。后到意大利,专门结交贤才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由于他的言论触犯了意大利国王的忌讳,被卖身成为别人的奴隶。柏拉图当奴隶时的主人心里明白他是一位大学者,就释放了他。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亚克特美学园讲学。

  求学的人自带粮食携带礼品,行走几千里路,前来跟随柏拉图研习哲学之道。现代西方的大学叫做“亚克特美”,就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他的著作多是引述称道其老师的学说,其中夹杂写出了他个人的见解,其文体全部采用主客互相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直到现在人们讲解、诵读他的文章的风气还经久不衰。他的理论精妙深刻,尤以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研究见长。柏拉图做人的志趣高雅品行纯美,并不逊色于他的老师,所以西方国家只要谈到古代学者必称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昔尼克是希腊一个学派的称呼,因其所居射圃之地而得名。主张宣扬其学说的人,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昔尼克学派的宗旨是禁绝欲望、克制自身、激励品行为根本,类似于中国宋代的理学。昔尼克学派在讲求内容坚实之余,还夹杂着放纵不羁,所以它流传到最兴盛的时期,就采取贫穷卑贱的姿态鄙视富贵阶层。他们像贫穷的乞丐癫狂裸身,自我处事苛刻,礼仪法度荡然无存。传说安提西尼随时携带一个木器,打坐、睡觉、生活起居都在这个木器中,又喜欢对人露出秽物,白天手持蜡烛,走遍雅典城。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寻遍雅典全城,却看不到一个真正的男人。”

  斯多噶也是希腊一个学派的名称,产生于周朝末期的周考王、周显王年代之间,出身于季蒂昂的芝诺是该学派的首要代表人物,以市井楼台作为其讲学的场所,因为雅典人把城门外的曲城称为“斯多噶”,于是就用这个称呼命名其学派。斯多噶学派兴起于希腊,形成于罗马时期,而在中国西汉时达到鼎盛时期,罗马的著名杰出人物都出自这一学派。这一学派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至今不衰,欧洲社会风气的形成,这一学派是其根源。它以自然科学作为自我修养的根本,教人崇尚责任果敢,敢于面对困难险阻,重守信用,推崇舍身取义的行为,有不苟且于虚荣、不苟活于人世的风尚。西方人称节操刚烈不屈的男子为“斯多噶”,原本由来已久了。

  亚里士多德(这名字多与亚里大各相混淆,亚里大各是他的老师的名字)是柏拉图最优秀的学生,又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出身于周安王十八年,活了六十二岁。他的学说从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到心理、政治、文学等社会科学方面,无所不涉及,虽然其学说是从他老师那里推导而出,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称。他的哲学分为四大部分:事物的规律、事物的性质、人的精神、最后是生命现象,并由此推导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和因由。原来自从西方人谈论哲学以来,其建立的论述和树立的理义体系,与中国儒家学者相比较最为明显接近的,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人而已。中国元代、明代以前,新科学没有出现,西方研究物理性质、社会事理、自然规律的学者们都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作为准则,他被学者们所推崇、尊奉、笃信的程度,大概与中国的孔子差不多。到了中国明代中期,英国出现了培根,法国出现了笛卡尔,他们倡导主张实验、猜想和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而牛顿、伽利略、哈维等科学家,沿用他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使古代学说的错误日益暴露。一些专事吹毛求疵的人排斥有名的学者,他们矫正别人的毛病往往超过限度,使亚里士多德学说二千年来的光辉,几乎熄灭。百年以来,自然科学日益发达,在经过了否定与肯定的反复波折之后,学者们才平静思考澄清认识,重新考证评价亚里士多德原有的著作,甄别出其中的缺点错误,保留其精华英明之处,其真正的学术价值就显示出来,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精妙意义和精彩言论终于得以保存。啊!身居现代思考古代,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不能不说是特别聪颖的旷世奇才。

  德谟克里特是希腊阿布特拉人,出生于春秋鲁哀公年间。德谟克里特爱笑,而赫拉克利特爱哭,所以西方人称后者为“哭哲学家”,而称前者为“笑哲学家”,就犹如中国的阮嗣宗和陆士龙。德谟克里特家庭财产雄厚,波斯著名国王绰克西斯到阿布特拉的时候,他家款待国王及随从人员隆重严谨。绰克西斯国王离开时,留下自己的老师马支(古代神巫的名称)教育德谟家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德谟克里特。德谟克里特小时就很聪明机敏,他学得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他跟随老师游历埃及、安息、犹大等国家,所见所闻很广泛。回到希腊后,大受国人尊崇和信奉,被称为“先知”。野史和民间流传多说德谟克里特异常神奇,这是难以相信的。他的学说以人的感觉、意识不是虚妄而看到的尘世并非真实为主旨,这已成为笛卡尔学说的先导了。他又摒弃了亚里士多德四大命题学说,以不可分的质点来阐释物质原理。这就是物质化学的萌芽,近代科学家道尔顿进行了实验推演,从而为现代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