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随园诗话

卷十六

书名:随园诗话 作者:袁枚 本章字数:781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38


卷十六

  

  一三○、小议唐诗

  【原文】

  徐朗斋嵩曰:“有数人论诗,争唐、宋为优劣者,几至攘臂。乃援嵩以定其说。嵩乃仰天而叹,良久不言。众问何叹。曰:‘吾恨李氏不及姬家耳!倘唐朝亦如周家八百年,则宋、元、明三朝诗,俱号称唐诗,诸公何用争哉?须知:论诗只论工拙,不论朝代。譬如金玉,出于今之土中,不可谓非宝也。败石瓦砾,传自洪荒,不可谓之宝也。’众人闻之,乃闭口散。”余谓:“诗称唐,犹称宋之斤、鲁之削也,取其极工者而言,非谓宋外无斤,鲁外无削也。”朗斋、癸卯科为主考谢金圃所赏,已定元矣,因三场策不到而罢。谢刊其荐卷,流传京师,故朗斋《咏唐寅画像》云:“锦瑟华年廿五春,虎头金粟是前身。虚名丽六流传遍,下第江南第一人。”“丽六”者,其场中座号也。“次科”亦即登第。

  【译文】

  徐朗斋(字嵩)说过:“有几个人一起探讨诗歌,为唐诗宋诗何优何劣的问题引起争议,几乎到了卷袖动手的地步。他们请我下结论,我就仰天长叹,许久不说话。大家问我为何叹息,我说:‘我恨李氏唐朝比不过姬氏周朝啊!倘若唐朝也像周朝一样维持了八百年,那么宋、元、明三朝的诗,都可号称唐诗了,各位先生又何必争论呢?大家应该知道,论诗只论诗的精致与拙劣,不论朝代。譬如金玉,从今天的土壤中被挖出来,不能说就不珍贵;破石烂瓦,即使从远古的时候传下来,也不可以称作宝物。’大家听了,都默不作声地走开了。”我认为:“诗歌推崇唐朝,就好像推崇宋国的斧、鲁国的刀一样,这是就它们同类中最好的来说的,并不是说宋国之外没有斧,鲁国之外没有刀啊。”徐朗斋被癸卯年科举的主考官谢金圃所赏识,本已定为头名,后因三次策试都没有合格而取消。谢金圃将他的考卷刊登出来,在京师流传,所以朗斋的《咏唐寅画像》中说:“二十五岁时正值青春韶华,前身本为身着虎头官服的高官。我坐在丽六号应考,虚名传遍整个京师。虽然落第但仍不失为江南第一才子。”“丽六”是他在考场中的座号。“次科”也就是考中的意思。

  一三一、士大夫记

  【原文】

  明季士大夫,学问空疏,见解迂浅,而好名特甚。今所传三大案,惟“移宫”略有关系。然拥护天启,童昏瞀乱①,遂致亡国,殊觉无谓。杨慎《大礼》一议,本朝毛西河、程绵庄两先生引经据古,驳之甚详。“梃击”一事,则汉、晋《五行志》中,此类狂人,不一而足。焉有一妄男子,白日持棍,便可打杀一太子之理?蕲州顾黄公诗云:“天伦关至性,张桂未全非。”又曰:“深文论宫阃,习气恼书生。”议论深得大体。黄公与杜茶村齐名,而今人知有茶村不知有黄公。因《白茅堂诗集》贪多,稍近于杂,阅者寥寥。然较《变雅堂集》,已高倍蓰矣②。

  黄蒙圣祖召见,宠问优渥③。以老病乞归,再举鸿词,亦不赴试,有杨铁崖“白衣宣至白衣还”之风。《忆内》云:“静夜停金剪,含情对玉釭④。数声风起处,花雨上纱窗。”《观姬人睡》云:“玉腕明香簟,罗帷奈汝何?不知梦何事,微笑启腮窝。”风韵独绝。余尝见小儿睡中,往往启颜而笑,讶其不知缘何事而喜。今读先生诗,方知眼前事,总被才人说过也。

