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凉州词①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94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1


凉州词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①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曲《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②孤城:指凉州一带的某个城堡。仞(rèn刃):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③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族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怨杨柳就是怨离别。这里化用其意,以杨柳象征春光。度:过。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唐时为凉州西境。这两句说,何须吹奏那《折杨柳》的曲子,来埋怨春光来迟呢!要知道,玉门关外连春风都吹不到啊!

  明代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对此,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戍

卒哀怨的笛声之后,自然有所感触。因而写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首先极其概括地描绘出凉州苍茫的景象,以此为背景,然后转入写闻笛的感受。而写闻笛的感受则从《折杨柳》的曲调名称入手,联系自然界的杨柳、春风进行构思,以“春风”暗喻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的恩泽,是不施于远戍之人的。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四十岁时,西入长安考进士,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而死。殷璠说他“沦落明代,终于布衣”。在所谓“开元盛世”,孟浩然渴望求得一官半职,但始终没有如愿,因而发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的慨叹。他的诗在当时颇负盛名,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不甘落寞,却在隐沦中度过一生。所以他的诗多半写求官不遂,洁身自好的失意情绪,山水田园的幽静景物,因而形成清新淡远的艺术特色。个别篇章能写出磅礴气势和壮阔景象。总的说来,他的诗既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也缺乏绚烂的色彩和豪放的风格。

  有《孟浩然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