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中)

史记卷四十二

书名:白话史记(中)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1244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2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何錡章译

  郑桓公友这个人,是周厉王的小儿子,也就是周宣王同母的弟弟。周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友开始被封于郑。被封于郑后三十三年,郑地的老百姓都非常爱戴他,于是周幽王让他做周朝的司徒之官。他努力让周朝的民众和谐而团结,当时周京的民众非常高兴;黄河之南,洛水之北这一带的人,也非常思念他。当他做了司徒一年,周幽王因为宠幸新后褒姒的缘故,王室的朝政甚为败坏,诸侯王有的就背叛了幽王。在这种情况下,郑桓公友就问周太史伯说:"朝廷这么多变故,有一天什么地方可以让我逃命呢?"太史伯说:"只有洛水以东的地方,黄河、济水的南边,可以居住。"桓公友说:"为什么呢?"史伯回答:"因为那一带地方,跟河南的虢、郐很靠近,而虢、郐的君长虢叔、郐仲,都贪财而好利,老百姓不拥护他们。现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真的请求住到那儿去,虢、郐之君看到您目前正被幽王宠信,很容易会给您土地;如您真的住到那儿去,虢、郐的人民,终将会变成您的人民。"郑桓公友又问:"我想到江南去,你认为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从前楚先祖祝融,做帝高辛氏掌管教民火耕的火正(农业部长),他的功勋可是真大,而他的子孙在我们周朝,还没有一个部落兴盛的。现在的楚国是他的后裔,我们周朝如果势力衰微,这楚国势力必然兴起,果真兴起的话,就对郑国不利了。"桓公友又问:"我想住到西方去,你看怎样?"太史伯回答说:"那儿的人民贪财而好利,难以久住。"桓公友又说:"周朝渐渐衰弱,哪一国会兴起呢?"太史伯回答说:"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那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裔,伯夷曾帮助帝尧制作礼仪规章。而秦国,赢姓,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帮助帝舜安抚百千部落酋长。至于楚国的先祖,历代都会有大功劳于天下人。而周武王打败了商纣,后来周成王灭唐,即封叔虞于唐,那地方形势险要,可以阻隔敌人,这样有贤德者的子孙,而跟周朝的衰弱王室同时存在,那么,晋国也必然会兴起的。"桓公友听了说:"对!"于是他真的跟周幽王说,让他带领封地的人民迁到洛水以东。而虢、郐之君也果然献给他十邑,请他治理,后来桓公死后,他的儿子郑武公竟真将那十邑(虢、郐、鄢、蔽、补、丹、依、■、历、莘)变成郑国的土地。桓公友迁他的人民于洛水以东。

  二年后,高山蛮族犬戎追杀周幽王于陕西的骊山之下,同时杀死护卫幽王的司徒桓公友,于是郑人共同拥护桓公的儿子掘突(一作滑突)即位,是为郑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之女为夫人,称为"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牾生);生时脚先出来,难产,所以生下来后,夫人武姜不喜欢这孩子。后来生小儿子叔段,叔段生产时很顺利,夫人比较喜欢他。二十七年,郑武公病重,夫人武姜请求武公,想立少子叔段为太子,武公不听。就在那年,武公死了,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

  庄公元年,封他的弟弟叔段于河南京邑,虢称太叔,郑国大夫祭仲(一作蔡仲)说:"京邑的土地大于郑国都城,这样的封庶弟,是不对的。"庄公回答说:"母后武姜要我这样封他,我不敢违背母后的意思。"叔段到了京邑,拼命扩张军备,暗中跟他的母亲武姜秘密合谋,想要偷袭郑庄公。庄公二十二年,叔段果然出兵侵袭郑国都城,而由他的母亲武姜作为内应,于是庄公出兵攻打叔段,叔段逃走,庄公移兵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叔段,叔段逃到河南鄢邑;鄢邑兵败,叔段再逃奔河南共国。于是,郑庄郑庄公掘地见母,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软禁于城颖,并发誓说:"不到黄泉,绝不相见。"经过一年多后,郑庄公已经后悔这样对待母亲,而且心里还很思念她。住在颍谷的考叔,知道了这情形,于是去向庄公献策,庄公很客气地招待他。考叔就说:"臣下还有老母在家,恳请将这丰盛的菜肴,让我带给我母亲吃。"庄公一听就说:"其实我也非常想念我的母亲,可是我讨厌违背自己以前的誓言,怎么办?"考叔告诉他说:"(您以前发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那么你现在挖一条地道,看到了黄色的泉水,不就可以相见了吗?"于是郑庄公就这样听从了他的计策,终于跟他的母亲相见。

