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最旨第十五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514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最旨第十五

本章题目为《最旨》是源于《汉书·艺文志》中的“撮其旨意”。该章总结了前14篇的主要内容,指出所谓“人工选择”在人类中“断不可用”,否则只能使社会更加动乱。而人类社会的繁荣昌盛,其根本在于世界的交往通达,而社会的动乱则源于人类间无休止的战争。人类要求得长期的安宁,必须提高人民在生存成长时的能力和在谋生时自我变通,这样才能与我们相处的世界所融洽。这也正是进化论在人类社会中的真谛。

前面的十四篇,都是解说的进化论的意义,现在应当一篇篇逐步加以再度审验。

第一篇阐明了自然界的恒常变化,其用意在于说明生物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第二篇标明进化的要义,说明进化是万物生存发展的本源。第三篇专门说明人类治世之道,以进化的变异、竞争、选择三点来说明政治教化对社会进化的作用。第四篇以园丁管理园林作为比喻,说明自然进程与人工管理之间定相违背的一些现象。第五篇叙说自然进程和人工管理的作用虽相互违背,但它们均由一个同一的本源所产生,只是在自然运程中大自然一任万物自由竞争但又只保留其中最适宜的生存者。而人工管理则使一部分生物更适应生存,并寻求到人类所向往的目标。第六篇是说自然进程中大自然的威力减弱时,生存竞争便获得了一段时期的安宁,然而生物具有类似祖先又不断变异的特性,故人工管理能够控制生物进化,使它们朝着优势的方向发展变化,这也是社会进步须依靠政治教化的原因。第七篇中进一步用开拓殖民地建立殖民国家的事阐明人为治理社会的正确方略。第八篇则假设如果哪个殖民地国家的人口不断增加,另有圣明的君王替他们主管治理,而他的施政方略因园丁管理的方略无效或穷尽,大自然的威力便会重新占上风,人为治理便半途而废。第十篇论述了抑制人口过度增长的方法,如果光凭除草护苗的办法于农事固然有用,但用于人的培育和选择定然不行。第十一篇论述人类社会是从人的自然进化历程中顺理发展而来的,人类自有合群的天性,而生存竞争则是锤炼人类的熔炉。

而结成社会的最初,人与昆虫、禽兽的合群目的相同。第十二篇道明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别。最初时,人与其他生物在求生的才能和竞争不择手段这两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两种本能都是竞争的主要武器。对于社会来说,这两种武器对于维护社会却有着破坏作用,虽然如此,但最初人正是用这两种本能来保存自己。第十三篇论述了人能合群相处的美德,这美德是由内心的相互感应而通万事形成,以人生来俱有的“天良”

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人们有了良心,社会组织间的相处之道就更牢固了。第十四篇提出人的自行其是虽然凶狠,然也在于社会的掌控。若过度克制私欲或至私欲完全丧尽,那对社会的促进并非没有伤害。

现在我们从概括这14篇论述的内容来看,方了解人工选择的方法仅可用在草木和禽兽之间,决不能用于人类社会之内。况且人的智识并不可靠,即使可靠在社会中运行,也可能使怜悯同情、仁厚慈爱的风气衰减,从而使社会涣散。按照事理的推论来说,凡是救济腰弯背驼,保养残疾人的政策,都同他们人种选择的治世之道相违而无法实行。如果真照此下去,直到救死扶伤的医学都可以废除,甚至男女间的生殖配合也会像群马聚集时排斥母马那样,要毁灭夫妇的伦常方可罢手。缜密、严酷、残暴的法规刑律,十分深重地颁布于国家之中,而慈爱、仁惠、怜惜、同情等美好道德和情感就有可能消退。这酷政实行几代后,便成了治理社会的定制,下一步社会发展的好坏尚不得而知,但人类借以联系和维持相互关系的与生俱来的善良之心,不就会越来越少了吗?所以说,人工选择的目的原是为了取得强种,可是它的效果却反而获得的是弱种。为此,人口过剩的忧患,竟然是这样地难以解决!

