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吕氏春秋

似顺论第五

书名:吕氏春秋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997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00


似顺论第五

  

  似顺

  一曰:

  事多似倒而顺① ,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②。至长反短③,至短反长④,天之道也。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⑤,沟洫深⑥,蓄积多也。"宁国曰⑦:"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⑧,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⑨ ,曰:"奚故杀君而取国⑩?"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上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不博。

  尹铎为晋阳,下,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耻无大乎危者。【解说】

  本篇旨在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文章指出:"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这说明作者已经感觉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意识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庄王伐陈、完子败军、尹铎增垒三个故事,使我们看到只有从事物的联系、发展、转化入手,深入地进行分析,才能获得符合实际的认识。文章包含了较为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今天读来仍可受到一定启发。【注释】

  ①倒:逆,指违背事理。顺:一致,指合于事理。

  ②化: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③至长反短:指夏至白天最长,过了夏至反要逐渐缩短。至,极,最。

  ④至短反长:指冬至白天最短,过了冬至反要逐渐变长。

  ⑤城郭:泛指城墙。郭,外城。

  ⑥沟洫(xù):指护城河。洫,沟渠。

  ⑦宁国:楚臣。

  ⑧田成子:春秋末齐国大夫,名田恒(陈恒),又称田常(陈常),谥成子。为齐简公、平公相,独揽齐国大权,注意争取民心,其后代取代姜姓做了齐国国君。

  ⑨诛:讨伐。

  ⑩君:指齐简公,为田成子所杀。

  惧:值得忧惧。

  孤:指战死者的后代。

  道:指做事的方法。

  尹铎:赵简子的家臣。为:治。晋阳:春秋晋邑,赵简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下:指由晋阳来到晋国国都新绛(今山西省曲沃县)。晋阳和新绛分别处于汾水上、下游,晋阳地势高,新绛地势低,所以从晋阳到新绛称"下"。当时赵简子为晋国执政大臣,居于国都。

  夷:平。夫:指示代词,那。 垒:军营的墙壁。晋卿中行(hánɡ)寅(荀寅)与范吉射曾率军围赵简子于晋阳,这些营垒即中行氏与范氏所筑。

  舍:驻扎。

  孙明:赵简子家臣。

  私:私下考虑。

  固:本来。以下是孙明揣度尹铎的想法。

  诤:争,竞相。

  兼:加倍。

  取容:取悦于人。

  免难之赏:使君主免于患难的重赏。尹铎增高营垒,使筒子警惧戒

  备,这样就可以免于患难。

  太上:指德行最高的。

  更:改变,这里指改变喜怒不循理的做法。

  矜:骄傲自负。自用:自以为是,依己意而行。

  愎(bì)过:坚持错误。愎,执拗,固执。

  别类【正文】

  二曰:

  知不知,上矣①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②,故亡国僇民无已③。夫草有莘有藟④,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⑤。漆淖水淖⑥,合两淖则为蹇⑦,湿之则为干⑧。金柔锡柔⑨ ,合两柔则为刚,燔之则为淖⑩。或湿而干,或燔而淖,类固不必,可推知也?

  小方,大方之类也;小马,大马之类也;小智,非大智之类也。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间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也,黄白杂则坚且初,良剑也。"难者曰:"白所以为不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也。又柔则锩,坚则折。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剑之情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此忠臣之所患也,贤者之所以废也。

  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于祸则不然,小有之不若其亡也。射招者欲其中小也,射兽者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安可推也?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骥、骜、绿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则日在其前矣。目固有不见也,智固有不知也,数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圣人因而兴制,不事心焉。【解说】

  本篇重点阐述"类固不必"的思想。文章以莘蘲金锡等物为例,说明事物都有其特殊性,而且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文章批评了不知别类、对事物笼统类推的错误做法,并指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对于一时尚未知其所以然的事物,首先要顺应其自然,而不要凭主观进行猜测。

  本文反映了作者对"类"的概念的重视,这在认识论上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其中蕴涵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对具体事物要进行具体分析的思想,尤其可贵。【注释】

