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进微第十六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374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进微第十六

社会中的“人治天演”明显异于其他动植物界。但社会的“人治”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当政者广泛张榜求贤,但百姓的教化则是一件长期艰苦的工作,因为人的身心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极困难的事。为此,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能够“导进其群”,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而仅凭酷刑和严规,是难以成效的。

前篇论文曾说到治化有了进展,则生存竞争当然随即停止,但这仅是自然界里的生存竞争。自然界里的生存竞争中,如果当政者没有食料来救人于水火之中,那么人民之间只好相互争夺食料以求生存,而社会治理上的生存竞争还依然存在着。社会意义上的生存竞争,是人们为了个人的荣誉和私利,总想自己的生活能高人一等。由于社会生存竞争长期存在,国家的当政者总是能控制和完善国家机器,并以其大权整顿国家。

常言说的国家管理者,有的是独自掌握全部权力的君主;有的是靠几位贤才共同监督国务,例如古代的共和制;还有的是全国人民的联合执政,例如今天的民主政治。上述这些国家体制虽然不同,但其权力是均等的,在实行中也各有其利弊(查现在的欧洲如英德各国,大多是三种形式联合运用,以取各种形式之长。即在国王以外,另设贵族院,下议院等)。总之,一个社会是安定、混乱,还是强盛、衰弱,就在于人民素质的高低,而治国者如何则是次要问题。但既然是主持一国之大事,其领导者就应具有引导社会进步的能力。如考察他们的治国方略的好坏,也不过是看他们如何发布政令,如何教民从善,方法用舍是否得当,如何施行奖罚而已。

主管国事者张榜广求人才,说是:“必有如此合格的道德能力标准,才可得以重用他们并使之地位显赫,并授予高官厚禄。”假定享受的权利和利益确实超过了平常人,则国人定会受到激励而争相发挥自己的才能、智力和谋划,以达到国家对于人才的标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开始时是为了竞争,最后便成了一种不断进取的良好习惯。虽然身为治国者,但仍有与大众智慧不足的地方。吸收衰败者的教训可以不至于灭亡,获利的法宝也可能成为后来治政的弊病。教导人民的关键,在于如何教他们应当去追求什么,应当舍弃什么。

因此进化一类事的成功,开始常常孕育在最细微培育之中,而往往被一般人所忽略。等到德贤上升为一国的风俗习惯,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受其熏染之时,人们才明白社会之中的众多弊端,于是便设法扭转,但此时恰像用一根芦苇来阻挡那狂暴的波浪,用一杯凉水来扑灭那烘烈的野火一样,显然难以达到目的。这也是国家一个个败亡,社会动乱经久不息的根源。

但殊不知社会及人心既已涣散,人为的治理也将失去它有效的控制力,就算请最能干的圣人出马,它也只能聚集部分分散的,扶持部分衰朽的,再勉励和期望那些最适宜的人群,其他的也只能听凭上天的选择和安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进化成功的功效,不是昼夜之间可以完成的。

所以人治及社会的进化与动植物不同,因为自然事物的转换相对容易,而人的性格和身心素质的变更相对更难。以今天的英国和都锋王朝时期的英国相比(从亨利第七到伊丽莎白女王,都是都锋王朝朝代,由明朝成化二十一年开始至万历三十一年结束),可知两个时期社会的贫穷富裕和强盛衰弱相差很远。可单就人民的体形和性格来说,与当初相比没有大的差异。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刻画的人民形象(莎士比亚为万历年间英国的大戏剧家,他传世的不少作品,为各国学者所传扬和演绎,被认为是人类最宝贵的作品)。同现代人比较,不仅语言、笑容相似,即使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攻击、相互的美好感应以及情感的纠葛,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人民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等到政治教化上升到一定标准,自然力的淫威完全消失时,方才显示出人治的功效,那么,从伊丽莎白到维多利亚这两位女王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英国的战乱则相对是稀少的,同时也不存在像野火一样凶暴和肆虐的自然力危害。

至于选择人类良种留传下来的方法,虽不能完全采用,但也有间或采用部分的。刑律的严处并非一概不合适,那些危害社会者,有些可以流放,有的可以处决,有的可以监禁终身。又因社会上存在一些诸如游荡,懒惰、苟且、品质堕落的人群,于是政府关于救济穷人的法令规定:“凡是无正当职业,依靠官署提供生活福利的,男女之间不得通婚。”所有这些做法的初衷,其意图都是意在禁绝游手好闲,道德败坏者的传宗接代,以免社会遭害。但这种政令发布后,却始终未能见效,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种事统观全国国情来讲,方知它能触及的社会面是非常狭窄的,这是原因之一。当一些人因违法犯罪而失掉职业时,其时间常在这些人的中年之后,