  【注释】

  ①瞀乱:混乱,紊乱。

  ②蓰:五倍。

  ③优渥:优厚。

  ④釭:灯。

  【译文】

  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学问空疏,见解迂腐浅薄,却特别喜好虚名。当今所流传的三大案,只有“移宫”案与他们稍有关系。然而他们所拥护的天启皇帝,像孩童般昏乱地执政,因此导致了亡国,尤其令人感到无谓。杨慎的《大礼》这一奏议,被本朝的毛西河、程绵庄两位先生引经据典,查证古今,批驳得很是详尽。与“梃击”一事类似的狂妄之徒,在汉、晋的《五行志》中多有记载,但是,哪会有一个狂妄的男子,在白天手持棍棒,就把一位太子打死的情况?蕲州的顾黄公在诗中说:“享受天伦之乐原本是人的天性,张桂并非都错了。”他又说:“用高深的文字去讨论宫廷之事,这种书生习气很是令人恼火。”这种议论真是恰如其分。顾黄公与杜茶村齐名,然而当今的人只知道有茶村而不知道有黄公。因为《白茅堂诗集》所收诗歌贪图数量,几乎接近于杂乱了,所以阅读的人寥寥无几,然而较之《变雅堂集》,读者已高出五倍。

  顾黄公蒙圣祖召见,对他宠爱有加,给予他优厚待遇,后因年老多病告老还乡,再后来被推举为鸿词,他也不赴考,大有杨铁崖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召来又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回归的风范。《忆内》中说:“静夜中停下金剪,含情脉脉地对着玉灯。数阵风声响过,花雨溅上纱窗。”《观姬人睡》中说:“雪白的手腕在有清香的竹席上伸出,凌罗帐子不能关住你的风韵。不知你梦见了什么,腮边酒窝露出一丝微笑。”这首诗的凤韵绝妙。我曾经看到过睡梦中的婴儿,往往露颜而笑,惊讶他们不知道因何事而高兴。现在读了先生的诗,才知道自己眼前的事,总是被有才气的人说过了。

  一三二、著述太多转自累

  【原文】

  古人诗集之多,以香山、放翁为最。本朝则未有多如吾乡吴庆伯先生者。所著古今体诗一百三十四卷,他文称是,现藏吴氏瓶花斋。先生乳哺时,哑哑私语,皆建文逊国之事。年过十岁,方闭口不言。初为前朝马文忠公世奇所知,晚为本朝李文襄公之芳所知。康熙戊午,荐鸿词科,不遇而归。少时,在陈公函晖家作诗会,以《芙蓉露下落》为题,操笔立就,赠陈云:“一辈少年争跋扈,明公从此愿躬耕。”陈大奇之。惜其集浩如烟海,不能细阅,欲梓而存之,非二千金不可。著述太多,转自累也。

  【译文】

  古人诗集最多的应该是白居易和陆游,本朝诗集则没有比我的同乡吴庆伯更多的人。他所著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共一百三十四卷,其他的文章著述数量与此相当,现收藏在吴家的瓶花斋中。先生早在吃奶的时候,就牙牙私语,说的都是建文帝退位的事。过了十岁,才闭口不说了。起初他被前朝文忠公马世奇所赏识,后被本朝文襄公李之芳所赏识。康熙戊午年,举荐鸿词科,没有受到器重而回老家。他年少的时候,在陈函晖先生家参加诗会,以《芙蓉露下落》为题,提笔一挥而就,赠陈先生诗:“一辈少年争跋扈,明公从此愿躬耕。”陈对其才华很是惊讶。可惜他的诗浩如烟海,不能一一细读,想刻印后保存下来,但非二千金不可。著述太多,反而自受其累。

