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有怨尤。长此以往,要不多年,此岛便可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了。至于原先居于那里的土著人种,大都能够施以教化使之归顺,并能逐渐使其与现代居民和谐相处,还完全可能转而为开拓者们所用。
假如这几十上百人都懒惰、愚蠢、糊涂并且行动迟钝,而彼此间又不能友好协作,却反而在内部攻伐上消耗整体的精神和实力,由于这些外来的力量和当地的物种力量的不同,那些根深蒂固的原住土种却时刻乘着各种有利的机会伺机反扑,而拓荒者失败的灾难,就只是在早晚之间罢了。还不仅如此,就连和这些拓荒者一道移居来的谷物、瓜果、牛羊等,也会因无处依存而最终归于消亡,当然有的也会与本地的原有物种交合同化,成为新的物种。在这种情况下,不需几十年,人们看到的将是高山依然,河流永存的原状,而开荒种植的事,却早化为乌有了。
这就叫做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创造自身生存最适宜的环境,因而也就未被这里的自然界所选择。
〖严复按语〗
自古以来,开荒拓耕之事能否获利,最能看出一个民族智慧和能力的高低。自我国明朝以来,欧洲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等国,都从他们海外扩张的航海中发现了新的地盘。至最后,英国人在拓展开发海外殖民地时,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而其他国家在拓建新地的成就远远落后于英国。英国的西面有美国,东面有印度,南面有南非(好望角),当时它包括殖民地在内的全部疆域,几乎与整个欧洲相等。这不仅仅是因为英国人熟悉航海、善于经商,而且富于聪慧、狡猾、坚毅、果敢的特性,同时他们能够自身做到依法理政,并且了解群体合作的重要性,因而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因此专制强权之国的臣民,往往只知道接受上面的管理而不懂得自身的管理之道,即使赐给他们土地,他们也不能够成功经营、长期居住。在列强争霸的年代,往往是国王们在外占有大量殖民地,而国内的民众却少有可以垦殖的土地。如以前的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列强,因不太懂得土地的开发经营,故当时在外都没有建立殖民地进行资源开发。法国在我乾隆和嘉庆之前,算是一个霸道横行,不受制约的国家之一。在中国20多个商埠的租界里,居住的英国人多不超过1000人,少不足100人,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制定的外交和贸易规章却十分整齐缜密,其威重和严明正如他们势力与之相当的国度。而我国福建、广东的一部分人到东南亚和非洲一代侨居谋生,人数大约在10万人左右,但他们大多终免不了供人家做奴婢的命运,终日被人家鞭策驱使。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