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境,对待朋友应像别人所期待得到的一样”。所有这些名言都被称为不变的金科玉律,能够在社会中上下贯通。如果这些信条由平常人去实行,定然达不到它应当达到的效果。
虽然如此,但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于明确它的真实性,而不能一心只注意治学者说话的好与坏上。如认真审察其事物的真实性,则恕道与人的自我认识,尚有可完全相比的认识。
凡天下那些作恶者,无不设法逃脱应当遭受的制裁。假设今有一贼抢我的财物,若使我处于这盗贼的境地,就希望不受逮捕和处罚;如果现有一打我耳光的人,假如使我处于打人者的角度,被打者仅是左颊挨打,而右脸不受重击,就是十分幸运的事了。如果持这种理论去跟外界的事物作竞争,我们赖以捍卫社会的基础还有哪些?所以说这些方面是不能相作比拟的。
然而恕道和法制只能应用于本国人民之中,却不能应用于国际事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各国都有其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则给本国的人民主持公道、处理万事。而关于国家之间发生的争议和纠纷,又由谁来给予公正的评判和正确的处理呢?
〖严复按语〗
赫胥黎所说的这些话,意思是要阐明保护社会组织以维护自我生存的途径,不应完全清除人性中自行其是的私心。只是这些话的意思过于狭隘而已。再说他所列举的东亚和西欧学者的所谓名言,都还算不上社会学意义上最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人们认可的太平盛世的公共定义是:“每一个人都获得了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限。”使用这一定义,就没有前面那些定义的弊病了。斯宾塞的《群谊》一篇。即是为解释这一公共定义而写的。
最近一段时期欧洲各国所出现的经济繁茂的现象,理论家们都将其归于经济学的功劳。
而社会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首先创立的,这门科学中也有它最大的公共秘诀。他说道,巨大的经济利益所在,一定是利益的双赢,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都是不对的,损下利上,损上利下也同样是不对的,关键要做好利益均衡,社会共赢。他写的那部书共有五卷几十篇,在其内容中他大多是一再强调共赢的意义。自道光、咸丰以来,英国免除了保护关税的法令,平均了商品进出口的税率,使商业贸易大为兴隆,整个国民都为之受益。啊,从今之后方明白社会经济规律也像广阔的道路一样遥远坎坷,如果你只是斤斤计较于细小的盈亏,那才是真正的不应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