而在此之前,他们尚未受到刑律处罚;因此,此等凶恶、懒惰之顽民早已嫁娶生子,这是原因之二。

再说颁布这一法令无效的原因还不仅限于此。社会上那些命运不佳而触犯刑律、无所作为的游手好闲者,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不一定全坏。就拿那些收入死牢的穷困者来说,他们犯罪的原因常在于性情恶劣,也有一大半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致。英国的谚语中有这么一句:“大粪被浇进田里便成了养分,若撒在衣物上却成了污物。”即如,我们所谓的污物,是因肥料未用在其合适的地方。豪富人家故意将金银绸缎视为粪草之类,这是为了展示他们豪富的虚荣,而中产阶级若欲向其仿效,就有破产饥寒之虞。培养勇猛刚毅直至果敢的品性,是为了成就大将的权威留名;瞄准机缘,千方百计追求财利的奸商,是为了谋取市场的最大利益。如果这些性情运用不当,则刀锯、监狱等就会跟随其后。从以上几点看来,那些遭受刑律处罚,放刁撒泼的歹徒,不一定是出于自己品性的先天不良,往往是因缺乏人为的引导,这是很明白的事了。从此之后,我们也许方知灭绝他们的后裔,使他们不生儿女之策的失当了。

现在我们以英国为例来加以说明。在最近的300年来,英国在政治教化方面进展所显示的社会效益,如千里马般飞速奔驰,但该国人民的身心及性格,还看不见突出的进步。如今欧美各国的生存竞争在各方面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进化就如同一座大火炉,而冶炼的工夫就如同自然的选择。他们在政治、科研、工业、商业和军事方面每日疾进的景象,是一幅多么奇异的画面呀!

〖严复按语〗

进化论这门科学,是研究地学史上的古生物化石开始的,故计算的方式,动不动就超越万万年,那些短短几千年、几百年的数字,根本无法用来阐述那久远年代过往事迹的变迁。

从前拿破仑第一在攻入埃及的时候,法国的生物学家们有不少带回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生物化石以供查验,发现几千年的古今人体在外形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故可见上天在以既定的模型创造万物时,其万物的进化极度缓慢,且反映在极细小精微之处。

虽如上述所言,然而物状发生任何变化,都得与它的外部环境相接触,假如其外部环境不发生任何变化,那么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形状到现在还可能与当初一样。只是由于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物体生存在其中,受到新的环境因素的逼迫,就不得不抛弃旧的环境依赖而接近新的环境。所以生物进化的快慢,常常要依环境变化的快慢而定。不能说古代的变化频率极缓,而后世的变化频率仍如此缓慢且不能加快。现以欧洲的政治、教育、学术、农业、工业、商业和军事几方面为例来谈论变化速度,可以说总合以前几千年的所有生产力变化,其发展速度大概还不及最近的几百年,到最后的几十年,它的发展和变化更加迅猛。因此人们说,在耶稣诞辰2000年时,世界上的发展变化又是怎样的呢?这就连那最主观、最善臆断的人恐怕这时也不敢妄下断语。不过这类发展变化也可能预先测知其基本方向,即世界上的变化,不论怎样,总是逐步离开“痛苦”而朝着“幸福”的未来前进。这就如同动植物的变化方向一样,一定要朝着使它们的躯干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方可以达到继续生存下来的目的。

关于繁衍传种之事,其中的各种理论都极为深奥难究,正如赫胥黎所说的那样一言难尽。就拿遗传返祖现象来说,在生物已连续传了几代时,忽然其中有一个体以非常类似其老祖宗的形态出现,这种现象不知还要延续多久,也确难以灭绝。比如现在人工饲养的马的属种中,有时突然会出现一只布满虎豹斑纹,酷似原始野生斑马形状的个体。(通常一些人认为这就是《汉书》上所说的“天马”)。而驴的变异也有这种返祖现象。这是相似的两个种属个体本属同一祖先的证明。斑马作为驴、马的本原体,是不知多少万年以前太古时代的事情了。以今天而言,达尔文在蓄养鸽子时,也常在鸽子几十代的传种后,突然间会出现一只酷似原始鸽化石般的野鸽个体,这是最新近的物证。

时常还有这种现象,即个别生物个体所禀受的天性偏于出类拔萃,加之种属搭配又刚好各取所长,又有其他条件相调剂,故生育的下一代种属的特性往往会超越其双亲。这是生物学上的原理,也是古人所说的同一血缘男女的近亲婚配,其下一代的特性往往倒退一样。作为人种来说,男女婚配也有许多适宜和不适宜的地方。比如瞽瞍生下了贤能的大舜,而唐尧却生下了不才的丹朱;威猛强悍的汉高祖和吕太后生下的孝惠皇帝却温和善良。这几例可暂放在那里不予评论,因为这方面的理论涉及的范围极大,内容极深,不读遍西欧生物学家的全部著作,并亲身考察此种事例几十年,是远不够资历来参与共同探讨此类事情的奥秘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