  ①上:高明。

  ②类:类似。

  ③僇:通"戮"。被杀戮。

  ④莘(xīn)、藟(lěi):都是有毒的药草。

  ⑤万:"虿(chài)"的古字。虿,蝎子,可以作为药物使用。堇(jǐn):紫堇,药草名,有毒。

  ⑥淖(nào):本为烂泥,这里指流体。

  ⑦蹇(jiǎn):凝固,干硬。漆遇到水气容易干燥。

  ⑧湿:用如使动。之:指漆。

  ⑨金:铜。

  ⑩燔(fán):烧。

  必:一定,这里指固定不变。

  方:方形。

  小智:指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如下文公孙绰、高阳应之类。小智"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所以和"通乎大理"的"大智"不同类。

  起:用如使动,治活。

  偏枯:偏瘫,半身不遂。

  倍:加倍。为:治。

  白:锡所表现出的颜色。铜中加锡可增加合金硬度。

  黄:铜所表现出的颜色。:通"韧"。

  难(nàn):诘责,反驳。

  锩(juǎn):刀剑的刃卷曲。

  情:实情,实质。革:改变。

  恶:坏,不好。

  说:解释。

  废:废弃,不被任用。

  亡:通"无"。

  招:射箭的目标,箭靶。射箭时射中的目标越小越能显示技艺高超,所以"欲其中小"。

  高阳应:宋人,姓高阳,名应。

  匠:木匠。

  生:指木材湿。

  涂:泥。

  败:坏,这里指倒塌。

  缘:顺着,按照。

  劲(jìnɡ):坚强有力。

  任:承担。

  小察:在小处明察。

  骥、骜(ào):千里马。绿耳:良马名,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

  数:术,道术。

  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意思是,人们不能解释那些事理为什么会是这样,但它确实就是这样。

  兴制:创订制度。

  事心:用心,指凭主观进行判断。

  有度【正文】

  三曰:

  贤主有度而听①,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②,不可恐矣,不可喜矣③。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

  客有问季子曰④:"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⑤,是以知其能也。""若虽知之⑥,奚道知其不为私⑦"季子曰:"诸能治天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⑧,当无私矣。"夏不衣裘,非爱裘也",暖有余也。冬不用⑩,非爱也,清有余也。圣人之不为私也,非爱费也,节乎己也。节己,虽贪污之心犹若止,又况乎圣人?

  许由非强也,有所乎通也。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故曰: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悖意者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六者塞道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解说】

  本篇论君道,主张君主要"有度"、"执一"。所谓"度"和"一",也就是性命之情。作者认为,君主只有通晓性命之情,才能正确地听言知人,去私心,行仁义。而通晓性命之情的关键,在于去掉扰乱人心的因素,做到虚静清明。可见,作者是以道家无为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文章结尾一段文字,与《庄子·庚桑楚》基本相同。【注释】

  ①度:法度,准则。

  ②惶:惶惑,疑惧。用如使动。

  ③喜:用如使动。

  ④季子:东户季子,传说尧时诸侯。

  ⑤符:道。

  ⑥若:你。

  ⑦道:由。

  ⑧通:通晓,了解。情:指本性。

  ⑨爱:吝惜,舍不得。

  ⑩(chà):扇子。

  清:寒凉。

  费:费用,指财货。

  节:克制。

  贪污:贪婪,不廉洁。犹若:犹然,尚且。

  强(qiǎnɡ):勉强。

  有听乎通:指对"性命之情"有所通晓。乎,于。

  外:排除,抛弃。

  无所行:指没有什么地方得以推行孔墨之道。

  教者:指孔墨。

  所教:指孔墨的弟子徒属。

  外:外在的,不是本性所具有的。

  内:内在的,指私欲。

  徒步:徒步行走的人,指平民,与"匹夫"同义。

  一:根本之道,这里指清虚无为的"性命之情"。

  物:外物。感:扰动。

  悖:惑乱。

  缪(liǎo):缠绕。

  严:威。

  容;容貌。动:举止。 色:脸色,神情。理:辞理(依成玄英说,见《庄子·庚桑楚》疏),言辞的条理。意:情意。

  智能:智慧,才能。去就:离开,走向,指在仕隐死生等重大问题上的去取。取舍:择取,舍弃,与"去就"义近。《庄子·庚桑楚》作"取与"。

  此四六者:这四类东西。由于每类列举了六种,所以说"此四六者"。正:指思想纯正。

  清明:清净明澈。

  分职【正文】

  四曰:

  先王用非其有如已有之① ,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服素而无智②,故能使众智也③。智反无能④,故能使众能也⑤。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⑥,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为。此处人臣之职也。处人臣之职,而欲无壅塞,虽舜不能为。

  武王之佐五人⑦,武王之于五人者之事无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则能令智者谋矣,能令勇者怒矣⑧,能令辩者语矣⑨ 。

  夫马者,伯乐相之,造父御之,贤主乘之⑩,一日千里。无御相之劳而有其功,则知所乘矣。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乐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先王之立功名有似于此。使众能与众贤,功名大立于世,不予佐之者,而予其主,其主使之也。譬之若为宫室,必任巧匠,奚故?曰: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夫国,重物也,其不善也岂特宫室哉!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不知规矩绳墨,而赏巧匠也。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宫室也

。"此不可不察也。

  人主之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者则恶之,与不肖者议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枣,棘之有";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枣,衣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已有之。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以其民安,而天下莫敢之危;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说;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无费乎与岐周,而天下称大仁,称大义,通乎用非其有。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其府库分人。七日,石乞曰:"患至矣,不能分人则焚之,毋令人以害我。"白公又不能。九日,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攻之。十有九日而白公死。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矣。不能为人,又不能自为,可谓至愚矣。譬白公之啬,若枭之爱其子也。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君者固无任,而以职受任。工拙,下也;赏罚,法也;君奚事哉?若是则受赏者无德,而抵诛者无怨矣,人自反而已。此治之至也。【解说】

  本篇也是讲君道的。作者认为,君臣各有其职,善于为君的,应该做到"用非其有如己有之"。这里的关键是执守"无智、无能、无为"的为君之道。如果君主事事都强力疾作,就是使自己从事人臣之职,结果必然会"壅塞"。文章多方设喻、反复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注释】

  ①非其有:不是自身所有的东西,指下文的"众智"、"众能"、"众为"。

  ②处虚:居于清虚。服素:执守素朴,即返朴归真的意思。服,执,持。无智:大智若愚之意。

  ③众智:众人的智慧。

  ④反:回归。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无能:大巧若拙之意。

  ⑤众能:众人的才能。

  ⑥强(qiǎnɡ):勉强。

  ⑦五人:周公旦、召(shào)公奭(sì)、太公望、毕公高、苏公忿生。

  ⑧怒:振奋。

  ⑨辩者:善于言辞的人。

  ⑩乘之:乘坐马驾的车。之,指马。

  功:功效,成效。

  所乘:乘车的原则。

  乐己者:指歌舞弹唱的倡优。乐,用如使动。

  意思是,国家如果治理不好,其危害远非宫室修建不好可比。

  功:事。就:成。

  恶(wù):担心,害怕。

  伤:毁败。

  棘:酸枣树。

  而:如。

  莫敢之危:意思是,没有人敢危害他。

  封:分土地给诸侯或臣子。

  竞:进,奋发努力。

  (yī):殷商统一天下前作为封国的国名。

  白公胜:春秋楚人,楚平王太子建之子,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作乱,杀令尹、司马,后事败自杀。

  石乞:白公胜的党羽。

  叶公:楚叶县大夫沈诸梁。

  发:打开。太府:国家储藏财物的仓库。货:财物。

  高库:国家盛兵车武器的仓库。赋:分发。

  为(wéi)人:指以府库分人,为人谋利。

  自为(wèi):指焚烧府库以防他人用以危害自己。

  枭(xiāo):猫头鹰。据说枭子长大后食其母。白公胜爱惜财物,反被敌方利用而招致杀身之祸,就像猫头鹰爱其子而终于被其子吃掉一样。

  卫灵公:春秋卫国君,姓姬,名元,公元前534年-前493年在位。

  宛春:卫灵公臣。

  起役:兴工。役,劳役,这里指土木工程。

  陬(zōu)、隅(yú):角落。

  决:裂开。组:编织。

  福:好处。

  于:如。

  无任:没有具体职责。

  职:指臣下的职位。受:授,给予。

  工:巧。下:臣下。

  抵诛:因犯罪而处死。抵,抵挡罪过。臣下分职既定,赏罚都依法而行,并无君主个人爱憎于其中,所以说"无德"、"无怨"。

  自反:反躬求己,自省。

  处方【正文】

  五曰:

  凡为治必先定分① :君臣父子夫妇②。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③,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⑤。

  金木异任⑥,水火殊事⑦,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⑧。同异之分,贵贱之别,长少之义⑨,此先王之所慎,而治乱之纪也⑩。

  今夫射者仪毫而失墙,画者仪发而易貌,言审本也。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故凡乱也者,必始乎近而后及远,必始乎本而后及末。治亦然。故百里奚处乎虞而虞亡,处乎秦而秦霸;向挚处乎商而商灭,处乎周而周王。百里奚之处乎虞,智非愚也;向挚之处乎商,典非恶也":无其本也。其处于秦也,智非加益也;其处于周也,典非加善也:有其本也。其本也者,定分之谓也。

  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篾将而应之。军相当,六月而不战。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其辞甚刻。章子对周最曰:"杀之免之,残其家,王能得此于臣。不可以战而战,可以战而不战,王不能得此于臣。"与荆人夹沘水而军。章子令人视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载刍者,与见章子。章子甚喜,因练卒以夜奄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篾。章子可谓知将分矣。

  韩昭釐侯出弋,靷偏缓。昭釐侯居车上,谓其仆:"靷不偏缓乎?"其仆曰:"然。"至,舍,昭釐侯射鸟,其右摄其一靷,适之。昭釐侯已射,驾而归。上车,选间,曰:"乡者靷偏缓,今适,何也?"其右从后对曰:"今者臣适之。"昭釐侯至,诘车令,各避舍。故擅为妄意之道,虽当,贤主不由也。

  今有人于此,擅矫行则免国家,利轻重则若衡石,为方圜则若规矩,此则工矣巧矣,而不足法。法也者,众之所同也,贤不肖之所以其力也。谋出乎不可用,事出乎不可同,此为先王之所舍也。【解说】

  本篇反复强调"定分"即确定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的重要。作者把它视为治国之本,认为只有君臣父子夫妇各安其分,社会才能安定。从文中所举章子拒受王命和昭釐侯罪其车右的例子来看,作者所谓"定分",已经超出了儒家"正名"的范围,而杂糅了法家循名责实和治不逾官的思想。

  篇名"处方",意为使臣民各居其分。"方"即《季春纪·圜道》篇"天道圜,地道方"、"君执圜,臣处方"之"方",指"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而言。【注释】

  ①分(fèn):名分,职分。

  ②君臣父子夫妇:这是解释"定分"的具体内容,所谓定分,就是确定这六者的名分。

  ③当位:居其位。

  ④逾节:超越规矩,越礼。

  ⑤悍:凶暴。辟:奸邪。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僻"。简慢:怠惰轻忽。

  ⑥任:职责,这里指功用,与下句"事"同义。

  ⑦事:职务,这里指用途。

  ⑧同:同一,这里指人的共同欲望。异:差异,这里指人贵贱尊卑的不同等级。所谓异安同,指不同的等级名分才能保证人们的欲望得到适当满足;所谓同危异,意指放纵人们的欲望就会危害贵贱尊卑的等级名分。作者意在以此证明"定分"即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必要。这种思想可参阅《荀子》的《礼论》、《荣辱》等篇。

