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答陆澧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84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1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①?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②。

  ①酿(niàng娘):酿酒。这两句是说春天你酿造了多少带松叶清香味的酒啊?

  ②这两句回答朋友陆澧的邀请说:不辞山路遥远,踏着雪也一定要去。

  这首以诗代简回答朋友的诗,写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和他集子中那些板滞的应制诗形成鲜明的对照,与《感遇》诗的表现手法也不同。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据岑仲勉《续贞石证史》载靳能所撰王之涣墓志铭)。后迁居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早年做过衡水县主簿,因遭诬去官。此后漫游十余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也曾到过遥远的边地。晚年任文安县尉,不久病逝。

  王之涣擅长“歌从军,吟出塞”,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交谊很深,常以诗歌唱和赠答。因为他的诗“情致雅畅”,所以“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所以许多作品“传乎乐章,布在人口”,流传很广。可惜这些作品大多

失传,《全唐诗》仅录存其诗六首。

  登鹳雀楼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

  ①鹳(guàn贯)雀楼:在唐时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城的西南。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当时登览胜地。因常有鹳雀(形似鹤)停留其上而得名。

  ②穷:尽。千里目:眺望极远之处。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丽山河,反映出作者的开阔胸襟。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把黄昏时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上句写对望群山,白日依山下沉;下句写俯视黄河,河水滔滔远去,层次分明。“依山尽”、“入海流”还写出诗人凝眸久望的神态:目送落日,直到它沉尽为止;放眼黄河,好象一直望到它流入东海。诗人觉得还不能把眼光局限在面前的景物上,还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就自然地吟出了下联的两句。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而且富有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天地。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