  郑庄公二十四年,宋穆公死,宋公子冯逃亡到了郑国。夏天四月,郑国大夫祭足率领军队,侵伐成州的土地,占领了禾邑。庄公二十五年,卫国郑太子忽辞婚,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的州吁弑了他的国君,卫桓公自立,联合宋国的军队,一齐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接纳了宋公子冯。二十七年,郑庄公才向周桓王朝贡。桓王因为生气他前年侵占禾邑,所以不以应有之礼相待。二十九年,庄公忿怒周王不以礼相待,故意跟鲁国将鲁靠近许邑的田地与郑的祊邑交换。(表示周天子不能巡守)郑庄公三十三年,宋人杀孔父。三十七年,郑庄公不朝见周天子,周桓王率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一齐讨伐郑国,郑庄公跟祭仲、高渠弥出兵拒讨而自救,周桓王的军队反被打得大败。郑国将军祝瞻射中了周桓王的手臂,祝瞻请求趁胜追逐,郑伯(庄公)阻止他说:"冒犯长官,都已是不应该的了,何况竟敢欺凌天子?"于是停火,当夜并且命令祭仲前去慰问桓王伤势。

  三十八年,北方牧羢羊的部落戎(羢)人攻伐齐国。齐国派使臣向郑国求救,郑派遣太子忽率领军队救援齐国。在这之前,齐釐公想要将女儿嫁给他,太子忽辞谢说:"我们郑是小国,跟齐大国不宜相配。"当时,祭仲正随太子一起来齐,他劝太子要娶齐国公主。他说:"我们郑国朝中,庶子多受皇后宠爱。您是太子,如果没有大国作后援,将来可能不能即位。你们三位公子,将来都可能被立为郑君。"所谓三公子,是指太子忽、他的大弟突、二弟子亹,这三个人(按三公子,实应指太子除外,他的三位弟弟—子突、子亹、子仪三人)。

  郑庄公四十三年,庄公逝世。当初,祭仲甚为得宠于庄公,庄公让他作上卿,庄公派他代表到邓国迎娶邓国的公主。邓女生下了太子忽,后来庄公一死,祭仲就拥护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郑庄公又曾经娶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生下后来即位为郑厉公的公子突。雍氏得宠于宋君。宋庄公听说郑大夫祭仲拥立郑太子忽为郑君,于是使人用计引诱召来祭仲而逮捕他,并威胁他说"如果你不改立公子突为郑君,你将被置身于死地。"并且也诱捕绑架了公子突,以作为求赂的人质。祭仲答应了宋君的要求,与宋订立盟约,准备让公子突回国即位。郑昭公忽听到祭仲由于受到宋国的要胁,将改立他大弟突为新君,九月辛亥这天(《左传》作丁亥),昭公忽逃亡到卫国去。己亥这天,公子突回到郑国即位,是为郑厉公。

  郑厉公四年,祭仲在郑国专权,厉公觉得这是一种大患,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郑大夫雍纠去谋杀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知道了郑君与丈夫要密谋杀父,于是就问她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位亲?"母亲回答说:"父亲只有一个,许多人都可以做你丈夫。"祭仲女儿于是告诉了父亲,结果祭仲反而先杀了雍纠,并将尸首示众。郑厉公对祭仲也无可奈何,只有怒骂雍纠说:"为国家密谋大事,居然告诉女人,会被杀死,真是活该!"这年夏天五月,厉公流亡到蔡国去,秋九月移居边邑栎地。祭仲再迎流亡于国外的昭公忽,六月乙亥这天,忽又回到郑国即位。

  这年秋天,郑厉公突,靠着栎人的帮助,杀掉了守栎的郑大夫单伯(《左传》作檀伯),于是就据守于栎,各国诸侯听说厉公逃亡,趁机伐郑,攻打不下而又撤兵回去。这时宋君派了颇多军队帮助厉公,厉公自守于栎;郑昭公忽因为这个缘故,也不攻伐栎邑。