  一三三、焚琴煮鹤

  【原文】

  国初说书人柳敬亭、歌者王紫稼,皆见名人歌咏。王以黯昧事,为李御史杖死,有烧琴煮鹤之惨。顾赤方哭之云:“昆山腔管三弦鼓,谁唱新翻《赤凤儿》?说着苏州王紫稼,勾栏红粉泪齐垂。”王送公卿出塞,必唱骊歌,听者不忍即上马去;故又云:“广柳纷纷出盛京,一声呜咽最伤情。行人怕听《阳关曲》,先拍冰轮上马行。”悼王郎诗,只宜如此,便与题相称。乃龚尚书竟用“坠楼”、“赋鹏”之典,拟人不伦,悖矣!御史名森先,字琳枝,性虽伉直,诗恰清婉。《过云间亭》云:“空亭积水松阴乱,小阁张灯夜气清。”卒以忤众罢官。

  【译文】

  本朝建国初期的说书人柳敬亭、歌唱艺人王紫稼,都被知名的诗人所咏唱。王紫稼因为一些不明不白之事,被李御史命人重杖打死,让人有烧毁心爱的瑶琴烹美丽的仙鹤的惨痛之感。顾赤方写诗为他而哭泣,诗中说:“昆山的管弦和鼓声已响起,是谁在重新翻唱《赤凤儿》?说起苏州的歌唱艺人王紫稼,连妓院中的红尘中人全都不禁怆然泪下。”王紫稼在送王公大臣远行塞外时,一定要唱送别的歌,听歌的人都不忍心立即上马远走。因此顾赤方又有诗说:“一路柳枝飘拂离开了盛京,那一声呜咽最令人伤怀。行人都害怕听到《阳关曲》,纷纷上马先行远去了。”悼念王紫稼,只有这样比较合适,和诗题相称。但龚尚书在诗中却使用了“坠楼”、“赋鹏”的典故来比拟他,有些不伦不类,真是大错特错!御史名叫李森先,字琳枝,性格虽然耿直而僵硬,写的诗却清丽委婉。他的《过云间亭》诗中说:“空旷的小亭中积了一层水,凤儿吹乱了松树荫,小阁楼中灯火通明,更显夜晚空气清新。”他后来因为冒犯了众人而被罢官。

  一三四、文帝问鬼神

  【原文】

  义山讥汉文,召贾生问鬼神,不问苍生,此言是也。然鬼神之理不明,亦是苍生之累。嗣后武帝巫蛊祸起,父子不保,其时无前席之问故耳①。余故反其意题云:“不问苍生问鬼神,玉溪生笑汉文君。请看宣室无才子,巫蛊纷纷死万人。”

  【注释】

  ①前席:移坐向前。《汉书·贾谊传》:“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半夜,文帝前席。”李商隐《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李商隐讥讽汉文帝召贾谊询问鬼神占卜之事,却不问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这话说得对。但如果不明白鬼神的道理,也会给黎民百姓带来灾祸。后来汉武帝时因巫蛊引起祸患,父子两人都没保住,这是因为没有巫蛊可问的缘故罢了。我因此反其意题诗道:“不问百姓疾苦反而问鬼神之事,玉溪生嘲笑汉文帝。请看武帝时没有懂得巫蛊的才子,导致万人丧生。”

  一三五、注释难为

  【原文】

  元遗山惜义山诗无人笺注。渔洋先生亦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句。近时,冯养吾太史注《玉溪集》,断定以为此悼亡之诗。“思华年”,原拟偕老也;“庄生晓梦”,用鼓盆事;“蓝田日暖”,用吴宫事;皆指夫妇而言。曰“无端”,曰“不忆”者,云从何得此佳妇。曰“惘然”者,早知好物不坚牢。《湘素杂记》以“锦瑟”为令狐家青衣者,非也。又注《漫成》五章,专为李卫公雪冤而作。“代北”二句,为石雄发。“韩公”、“郭令”,推尊德裕也。以史证之,殊为确切。

  【译文】

  元好问痛惜李商隐的诗没有人注释。渔洋先生也写有“一篇《锦瑟》令注释的人为难”的诗句。最近一段时间,冯养吾太史注释《玉溪集》,断定《锦瑟》是一篇追悼亡人的诗。“联想自己逝去的年华”,原是希望白头偕老。“庄周梦

