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4
故,跟齐人串通,所以就踌躇不决,未敢立加任用。后来,吴起探知这个消息,为了不错过这个可以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他便不惜狠下心来,杀掉妻子,以表明他跟齐国之间,已无任何牵连。鲁国的国君不得已终于用他为将,由他率兵前去拒敌,结果,吴起大破齐军而还。
鲁国人有厌恶吴起的,便中伤他说:"吴起的为人,是个猜忌残忍的人。当他年少的时候,家境十分富裕,他为求功名,就四处游历,结果官没做成,却先把家中所有的家产耗尽。乡里中有取笑他的,他就一连杀掉三十几个诽谤他的人,然后向东出走。当他临走出卫国都城,跟他母亲诀别时,他咬着自己的手臂,向他母亲发誓说:’我吴起要是不能当上公卿将相,我绝不再踏回卫国一步。‘于是就离开卫国,投到曾子门下。隔不多久,他的母亲死了,他竟信守誓言,始终没有回国奔丧。重视孝道的曾子无法容忍他的这种作为,先是鄙薄他,继而跟他断绝来往。吴起于是便来到鲁国,改习兵法,以兵法投效鲁国的国君。鲁国的国君迟疑未敢用为将,他为了争取拜将,竟不惜将心爱的妻子杀掉。像他这种残忍寡情的作为,能算是人吗?还有他的打败齐国,也不见得就对鲁国有利。因为鲁是小国,小国却有战胜大国的威名,这样必会激起列国的不安,那么他们便会联合起来对付鲁国了。再说鲁国和卫本是同出一系的兄弟之国,若鲁君重用卫国的杀人犯,这等于是不重视与卫国之间的交情,重用这种杀人武夫,那简直是在抛弃一个友好的卫国,这实在是太不值得了。"鲁国的国君听了这流言,内心对吴起的信任就起了动摇,最后终于辞退了吴起。
吴起知道留在鲁国已无发展余地,这时候听说北方的魏文侯贤明而又能用士,于是便想去投效他,以求另创一番事业。为了吴起的到来,魏文侯特去访问李克,向这位以知人著称的大臣打听:"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克答道:"吴起贪名而好色,虽然这是他的缺点,但是若论起他的用兵之法,即使是司马穰苴也无法胜过他。"一向求才若渴的魏文侯,听了这话,便任用吴起为将,让他率兵前去攻打秦国,结果他获得了攻下五城的辉煌战果。
吴起担任将领,他的饮食与衣着,全都跟士卒中最下级的一样。晚上睡觉的地方,不加铺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粮食自己背,器械自己扛,一切都跟士卒分劳担苦。士卒中有长皮肤肿烂病的,吴起看到了,他会毫不考虑的趴下为他吸出脓汁。其中有一名士兵的母亲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旁人见状,劝慰她说:"你的儿子,只是一名兵卒,而吴起贵为上将,他亲自为你儿于吸出溃疮的脓汁,你应该感到光荣才对,为何反哭起来呢?"那名士兵的母亲解释说:"这个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曾为我孩子的父亲吸过脓疮,孩子的父亲为报答他垂爱的隆恩,凡遇战争,无不格外卖力杀敌,结果,没多久就战死在沙场上了。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这孩子在什么时候又会为他卖命战死了。想到这点,所以我就禁不住要哭出来了。"
魏文侯认为吴起善于用兵,为将廉直公平,又能尽得士卒的欢心,于是就任命他为吴起吮卒,选自《马骀画宝》。
西河战区的最高长官,让他负起抗拒秦国和韩国的任务。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忠他的儿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与一些朝臣乘船顺着西河而下,当船漂流到中流的时候,魏武侯眺望此地的山河险阻,有如一座铜墙铁壁一般,不禁很兴奋,调过头对着担任西河守的吴起说:"壮丽啊!这段山河是如此的坚固,这真是我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听了,却很不以为然的说"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并不在乎山河的险要,主要是靠一国之君能否以德服人。例如:从前三苗氏所管辖的国家,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湖,自恃山河的险要,而不知讲修德义,结果,国家给大禹王灭掉了。还有夏桀的领土,左有黄河和济水的天险,右有泰山和华山的屏障,在它的南边和北面,更有那伊阙之固和羊肠之险,可是夏桀自恃有这么险峻的山川形胜,却只知暴虐百姓而不讲修仁政,结果,王朝给推翻了,而他自己也被商汤放逐了。另外还有殷纣王也是一样,他的领土,左有孟门的天险,右有太行的牢固,巍峨的常山在它的北面,浩浩的黄河流过它的南面,四面依山傍水,国土险要无比,可是他不修德,专事酷虐百姓,结果,武王起来把他给杀了。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主要在于国君的修德,而非系于山河的险峻。倘若吾君不修德政,那么同一条船上的人,都可能会背叛您,如同仇敌一般的和您对立,如此,您纵有山河的险固,那又有什么用呢?"武侯听了,很感动的说道:"有道理,说得好!"