  郑昭公二年,自昭公还是太子之时,他的父亲庄公想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讨厌他而劝阻,庄公不听,终用高渠弥为卿。等到昭公又再即位,怕昭公会杀他。这年冬十月,辛卯这天,高渠弥与昭公一起出去打猎,趁机暗中射杀昭公于野外。昭公既死,祭仲与高渠弥又不敢迎回在栎邑的厉公,于是改立昭公的二弟子亹为郑君,是为子亹(因为厉公尚在)而无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大会诸侯于卫邑首止,郑子亹前去参加会盟,而高渠弥随行。祭仲假借生病的理由而没有随去。为什么他要这样呢?因为子亹在齐襄公还未即位只是公子之时,曾跟他相互寻仇打斗。等到齐桓公大会诸侯,祭仲请子亹不要前去,子亹说:"齐国强大,而我哥哥厉公又在栎邑,即使我不去,那样齐襄公反可作为借口而率诸侯攻伐我国,改纳厉公,我不如去好。去了,不见得就真会受辱,况且,哪里会像你说的那样严重呢?"结果终于前去。在这情形下,祭仲担心自己随行的话,恐怕也会一并被齐襄公攻杀,因此称病不去。子亹去到首止,不向襄公谢罪,襄公大怒,遂暗中埋伏军队而杀子亹,高渠弥逃了回来。回来后跟祭仲合谋,改召子亹另一庶弟公子婴于陈(《左传》作子仪),让他回国即位,是为郑子。那年,齐襄公派彭生装醉,拉断鲁桓公手骨而将鲁桓公杀死。

  郑子八年,齐国管至父等人作乱,弑了齐君襄公。十二年,宋人长万弑了宋君湣公。这年,郑祭仲病死。

  十四年,原来随郑厉公逃亡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郑大夫甫假(《左传》作傅瑕)至栎,劫持他,要胁他帮助厉公回朝。傅瑕说:"放了我,我回去替厉郑厉公复国,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公杀郑子,而迎厉公复位。"于是郑厉公跟他秘密结盟,就放了他。这年六月甲子这天,傅瑕果然杀了郑子及郑子的两位儿子,而迎回厉公突,突自栎邑复入郑国都城即位。传说当初都城内有一条大蛇与城外一条大蛇,缠斗于郑都城的南门中,城内的大蛇斗输而死,这像一种征兆。过了六年,厉公果真复入郑都。回到郑都以后,厉公责备同姓大夫原繁说"我流亡在都城外,伯父无意要迎我回来,实在太不应该!"原繁回答说"新君既然即位,臣子事奉新君,本该忠心不二,这是做臣子的应有的本分。我知道我的罪了!"竟自杀以明志。厉公于是告诉傅瑕说:"你侍奉新君,又背叛而杀新君,迎我复位,你是侍君有二心的。"(怎知你以后不也同样可以背叛我而再去侍奉他人)遂杀了傅瑕,临死傅瑕后悔说:"对新君郑子的厚恩不知报答,如今落得这个下场,真是罪有应得的报应。"

  郑厉公复位后的元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于春秋国之间。

  五年,燕君、卫君与周惠王弟(应为惠王叔父)■联合叛周,攻伐周惠王;惠王逃亡至温邑,朝臣立■为王。六年,周惠王向郑国告急求救,郑厉公出兵讨伐周王子■,没有打胜,于是跟周惠王一起撤退回郑,惠王暂住于郑国栎邑。七年的春天开始筹划,郑厉公统帅军队与虢叔在夏天攻破周朝都城,杀王子■,而拥惠王复天子位于周京。

  这年秋天(《左传》作王夏五月辛酉)郑厉公崩逝,他的儿子踕(一作捷、接)即位,即是郑文公。郑厉公第一次即位四年,然后流亡在栎邑十七年,第二次即位七年,连同流亡的年数合计,共二十八年。

  郑文公十七年,齐襄公率诸侯联军伐蔡,蔡国溃败,遂南伐楚,楚军拒于陉,夏,楚将屈完观兵于陉,楚师退至召陵,屈完与诸侯订立和约。(前此数年,郑人亲齐,故楚多次伐郑,而齐桓公与管仲率诸侯兵侵楚,无功而返。)二十四年,郑文公的一位贱妾,称做"燕姞"—南燕姞姓之女,有一晚梦见天帝送给她一支兰,梦中有一个人对她说:"我是伯鯈,我原是你们南燕人的始祖,将这兰花,投胎变成你的儿子。因为兰是国中最芳香珍贵的香草,大家都喜欢的。"这种祥瑞的梦,她告诉了文公,文公召她入侍,并赐给她兰花,作为计算怀孕日期的征信之物,后来生下儿子,取名叫兰。(后立为郑缪公,一作穆公。)

