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3
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有一人。
孝惠帝元年,更除诸侯相国的法规,把曹参更换为齐国丞相。曹参在齐国当丞相的时候,那时齐国有七十个城,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大,曹参把齐国的长老诸生全都召来,垂询用来安聚百姓的办法,而齐国故旧的儒者有数百人,各人所说的不尽相同,曹参不知如何定夺。听说在胶西有一个叫盖公的,擅于研究黄老之言,曹参就派人带了许多的钱币去请他。等到见了盖公,盖公就对他陈明治理百姓,应当注重清静,不要去扰乱他们,那么百姓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安定下来,把这类推的道理,周详地向他陈述,曹参于是就避开正堂,让盖公住在正堂内。曹参治齐的要务,就是使用黄老之术,所以在齐国当了九年的丞相,齐国安定繁荣,人人都夸赞他为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得这消息,便告诉左右的门客,叫他们快快地治理行装,说我就要去做汉朝的宰相了。过了没多久,果然有使者来召曹参。曹参动身的时候,嘱咐接任的齐国丞相说:"我要把齐国的狱政托付给你,希望你用心去开化他们,切莫制造困扰!"
那接任的齐相说道:"治理的工作没有比这些再大的了?"
曹参说:"不能这么讲,那狱政是要善恶并容。如果现在你困扰他们,叫那些奸人如何容身呢?这就是我为何先把这件事告诉你的道理。"
曹参还没有显贵的时候,和萧何很要好,到做了将相,和萧何有了嫌隙。等萧何将死后,向皇上荐贤代己时,却只有推举了曹参。曹参便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治事方针一无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的成规。
曹参拣选郡国官吏中不善于文辞,又长得忠厚老实、有德行的人,马上召来任命为丞相史。凡官吏中有说话行文,一意苛刻深求,专求些虚名的,立刻便把他摒退革斥掉。一天到晚,只是喝着美酒。凡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一般宾客,看见曹参不治理丞相的事务,都来求见想要劝谏他,但一来到,曹参往往就拿出美酒给他喝,有空隙的时间,来客想讲些劝勉的话,曹参又叫他喝酒,一直把他灌醉走了才罢,所以来客始终都没办法开口劝说,像这种情况,都成了常事。
相府的后园和吏舍很相近,住在吏舍的官吏,天天在喝酒、歌唱、喧闹。曹参手下的官吏很厌恶他们,却是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请曹参到园里去游玩,使曹参得以听见官吏喝酒、歌唱、喧闹的声音,曹参手下的官吏原希望如此或许曹相国会把他们召唤来,加以治罪。可是曹参听到了,竟反而召唤人取了酒来,陈设座位,大伙儿喝将起来,也歌唱喧闹,和他们相应和。
曹参见了人有小错处,专门帮他隐瞒掩藏,所以相府里面,倒也相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窋,做中大夫的官,惠帝怨怪曹相国不治理公事,觉得曹参岂不是把他给轻视了吗?便对窋说道:"你回去试着私下从从容容的问你父亲:‘高帝刚死了不久,皇上年纪又大,你当了宰相,天天只是喝酒,却无所事事,怎么去挂虑天下的安危呢?’然而这些话,不可说是我教你说的呀!"
曹窋等到洗沐以后回了去,趁着闲居侍候的时候,便自个儿地劝谏起曹参来。曹参当下大怒,就把窋拉下去鞭笞了二百下,说道:"赶快回宫去尽你侍候的职务吧,治理天下的事情并不是你所应该说的。"
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道:"你为什么要鞭笞窋呢?先前乃是我叫他谏你的呀!"
曹参便摘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自己想想,你和高帝到底是哪一个圣明威武些呢?"
惠帝说:"我哪里敢跟先帝比呢!"
曹参说:"依陛下看来,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一个比较行呢?"
惠帝说:"你好像不及萧何呢!"
曹参说:"陛下所说的,实在一点不错!况且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一切法令都已经制定得很明白了。如今陛下只要垂衣拱手,我曹参等人只要牢牢守住职务,一切都遵照萧何的办法,不轻忽失漏一点儿,这不也很好了吗?"
惠帝说:"很好!你所说的实在不错。"
曹参当汉朝的相国,一连做了三年才死,死后谥为懿侯,儿子窋接替了侯的爵位。百姓唱了一首歌来称颂他的相业:"萧何造出法律,很严明整齐;曹参接替了他相国的职位,一切都遵循旧章,没有一丁点的失漏。多承他这等清净无为,百姓终得享受一统安宁。"
平阳侯曹窋,在高后的时候当御史大夫,孝文帝即位,免官为侯,做了二十九年死了,死后谥为静侯。窋的儿子奇接替了侯的爵位,做了七年死了,死后谥为简侯。奇的儿子时接替了侯的爵位,娶了平阳公主,生了儿子襄。时得了恶病,归回侯国,做了二十三年死了,死后谥为夷侯。时的儿子襄接替了侯的爵位,娶了卫长公主,生了儿子宗。做了十六年就死了,死后谥为共侯。襄的儿子宗接替了侯的爵位,征和二年的时候,宗因为太子的事件坐罪而死,侯国遂被除灭。
太史公说:"曹相国参,他攻城野战的功劳,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跟着淮阴侯并肩作战。等到韩信已经灭绝,而列侯之中,惟独曹参一人专擅成功的声名。曹参当了汉朝相国,屡屡主张清静,以合乎黄老之道。当百姓脱离了秦国的残酷统治,而曹参给了他们休息的机会,自然无为,无所兴革,所以天下的人就都称美赞扬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