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38
名家者,不一而足。何一非有心胸、有性情之君子哉?即其人稍涉诡激,亦不过不矜细行,自损名位而已。从未有阴贼险狠,妨民病国之人。至若唐之苏涣作贼,刘叉攫金,罗虬杀妓;须知此种无赖,诗本不佳,不过附他人以传耳。圣人教人学诗,其效可观矣。”余笑曰:“曹操如何?”公曰:“使操生治世,原是能臣。观其祭乔太尉,赎文姬,颇有性情,宜其诗之佳也。”
【译文】
尹文端公说:“言语是内心发出的声音。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心不善却做得好诗的人。《三百篇》中有一大半由贤人君子所作。向上追溯到西汉苏武、李陵的五言诗,下到魏晋六朝唐宋元明,称得上大家名家的,无一不是如此。这些人哪个不是有心胸、有性情的君子呢?即使他们稍微怪异一些,也只不过是不拘小节、自损名声罢了,从来没有阴险狡诈、祸国殃民的人。至于唐朝的苏涣作贼,刘叉夺金,罗虬杀妓,要知道这种无赖,诗本来就做不好,不过是附会他人传下来罢了。圣人教他人学诗,其效果很明显呀。”我笑着说:“那么曹操的诗怎么样?”先生说:“假使曹操出生于太平世道,他应该是贤能的臣子。从他祭乔太尉、赎蔡文姬的事情看来,他也是很有性情的人,这与他的诗相吻合。”
一○三、游仙之梦,斑竹最佳
【原文】
游仙之梦,斑竹最佳。离天台五十里,四面高山乱滩,青楼二十余家,压山而建。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钗钏之色,耀入烟云,雅有仙意。霞裳悦蒋校书,为留一宿。次日,天未明,披衣而至,云:“被四面滩声惊醒。”余赋诗云:“茅屋背山起,山峰枕上看。饭香人弛担,梦醒客闻澜。花野得真意,竹多生暮寒。青溪蒋家妹,欢喜遇刘安。”
【译文】
漫游仙境的美梦,长斑竹的地方最好。距离天台五十里的地方,四面都是高山乱滩,青楼二十多家,傍山而建。这里女郎很多,她们头戴山花,在溪边洗衣,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和她们说话,她们一点也不起惊恐猜疑之心,也不忸怩作态,一个个楚楚动人。她们的头钗手钏的亮色在烟云中闪耀,给人以进入仙境的意味。霞裳喜欢一个姓蒋的女子,所以在那里留宿一晚。第二天,天没亮,他披衣而回,说:“被四面的涛声惊醒。”我赋诗一首:“茅屋背山起,山峰枕上看。饭香人弛担,梦醒客闻澜。花野得真意,竹多生暮寒。青溪蒋家妹,欢喜遇刘安。”
一○四、趣雅风俗
【原文】
温州风俗:新婚有坐筵之礼。余久闻其说。壬寅四月,到永嘉。次日,有王氏娶妇,余往观焉。新妇南面坐,旁设四席,珠翠照耀,分已嫁、未嫁为东、西班。重门洞开,虽素不识面者,听入平视,了无嫌猜。心羡其美,则直前劝酒。女亦答礼。饮毕,回敬来客。其时,向西坐第三位者,貌最佳。余不能饮,不敢前。霞裳欣然揖而醑焉①。女起立侠拜②,饮毕,斟酒回敬霞裳,一时忘却,将酒自饮。傧相呼曰:“此敬客酒也!”女大惭,嫣然而笑,即手授霞裳。霞裳得沾美人余沥以为荣。大抵所延,皆乡城粲者,不美不请,请亦不肯来也。太守郑公以为非礼,将出示禁之。余曰:礼从宜,事从俗,此亦亡于礼者之礼也。“乃赋《竹枝词》六章,有句云:”不是月宫无界限,嫦娥原许万人看。“太守笑曰:”且留此陋俗,作先生诗料可也。“诗载集中。
【注释】
①醑:古代的一种酒器。
②侠:美好。
【译文】
温州有一个民间风俗:新婚时有坐筵的礼节,这事我早就听说过。壬寅4月,我来到永嘉。第二天,有一户王姓人家娶妻,我前往观看。新媳妇朝南而坐,旁边设有四个席位,一些珠翠满头、光彩照人的女子,按已嫁或未嫁分坐于东西两侧。一道道门打开了,这些女子听凭任何人端详、注视,没有丝毫避嫌猜疑之心。客人如果倾慕她们的美貌,就会上前敬酒,她们也会回礼。饮完酒后,她们还会回敬来客。当时,朝西坐着的第三位女子,相貌最漂亮,我酒量不佳,不敢上前敬酒。刘霞裳欣然上前,深施一礼,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女子起立一拜,动作优美。喝完一杯后,满斟一杯酒回敬给他,一时忘情,自己喝下了。傧相赶快大喊道:”这是敬给客人的!“那女子很是惭愧,嫣然一笑,马上将杯子递给霞裳。霞裳为能够喝上美人喝剩的酒而荣幸。这所请的大都是乡城中漂亮的女子,不漂亮的就不去请了,请了也不肯来。郑太守认为这种风俗习惯有悖礼仪,想要颁布告示严禁。我说:”礼仪要合乎时宜,事情要合乎风俗,这也是礼仪中已消亡的礼仪。“于是我就赋得《竹枝词》六章,其中有一句说:”不是月宫无界限,嫦娥原许万人看。“太守笑着说:”暂且留住这个习俗,作为先生诗文的素材吧。“这几句诗收集在集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