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中)

史记卷六十八

书名:白话史记(中)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538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4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庄万寿译

  商君是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周武王少弟卫康叔)本来姓姬。

  公孙鞅年少时,喜好法术之学,在魏国相国公叔座家中任高级的家臣—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能干,还没来得及把他推荐给魏王,自己恰巧就害了重病。魏惠王亲自来向公叔座问病说:"你的病万一有所不幸,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答着:"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王能把国政交给他掌管。"魏王听后默默不答。将离去时,公叔座叫退左右向魏王说:"王如果不能听从采用公孙鞅,必定要杀掉他,莫让他离开国境。"魏王答应就走了。

  公叔座召见公孙鞅,向他辞别说:"王刚才问我谁可以为相国,我推荐你,王显出不许的颜色。我才以先忠君后爱臣的立场,向王说:’如果不听从采用公孙鞅,就应该杀掉他。‘王答应我了,你快走吧!不然就要被抓!"公孙鞅说"王既不能听你的话来任用我,又怎会听你话来杀我呢?"始终不离开魏国。惠王回到宫中与左右的人说"公叔病重了!多令人伤心呀,他要我把国政交给公孙鞅掌管,这岂不是糊涂事哩!"

  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内求贤才,来继承穆公的霸业,光复东边被(三晋)侵的失地。于是西行到秦国,透过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以求见孝公。孝公接见卫(人)鞅,交谈国事很久,但孝公时时瞌睡没有听进。结束后,孝公生气的向景监说"你的宾客是个虚妄的人,怎么可以任用呢?"景监就来责备卫鞅。卫鞅说:"我向孝公说为帝之道,他的心志不开悟呀!"过了五天,孝公求见卫鞅,鞅又会见孝公,谈了更多(新的道理—渐入王道),而不中王意。结束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又责备卫鞅,鞅说"我向孝公说为王之道,他没有接受,请他又接见我吧!"鞅又会见孝公,孝公觉得他不错,但仍未任用他,结束后,鞅离去,孝公向景监说:"你的宾客不错,我可以与他谈话了。"鞅(向景监)说"我向孝公说为霸之道,他的心意就要采用我的了,他确实会再见我,我早就知道了。"卫鞅再会见孝公,孝公跟他交谈得很投机,不觉把身子靠前(膝行于席上)坐,谈了几天而不知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来猜中国君的心意去迎合他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鞅说:"我向国君说:’行帝王之道可使秦国的发展,能并比夏商周盛世。‘而国君说:’太久远了,我不能等待,而且贤能的国君都要在他们当身之时能有表现,名扬天下,怎么能郁郁地等待几百年才能成帝王之业呢?‘所以我以强国之术向国君述说,国君很是高兴,但这样却难以与殷周的德治相比拟了。"

  秦孝公既用卫鞅,想要变法,又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疑惑不决的行为没有名声,疑惑不决的事情没有功绩。且有高于常人的行为,本容易为俗世所反对。有独特见识的计谋,必为人民所诋毁。愚笨的人,仍不明已完成的事情;聪明的人,却能预见未生的事情。行事的开始,不可与人民共谋,而只可以与他们共享行事成功的快乐。能谈论至德要道的人,不与世俗合流;能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众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制度;只要可以便利人民,就不必遵循古礼教。"孝公说"很好!"甘龙说:"不对!圣人是不改变民俗来教化的,聪明的人是不改变旧法来治国的。能依照民俗来教化的,不费力就能成功;能依照旧法来统治的,官吏习惯而人民安适。"卫鞅说:"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话。常人苟安于旧世俗,学者拘泥于旧见闻。以这两种人来做官和守法都还可以,但却不可以用以议论旧法以外的新事物了。三代不同礼教,而各王天下,五霸不同法律,而各成霸业。聪明的人能制作新法,愚笨的人却受制于旧法。聪明的人能变更礼教,不聪明的人就要被礼教拘束。"杜挚说:"新法利益不及旧法百倍就不变法,新器功用不及旧器十倍就不换器。效法旧制度是没有过错的,遵循古礼教也是没有不是的。"卫鞅说"治世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利国不必效法古制度,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制度而能王天下,夏(桀)、殷(纣)不革新礼教而亡国。反对古制度不一定应该受非议,遵循古礼教也不值得多夸奖的。"孝公说:"(鞅说得)很好!"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规定:人民组织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法,九家要告发,不告发则各家连坐有罪。不告发奸恶的要斩腰处死告发奸恶的,与军人斩敌人首级同样受赏;藏匿奸恶的,与投降敌人同样受罚。一家有生产能力二个以上的壮丁,若不分家生产,则加倍征收赋税。作战有功的,各按封赏的规定,接受上一等的爵位。为私事而打斗的,各按轻重情节,接受大小刑罚。使人民致力于农业耕织生产,奉献谷子布帛多的,免除其徭役。从事非关民生所需的工商业者以及懒惰而贫穷的,全部收编为奴婢。同姓宗亲(嬴姓)没有军功的,都须明告不得列入贵族名册,享受特权。明分尊卑,凡爵位、俸禄,都依军功的大小而论其高低,而贵族所能拥有的田地、房屋、奴婢、衣服等财物是依其家爵位的高低而定其多寡。有军功的很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富有也无光采。

