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中)

史记卷六十二

书名:白话史记(中)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225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3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刘本栋译

  管仲,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年少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贫乏困穷,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一直待他很好,从不提起这件事。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为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就被囚禁了。鲍叔牙因而把管仲推荐给桓公。管仲做了齐相之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因而成为霸主,九次会合天下的诸侯,拥护周室,使天下复归于正。这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从前我困穷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钱的时候,自己多分给自己。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很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事,而鲍叔牙反而更加困窘。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机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出仕,三次被君主罢斥。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时运不好。我曾经三次带兵打仗,三次战败退回。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胆怯,因为他知道我家中有老母。公子纠与小白争君位失败,召忽自杀,我忍辱被囚。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无耻,因为他知道我不羞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以后,自己处在管仲以下的官位。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有封地的十几代。他们在齐国大多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道管仲的贤能,而称道鲍叔牙能识拔人才。

  管仲做了齐相,掌管齐国的政事以后,由于齐国小,又处在鲍叔释槛荐管仲,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东海边上,所以就发展工商业,赚取钱财,以使国家富足,军力强大,并且和人民的好恶相一致。所以在他所著的《管子》书中说道:"仓廪里充满了米谷,人民才能顾虑到礼节;衣服食物不缺乏,人民才能知道荣辱;在上位的人遵行礼度,父母兄弟妻子的关系才能亲密;礼义廉耻若不能施行,国家就要灭亡;颁布的命令如同有源的流水,那么政令就能顺合人民的心愿。"所以他的政论平易而又容易施行。人民所需要的,就替他兴办;人民所不愿要的,就废置而不行。

  他在推行政事的时候,擅长把本来有害的事变成有福的事,把本来要失败的事,转变为成功的事。重视衡量轻重的法度,审慎对事情的权衡。齐桓公本来因为生蔡姬的气,南下袭击蔡国。管仲因而劝桓公讨伐楚国,责楚国不把菁茅贡献给周室;齐桓公本来是北面征讨山戎,管仲因而劝燕国重修召公时的政治。齐鲁两君在柯地开会时,齐桓公想背弃他与曹沫所订的盟约,管仲因而劝桓公信守条约,诸侯因此都归服齐国。所以管子说《管子》书页。

  "知道给与就是获取,是为政的法宝。"

  管仲的财富和公室相等,有三归台和反坫,齐国人并不以为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遵循他的政

治法度,常在诸侯间为强国。

  百余年以后,齐国又有晏子。

  晏平仲名婴,是春秋齐国莱地夷维邑人,辅助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为齐国所敬重。做了齐相以后,吃饭不吃两道肉食,妾不穿绸衣。他在朝廷上,国君和他说话,他就正言以对;不和他说话,他就端正其行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命令,可以施行,才去照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都显扬于诸侯。

  越石父贤能,因罪拘系为人服劳役。晏子到晋国去,在路上遇到他。解下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一同坐车回来。回到家之后,晏子没有向他说一声,就进入内室。过了很久,晏子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子感到很惊异,整理好了衣服帽子向他谢罪说:"晏婴虽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从困厄中解救了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离去呢?"越石父说:"话不是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对于不知己的人,可以受委屈;但对于知己的人,意志应该得以伸展。当我被拘系为人奴仆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不知我。您既然因为了解我而把我赎出来,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竟然对我无礼,倒不如做人家的奴仆好!"晏子于是把他请入内室作为上宾看待。

  晏子做了齐相,有一天坐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他的丈夫。看到他的丈夫替相国驾车,抱持着大的车盖,鞭打着驷马,扬扬得意,自以为了不起。等到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他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了齐相,名声宣扬于诸侯之间。今天我看他外出,思虑很深,时常有谦虚卑逊的表情。你身高八尺,却替人驾车。而且看你的神情,自以为志得意满,因此我才要和你离开。"自此以后车夫的态度非常卑逊。晏子觉得很奇怪,便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评论说:"我读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诸篇,及《晏子春秋》,他们所论述的实在非常详细了。已经看过了他们所著的书,又想要看看他们的生平事迹,所以编写了这篇传记。至于他们的书,社会上非常多,所以在这篇传记里不再论述,而只论述他们的轶事。

  "管仲是世人所称道的贤臣,但是孔子却看不起他。难道是因为周道已经衰败,桓公又很贤能,管仲不竭力辅佐他行王政,而仅称霸吗?《孝经》上说’顺从君上的美德,纠正君上的过恶,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晏婴,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哭他,成礼以后才离去,这哪里是所说的见义不为无勇的人呢!至于晏子劝谏国君,当面冒犯他,这不就是所说的上朝办公就想着要尽心侍奉君上,下朝回家就想着要补救过错的吗?假使晏子现在还活着的话,我就是替他拿着马鞭子赶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中)》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