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38
抄》、《朝野杂记》都反驳这种说法,认为梁灏中状元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六岁。我作按:《宋史》中的梁灏本传:雍熙二年科举中进士,被赏赐进士甲科出身,从而脱下了平民百姓的衣服,作了大明府观察推官。景德元年死去,年纪已九十二。从雍熙年到景德年相隔只十多年,而梁灏却有九十二岁高寿,关于他八十登科的说法,不是没有缘由的。
一二七、误传苏小妹
【原文】
世传苏小妹之说。按《墨庄漫录》云:“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菊坡丛话》云:“老苏之女幼而好学,嫁其母兄程濬之子之才先生。作诗曰:’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考二书所言,东坡止有二妹:一适柳,二适程也。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或云:“今所传苏小妹之诗句对语,见宋林坤《诚斋杂记》,原属不根之论。犹之世传甘罗为秦相。”按《国策》:“甘罗年十二,为少庶子,请张卿相燕。又事吕不韦,以说赵功,封上卿。”并无为秦相之说。然《仪礼疏》亦云:“甘罗十二相秦。”则以讹传讹久矣。
【译文】
社会上流传着苏小妹的传说。按照《墨庄漫录》:“延安夫人苏氏,有诗词流传在社会上,有人认为是嫁给柳子玉的苏东坡的妹妹所写。”《菊坡丛话》中说:“苏老泉的女儿年龄小但好学,他将她嫁给了她的舅舅程濬的儿子程之才先生。并写了一首诗说:’你母亲的兄长是你的大舅父,请求让你和他的儿子结婚。本乡人在结婚嫁娶时看重母亲的宗族,虽然我不肯把你嫁过去。‘”考证以上二书所记载的内容,苏东坡只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柳子玉,一个嫁给了程之才。现在流传她是秦少游的夫人,真是大错特错了!有人说:“现在所传世的苏小妹的诗句对联,参考宋林坤的《诚斋杂记》,原本是毫无根据的言论。就好比世上所流传的甘罗曾为秦国宰相的故事。”按《国策》上记载:“甘罗十二岁进宫担任少庶子之职,邀请张卿到燕国作宰相。后来跟随吕不韦,由于劝说赵国有功,被封为上卿。”但并没有说他被封为秦国宰相。但是《仪礼疏》中也说:“甘罗十二岁时在秦国做宰相。”由此可见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由来已久了。
一二八、言外之意
【原文】
余尝极赏健庵甥《咏落花》云:“看它已逐东流去,却又因风倒转来。”或大不服,曰:“此孩童能说之话,公何以如此奇赏?”余曰:“子不见张燕公争魏元忠事乎?燕公已受二张嘱托矣,因宋璟一言而止。一生名节,从此大定。在甥作诗时,未必果有此意,而读诗者,不可不会心独远也。不然,《诗》称’如切如磋‘,与’贫而无谄‘何干?《诗》称’巧笑倩兮‘,与’绘事后素‘何干?而圣人许子夏、子贡’可与言诗‘,正谓此也。”
【译文】
我曾经极其欣赏外甥健庵的《咏落花》中写的:“明明看到它已经随着东去的流水漂去,却又因为风儿的吹拂倒转回来。”有人很不服气,说:“这是小孩都能说出的话,你为什么如此欣赏它呢?”我说:“你难道没听说张燕公冒死营救魏元忠的故事吗?张燕公已经受到了权贵张易之、张昌宗的嘱托,要他作伪证陷害魏元忠,但因为听到宋璟的一席话而没有这么做。他一生的名誉和贞节,从此就基本定下了。外甥作诗时,不一定果真有这种想法,而读诗的人,不可不心想诗外。不然的话,《诗经》中说的’仔细切磋琢磨‘,与’贫困但不巴结别人‘有什么关系呢?《诗经》中说的’有酒涡的脸蛋笑得美呀‘与’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花‘有什么关系?而孔子赞许子夏、子贡’可以与他们论诗‘,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一二九、话说月华