  卫鞅的法令已经拟定齐全而未公布,恐怕人民不信任自己,便竖立三丈长的木头于国都(雍)市井南门,招募民众有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十(二百两)金,民众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于是又规定:有能搬走的赏五十(一千两)金。有一个人果然把木头搬走了,就给他五十金,以表示不欺骗民众。终于把法令颁下。

  法令在民间行了一年,住在国都的秦国人民说新法令不方便的以数千计。那时,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法令之所以不行,是来自上层阶级的犯法。"要依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者,不能用刑。便刑罚太子的老师(傅是监督行为的)公子虔和(刺字于额,城门立木,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师是传授知识的)公孙贾。第二天,秦人怕得都遵奉法令了。

  法令施行十年,秦国人民非常高兴,路上不会拾取别人的遗物,山中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充足。人民勇于替公家作战,而怕私人打斗,乡镇大治。秦民最初有说新法不便的,又来说新法方便,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民!"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从此,人民没有再敢议论法令了。

  孝公于是以卫鞅为大良造,由他率领秦兵围攻魏国安邑城,魏兵投降。过了三年,又在咸阳建筑门阙和宫庭,然后把国都从雍(献公迁栎邑)迁到咸阳。下令禁止人民父子兄弟同在一室中休息的犯禁。而聚集若干小乡里、市镇、村落成为一县,设置县令、县丞,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样一共有三十一个县。而后挖开旧的田路疆界,以便增产庄稼,公平赋税,统一度量衡制度。施行四年,公子虔又犯法令的约束,被处割鼻之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派人赐祭神的肉给孝公,诸侯

都来祝贺。

  明年,齐兵在马陵打败魏兵,俘虏魏国太子申,杀死魏国将军庞涓。又明年,卫鞅向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就像人有腹心的疾病,非除去不可。不是魏兼并秦,就是秦兼并魏,为什么呢?魏据险阻山岭(中条山)的西边,国都在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控制崤山(函谷关)的有利形势,有利就会向西侵秦,否则只能向东略地。现在以君的贤圣,已使秦国强盛,而魏国在去年大败于齐国,诸侯都背叛它,我们可趁这时讨伐魏国。魏国抵抗不了秦国,必向东退缩,一退,秦国便可占据黄河、崤山险固的土地,以向东控制诸侯,这是帝王的大业呀!"

  孝公以为是,即派卫鞅为将率军伐魏国,魏国也派公子卬为将率军反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送信给魏将公子卬说:"我以前与公子友好,现在各为两国的将领,实不忍相攻打,可以与公子相见,双方盟约,快乐的饮酒,而后退兵,以使秦魏两国安全。"魏公子卬以为是。盟约仪式完毕,在饮酒时,卫鞅所埋伏的穿甲武士,俘虏公子卬,并趁势进攻魏军,消灭魏军,才班师回国。

  魏惠王的军队屡次为齐秦所击破,国内空虚,国力日益削弱,很是恐惧。于是派使者割让黄河以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平,而魏国遂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魏惠王说"我真悔恨不用公叔座的话!"

  卫鞅击破魏兵回国,秦国封给他於、商两地十五个都邑,称号为商君。

  商君做秦国的相十年,因剥夺无功的嬴姓贵族的世禄,所以宗室贵戚不满而怀恨。赵良会见商君,商君说"我能会见你,是从孟兰皋的推介,现在我要和你结交,可以吗?"赵良说:"我怎么敢有这样的愿望呢?孔丘有句话说:’举用贤能的,可使在上位的进身;聚用不贤能的,会使成王业的罢退。‘我是不贤能的,所以不敢担当任命。我听人(或指商君)说:’不该有爵位(无功)而占有爵位的叫贪位,不该有名声(无功)而拥有名声的叫贪名。‘我若听从你的好意(或"听你的高义"),那恐怕我就是贪位贪名,所以不敢听命。"

  商君说:"你不高兴我治理秦国吗?"

  赵良说:"外能听纳别人叫做聪,内能省视自己叫做明,克制自己欲望叫做强。虞舜有句话:’自我谦卑是尊贵的。‘你不如去行虞舜这种谦卑的道理,不必问我了。"

  商君说:"最初秦国行戎狄的习俗,父子没有上下之别,同室相混居住,现在我已复位他们的习俗,使男女有分,居有别。并建筑门阙,像鲁国卫国的门观一样。你看我治理秦国,与(从前)五羖大夫—百里奚谁能干?"

