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38
见自己化为蝴蝶”,引用的是庄子鼓盆的典故。“蓝田县温暖的太阳”,引用的是吴国宫中的故事。都是指夫妻之间而说的。说“无端”,说“不忆”,是说从何处得到这样美丽的妻子。说“惘然”是指早就知道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湘素杂记》中把“锦瑟”解释成令狐楚家的丫鬟之名,这是不正确的。冯太史还为五章《漫成》作注,认为是专门为李卫公伸冤昭雪而写的。诗中“代北”这二句,是从石雄身上引发的。“韩公”、“郭令”,是他对李德裕的推崇尊称。用史实来证实,很是确切。
一三六、转世报恩
【原文】
孙子未先生尝于其师秀水徐华隐座中,见一贫客,乃徐年家子也。先生仰体师意,留养家中,待之甚厚。忽谓孙公曰:“受恩未报,明年当生公家。”未几卒。公果生女。六岁时,戏抱之谓家人曰:“此华隐师客也。说来报恩。乃是女儿,恐报恩之说虚矣。”女勃然曰:“爹憎我女耶?当再生为男。”逾十日,以痘殇。明年,公果举子,顶有痘瘢。名于盙,字庄天,雍正乙卯举人。有《织锦词》一首,载《山左诗抄》;诗不佳,故不录。
【译文】
孙子未先生曾经在他老师徐华隐的座客中,看到一位贫穷的人,他就是徐年家子。孙先生体会到老师的心意,便把他留养到自己家中,对他很仁厚。有一天,他忽然对孙先生说:“受到您的恩惠未能报答,明年我会降生在您的家中。”没过多久他就死了。后来,孙先生果然得了个女儿。女儿六岁的时候,孙子未先生抱着她玩,对家人说:“这是华隐老师的客人,说是来报恩的,却是女儿,恐怕报恩的说法是假的。”女儿勃然大怒说:“爹爹恨我是女儿吗?我会再转世降生为男儿。”过了十多天,她因得天花而夭折。第二年,孙子未先生果然得了个儿子,头顶有天花痘疤痕,取名叫于盙,字庄天,是雍正乙卯年的举人。作有《织锦词》一首,收录在《山左诗钞》中,诗不好,所以我这里没有抄录。
一三七、惺惺相惜
【原文】
沭阳吕观察名昌际,字峄亭,出身非科目,而诗似香山,字写东坡,好谈史鉴,真豪杰之士也。乾隆癸亥,余宰沭阳。观察尊人又祥为功曹,有异才,相得甚欢,官至常德太守。其时,观察才四岁。今作冀宁道,养母家居,书来见招。余欣然命驾。则须已斑白,相对怃然。主于其家,园亭轩敞,膳饮甘鲜,致足感也。因赋诗云:“黄河水照白头颅,重到潼阳认故吾。竹马儿童三世换,琴堂书吏一人无。笑非丁令身为鹤,喜是王乔舄化凫。四十六年如顷刻,沧桑何处问麻姑?”“此邦赖有吕公贤,肯读淮南《招隐》篇。旧雨不忘云外客,官声久付晋阳烟。萧斋论史灯花落,子舍承欢彩服鲜。我奉慈云三十载,喜君追步到林泉。”一时和者如云。钱接三文学云:“百姓讴歌随路有,使君城府一分无。”吴南畇中翰云:“胸中武库谁能测,天下名山历尽无?”余因近体易招人和,故草草赋此二章,而别作五古四首,存集中。
峄亭闻余到,以诗迎云:“使回捧读五云笺,如获珍珠满百船。引领南天非一日,者番望月月才圆。”“膏泽流传五十年,甘棠蔽芾已参天。忽闻召伯重来信,父老儿童喜欲颠。”又和余《留别》云:“半月追陪兴正豪,平生饥渴一时消。相逢不敌相思久,忍听骊歌过野桥?”“河桥送别满城悲,驻马临风怨落晖。人影却输原上草,江南江北傍征衣。”