  郑文公三十六年,晋国内乱,太子重耳逃出国境,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诸侯国太子之礼相待,文公的弟弟叔詹劝谏文公说:"晋公子重耳,非常贤明,而且又与我们郑国同姓,现在他穷困流亡而经过我国,您不可不以礼相待。"郑文公说:"各诸侯国流亡的公子经过我们国境的,多得很,哪能都以礼相待呢?"叔詹又说:"您如不以礼待他,那么干脆把他杀了,如不杀他,假若他日后很快回到晋国,将来对我们郑国必然不利,这是很大的隐忧呢!"文公不听。

  文公三十七年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国即位,是为晋文公。这年秋天,郑人又入侵滑这小国(四年前已入滑),滑人不敢抗命,亲附于郑,郑国军队一撤走,滑又暗中与卫国结盟,于是郑命公子士泄、大夫堵俞弥率兵攻伐滑国。这时,周襄王派遣伯犕、游孙伯两位大夫到郑国,替滑国说情,但郑文公怨周惠王曾逃亡留居在郑栎邑,郑文公的父亲厉公帮助了惠王复天子位,而周惠王竟不赏赐郑公以高爵厚禄。又怨周襄王竟偏袒帮助卫国与滑国,所以文公不接受襄王替滑求情,反而囚禁了周大夫伯犕。襄王大怒,联合翟(狄)人而攻打郑国,没能胜利。这年冬天,翟人反过来攻打周襄王,而襄王逃亡到郑国,郑文公仍然让襄王暂时停留在郑国河南的氾邑。三十八年,(秦伯驻军河上,将纳襄王,狐偃劝晋文公勤王)晋文公责秦师,迎襄王。四月丁巳这天,襄王入于宗周,杀大叔。

  四十一年,晋楚城濮之战前三月,郑文公到楚国,承诺将助楚人击晋,(其实后来郑并未出兵,楚人大败,郑文公怕晋移兵击郑,故又改与晋文公结盟。)又因为晋文公当年过郑时,郑文公不以礼相待,怕晋文公责怪,所以郑文公只好背晋而助楚。四十三年(即僖公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试探郑军实力。九月,甲午这天,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共围困郑国都城,出兵的理由是惩罚两年前郑文公承诺助楚攻晋的旧事,以及六年前晋文公未即位而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文公的无礼。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宠爱的公子原有五位,(先是文公与其叔父烛之武偷偷进入秦军营,对秦王陈说秦晋灭郑的利害,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之妻陈妫淫通,而成为夫人,生子子华、子臧,为文公所杀。又娶于江,生子士,在聘楚时为楚人毒死。再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死,子瑕独存,但文公不喜欢他,不立他为太子。)大都因为犯罪被杀或早死,文公发怒,把所有的儿子一起赶走,那贱妾所生的公子兰逃到晋国,反而跟随晋文公回来围攻郑国都城。那时候,郑公子兰侍奉晋文公非常恭顺,很得晋文公宠幸,于是公子兰暗中与晋文公联络,想借晋国的外力,支持他能被郑文公立为太子。晋国那时候围困郑的都城,要胁郑文公要他杀掉反对公子兰的叔詹,郑文公怕晋国不撤兵,又不敢告诉叔詹说晋要他的人头。叔詹知道了,就跟郑文公说:"我以前劝你要以礼待重耳,否则杀掉他,你不听我,现在晋国果然拿这做借口而侵害我们。既然晋君恨我以前劝你杀他,所以继续围城,我一个人死了而能挽救整个郑国的都城,我是很愿意的。"然后他就自杀,郑国人把叔詹的尸首交给晋军。晋文公还不罢休,又说"一定要让郑文公亲自来见我一面,我要好好辱骂他一顿,然后才能撤兵。"郑人害怕真要这样,于是派人(烛之武)暗中到秦国军营去见秦穆公,分析秦晋合兵围郑。郑如灭亡,秦要越过晋国而将郑国变成秦国的边疆,事实上不容易,最后真正得利的是晋国;晋国增加一分土地,就等于秦国减少一分土地,对秦国没有好处,结果秦穆公果真被说服而片面撤兵。