见自己化为蝴蝶”,引用的是庄子鼓盆的典故。“蓝田县温暖的太阳”,引用的是吴国宫中的故事。都是指夫妻之间而说的。说“无端”,说“不忆”,是说从何处得到这样美丽的妻子。说“惘然”是指早就知道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湘素杂记》中把“锦瑟”解释成令狐楚家的丫鬟之名,这是不正确的。冯太史还为五章《漫成》作注,认为是专门为李卫公伸冤昭雪而写的。诗中“代北”这二句,是从石雄身上引发的。“韩公”、“郭令”,是他对李德裕的推崇尊称。用史实来证实,很是确切。

  一三六、转世报恩

  【原文】

  孙子未先生尝于其师秀水徐华隐座中,见一贫客,乃徐年家子也。先生仰体师意,留养家中,待之甚厚。忽谓孙公曰:“受恩未报,明年当生公家。”未几卒。公果生女。六岁时,戏抱之谓家人曰:“此华隐师客也。说来报恩。乃是女儿,恐报恩之说虚矣。”女勃然曰:“爹憎我女耶?当再生为男。”逾十日,以痘殇。明年,公果举子,顶有痘瘢。名于盙,字庄天,雍正乙卯举人。有《织锦词》一首,载《山左诗抄》;诗不佳,故不录。

  【译文】

  孙子未先生曾经在他老师徐华隐的座客中,看到一位贫穷的人,他就是徐年家子。孙先生体会到老师的心意,便把他留养到自己家中,对他很仁厚。有一天,他忽然对孙先生说:“受到您的恩惠未能报答,明年我会降生在您的家中。”没过多久他就死了。后来,孙先生果然得了个女儿。女儿六岁的时候,孙子未先生抱着她玩,对家人说:“这是华隐老师的客人,说是来报恩的,却是女儿,恐怕报恩的说法是假的。”女儿勃然大怒说:“爹爹恨我是女儿吗?我会再转世降生为男儿。”过了十多天,她因得天花而夭折。第二年,孙子未先生果然得了个儿子,头顶有天花痘疤痕,取名叫于盙,字庄天,是雍正乙卯年的举人。作有《织锦词》一首,收录在《山左诗钞》中,诗不好,所以我这里没有抄录。

  一三七、惺惺相惜

  【原文】

  沭阳吕观察名昌际,字峄亭,出身非科目,而诗似香山,字写东坡,好谈史鉴,真豪杰之士也。乾隆癸亥,余宰沭阳。观察尊人又祥为功曹,有异才,相得甚欢,官至常德太守。其时,观察才四岁。今作冀宁道,养母家居,书来见招。余欣然命驾。则须已斑白,相对怃然。主于其家,园亭轩敞,膳饮甘鲜,致足感也。因赋诗云:“黄河水照白头颅,重到潼阳认故吾。竹马儿童三世换,琴堂书吏一人无。笑非丁令身为鹤,喜是王乔舄化凫。四十六年如顷刻,沧桑何处问麻姑?”“此邦赖有吕公贤,肯读淮南《招隐》篇。旧雨不忘云外客,官声久付晋阳烟。萧斋论史灯花落,子舍承欢彩服鲜。我奉慈云三十载,喜君追步到林泉。”一时和者如云。钱接三文学云:“百姓讴歌随路有,使君城府一分无。”吴南畇中翰云:“胸中武库谁能测,天下名山历尽无?”余因近体易招人和,故草草赋此二章,而别作五古四首,存集中。

  峄亭闻余到,以诗迎云:“使回捧读五云笺,如获珍珠满百船。引领南天非一日,者番望月月才圆。”“膏泽流传五十年,甘棠蔽芾已参天。忽闻召伯重来信,父老儿童喜欲颠。”又和余《留别》云:“半月追陪兴正豪,平生饥渴一时消。相逢不敌相思久,忍听骊歌过野桥?”“河桥送别满城悲,驻马临风怨落晖。人影却输原上草,江南江北傍征衣。”

