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竞争的准则,都难以逃脱上天的命运而独善其身。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有超然出众的圣人,那怕他建立了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的兴国富民的丰功伟业,然而从物之天性和承奉天运而言,他们本与昆虫、草木等同出一类。至于高贵与卑贱之差异,那只是物类在进化历程中相互的分化而已。这是那些探索事物进化的自然科学家们共同的看法。
〖严复按语〗
本篇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物类不靠人工而能自己生长,它即属该生长地最适宜生存的物种。”这一说法本属实情,但若不加以区别对待,也许会使人发生误解,在这里不能不加以论释。
赫胥黎在这里所指的最适宜的物种,不过指的是当地先前已存在的那些物种中的一部分,而从中标举出最适宜的物种罢了。照这般推论,他的这段话便自然是无可置疑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不是该地最适宜的物种,便不可能在该地独自生存并旺盛生长了。然而让这类物种同此地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物种竞斗,那它胜利或失败的命运便难以预料了,它是否还能成为最适宜的物种,就完全不得而知了。
一般来说,那些四通八达的地区,地界相连,且连绵广阔,新的物种也更容易相通,它们间的生存竞争,由于经历的时间更为长久,故汇集的物种便自然要多一些。至于那些独处海上的孤岛或者深处大陆内地的高山区或沙漠地,因其受雪山或沙漠的地域或气候限制,那里的现存物种,其生存竞争的范围便相对较窄,故在暂时的一段时间内可算生存最为适宜。
但一朝有外来的物种突然闯了进来,于是便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常常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旧的物种会逐渐消失,新的物种更迭出现并繁衍,这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通日益发达之后,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可以经常看到的事例。以美州来说,它自古以来便缺马,但自西班牙人用船运载它们随人类入境后,如今现在美洲的大多数国家每个家庭都养有这种牲口,而且一些马匹还失控脱离人群,逃向深山老林或了无人迹的荒原,最终成为了新的野马种群,并在山野聚合同类,开始自然地生存繁衍。以澳洲和新西兰来说,此两地本无老鼠,但自欧洲人不断乘船到达这两地后,随船而来的老鼠偷偷溜上岸,并窜入陆地深处大肆繁衍,使得现在这两个国家的整个陆地遍布老鼠这种外来的物种,情况几乎与原来的欧洲无二。原本俄罗斯的蟋蟀旧种又长又大,自波斯的小个蟋蟀流入该国后,制胜并几乎消灭了旧种,到现在反而连一只原来的旧种蟋蟀都不容易捕获了。苏格兰以前曾有过一种擅长啼叫的画眉鸟,后来一种有斑画眉鸟不知由何地侵入,它虽然不善于鸣叫却有着生存繁衍的优势,故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得苏格兰原先那种会鸣叫的画眉鸟濒于绝迹。又如原澳洲本土的原生蜂类尾部少针刺,但自尾部带针的蜂类一窝蜂拥入澳洲后,那些无针或少针的本地土蜂不几年便被消灭了。
从植物方面来说,中国的薯蓣(山药)是由原菲律宾的吕宋岛引种而来;黄占则来自古国占城;葡萄和苜蓿则是由古代的西域传来;薏苡是由日南(今越南中部一带)传入。这诸种许多的外来植物品种,皆可见之于史书的记载之中。又如南美洲的番百合花,其西洋名字为“哈敦”,它本为地中海东岸的植物,一旦经过人工培植,使其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四处生长,面积广及几十、几百里地,放眼望去,浑然一片,几乎再看不见别的草木了。
还有其他的自欧洲进入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动植物种类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每当过了十多年后,这些外来的动植物就会遍布那里的山野。这些外来的物种与本地物种相比,其生存力和繁衍的旺盛,已远远越过了原有的物种。既然迁移的物种能在其他的地域照样生长良好,那么谁还说一定要本地生长的原有物种才称得上是最适宜的生存者呢?
难道世界上仅有所说的这些动物吗?假如说本地原产的物种必然最适宜于在当地生存,那么那些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黑人,是什么原因在世界交通日趋发达的今天反而年年在减少呢?据说白令海的堪察加半岛,以前有土著居民好几十万人,而最近却减少到了几万,存留下来的已不是原来的十分之一了。这是一位俄国专家对我说的,他还说再过一段时间恐怕会更少哩!现在人类的生存竞争业已兴起,失败的种族人口一天天减少,而我们单单为种族的人口多而感到得意,那我们的未来靠什么去保证他们的生存和繁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