吴起在西河战区表现卓越,有很好的声名。每到魏国宰相出缺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吴起也自以为功大,满望拜相。可是最后发布的结果,却是由才具平庸的田文担任宰相。吴起便忿然不悦的对田文说:"希望同您比论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当然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能让士卒乐于争先杀敌,誓死不顾,使得敌国胆寒而不敢动脑筋来侵略我国,关于这一点,您同我比,究竟谁强?"田文道:"当然我不如你。"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亲爱万民,使府库充实,在这方面,您同我比,谁强?"田文道:"我不如你。"吴起又说:"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东向出兵,韩赵也都宾服听从,在这方面,您同我比,谁强?"田文道:"那我更不如你。"吴起便说:"这三方面您既然都不如我,可是官位却高居在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解释说:"主上年少继位,国人疑虑不安,大臣未肯归附,百姓还不信赖他,当这个时候,要找一位能协和内外,巩固中央的宰相人选,究竟是找你适合呢?还是找我比较适合?"吴起听了,默默的思量了好久,然后才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把宰相的职务交给您较适合。"田文便说:"这就是我所以位居您上的缘故了。"最后,吴起终于领悟:要拜相组阁,自己在这方面的条件是不如田文的。
后来,田文死了,宰相的职务由一名叫公叔的接任。公叔匹配公主,他是魏的驸马爷,若是要论功和论能的话,吴起实在比他强多了,可是现在宰相的职务却由他来当,因此他内心觉得吴起对他地位的威胁实在太大,于是暗中便有除去吴起的意思。公叔的一名贴身仆人,知道主人的心意,便对公叔说:"要除去吴起,那太容易了。"公叔问道:"要如何去做呢?"他的仆人说:"吴起的为人,廉直而有节操,就是太好名了一点,我们正可用他的这点去除掉他。进行的步骤,第一是:主人不妨先跟武侯说:’吴起是个有雄才大略的贤者,可是主上的国家太小,西面又跟强秦接壤,实在不是一个大才可以施展所长的地方,臣担心吴起会另图发展,无心再留魏国。‘武侯听了这话,必会很焦急的问:’那要如何才能留下他呢?‘这时,主人不妨对武侯说:’可试以公主许配给他的办法来留住他,吴起要是有留下的心,那么他必然会接受这项亲事;要是他已萌他去之意,那么他必然会加以拒绝,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探测他的去留。‘武侯听了这个建议,一定会照着去做。到时候,我们就再进行第二个步骤,那就是主人要邀吴起到家来用餐,当他来之前,主人先跟夫人约好,在吴起到来之时,要故意在吴起面前作出种种对您骄横、侮慢的态度,让他看在眼里,认为匹配公主之后,也会像您一样的受到凌辱,那么像他那种好名、自尊心又很强的人,必然会拒绝武侯的提亲,如此一来,我们的目的岂不就达到了吗?"后来,吴起到了公叔家,看到公主对堂堂魏国宰相是那般的骄横无礼,他心里觉得很受不了,果然就拒绝了魏武侯的提亲。为此,武侯就开始对他起了疑心,渐渐的就不再信任他。吴起也感受到这种变化,生恐再待下去会惹祸上身,于是就离开魏国,而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素来就听闻吴起的贤能,当吴起一到楚国,立即就拜他为相。吴起治楚,大事革新政治,他的重要措施是:彰明法制,详定律令,淘汰冗散多余的官员,废除疏远公族的授爵制度,然后将这些方面所节余下来的财源,全数用来抚养战士,主要的目的是在增加兵力。同时他还斥逐高谈纵横之术的游说之士,用以统一国家的舆论和集中人民的思想。在吴起大力改革下的楚国,不久就南平百越,北并陈蔡,既击退了三晋的部队,又西向攻伐了强大的秦国,一切莫不以破竹之势,一步一步的往富国强兵之道迈进,使得各国诸侯都震慑于楚国的强盛。可是楚国旧日的一些宗族贵戚,凡是权益被新法所削夺的,每一个都怒不可遏,全都想起来杀害吴起。等楚悼王一死,果然他们就起来作乱,联合追杀吴起。吴起走投无路,只好奔向停放悼王尸体的寝宫,当情势紧迫时,他就以自己的身子紧贴悼王的尸首,以避围攻者的射杀。尽管如此,愤怒的贵族们不肯善罢,反而集拢起来射杀吴起,箭如雨下,吴起当然是死了,可是乱箭也扎满了悼王的尸体。等悼王安葬后,太子肃王即位,就下令令尹着手调查追杀吴起,以及以乱箭射穿悼王尸首的一干乱党,统统格杀无论。在这次事件中,因牵连在内而全族被处以极刑的,共达七十几家之多。
太史公说:"世上的人,凡谈军旅战法的,无不称道孙子的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他们二人的遗著,世上很多的人家已经都有了,所以我在写他们两人的传时,也就不多引述他们的作品,而只编录他们透过理论,实际施展出来的几项作为。常言道:’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试看孙膑的计杀庞涓,就可获得明白了,可是他又不能早救自己的两腿免于被斩。吴起向魏武侯讲治国与其徒恃山河的险固,不如讲修德政来得可靠。然而一旦到他自己为政于楚,却又不修德政,反而以刻薄、暴虐、寡恩而丧失自己的生命,这就不禁令人感到矛盾和为他感到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