  这时,晋文公想送公子兰入郑为太子,将这意思告诉郑君,郑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姞姓女是后稷的妃子,周人因此而兴起,她的后裔应该还有子孙会兴起。而公子兰的母亲,正是姞姓之后,公子兰是姞姓的外甥,上天或会帮助他。况且郑文公几位夫人所生的儿子几乎都死了,其他庶出的儿子又没有一位比公子兰贤明,现在晋人围城的情势很紧急,晋人既然要求立公子兰为太子而交换撤兵解围,对我们郑国来说,还有什么比答应晋人要求的益处更大的呢?"于是郑文公遂跟晋国订立和约,终于立公子兰为太子。晋兵接着撤兵回去。四十五年,郑文公崩逝,子兰即位,是为郑缪公(一作穆公)。

  郑穆公元年春

天,秦穆公派遣秦国的三位少壮派将官(孟明、西乞、白乙)率兵想要偷袭郑国。至滑,正遇到从事国际贸易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即诈说奉郑君命令,以弦高犒秦师,左图选自《东周列国志》,右图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十二头牛犒劳秦国军队,因此秦兵以为郑国已有防备,自己围郑又后援不继,所以秦兵停止前进,只灭滑后而西归;晋兵趁机截击,大败秦兵于河南崤山之间。当初的前一年,郑文公刚死之时,郑国都城的卫戍司令缯贺,出卖情报给留戍于郑的秦国顾问杞子,所以秦国敢来偷袭。

  郑穆公三年,郑国出兵跟随晋襄公讨伐秦国,大败秦兵于彭衙,占领秦地汪邑。在这前一年多十月,楚国太子商臣(以宫廷卫队围困楚成王,成王请食熊掌而死,不听,丁未日,楚成王自绞杀)弑杀其父代立,是为楚穆王。二十一年春天,郑公子归生,受楚之命而伐宋国,宋命华元抵抗郑人,将战之时,华元宰杀大羊犒赏士兵,而没有赏给替华元驾车的羊斟,羊斟怀恨在心,故意驱赶华元的战车直奔郑人的兵营,华元遂被郑兵俘虏,并加囚禁;宋人以兵车一百辆,纹马四百匹赎将军华元,车马才送去一半,华元已逃了出来。这年夏天,秦国围晋国河外的焦邑,赵盾率兵救焦,并统诸侯之兵侵伐郑国。(当时楚国出兵救郑,晋始撤兵而去。)二十二年,郑穆公崩逝,太子夷即位,是为郑灵公。

  郑灵公元年,楚献"鼋"(鼋即大鳖)于灵公,郑二卿子家与子公将上朝晋谒灵公。子公的食指自己会动,他就跟子家说:"从前我的食指一动,必有奇特的东西可以吃。"等到入朝晋见灵公。御厨正准备做鳖羹,子公笑说:"果然灵验。"灵公问他为什么笑?他仔细的告诉了灵公。等到灵公赐诸大夫鳖吃时,灵公也召子公来,而故意不请他吃鳖肉,(表示食指虽动却不一定吃得到奇特的东西)子公生气,也故意用食指放进鼎内,拨一点鳖羹尝一口,然后再离席。灵公大怒,想杀子公,子公与子家合谋,先下手为强。这年夏天,弑杀了郑灵公。郑国想立灵公弟弟去疾(即子良)为君,去疾推辞说:"继位的人如果一定要贤明的,那么我不够贤明,如果一定要按顺序,那么公子坚比我年龄大。"公子坚这个人,是郑灵公的庶弟(穆公庶子),去疾的哥哥。于是改让公子坚即位,是为郑襄公。襄公即位之后,准备驱逐所有穆公其他的儿子—缪氏,所谓"缪氏"这批人,即是合谋杀灵公而以子公为主的灵公兄弟辈多人(而只去疾除外)。去疾说:"如果你一定要驱逐缪氏族人,我也要跟他们一起离开,不愿独留。"于是襄公收回成命,同时还封他们为大夫。

