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事情就日趋放肆,而耳目败坏神经发狂的病态也就日渐增多。他们的聪明既高出于愚笨的人,其深藏于性情中的感慨,也显得微妙幽远而深切诚挚。所以他们乐于生活的事情虽然浓郁闲适、雍容多样,不是一般粗野之人所能了解的,但由此在心中产生的哀伤之情,并且这种哀伤之情之深,也比一般质朴鄙陋之人更为强烈。
对于以前的事多有于事无补的悔恨,对于将来的处境多有难以预料的忧患,因而在空想之中产生出另一番虚无的幻景,即使说这是从地域产生的意念,也不为过。况且高贵荣华的事中,隐含着一种大害名叫“厌倦”。烦恼忧虑郁结于心中,神魂和精力消耗于体外,厌倦之情乘机而涌起,那么往昔所有的欢乐,在顷刻之间全部成为糟粕。以前的欢乐越是浓烈,后来的厌倦就越是不堪忍受。及至生命终了之时,但只觉得我这一生虚幻荒诞,一切都无所珍惜自贵;而还犹有恋恋不舍之心的,不过是对死亡不了解而已。呜呼,这就是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之所以兴起的根源。
〖严复按语〗
有关时代盛衰治乱气运的学说,难道不正是这样吗!全面综合这方面的学术而论,人类智慧的开发,最兴盛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中国就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以及战国诸子,专门研究古人学说的学者们称他们都有圣人的才识;在西方则有希腊的诸多圣哲,在印度则有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生和死亡的年代,迄今没有定论。印度高僧摩腾曾对汉明帝说:“释迦牟尼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死于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隋朝佛学家费长房在其撰写的《开皇三宝录》中说:释迦牟尼生于鲁庄公七年甲午,因春秋时不见恒星,便夜登坛祭月见陨星如雨以为祥瑞的应验,周匡王五年癸丑圆寂。《什法师年纪及石柱铭》中说:释迦牟尼生于周桓王五年乙丑,周襄王十五年甲申超度。此外还有的说释迦牟尼生于夏桀时期的、商武乙时期的、周平王时期的,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唯独唐朝贞观三年,刑部尚书刘德威等与法琳奉皇帝诏令详细核查,确定释迦牟尼生于周昭王丙寅年,圆寂于周穆王壬申年。然而周昭王在位十九年,没有丙寅年;而汉代印度高僧摩腾所说的二十四年也是错误的。应当是二人都指的是十四年甲寅而后来传抄写错了。今年的纪年是丁酉年,距当时已经二千八百六十五年了,释迦牟尼比耶稣早生九百六十八年。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佛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对于释迦牟尼的生死年代最终没有确认,只是说他比耶稣早生大约六百年。据此,则费长房的说法就较为接近。释迦牟尼成教应当在鲁定公与鲁哀公之间,与孔子为同一时代,难道夜半祭月所见到的异常与佛经上所说的六种震动、光明普照十方国土是同一种事物吗?战国时的鲁国与印度东西经度尽差三十余度,时差近一小时左右,同时观察到同一异常现象,或许是有的。
至于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称为第一人,生于鲁僖公二十四年,他是最先确定用黄道倾斜角来预测日食的人。亚诺芝曼德出生于鲁文公十七年。毕达哥拉斯出生于鲁宣公年间,他是天文数学的鼻祖,善用律吕来解释天体运行规律。芝诺芬尼出生于鲁文公七年,创立了逻辑学。巴门尼底斯出生于鲁昭公六年。般剌密谛出生于鲁定公十年。赫拉克利特出生于鲁定公十三年,是最早研究物质性能的学者。亚拿萨哥拉,安息人,出生于鲁定公十年。德谟克里特出生于周定王九年,首先提出原子不可分学说。苏格拉底出生于周元王八年,他是专门研究性生理和道德的人。亚里大各,又叫柏拉图,出生于周考王十四年,是最著名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周安王十八年,在新的学术学派没有出现之前,他被西方人所崇拜,其程度与中国的孔子一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代老师弟子,各自推崇继承老师的学说,又以标新立异的见解为发展,不墨守成规。)此外还有伊壁鸠鲁出生于周显王二十七年。芝诺出生于周显王三年,倡导斯多噶学派学说。这一时期以阿塞西烈出生于周赧王初年,死于秦始皇六年而结束。至此希腊的学派的分支也就渐渐枯竭了。
我曾经说过西方人做学问,贵在有独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的思想,而对墨守陈述古人学说不太看重。唯有周朝上下三百八十年之间,创造新知识新思想的作者,重迭出现并成为当时的伟大人物,他们所持有的思想见解和思维规律,为后世所效法,至今已二千年不衰。而在当时东西方相隔一个经度两个大海,其间还有崇山大漠相阻,车船不通,则就不可能用平常的风气来进行讨论。啊!难道这是偶然出现的现象吗?世上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哪怕远在万里,我将背着粮食携带礼品跟随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