【译文】
沭阳的观察使吕昌际,字峄亭,他不是科举出身,但他的诗有些像白居易,字体临摹苏东坡,喜欢谈历史,真是位豪放之士。乾隆癸亥年,我到沭阳任县令。吕昌际的父亲吕又祥为功曹官,身怀奇异的才能。我们委实投机合缘,他后来做官做到了常德太守。那时,吕昌际才四岁,如今却做了冀宁道台,在家侍奉老母亲,写信请我前去做客。我欣然前往,我们都已是须发斑白,一见面都有很多感叹。我住在他的家中,那里园亭宽敞,饭食甘美新鲜,足以让我感激不尽。于是写了一首诗说:“黄河水映照着我的苍苍白发,重新来到潼阳与故人相会。骑着竹马玩耍的儿童都已经换了三代人,琴堂中的书童却少了一个人。不是因为丁令化作仙鹤而笑,而是因王乔把鸟变成了鸭子而高兴。四十六年稍纵即逝,到什么地方去向麻姑询问沧海桑田?”“这个国家多亏有吕先生这样的贤臣,愿意用心研读淮南子的《招隐》篇。旧时的雨丝没有忘记云外的仙客,官场上的话语早就随晋阳的烟云飘去了。在简陋的书斋中谈史论书直到油尽灯熄,孝子侍奉老人穿上鲜艳的衣服。我在慈祥的云雾中住了三十年,今天高兴地看到你追随我来到了这林泉之中。”一时之间作诗相和的人很多。文学官钱接三在诗中这样说:“沿着大路到处都可以听到讴歌声,使君心胸坦荡连一点城府都没有。”吴南畇中翰在诗中说:“胸中的文韬武略没有人能够猜出,天下的名山大川是否已经游历尽?”我因为考虑到近体诗容易招来别人的附和,因此草草写了两首诗,又另外写了四首五言诗,都收存在诗集中。
吕峄亭听说我到了,就写诗相迎说:“让我回去捧起五云信笺读读看,就好像得到了满满一百船的珠宝。您引导统领江南文坛已非一日半载,从这里看月亮,月亮才更加圆亮。”“佳句在世上流传了五十年,甘棠树高耸入云茂密蔽日。忽然听说召伯又写来信,老人和儿童都高兴得要跳起来。”他又和我的《留别》诗说:“追随您半个月,我的兴致正浓,平生对诗文如饥似渴的追求一下子得到了满足。相逢难敌长期的相思苦,又怎能忍心去听别人的歌声从田野中的小桥上传来?”“在河中的小桥上送别,满城人都感到悲伤难忍,临着风勒住马儿埋怨落日的余晖。远行的身影在田野中渐渐拉长,大江南北的人民都将要穿起征衣起来作战。”
一三八、收帆须在顺风时
【原文】
余常谓收帆须在顺风时,急流勇退,是古今佳话。然必须嘿而不言,趁适意之际,毅然引疾,则人不相疑。若时时形诸口角,转觉落套。而上游闻之,以为饱则思飏,翻致挂碍矣。钱竹初擅郑虔三绝之才,抱梁敬叔州郡之叹,屡次书来,欲赋遂初。余寄声规其濡滞。今秋才得解组,余贺以诗。渠答云:“海上秋风江上莼,尘颜久已怅迷津。窃公故智裁今日,劝我抽身有几人?世事楸枰留黑白,老杯薤臼杂酸辛。退闲自此陪裙屐,长作田间识字民。”“劳生那复计年华?归识吾生本有涯。未定新巢同燕子,早营孤冢付梅花。千秋欲借先生笔,十亩从添处士家。他日并登皇甫《传》,始知真契在烟霞。”
【译文】