  【译文】

  沭阳的观察使吕昌际,字峄亭,他不是科举出身,但他的诗有些像白居易,字体临摹苏东坡,喜欢谈历史,真是位豪放之士。乾隆癸亥年,我到沭阳任县令。吕昌际的父亲吕又祥为功曹官,身怀奇异的才能。我们委实投机合缘,他后来做官做到了常德太守。那时,吕昌际才四岁,如今却做了冀宁道台,在家侍奉老母亲,写信请我前去做客。我欣然前往,我们都已是须发斑白,一见面都有很多感叹。我住在他的家中,那里园亭宽敞,饭食甘美新鲜,足以让我感激不尽。于是写了一首诗说:“黄河水映照着我的苍苍白发,重新来到潼阳与故人相会。骑着竹马玩耍的儿童都已经换了三代人,琴堂中的书童却少了一个人。不是因为丁令化作仙鹤而笑,而是因王乔把鸟变成了鸭子而高兴。四十六年稍纵即逝,到什么地方去向麻姑询问沧海桑田?”“这个国家多亏有吕先生这样的贤臣,愿意用心研读淮南子的《招隐》篇。旧时的雨丝没有忘记云外的仙客,官场上的话语早就随晋阳的烟云飘去了。在简陋的书斋中谈史论书直到油尽灯熄,孝子侍奉老人穿上鲜艳的衣服。我在慈祥的云雾中住了三十年,今天高兴地看到你追随我来到了这林泉之中。”一时之间作诗相和的人很多。文学官钱接三在诗中这样说:“沿着大路到处都可以听到讴歌声,使君心胸坦荡连一点城府都没有。”吴南畇中翰在诗中说:“胸中的文韬武略没有人能够猜出,天下的名山大川是否已经游历尽?”我因为考虑到近体诗容易招来别人的附和,因此草草写了两首诗,又另外写了四首五言诗,都收存在诗集中。

  吕峄亭听说我到了,就写诗相迎说:“让我回去捧起五云信笺读读看,就好像得到了满满一百船的珠宝。您引导统领江南文坛已非一日半载,从这里看月亮,月亮才更加圆亮。”“佳句在世上流传了五十年,甘棠树高耸入云茂密蔽日。忽然听说召伯又写来信,老人和儿童都高兴得要跳起来。”他又和我的《留别》诗说:“追随您半个月,我的兴致正浓,平生对诗文如饥似渴的追求一下子得到了满足。相逢难敌长期的相思苦,又怎能忍心去听别人的歌声从田野中的小桥上传来?”“在河中的小桥上送别,满城人都感到悲伤难忍,临着风勒住马儿埋怨落日的余晖。远行的身影在田野中渐渐拉长,大江南北的人民都将要穿起征衣起来作战。”

  一三八、收帆须在顺风时

  【原文】

  余常谓收帆须在顺风时,急流勇退,是古今佳话。然必须嘿而不言,趁适意之际,毅然引疾,则人不相疑。若时时形诸口角,转觉落套。而上游闻之,以为饱则思飏,翻致挂碍矣。钱竹初擅郑虔三绝之才,抱梁敬叔州郡之叹,屡次书来,欲赋遂初。余寄声规其濡滞。今秋才得解组,余贺以诗。渠答云:“海上秋风江上莼,尘颜久已怅迷津。窃公故智裁今日,劝我抽身有几人?世事楸枰留黑白,老杯薤臼杂酸辛。退闲自此陪裙屐,长作田间识字民。”“劳生那复计年华?归识吾生本有涯。未定新巢同燕子,早营孤冢付梅花。千秋欲借先生笔,十亩从添处士家。他日并登皇甫《传》,始知真契在烟霞。”

