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3
治法度,常在诸侯间为强国。
百余年以后,齐国又有晏子。
晏平仲名婴,是春秋齐国莱地夷维邑人,辅助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为齐国所敬重。做了齐相以后,吃饭不吃两道肉食,妾不穿绸衣。他在朝廷上,国君和他说话,他就正言以对;不和他说话,他就端正其行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命令,可以施行,才去照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都显扬于诸侯。
越石父贤能,因罪拘系为人服劳役。晏子到晋国去,在路上遇到他。解下车子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一同坐车回来。回到家之后,晏子没有向他说一声,就进入内室。过了很久,晏子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子感到很惊异,整理好了衣服帽子向他谢罪说:"晏婴虽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从困厄中解救了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离去呢?"越石父说:"话不是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对于不知己的人,可以受委屈;但对于知己的人,意志应该得以伸展。当我被拘系为人奴仆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不知我。您既然因为了解我而把我赎出来,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竟然对我无礼,倒不如做人家的奴仆好!"晏子于是把他请入内室作为上宾看待。
晏子做了齐相,有一天坐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他的丈夫。看到他的丈夫替相国驾车,抱持着大的车盖,鞭打着驷马,扬扬得意,自以为了不起。等到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他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了齐相,名声宣扬于诸侯之间。今天我看他外出,思虑很深,时常有谦虚卑逊的表情。你身高八尺,却替人驾车。而且看你的神情,自以为志得意满,因此我才要和你离开。"自此以后车夫的态度非常卑逊。晏子觉得很奇怪,便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评论说:"我读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诸篇,及《晏子春秋》,他们所论述的实在非常详细了。已经看过了他们所著的书,又想要看看他们的生平事迹,所以编写了这篇传记。至于他们的书,社会上非常多,所以在这篇传记里不再论述,而只论述他们的轶事。
"管仲是世人所称道的贤臣,但是孔子却看不起他。难道是因为周道已经衰败,桓公又很贤能,管仲不竭力辅佐他行王政,而仅称霸吗?《孝经》上说’顺从君上的美德,纠正君上的过恶,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晏婴,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当晏子趴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哭他,成礼以后才离去,这哪里是所说的见义不为无勇的人呢!至于晏子劝谏国君,当面冒犯他,这不就是所说的上朝办公就想着要尽心侍奉君上,下朝回家就想着要补救过错的吗?假使晏子现在还活着的话,我就是替他拿着马鞭子赶车,也是心甘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