虽然如此,但是如今的世界并不是哪一家人统管的天下,五大洲的人民也不是单一的种族,人类生存竞争的情况异常激烈,社会的安宁祥和潜隐在对外商业交往和国内的建设中,而世变和战争危机往往呈现于战鼓和刀光剑影之中。在整个世界的竞争中,在自然选择的惠顾下,又有多少人受益呢?人类社会和平共处之道赖以控制的力量是什么呢?一个国家要靠怎样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立足于世呢?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确属深奥,不是这数字有限的导言所能道尽的,可我想那些深入观察研究世态变化的专业人士,经过自己苦苦的思考、探索,总能够在这方面有意外的收获。

〖严复按语〗

赫胥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把生存竞争看作社会动乱的根源,而人为治理无论如何,终会因人口的不断增多而难以应付。这是他与斯宾塞的言论所大不相同的地方,而且他认为永恒的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

斯宾塞却认为事物发展的快慢不可能推算,不过人类的发展一定会达到政治上最完美的境界。他在《生物进化论》第十三篇《论人类究竟》中说:“假如我们根据以前的事去推测将来,就明白一旦一个社会的政治教化推广开来,人口增长一定很快。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猛兽、毒虫、病患等成为祸患,人口的繁衍增加受到限制。而由于当时不同的人种由各部落各占一地,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和灭绝,并不比猛兽、毒虫的祸害轻。直到各人种聚合成统一国家,这种祸患才得以减轻。当社会安稳后,人们反而又转为担心人口繁殖的无限增多,从而引起社会供应的不足,于是,大规模的战争又可能发生。”

“假设这时的人民其性情、智慧和能力等跟当初完全一样,而他们的人口死亡比率应当与其人口的实有数成正比,如果不为正比例,那必定说明他们的社会供应充足。社会供应充足,说明他们围绕生殖、保育各方面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进化的历程是教育和锻炼人民在生存竞争中如何谋生和变通、适应环境的重要过程。(物类有时自行变换其形状和色彩,是为了使自己能适应所处的生存环境。进化论专家称之为“体合”。)“体合”是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演进中隐伏的机能。虽然如上所言,人口过多可以增加生活资料来减轻其压力,但这压力终因人口增长的过密过快而不断加重。人们想要获得的物质,常常超过他们所占有的,他们总是不断追求,仿佛暗中有什么力量在驱使和带领他们去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自古以来,人的欲望本不曾有过一度感到满足的时候,可见人口的压力最终不可避免地增大。而进化中的人为力量终于能有施行之处。其中我们所做的诸如人口的流转迁徙,屯田开垦等,不外乎只是一段时期

中以多填少的权宜之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地球将会被人口填满,其人满为患的压力也会同时充溢世界。

“人口的繁衍一天多于一天,总是超过国家所能提供的食料,由此促进国内的知识,才能和能工巧匠,为扩大生产而竭尽全力。要想社会前进,就不能不动用每个人自身的才能,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造,社会才能不断的前进。凡是现在的所有水利、火器、工程和山泽改造一类事,全属人类智慧的展现,这肯定是由于全人类智慧的不断增进而使改造社会能力增强。时代朝前发展了,固守陈规的人是不能发挥促进社会的作用的。物理学家们整日穷究各种物质的性能以为人类所用,农民、工匠和商人们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原理努力精通其科学技术,只有这样生产出的产品才能日益增长,没有人民智慧和潜能的开发,能做出这样的成效吗?1000亩田的农作物产量,现在已比过去增加了一倍,那务农者必然要懂得一定的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了解水、肥的利用,熟悉新的农机设备;而无论是自己或者佣工,其知识和技能都需达到相当的完美和巧妙才行。制造产品的工人,如果他早上生产的产品晚上之前就卖完了,这说明他们的工艺、设备和制作技术,都一定超过别人,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

商品流通的渠道和场所一天比一天宽广,干这行的人一定对商品的买卖十分精通,对利率的盘算也一定会很精确,否则他就可能要失败。现在商品竞争激烈,利率减少,因此产品生产的机器一定要是最能节省成本的,造出的船舶等一定是要最适用的,而船上的舵工和水手也应是最熟悉该船的操作技巧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到加倍的利金。凡属这类生产力不断增强的事例,倘要寻其本原,都是由于社会人口的过剩而导致的动力。”

“大概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共同原始本性,假使不存在生存的竞争,人的听力、视力、智力等则用不着发展,但在其功能上却又无法适应环境,由此人类想达到的目标便无从实现。

由此可见进化的潜在作用仅用一句话便可以道明。既然自然界赋予生物的特性是繁衍后代又渴望生存,这种特性就会使物种在竞争中不断拼搏,各类生物皆无不如此,而人是其中之一。