我常说收帆必须在顺风的时候,急流勇退是流传古今的佳话。然而必须是沉默不语,趁自己得意的时候,毅然称病隐退,这样人们才不会怀疑你。若是动不动就表现在言语中,反而会落入俗套,而且上司们听到后,会以为你养尊处优,想表现自己,这样反而会招致怀疑。钱竹初身怀郑虔那样的三绝之才,却有梁敬叔在州郡中的感叹,屡次在书信中流露想告别官场、恢复当年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念头。我去信劝他三思而后行。直到今年秋天他才得以脱去官服,我写诗表示祝贺。他作诗相答说:“海上的秋风和江上的莼草,尘世中的人们早已渴望指点迷津。多亏先生多年的教诲才使我有了今日,劝我从官场中退出的能有几个人?世上的事就像棋盘黑白分明,人老了心中想着薤臼还有辛酸。辞官归隐从此便陪伴长裙和木屐,永远地做一位识字的田间老农。”“操劳的人生哪里能够推算美好的年华,辞官后才清醒地认识到人生是有限的。和燕子一样还没安定新居,早早在梅树下修盖自己的坟冢。想要借先生的笔扬名千秋历史,处士的家中又增添了十亩地。他日同登皇甫氏写的《传》中,才知道人生的真谛蕴藏在烟霞深处。”
一三九、潮州行
【原文】
久闻广东珠娘之丽。余至广州,诸戚友招饮花船,所见绝无佳者,故有“青唇吹火拖鞋出,难近多如鬼手馨”之句。相传:潮州六篷船人物殊胜,犹未信也。后见毗陵太守李宁圃《程江竹枝词》云:“程江几曲接韩江,水腻风微荡小船。为恐晨曦惊晓梦,四围黄篾悄无窗。”“江上萧萧暮雨时,家家篷底理哀丝。怪他楚调兼潮调,半唱消魂绝妙词。”读之,方悔潮阳之未到也。太守尤多佳句:《潞河舟行》云:“远能招客汀洲树,艳不求名野径花。”《姑苏怀古》云:“松柏才封埋剑地,河山已付浣纱人。”皆古人所未有也。又《弋阳苦雨》云:“水驿萧骚百感生,维舟野戍听鸡鸣。愁时最怯芭蕉雨,夜夜孤篷作此声。”《珠梅闸竹枝词》云:“野花和露上钗头,贫女临风亦识愁。欲向舵楼行复止,似闻夫婿在邻舟。”
【译文】
早就听说广东的珠娘相貌美丽。后来我到了广州,各位亲戚朋友请我在花船中饮酒,所见的姑娘没有一个长得漂亮的,因而作了“嘴唇暗黑的她拖着鞋子走出来,依次把烛光吹灭,虽然香气扑鼻却像鬼一样让我难以接近”的诗句。相传潮州六篷船中的人物特别出众,我一直不相信。后来见毗陵太守李宁圃在《程江竹枝词》中写道:“程江水蜿蜒曲折地流入韩江,在水气清爽的微风轻拂中我们荡起了小舟。为了防止清晨的日光惊扰了我的好梦,放下四周的黄竹帘把船儿围得见不到窗。”“傍晚的江上雨水潇潇洒落,渔户们家家的船篷底下都传出婉约的小曲。曲声中兼杂了湖北民歌和潮州民歌的风格,唱出的词曲确是令人销魂。”我读罢这首诗,才后悔没有去潮阳。李宁圃太守的佳句很多,他的《潞河舟行》诗中说:“河中小洲上的大树远远地招引着来客,野外小路的小花虽然格外艳美却不求名利。”他在《姑苏怀古》诗中说:“埋剑之地的松树刚刚种上,大好河山却已交给了浣纱人。”这些诗都是古人所没写过的。此外,在《弋阳苦雨》诗中他写道:“在水中远行,心情落寞忧愁而又百感交集,在荒野中拴好船停泊水上只听得四面野鸟啼叫。人忧愁时最害怕听雨打芭蕉的声音,而每夜独枕孤舟时我都会听到这种雨声。”他在《珠梅闸竹枝词》中说:“摘一朵带着晨露的野花插在头上,贫穷的农家女对着拂面的西风也尝到了忧愁的滋味。想要走上舵楼却又停了下来,好像听到夫婿的声音从邻舟中传来。”
随园诗话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