【原文】
余自幼闻“月华”之说,终未见也。同年王大司农秋瑞梦月华而生,故小字华官。后见平湖陆陆堂先生云:“康熙辛酉,八月十四夜,曾见月当正午,轮之西南角,忽吐白光一道。已而红黄绀碧①,约有二十余条,下垂至地,良久结轮三匝,见月不见天矣。”先生赋云:“今宵才见月华圆,织女张机也失妍。五色流苏齐着地,三重轮廓欲弥天。”先生名奎勋,掌教桂林,作《礼经解义》,请序于金中丞。中丞命余代作,先生夸不已。中丞以实告之。先生曰:“此古文老手,不似少年人所作也。”纪先生有句云:“檐低丝网蛛常断,沼浅莲房子半空。”先生祖名葇,字义山,当国初鼎革时,马将军兵破平湖,掠其父,将杀之。葇才九岁,伏草中,跳出,抱将军膝,求代。将军爱其貌韶秀,取手扇示之,曰:“儿能读扇上诗,即赦汝父。”葇朗诵曰:“’收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台。‘此宋人赠曹武惠王诗也。将军不杀人,即今之武惠王矣。”将军大喜,抱怀中,辟咡曰②:“汝能随我去,为我子乎?”曰:“将军赦吾父,即吾父也。”遂哭别其父而行。将军之为泪下。已而将军身故,葇得脱归。康熙己未,举鸿博,入词林。圣祖爱其才,一日七迁,从编修、赞善、庶子,授内阁学士,才一年,先生引疾归。又十年,卒。自题华表云:“一日七迁千古少,周年致政寸心安。”有病不治,吟曰:“无药能延炎帝寿,有人曾哭老聃来。”
【注释】
①绀:天青色,一种深带红的颜色。
②咡:口旁,口耳之间。
【译文】
我从小就听到过有关“月华”的传说,但始终没有见到。我的同年大司农王秋瑞是他母亲梦见月华后出生的,所以小名华官。后来见到平湖的陆陆堂先生说:“康熙辛酉年的8月14日夜晚,曾经看到月亮像正午的太阳,从月亮的西南角突然吐出一道白光。之后是红色黄色绀色绿色的光,大约有二十多条,向下垂到地上,许久之后结成三个光圈,人们只看见月亮,看不见天了。”先生赋诗一首:“今晚才得以看到月华的圆润,织女摆出织机也大为失色。五颜六色的流苏整齐地垂落地上,三弧月轮将天都遮盖了。”先生名叫奎勋,在桂林掌管教育,作《礼经解义》,请金中丞作序。中丞让我代作了一个,先生看后称赞不已。中丞把实情告诉了他,他说:“这是出自古文老手,不像是少年所作。”先生有这样一句诗:“屋檐低矮蜘蛛网常被碰断,池塘浅了莲蓬大半是空的。”先生的祖父名葇,字义山。当开国初期改朝换代之时,马将军兵破平湖,掠走他父亲,正准备要杀。葇才九岁,伏在草丛中,立马跳出来,抱住将军的膝盖,请求代替父亲去死。将军喜爱他长相秀美,将手摇小扇取出给他看,说:“你要是能读出扇子上的诗,我就放了你父亲。”葇朗诵道:“取胜收兵四次给投降的敌人松绑,教育子女三次登上上将台。’这是宋朝人赠给曹武惠王的诗。将军您不杀人,就是当今的武惠王啊。”将军非常高兴,将他抱入怀中,把嘴贴在他的耳边说:“你能随我去,做我的儿子吗?”他回答说:“将军赦免了我的父亲,你就是我的父亲了。”于是哭着与父亲告别而去。将军为之泪下。后来将军去世,葇得以解脱回家。康熙己未年,他被推举为鸿博,进入词林。圣祖喜爱他的才华,一日之内让他升迁了七次,从编修、赞善、庶子,授为内阁学士,才满一年,先生托病引退。又过了十年,他去世了。他自己在华表上题诗:“一日升迁七次自古少有,从政一年寸心也安稳。”他曾有病不治,并吟诗道:“没有药可以延长炎帝的寿命,有人曾哭着请求太上老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