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演论

趋异第三

书名:天演论 作者:托马斯·赫胥黎 本章字数:356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趋异第三

事物的演进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且与其他事物一样,其生存和发展皆是同受自然的控制。赫胥黎认为所有的物的本能都趋于无限地繁殖,但自然中维持其生存繁衍的资源和手段则是十分有限的。为此无论是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类社会,其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一些物种的消亡,美、澳土族的衰灭,皆印证了这残酷的现实。所谓“自然选择”,实际上正是不同物种在生存竞争中获胜,从而适应自然的结果。

计物的数字一般称作“万”,这只是大致的计位数。其实记数词何止万呢?而人的数量,也占其中之一。人是动物中最灵巧和最具智慧的物种,他与其他不灵智的禽兽、鱼鳖和昆虫类相对应;动物则是生物中有知觉能自由行走的物种,它与没有知觉的植物类相对应。生物是指有一定质地、具备四肢、身躯、器官及生理功能的实体,与没有躯体、器官和生理功能的金、石、水、土相对应。上述所有这些均是有一定质地,又能衡以重量的物质,它们同那些无明显质地,又不能徇其轻重的声、热、光、电等物质合在一起,世上的物类就大致齐备了。总而言之,就是有形与无形之物的总和。因为人具有生理及心理素质,又兼有发达的四肢、灵巧的身躯,器官、知觉及运动能力等,加上躯体里寓有卓越的思维情感和智慧,这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世上最珍贵的物种的原因。

虽然人类为最宝贵之物种,但他们往往易受情绪的支配,同时受阴阳两方面力量的控制,故时而冲击排斥,时而涤荡变化,至此己身尚不能觉察,在这一点上人与生物的其他物种的本能是完全相同的。世间生物生生不绝,但上苍仿佛有令在先,各物种在演变中必须类似它们的父母之本,但一代又一代又有微小的变异。生物除自身之外,一切皆与自然界有所牵连,凡是与维持生存相关的自然物料,常因大自然的喜恶,使各生物在抗拒和接受这些生存资料时有所不同,好像自然界有意在选择它所喜爱的物类而特别钟爱、卫护有加,而有意排斥那些它所不喜欢的事物。生物总是一代代地趋向于变异,寒冷、暑热、干燥、潮湿、风土、川泽、山谷等自然条件与一切动植物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的交接和排斥。那些相互间能相互契合的,其演化就进展顺利,而不相契合的,就处境窘迫,前一个生存期较长,后一个则较短。其生存期以每日来计算还感觉不到什么,若以一年来计算,就发现差别大多了。渐渐地那些与大自然不相契合的物类则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并延续自己的后代。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自然选择”。

事实上事物的发展并非就此罢休,如今谈到生存及繁衍之类问题,由于各种生物的下一代逐次增多,且数量是成倍地增长,照此下去,真不知会发展到怎样的地步。然而地球的土地及生产能力有限,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越一定的限度。因此按照常规,男女相交生育不绝,从祖辈到孙辈的两度繁衍,人口已增加三倍,照此下去,地球的生活资料无法供养源源不断出生的下一代。另一方面,生物们又各自十分爱惜自身的生命,若不能在人类社会中进行谋生的竞争,他们将难以获取应有的生存资料。所谓人类的生存竞争,倒不一定在某一事上表现出来,但确实又在不同的层面多有存在。即使不说竞争这么严重,但实际上人类在许多方面正表现着这种竞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物在自然中得到的东西总是少而艰难,而失去的东西总是很多。这就是“万物皆相互竞争,以求得自己生存”的理论存在合理性的理由。

从另一面来探讨,假设有机物类的各方面完全相同,几乎没有任何微小的区别,其进化也就无从谈起了。应当知道,所谓进化是依运动、发展、变异等向前演进的;如果各种维持生命的自然资源对每一物种的给予都不加选择,那么“自然选择”一说也要泯灭了。假使地球的生存资料与人类的无限繁殖总能无穷尽的满足,那么,“生存竞争”一说也就没有立足地位了。竞争本来是因为起码的生活资料不能满足全部生命的需要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当“进化论”流行之日,那种“没有差异,没有选择或没有竞争”的三种理论中的任一种,都不可能成立,否则,地球便不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了。