  【译文】

  我常说收帆必须在顺风的时候,急流勇退是流传古今的佳话。然而必须是沉默不语,趁自己得意的时候,毅然称病隐退,这样人们才不会怀疑你。若是动不动就表现在言语中,反而会落入俗套,而且上司们听到后,会以为你养尊处优,想表现自己,这样反而会招致怀疑。钱竹初身怀郑虔那样的三绝之才,却有梁敬叔在州郡中的感叹,屡次在书信中流露想告别官场、恢复当年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念头。我去信劝他三思而后行。直到今年秋天他才得以脱去官服,我写诗表示祝贺。他作诗相答说:“海上的秋风和江上的莼草,尘世中的人们早已渴望指点迷津。多亏先生多年的教诲才使我有了今日,劝我从官场中退出的能有几个人?世上的事就像棋盘黑白分明,人老了心中想着薤臼还有辛酸。辞官归隐从此便陪伴长裙和木屐,永远地做一位识字的田间老农。”“操劳的人生哪里能够推算美好的年华,辞官后才清醒地认识到人生是有限的。和燕子一样还没安定新居,早早在梅树下修盖自己的坟冢。想要借先生的笔扬名千秋历史,处士的家中又增添了十亩地。他日同登皇甫氏写的《传》中,才知道人生的真谛蕴藏在烟霞深处。”

  一三九、潮州行

  【原文】

  久闻广东珠娘之丽。余至广州,诸戚友招饮花船,所见绝无佳者,故有“青唇吹火拖鞋出,难近多如鬼手馨”之句。相传:潮州六篷船人物殊胜,犹未信也。后见毗陵太守李宁圃《程江竹枝词》云:“程江几曲接韩江,水腻风微荡小船。为恐晨曦惊晓梦,四围黄篾悄无窗。”“江上萧萧暮雨时,家家篷底理哀丝。怪他楚调兼潮调,半唱消魂绝妙词。”读之,方悔潮阳之未到也。太守尤多佳句:《潞河舟行》云:“远能招客汀洲树,艳不求名野径花。”《姑苏怀古》云:“松柏才封埋剑地,河山已付浣纱人。”皆古人所未有也。又《弋阳苦雨》云:“水驿萧骚百感生,维舟野戍听鸡鸣。愁时最怯芭蕉雨,夜夜孤篷作此声。”《珠梅闸竹枝词》云:“野花和露上钗头,贫女临风亦识愁。欲向舵楼行复止,似闻夫婿在邻舟。”

  【译文】

  早就听说广东的珠娘相貌美丽。后来我到了广州,各位亲戚朋友请我在花船中饮酒,所见的姑娘没有一个长得漂亮的,因而作了“嘴唇暗黑的她拖着鞋子走出来,依次把烛光吹灭,虽然香气扑鼻却像鬼一样让我难以接近”的诗句。相传潮州六篷船中的人物特别出众,我一直不相信。后来见毗陵太守李宁圃在《程江竹枝词》中写道:“程江水蜿蜒曲折地流入韩江,在水气清爽的微风轻拂中我们荡起了小舟。为了防止清晨的日光惊扰了我的好梦,放下四周的黄竹帘把船儿围得见不到窗。”“傍晚的江上雨水潇潇洒落,渔户们家家的船篷底下都传出婉约的小曲。曲声中兼杂了湖北民歌和潮州民歌的风格,唱出的词曲确是令人销魂。”我读罢这首诗,才后悔没有去潮阳。李宁圃太守的佳句很多,他的《潞河舟行》诗中说:“河中小洲上的大树远远地招引着来客,野外小路的小花虽然格外艳美却不求名利。”他在《姑苏怀古》诗中说:“埋剑之地的松树刚刚种上,大好河山却已交给了浣纱人。”这些诗都是古人所没写过的。此外,在《弋阳苦雨》诗中他写道:“在水中远行,心情落寞忧愁而又百感交集,在荒野中拴好船停泊水上只听得四面野鸟啼叫。人忧愁时最害怕听雨打芭蕉的声音,而每夜独枕孤舟时我都会听到这种雨声。”他在《珠梅闸竹枝词》中说:“摘一朵带着晨露的野花插在头上,贫穷的农家女对着拂面的西风也尝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要走上舵楼却又停了下来,好像听到夫婿的声音从邻舟中传来。”

  随园诗话补遗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随园诗话》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