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以弗所渐渐荒废。到突厥兴起的时候,还到这里取用材料去建造君士坦丁堡。
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周景王五十年,是欧洲自然科学的鼻祖。他所持的理论观点,前人不知道其重要性,现在才越来越明白它的重要性,而且推崇宣扬其理论的人越来越多。按照赫拉克利特以常变的观点谈论造化,所以认为万物都处在“已经”和“将要”之间,而不能指实确定。现在把火的化合作为推动自然界变化的隐秘机制,与神灵是同为一体的。他的学说与化学家的观点比较符合。他说人活着但灵魂已死,人死去但灵魂还在,这与庄子“彼是方生”的说法就像符节一样符合一致了。
苏格拉底是希腊雅典人,出生于周朝末期周元王、周定王之交的年代,是柏拉图的导师。
他的学说以信奉上天、自我修养、忠于国家、仁爱人民为主要思想,精辟挚信,感人至深,有“欧洲圣人”之称。因他不信旧教,独守真实的学说,于周朝威烈王二十二年被雅典国王以诽谤圣教、不遵守王法的罪名杀掉了。天下人认为他死得冤枉。他教学生不分等级地位,本人也没有著作传世。他死之后,柏拉图记录整理了他的言论,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
柏拉图,又叫“雅里大各”,希腊雅典人,出生于周考王五十四年,活了八十岁。他仪表魁梧身材高大。希腊古代习俗,那时学校里非常重视武术体育,比如跳跃、搏击之类,而柏拉图被称为最强的高手,所以他的老师给他取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的汉语意思是“肋骨紧密相连”。后来他改变志向而学习文理,善于诗歌写作。他一遇见苏格拉底,听了苏格拉底的演讲,就彻底放弃了以前的学业,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十年。苏格拉底因诽谤罪被处死后,柏拉图为他申冤。苏格拉底的敌人因此而仇视他,柏拉图就离开希腊雅典,前往埃及游学,寻师访友十三年。后到意大利,专门结交贤才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由于他的言论触犯了意大利国王的忌讳,被卖身成为别人的奴隶。柏拉图当奴隶时的主人心里明白他是一位大学者,就释放了他。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亚克特美学园讲学。
求学的人自带粮食携带礼品,行走几千里路,前来跟随柏拉图研习哲学之道。现代西方的大学叫做“亚克特美”,就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他的著作多是引述称道其老师的学说,其中夹杂写出了他个人的见解,其文体全部采用主客互相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直到现在人们讲解、诵读他的文章的风气还经久不衰。他的理论精妙深刻,尤以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研究见长。柏拉图做人的志趣高雅品行纯美,并不逊色于他的老师,所以西方国家只要谈到古代学者必称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昔尼克是希腊一个学派的称呼,因其所居射圃之地而得名。主张宣扬其学说的人,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昔尼克学派的宗旨是禁绝欲望、克制自身、激励品行为根本,类似于中国宋代的理学。昔尼克学派在讲求内容坚实之余,还夹杂着放纵不羁,所以它流传到最兴盛的时期,就采取贫穷卑贱的姿态鄙视富贵阶层。他们像贫穷的乞丐癫狂裸身,自我处事苛刻,礼仪法度荡然无存。传说安提西尼随时携带一个木器,打坐、睡觉、生活起居都在这个木器中,又喜欢对人露出秽物,白天手持蜡烛,走遍雅典城。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寻遍雅典全城,却看不到一个真正的男人。”
斯多噶也是希腊一个学派的名称,产生于周朝末期的周考王、周显王年代之间,出身于季蒂昂的芝诺是该学派的首要代表人物,以市井楼台作为其讲学的场所,因为雅典人把城门外的曲城称为“斯多噶”,于是就用这个称呼命名其学派。斯多噶学派兴起于希腊,形成于罗马时期,而在中国西汉时达到鼎盛时期,罗马的著名杰出人物都出自这一学派。这一学派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至今不衰,欧洲社会风气的形成,这一学派是其根源。它以自然科学作为自我修养的根本,教人崇尚责任果敢,敢于面对困难险阻,重守信用,推崇舍身取义的行为,有不苟且于虚荣、不苟活于人世的风尚。西方人称节操刚烈不屈的男子为“斯多噶”,原本由来已久了。
亚里士多德(这名字多与亚里大各相混淆,亚里大各是他的老师的名字)是柏拉图最优秀的学生,又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出身于周安王十八年,活了六十二岁。他的学说从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到心理、政治、文学等社会科学方面,无所不涉及,虽然其学说是从他老师那里推导而出,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称。他的哲学分为四大部分:事物的规律、事物的性质、人的精神、最后是生命现象,并由此推导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和因由。原来自从西方人谈论哲学以来,其建立的论述和树立的理义体系,与中国儒家学者相比较最为明显接近的,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人而已。中国元代、明代以前,新科学没有出现,西方研究物理性质、社会事理、自然规律的学者们都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作为准则,他被学者们所推崇、尊奉、笃信的程度,大概与中国的孔子差不多。到了中国明代中期,英国出现了培根,法国出现了笛卡尔,他们倡导主张实验、猜想和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而牛顿、伽利略、哈维等科学家,沿用他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使古代学说的错误日益暴露。一些专事吹毛求疵的人排斥有名的学者,他们矫正别人的毛病往往超过限度,使亚里士多德学说二千年来的光辉,几乎熄灭。百年以来,自然科学日益发达,在经过了否定与肯定的反复波折之后,学者们才平静思考澄清认识,重新考证评价亚里士多德原有的著作,甄别出其中的缺点错误,保留其精华英明之处,其真正的学术价值就显示出来,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精妙意义和精彩言论终于得以保存。啊!身居现代思考古代,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不能不说是特别聪颖的旷世奇才。
德谟克里特是希腊阿布特拉人,出生于春秋鲁哀公年间。德谟克里特爱笑,而赫拉克利特爱哭,所以西方人称后者为“哭哲学家”,而称前者为“笑哲学家”,就犹如中国的阮嗣宗和陆士龙。德谟克里特家庭财产雄厚,波斯著名国王绰克西斯到阿布特拉的时候,他家款待国王及随从人员隆重严谨。绰克西斯国王离开时,留下自己的老师马支(古代神巫的名称)教育德谟家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德谟克里特。德谟克里特小时就很聪明机敏,他学得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他跟随老师游历埃及、安息、犹大等国家,所见所闻很广泛。回到希腊后,大受国人尊崇和信奉,被称为“先知”。野史和民间流传多说德谟克里特异常神奇,这是难以相信的。他的学说以人的感觉、意识不是虚妄而看到的尘世并非真实为主旨,这已成为笛卡尔学说的先导了。他又摒弃了亚里士多德四大命题学说,以不可分的质点来阐释物质原理。这就是物质化学的萌芽,近代科学家道尔顿进行了实验推演,从而为现代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