在生物进化中,能保存下来的就可以延续种族,不适应进化的便由衰退而走向灭亡。这就是为何在地表深处埋藏着许多灭绝动物残骸的原因。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如果仅是人口陡然增多,但其智能等却仍如原状,那么,他们离灭绝的时期便不远了。”

“世界上本身就存在为谋取生存,一批人去夺另一批人食料的现象。你们见过以前的爱尔兰吗?当时他们曾经人口繁殖兴旺,几乎与牛马的数量相等,但到了最后,由于各种灾荒、瘟疫、疾病、战乱等,使大部分人流落于山沟、坑谷,其死亡人数多得叫人不忍细说。这些都是国家未能很好筹划社会生产力所致,而不全是天运进程所造成的。我们按常规来说,首先被消灭的肯定是那些无能力,不善于自我保护的人。其中能遗存下来并传宗接代者,必定其生存能力在他们之中算强大的,或者他们在遭遇灾祸时时运最好,因而被自然界选择留了下来。由此可知,在大千世界中,危害生存的事物实际上非常多,不仅仅是人口过众这一方面。人类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必定要充分运用他们的思维,才能和力量,不断地同这些危害生存的势力作斗争。斗而失败者将日益衰退,斗而胜利者则日渐昌盛。胜利的法宝不是别的,它要求人类的智慧、道德和能力这三方面都保持十分强大,这三方面都能恢宏而突出,人们与环境相抗争和适应的能力就增大了,而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条件便具备了。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人类的迅速增多还不是人生一世中最大的祸患。我在这部书的前一篇,就人种进化的重要和生育减少方面,已反复辩说证实了这一点。由于特种人群于社会尤为珍贵,社会便择取精英,为他们准备的物品愈加富足,而他们对下一代的繁衍等,考虑反而相对减少。”

“一个人的感情、言论、思想均归大脑主管。社会的政治教化前进了,人的脑体形状就愈大,脑体间褶皱更趋于复杂,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更加快捷,人类谋求生存和保卫种族的力量及才能,跟脑垂体的大小比例有一定的关系;而人类观察事物、研究物理、管理自己和治理社会以及保卫种族繁衍,为其子孙后代着想的特性,也与脑垂体中褶皱的复杂与简单成正比例;可是到了治世成就最好的时代,人脑本已发展到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厚重,硕大,既复杂又周密的程度。此时人的感情与思维极其深刻多变,宽阔而幽深,在认识和改造事物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因而脑力的消磨与耗损,又与人用于思维、感情的多少、深浅、远近和精粗构成一定比例。这三种比例有机合在一起时,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生存物料的能力将大增,但如何开发和保养人的脑力功能,其方法也是最为费心的。如果整日忙于脑力劳动,其他生育繁殖之事就会相对减少。生物本身不能体力和脑力发展同时注重。现今欧洲人的大脑与野蛮人相比,已是前者占去十,后者只占七;连大脑垂体中的褶皱、重叠等,也是野蛮人的既少又浅,而欧洲人则又多又深。于是从今以后,人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方式,我们便可预先测知了。至于大脑的衰退和增长,满溢和空虚;是凭生存竞争及自然选择的作用而让大脑发达的人种保全下来呢,还是因适应环境的变化,定需获得更加发达的大脑的搭配才能认识事物幽深的事理呢?这是我们现在还不能明了的。”智商高的人在用脑方面过度,必然会在另一方面有所缺失,然而在治世最辉煌的年代,人们用脑的繁重,是不须怀疑的。我在以前的书中曾证明脑力发达者其成年的时间相对其他人要慢,(在阴阳交合的时候)又证明男女情爱在最炽烈时,其思考和判断力必然会减退。而当脑力劳动者正如初学者拼命攻读数学难题之类而竭尽思考时,在另一方面如生育方面的欲望和能力,便会因受抑制而相对减少。综合上述几方面来看,可知社会治世进化到了极点,在国内遍布人口时候,人口过多的忧虑反而是不存在的。而一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同他们国家政治教化的先进和进步,倒往往是成反比例的。斯宾塞的议论大致是这样的。

自从斯宾塞的学说发布后,评论进化的人士中十有八九的学者都崇尚他的观点。经济学家巴佐特所著的《物理与政理》中,有好多处都采用了斯宾塞的观点。那种种属低下的人种,其子女生得多但易亡,而种属高贵的人种,其子女往往生得少而长寿。这是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从草木虫鱼到人类,处处都可以观察到这种情况。斯宾塞的学说,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