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4
都来祝贺。
明年,齐兵在马陵打败魏兵,俘虏魏国太子申,杀死魏国将军庞涓。又明年,卫鞅向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就像人有腹心的疾病,非除去不可。不是魏兼并秦,就是秦兼并魏,为什么呢?魏据险阻山岭(中条山)的西边,国都在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控制崤山(函谷关)的有利形势,有利就会向西侵秦,否则只能向东略地。现在以君的贤圣,已使秦国强盛,而魏国在去年大败于齐国,诸侯都背叛它,我们可趁这时讨伐魏国。魏国抵抗不了秦国,必向东退缩,一退,秦国便可占据黄河、崤山险固的土地,以向东控制诸侯,这是帝王的大业呀!"
孝公以为是,即派卫鞅为将率军伐魏国,魏国也派公子卬为将率军反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送信给魏将公子卬说:"我以前与公子友好,现在各为两国的将领,实不忍相攻打,可以与公子相见,双方盟约,快乐的饮酒,而后退兵,以使秦魏两国安全。"魏公子卬以为是。盟约仪式完毕,在饮酒时,卫鞅所埋伏的穿甲武士,俘虏公子卬,并趁势进攻魏军,消灭魏军,才班师回国。
魏惠王的军队屡次为齐秦所击破,国内空虚,国力日益削弱,很是恐惧。于是派使者割让黄河以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平,而魏国遂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魏惠王说"我真悔恨不用公叔座的话!"
卫鞅击破魏兵回国,秦国封给他於、商两地十五个都邑,称号为商君。
商君做秦国的相十年,因剥夺无功的嬴姓贵族的世禄,所以宗室贵戚不满而怀恨。赵良会见商君,商君说"我能会见你,是从孟兰皋的推介,现在我要和你结交,可以吗?"赵良说:"我怎么敢有这样的愿望呢?孔丘有句话说:’举用贤能的,可使在上位的进身;聚用不贤能的,会使成王业的罢退。‘我是不贤能的,所以不敢担当任命。我听人(或指商君)说:’不该有爵位(无功)而占有爵位的叫贪位,不该有名声(无功)而拥有名声的叫贪名。‘我若听从你的好意(或"听你的高义"),那恐怕我就是贪位贪名,所以不敢听命。"
商君说:"你不高兴我治理秦国吗?"
赵良说:"外能听纳别人叫做聪,内能省视自己叫做明,克制自己欲望叫做强。虞舜有句话:’自我谦卑是尊贵的。‘你不如去行虞舜这种谦卑的道理,不必问我了。"
商君说:"最初秦国行戎狄的习俗,父子没有上下之别,同室相混居住,现在我已复位他们的习俗,使男女有分,居有别。并建筑门阙,像鲁国卫国的门观一样。你看我治理秦国,与(从前)五羖大夫—百里奚谁能干?"
赵良说:"一千头羊的皮毛价值,不如一头狐狸的腋毛高贵;一千个人的低声附和,不如一个士人的直言争辩。周武王因有直言之士而昌盛,殷纣王却只有沉默之臣而灭亡。
你如不以武王是错的,那么我请求整天直言,可以不受刑罚吗?"
商君说:"俗语说:’巧美的话,是花朵;真切的话,是果实。苦涩的批评,是药石;甜美的恭维,是疾病。‘你确实愿意整天直言,乃是治我病的药石,我就要你帮忙,你又何必拒绝呢?"
赵良说:"五羖大夫—百里奚,是楚国的乡野人(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虞国亡,逃亡时为"楚鄙人执之",见《秦本纪》),闻秦穆公的贤能,要去求见,到秦国又没有费用,便把自己卖给秦国客商当奴隶,身穿粗布衣,喂牛干活。一年后秦穆公知道,就从喂牛的低贱身份举用他,来管理秦国的人民,秦国没有人敢埋怨。他做秦的相十六、七年间,东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惠公、怀公、文公,一次挽救了楚国北侵的祸害(救宋,败楚于城濮)。教令颁行于国内,巴国进献贡品,恩德施于诸侯,各个戎国臣服,戎国的臣子由余闻风也来叩关求见,乐为秦国所用。五羖大夫为秦相时,劳顿时不坐车,溽暑时不张伞,行走国内,没有跟随的车队,没有携带武器。使他的功名记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使他的德行遗风施行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痛哭流涕,孩子不唱歌谣,舂米工人不唱’相杵‘的劳动歌,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风呀。现在你所以能见到秦王,是你作为王宠幸小人景监的门客,而被引见,这并不是光采的。为秦国相,也不为人民做事,而大筑门阙,这并不是有功绩的。对太子老师作为刺额刑罚,用严刑峻法来伤害人民,这实在是积怨蓄祸!教令要求人民,比国君的命令要深;人民服从教令,比服从国君的命令要快。而你又以不正的方法建立权威,对外朝妄改国君的命令,这并不是教化呀。你又自比封君向南面而自称’寡人‘,每天都在罗织秦国贵公子的罪过。《诗经》说:’看那老鼠都要有肢体,则人怎么可以没有礼仪呢?人没有礼仪,何不赶快死呢?‘以《诗》的观点,看你的作为,并不足长寿呀。公子虔开门不出(割去鼻子)已有八年了,你又杀死祝懽,刺面公孙贾。《诗经》说:’得人心的振兴,失人心的败亡。‘这几件事,并不能得人心呀!你出门,就随从载有穿甲武士的后车数十辆,并以胸肌发达的力士在旁保护,还有手执长矛及短矛的力士靠车边在奔走。这些护卫不具备,你就不出门。《周书》说:’依赖道德的昌盛,依赖武力的灭亡。‘你的生命危险得就像早晨的露水,瞬息就要消失,还能要求延年益寿吗?何不归还秦所赐的十五个都邑,到乡野去耕田务农。劝告秦王能举用在野隐居的贤士,奉养老人,保育孤儿,尊敬父兄(宗室贵戚),依功序爵,尊重有德,就可以得到一些安全了。你若还贪图于商的富裕,专横秦国的教令,蓄积人民的怨恨。则秦(孝公)王一旦抛弃了他的客卿而去世,秦国用来逮捕你的罪证,哪里会是轻的呢?死亡就会像举足那样轻易的到来。"商君不从赵良的劝告。
后五个月,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就告发商君要造反,通告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到了函谷关下,要住旅舍,旅舍的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车裂商鞅,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的法令:旅客没有印信证明住宿,我们会牵累入罪!"商君长叹说:"唉!制法的流弊,到了这样的地步。"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不收留他。商君要转到他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要逮捕的贼,秦国强大,而秦国的贼却进入魏国,不送回是不可以的。"于是把商君送交给秦国,商君回到秦国,又奔逃到自己的封地—商邑,与部属家臣发动邑兵,向北攻击郑国,以找出路。秦发兵攻打商君,在郑国黾池擒杀商君,秦惠王用车马把他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造反。"于是消灭商君的家族。
太史公司马迁说:"商君是天生资质刻薄的人。探究他以帝王之道请求孝公举用的原因,乃是虚饰浮说,不是他原有的资质。而且由宠幸臣子推荐给孝公。到了被重用后,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国将卬,又不听从赵良的话。这都足以说明商君刻薄寡恩。我曾读过商君的《开塞》、《耕战》等作品,与他本人的作为相似。终于使他在秦国得到不善的名声,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