〖严复按语〗

研究自然科学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往往注重浅薄的常理和现象,而时常忘了追溯事物的真谛。今天,世界的各种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我们的学者们不抱着深究的决心并有其独特的思考,那可能你连“进化论”中万分之一的真谛都难以察觉。

英国的经济学家(即理财专家)马尔萨斯曾经说过:“万

物相生不绝,都是按照几何的级数递增”。(几何级数是指每一级都用固定的数目相乘。他说假设一父亲生五个儿子,而每个儿子又各生五个孙子。以此类推)如果这样,要不了多少年,地球上便没有多少空地了。人类的生育繁殖还相对迟缓,而他们的衣食也仅能温饱,再过25年,地球的人数便会增加一倍,要不了1000年,一对夫妇生育的儿孙将会遍布整个大陆。而生育幼体最少的动物要数大象。以前达尔文曾计算过它的生殖量:如一对雌雄大象在30岁产子、90岁时停止生育,在这几十年的正常生殖期中的幼象数为各六头;以每头象各活100岁计,到过了740多年后,应出现大象为19000000头。

赫胥黎也曾说过:地球若除去海洋的部分,陆地面积大略为51兆平方哩(149000000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现在如果假定这些陆地的各处气候冷暖相近,土地肥瘠相当,而各处草木生长所依靠的雨水、阳光、碳、氧、氨等养料都相同。那么,假设有棵树,一年能够成才,每年还能产下50粒种子(这是植物中产籽很少的算法)。如果这50粒种子随风飘扬、并粒粒成活,就算他们各占去一方尺地皮,在陆地上也不算稀疏。用此种计算方法,在9年后,即使该树遍布整个陆地,但它们占地也还不到5313266垓方尺。如这不是一种任意的编造的话,有计算方法可以查验,综合起来犹如下面的算式:

一、每年获得树木的实数

第一年一棵树产50粒种子=50

第二年50棵树产50粒种子=2500

第三年2500棵树产50粒种子=125000

第四年125000棵树产50粒种子=6250000

第五年6250000棵树产50粒种子=312500000

第六年3125000000棵树产50粒种子=15625000000

第七年15625000000棵树产50粒种子=781250000000

第八年781250000000棵树产50粒种子=3906500000000

第九年39065000000000棵树产50粒种子=1953125000000000

二、英方哩换算

英国的一方哩=27878400英方尺

所以5100000000方哩=1421798400000000英方尺

相互减去获得不足的地面=5313266000000000英方尺

草木的繁衍滋长,用数字来计算大致如此,而大地上各类植物经考察后也基本是那样。

但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50粒种子,最多不过能够存活百分之一二罢了!至于一些单独的树种在千万年中能够存活下来,而众多树种却反而消亡的缘故,即使圣人恐怕也难以知晓。

但其中必有一种规律存在。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一些植物经过竞争后能单独生存下来,那个中原因虽不能完全查明,却可以用一比拟来略加探讨。假设一群种子同时进入同一块地皮,其中有一粒种子因其发芽抽枝特别早,虽说只有半天或者几小时的短时间,但已完全吸尽周边地中养份,使其余种子不能长大成材。因为这棵树发芽最早,有的抽枝在先,有的种子包裹的膜比别的稀薄,故可使这些种子达到优先状态。假如这种包膜稀薄且又提前抽枝的树的种子又产出这种包膜稀薄且提前抽枝的种子来,那么种子就会凭借其遗传的优势在与其他树种的竞争中获胜。似这样绵绵不断竞争下去,这种有优势的树种便会在以后长时期内延续下去。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

在大地上,万物生殖的种属极多,实际能真正长期保留下来的也并不多,可见有时生存与死亡也近在咫尺。那些品质越低的品种,它的生存便越艰难。这一情况不光发生在植物类,动物和人类也不例外。如今美洲、澳洲的土著人一天比一天稀少,这并非仅仅是由于入侵者对他们的杀戮和摧残。要明白地球上人类基本生活资料必有一定限度,那些善于谋生者能够掠取大量的生活资源而日益富足,那些缺乏谋生之术和生活手段的人,自然会感到生存的困难。富裕的人家总是愈见富裕,贫困的人口总是愈近灭亡。这些正是那些有识之士在洞察世间的这些弊端后,在试图保卫每一个地球人能平等争取生存自由的道路上的惊恐和呐喊。

上述这些论述,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文人们只是每天慷慨激昂地发表一些谈论中西方谁优谁劣的理论,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演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