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流而上或者能够自然向上升浮不沉的本领。如果我们将上述这些辅助物拿开,则人和物都将失去依傍,显出其本来面目,最后必定回到最初之所在。而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使一国民众像灶上的一壶水似的,用火熨烧,壶中无数不可分的原子受热后自行上升,未受热的则打旋下降、往来移动、循环流转,直到温度、热量都相互等同时方停止运动。
因此我们听任进化的自然发展,注意消除那些牵累、阻碍的势力,于是社会中的一群人则能在战斗中胜利冲出,成为这一社会的基本人群。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并不是最适宜的生存者,但他们都能将自己的一些生存优势与社会人群有机结合在一起。因他们联合的人数既多,故力量自然厚实,生殖的人口也必然繁盛。靠多数人的力量去战胜少数人,这本属当然之理。
故我们又何必去忧虑前面所说的那百分之五的社会沉渣呢?应当知道,善于集合广大民众的集体力量,正是促进人类种族进化绝好的方法。
现今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从国际来说,有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国内来说,有管理社会的政事。外交和内政大权必须掌握在聪明坚强、勤奋刚毅宽仁果敢的人手中,国家才会强盛、人民才会富裕,这是具有正常智力的人都会明白的事。以我说的这种方法入手,则那些位高而能低的昏庸之辈自会失去高位,而贤明而才高的栋梁方能自然上升。外交和内政事物一定要交给那些能胜任其职的人来主持,而且一定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同步前进,犹如奔腾水流永不停息。由此发展下去,那将不仅仅是使社会进入富裕强盛的境地,也许还真能收到种族进化的效益。这本来是充分依靠大众的力量方能具备的功能,哪又何须像园丁管理花草树木那样去着重选留什么良种呢?
〖严复按语〗
赫胥黎在该篇中所说的抛弃那些阻碍物是治国者难以做到的,如果他们真能做到依靠民众的力量,那么他们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他们的社会没有不进展的。而这是那些研究亲情的民俗学家定然办不到的,也是那些显贵的讲究儒士风范的大家们同样办不到的。这只有那些崇尚贤才、重视名誉、考究功业的人方可办到。敬贤重才的观念接近墨子学说,考究名誉和功业则接近申商一派。作为治世策略,在中国的中古以来,极少有人采用。而真正应用普及且卓有成效的,竟在今天的西欧诸国。英国人的民气最盛,所以他们最先采用这些明智的治国方略,并最有成效。比如他们广泛创立民间报纸,遵守正直言论不加禁止的盟约(宋宁宗嘉定七年,英王约翰和他统治下的人民曾订立名为“马格那吒达”盟约,汉语译为“大宪章”);英国政府的保守和自由两党,轮流执掌政权,以求相互间的批评和督察。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害怕那些传统的阻碍势力不肯离开的缘故。
斯宾塞提出的在社会学上保护人种的公共成例有两条,第一条为:凡是生物要想使其种属旺盛地延传下去,一定要在他未成年以前使他获得的利益与其付出成反比例;成年后,则要让他的获得与其付出成正比例。违反这一成例的往往会由衰弱直至灭绝。斯宾塞的《群益篇》创立了人种进化的三项重要原则:第一,当民众已经成年,他们的工作成果应与社会供应的食料等相当;第二,民户、家庭应各有其界,彼此不得侵犯和欺凌;第三,有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私人轻、社会重。他的这些话,是汇集希腊、罗马及近200年来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大成果而施行于国家推行政权的时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