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38
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昌黎云:‘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亦即此意。东坡云:‘孟襄阳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施愚山驳之云:‘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予颇是其言。或问:‘诗不贵典,何以少陵有读破万卷之说?’不知‘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译文】
我曾经对程鱼门说:”现代的人所以比不上古人,是因为他们胸中所读的书太少。我们这代人之所以比不上古人,是因为胸中所读的书太多。韩愈说:‘不是夏商周三代及西汉东汉的书我不敢去阅读。’这话也就是讲的这个意思。苏东坡说过:‘孟浩然的诗不是不好,可惜就是其中的典故较少。’施愚山反驳他说:‘苏东坡的诗并不是不好,可惜诗中的典故太多。诗像人的眼睛,有如一道灵光,这里面容不得金银,又怎么能在诗中寻求典故作料呢?’我很赞同施愚山的话。有的人也许会问:‘诗不以引经据典为好,为什么杜甫还会有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呢?’他是不知道这‘破’与‘有神’三字,全是在教人如何读书作文章。大概是说读透书卷,汲取其中的精神灵光,而不是要囫囵吞枣连糟粕也一同吸取。蚕吃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而不是桑叶;蜜蜂采花而所酿造的是蜜,而不是花。读书就像吃饭,善于吃的人长精神,不善于吃的人生痰瘤。“
一一○、妙在空灵
【原文】
严冬友曰:”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范景文《对床录》云:”李义山《人日》诗,填砌太多,嚼蜡无味。若其他怀古诸作,排空融化,自出精神。一可以为戒,一可以为法。“
【译文】
严冬友说:”大凡诗文的奇妙之处,都在于空灵。就像一屋子人之所以自由活动和休息,都在于有空间。如果把屋子塞得满满的,即使金玉满堂,但却无处容身,又从哪里能看得出富贵的快乐呢?钟如果不空就会哑,耳如果不空就会聋。“范景文《对床录》说:”李义山《人日》诗,里面的典故材料堆砌太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如果像其他的怀古作品那样,把典故材料排开且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就会使诗文增添神韵。一方面可以作为教训,一方面可以作为经验。“
一一一、三揖学艺
【原文】
蒋戟门观察招饮,珍馐罗列,忽问余:”曾吃我手制豆腐乎?“曰:”未也。“公即着犊鼻裙,亲赴厨下。良久,擎出,果一切盘餐尽废。因求公赐烹饪法。公命向上三揖,如其言,始口授方。归家试作,宾客咸夸。毛俟园广文调余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调①。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
【注释】
①黎祈:祭祀时用的米。
【译文】
观察官蒋戟门请我去饮酒,酒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他突然问我说:”你可曾吃过我亲手烹制的豆腐?“我说:”没有。“他马上穿上牛鼻似的围裙,亲自到厨房烹饪。过了许久,他端一盘豆腐出来,果然餐桌上摆着的其他菜我们都不想再吃了。于是我向蒋戟门求教烹饪豆腐的方法。他让我拱手向上行了三个礼,我照做了,他就开始口授烹饪方法。我回家试着制作,宾客都夸奖。广文官毛俟园开玩笑说:”做饭的手艺当推郇令,祭祀时用的米好似易牙调制的。谁知道陶渊明解职归来,为学这门手艺还曾经折腰三次。“
一一二、人各有趣
【原文】
唐太宗云:”泥龙竹马,儿童之乐也;翠羽明珠,妇女之乐也。“余亦云:”急流勇退,后起有人,士大夫之乐也。“今之人,惟扬州秦西岩先生以观察致仕,子又继入翰林,宜其诗之自然骀宕也。《南庄题壁》云:”郭绕村烟水绕堤,数椽屋可托卑栖。百年老树留花坞,二顷荒田杂莱畦。庾信小园枝下上,王殉别墅涧东西。谁云巢、许买山隐,家在城南认旧溪。“”策杖登楼眼界宽,邗沟一水迅奔湍。天边漕运梯云上,江外山光带雾看。南北塔高双鹄立,东西桥锁九龙蟠。往来多少风帆急,孤棹①何如斗室安?“
【注释】
①棹:船桨。
【译文】
唐太宗说过:”捏泥龙骑竹马,是儿童们的乐趣;穿戴漂亮服饰,是妇女们的乐趣。“我也曾说过:”急流勇退,后继有人,这是读书做官的乐趣。“现今的人,只有扬州的秦西岩先生以观察官的身份辞职退休,儿子又继承了他的事业选入翰林院。因此他的诗自然飘逸是在情理之中。他的《南庄题壁》中说:”炊烟缭绕村镇,河水围绕堤岸,几间小屋就可作为我的栖身之所,百年的老树下留有一片种花的园地,二顷荒田杂种着几畦青菜。庾信的小园和我家只有一树之隔,王殉的别墅与我家隔涧东西相望。谁说巢父、许由买下深山隐居?他们家就在城南,我仍记得以前流经他们家的小溪。“”拄着拐杖登楼远眺,只见远处邗沟中的水流湍急。天边运粮的船只仿佛在云梯漂浮,江外更远处的山色风光看上去就像是烟雾笼罩。一南一北的两座塔高耸入云,东西走向的桥上雕刻着九条盘曲的龙。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急流中驶过,哪里比得上我的小屋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