  ⑨义:宜,这里指适当的关系。

  ⑩纪:关键。

  仪:察(依蒋维乔等说)。毫:毫毛,比喻细微之物。

  易貌:忽略容貌。此句和上句都是谨小而失大的意思(依孙锵鸣说)。

  向挚:商朝太史令,谏纣不听而归周,周武王采用他的建议而称王天下。

  典:指太史所掌的国家法典。

  章子:战国时人,齐威王、宣王时为将。

  唐篾:楚怀王将。应(yìnɡ):对付。

  当:面对,对峙。

  周最:战国周人,纵横家。趣(cù):通"促"。催促。

  刻:尖刻,严峻。

  残:杀戮。

  沘(bǐ)水:安徽淠河的古称,发源于沘山,北入淮河。军:用如动词,驻军。

  绝:横渡。

  刍(chú):割草。

  候:伺探,侦察。

  练卒:经过选拔的士卒。奄:通"掩"。突袭。

  弋(yì):以带有丝线的箭射鸟,这里泛指射猎。

  靷(yǐn):骖马拉车所用的皮带。偏缓:骖马居于服马两侧,偏缓指一侧的皮带松了。

  仆:车夫。

  舍:车停下来。

  右:车右。摄:收束,结系。

  适:用如使动。

  选间:一会儿。

  诘(jié):责问。车令:官名,负责管理君主所乘车马。"靷偏缓"是车令失职,所以责问他。

  各:指车令和车右。避舍:离开住室而露宿于外,这是惶恐请罪的表示。车令失职,车右侵职,都是不守其分,所以避舍请罪。

  妄意:凭空猜测。

  由:从,遵循。

  矫(jiǎo)行:假托君命所采取的行动。矫,假托。

  利:当为"制"字之误(依陶鸿庆说)。制,裁断,确定。衡石:对衡器的通称。衡,测定重量的器具。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圜:通"圆"。

  以:用。

  慎小【正文】

  六曰:

  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尊则恣,恣则轻小物,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 ;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此上下大相失道也。故贤主谨小物以论好恶① 。

  巨防容蝼②,而漂邑杀人③;突泄一熛④,而焚宫烧积⑤;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主过一言⑥,而国残名辱,为后世笑。

  卫献公戒孙林父、宁殖食⑦。鸿集于囿⑧,虞人以告⑨ ,公如囿射鸿。二子待君,日晏⑩,公不来至。来,不释皮冠而见二子。二子不说,逐献公,立公子。

  卫庄公立,欲逐石圃。登台以望,见戎州,而问之曰:"是何为者也?"侍者曰:"戎州也。"庄公曰:"我姬姓也,戎人安敢居国?"使夺之宅,残其州。晋人适攻卫,戎州人因与石圃杀庄公,立公子起。此小物不审也。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

  齐桓公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群臣皆说:去肉食之兽,去食粟之鸟,去丝罝之网。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明日日晏矣,莫有偾表者。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吴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夜日又复立表,又令于邑中如前。邑人守门争表,表加植,不得所赏。自是之后,民信吴起之赏罚。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岂独兵乎?【解说】

  本篇旨在告诫君主要慎于小事,防微杜渐。慎于小事,就会取信于民,取贤名于天下。对小事不慎,就可能酿成杀身失国的大祸。文中说:"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突泄一熛,而焚宫烧积。"这个道理今天仍是不可忘记的。【注释】

  ①论:明,表明。好恶(hào wù):爱憎。

  ②防:堤。

  ③漂:浮起。

  ④突:烟囱。熛(biāo):进飞的火花。

  ⑤宫:房屋。积:积聚,指粮食财物。

  ⑥一言:一句话。

  ⑦卫献公:春秋卫国君,名衎(kàn),公元前576年即位,前559年被逐出亡,前547年又返国复位,前544年卒。戒:告诫,叮嘱,这里是约的意思。孙林父(fǔ)、宁殖:都是卫大夫,又称孙文子、宁惠子。

  ⑧鸿:大雁。囿:天子诸侯畜养禽兽以供打猎的地方。

  ⑨虞人:管理苑囿的官吏。

  ⑩晏:晚。

  皮冠:田猎时戴的用白鹿皮制成的帽子。按照礼节,国君见臣属应脱去皮冠,"不释皮冠"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

  公子(qián):据《左传》,二人所立为献公之弟公孙剽,即卫殇公,《史记·卫世家》则谓"立定公弟秋为卫君"。

  卫庄公:春秋末卫国君,卫灵公之子,名蒯聩(kuǎi kuì),公元前534年-前493年在位。

  石圃:卫大夫。

  戎州:戎人聚居的城邑。

  姬姓:周王室之姓。卫国祖先卫康叔为周武王之弟,卫为姬姓国。这里庄公是说自己为周宗室,地位尊贵。

  公子起:卫灵公之子,卫庄公弟,名起。

  蹶:跌倒。垤(dié):蚁封,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

  罝(jū):捕兽的网。

  西河:战国魏地,地在黄河以西。在今陕西省大荔县。

  谕:告诉,使知道。

  夜曰:前一天(依吴闿生说)。表:木柱。

  偾(fèn):仆倒,这里用如使动。

  长(zhǎnɡ)大夫:上大夫,古官名。

  信:真实。

  谒:告。

  植:树立。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吕氏春秋》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