  赵良说:"一千头羊的皮毛价值,不如一头狐狸的腋毛高贵;一千个人的低声附和,不如一个士人的直言争辩。周武王因有直言之士而昌盛,殷纣王却只有沉默之臣而灭亡。

  你如不以武王是错的,那么我请求整天直言,可以不受刑罚吗?"

  商君说:"俗语说:’巧美的话,是花朵;真切的话,是果实。苦涩的批评,是药石;甜美的恭维,是疾病。‘你确实愿意整天直言,乃是治我病的药石,我就要你帮忙,你又何必拒绝呢?"

  赵良说:"五羖大夫—百里奚,是楚国的乡野人(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虞国亡,逃亡时为"楚鄙人执之",见《秦本纪》),闻秦穆公的贤能,要去求见,到秦国又没有费用,便把自己卖给秦国客商当奴隶,身穿粗布衣,喂牛干活。一年后秦穆公知道,就从喂牛的低贱身份举用他,来管理秦国的人民,秦国没有人敢埋怨。他做秦的相十六、七年间,东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惠公、怀公、文公,一次挽救了楚国北侵的祸害(救宋,败楚于城濮)。教令颁行于国内,巴国进献贡品,恩德施于诸侯,各个戎国臣服,戎国的臣子由余闻风也来叩关求见,乐为秦国所用。五羖大夫为秦相时,劳顿时不坐车,溽暑时不张伞,行走国内,没有跟随的车队,没有携带武器。使他的功名记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使他的德行遗风施行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痛哭流涕,孩子不唱歌谣,舂米工人不唱’相杵‘的劳动歌,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风呀。现在你所以能见到秦王,是你作为王宠幸小人景监的门客,而被引见,这并不是光采的。为秦国相,也不为人民做事,而大筑门阙,这并不是有功绩的。对太子老师作为刺额刑罚,用严刑峻法来伤害人民,这实在是积怨蓄祸!教令要求人民,比国君的命令要深;人民服从教令,比服从国君的命令要快。而你又以不正的方法建立权威,对外朝妄改国君的命令,这并不是教化呀。你又自比封君向南面而自称’寡人‘,每天都在罗织秦国贵公子的罪过。《诗经》说:’看那老鼠都要有肢体,则人怎么可以没有礼仪呢?人没有礼仪,何不赶快死呢?‘以《诗》的观点,看你的作为,并不足长寿呀。公子虔开门不出(割去鼻子)已有八年了,你又杀死祝懽,刺面公孙贾。《诗经》说:’得人心的振兴,失人心的败亡。‘这几件事,并不能得人心呀!你出门,就随从载有穿甲武士的后车数十辆,并以胸肌发达的力士在旁保护,还有手执长矛及短矛的力士靠车边在奔走。这些护卫不具备,你就不出门。《周书》说:’依赖道德的昌盛,依赖武力的灭亡。‘你的生命危险得就像早晨的露水,瞬息就要消失,还能要求延年益寿吗?何不归还秦所赐的十五个都邑,到乡野去耕田务农。劝告秦王能举用在野隐居的贤士,奉养老人,保育孤儿,尊敬父兄(宗室贵戚),依功序爵,尊重有德,就可以得到一些安全了。你若还贪图于商的富裕,专横秦国的教令,蓄积人民的怨恨。则秦(孝公)王一旦抛弃了他的客卿而去世,秦国用来逮捕你的罪证,哪里会是轻的呢?死亡就会像举足那样轻易的到来。"商君不从赵良的劝告。

  后五个月,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就告发商君要造反,通告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到了函谷关下,要住旅舍,旅舍的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车裂商鞅,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的法令:旅客没有印信证明住宿,我们会牵累入罪!"商君长叹说:"唉!制法的流弊,到了这样的地步。"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不收留他。商君要转到他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要逮捕的贼,秦国强大,而秦国的贼却进入魏国,不送回是不可以的。"于是把商君送交给秦国,商君回到秦国,又奔逃到自己的封地—商邑,与部属家臣发动邑兵,向北攻击郑国,以找出路。秦发兵攻打商君,在郑国黾池擒杀商君,秦惠王用车马把他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造反。"于是消灭商君的家族。

  太史公司马迁说:"商君是天生资质刻薄的人。探究他以帝王之道请求孝公举用的原因,乃是虚饰浮说,不是他原有的资质。而且由宠幸臣子推荐给孝公。到了被重用后,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国将卬,又不听从赵良的话。这都足以说明商君刻薄寡恩。我曾读过商君的《开塞》、《耕战》等作品,与他本人的作为相似。终于使他在秦国得到不善的名声,这是有道理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中)》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