  郑襄公元年,楚国忆怒郑国接受宋国的赎品(车、马),而要放掉华元(时宋与晋盟),于是楚人伐郑;郑于是背弃了楚,而与晋国亲近。五年,楚又侵伐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六年,子家病死,郑人再度要驱逐他的族人,因为他弑了郑灵公的缘故。七年,郑国与晋国在鄢陵签订盟约。八年,楚庄王认为郑国既先与楚在鄢陵签了盟约,而又再与晋国联盟,于是前来讨伐,围攻郑国都城。三月,郑国以都城向楚国投降,楚国自大郭门而入城,郑襄公露出手臂,袒裸前胸(肉袒负荆请罪,表示愿意接受鞭打),手中并牵着羊来恭迎楚王,说:"我这德孤之人,领导无方,边邑之臣引起事端,使得大王心中震怒,因而来到我这小邑,实在是我的罪过,怎敢不只听从你的命令呢?大王把我流放到江南去,甚至将我郑国土地分别赐给其他诸侯,我也完全只听从你的命令。如果大王看在周厉王、周宣王的份上(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同母的弟弟,宣王封他于郑),看在郑桓公、郑武公的份上(桓公始封西郑,武公滑突始居于东郑,为郑开国二贤君),可怜我们,不忍心断绝他们传下来的国脉,赐给我一些最贫瘠的土地,让我再能改而侍奉大王(绝不敢再与晋盟),这是我的心愿,但是不敢奢望你真肯如此。我斗胆敢于这样说出我心坎里的话,一切听凭大王的命令裁决。"楚庄王听了,特退兵三十里(一舍),然后舍弃了灭郑的原意。楚国随行的群臣说"从我们郢都到这里,军官士兵也真的劳苦好久了,现在打下一个国家,又不灭掉它,这是为的什么?"楚庄王说:"我们出兵讨伐,是讨伐他们与别国联盟而不服从我们,现在郑君已愿意降服于我们,我们还要求什么呢?"终于撤兵南返。晋国听到楚人出兵侵伐郑国,也依晋郑盟约而出兵救郑,晋军东来之时,主战与主和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故而迟来,等到晋军到了黄河边上,楚兵已因郑君投降签订和约而撤兵南归。这时晋国将帅之中,有的(如中军之佐先縠,即彘子)想要渡河击楚,有的(如统帅桓子)想要回师,结果(子穀不听命令,擅自率偏师渡河)逼得桓子只得下令上、中、下三军渡河,楚庄王听到晋兵已经渡河,(本想回师,伍屠的祖父伍参激之。)就回过头来阻击晋兵。(郑国虽与晋盟,晋以救助盟国为名出兵救郑。)而郑(已降楚)反而帮助楚兵,大破晋兵于黄河之中。十年,晋兵前来讨伐郑国,因为郑国违反联晋的盟约而亲附于楚的缘故。

  郑襄公十一年,楚庄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求救,晋景公想出兵救宋,晋大夫伯宗劝谏晋君说:"(鞭长莫及)上天正帮助楚国扩张,不能去讨伐他。"于是景公乃寻求壮士,找到霍邑人解扬,字子虎(拜为晋大夫),设法去诈骗楚国,并叫宋国(多支持久一点,晋救即到)不要投降。霍虎故意经过郑国,郑国亲楚,果然俘获解扬而将他押送至楚,献给楚王。楚王给解扬以极厚的赏赐,要跟他约定,让他将原来要说的话,反转来说,说晋兵不来,叫宋赶快投降楚国。楚王三次要求他才答应。于是楚人让解扬登上军营前面的瞭望楼车之上,要他向宋人喊话,这时解扬竟违背了与楚王的约定,而转达了晋君原来的命令,他向宋人喊说:"晋国现在正紧急召集全国精锐部队以救宋国,宋国情势虽急,千万小心防守,不要投降楚国。晋国的军队,马上就要到了!"楚庄王大为震怒,准备把他杀掉,解扬说:"做国君的能制行天命,就叫做义;做臣子的能承受国君的正命,就叫做信。我接受我晋国君王的正命而离开国境,我可以死,但不会毁弃君命。"庄王反问:"可是你先前已承诺了我,后来又背弃承诺,你所说的‘信’在哪里?"解扬说"我之所以答应你,是想这样才有机会达成我国君交付给我的使命。"临死之时,回头向楚国的军士们说:"做人臣子的,不要忘记一位为自己国君尽忠而死得值得的人。"楚王的几位弟兄都劝楚王杀他,但楚庄王(敬他如此忠于其主)却赦免了他的死罪,并让他回国。回去之后,晋君给他爵位,尊为上卿。十八年,郑襄公崩逝,太子费即位,是为郑悼公。

  郑悼公元年,许公(一作鄦)在楚王面前说郑君坏话(想背楚亲晋),悼公派他弟弟睔到楚国自我辩白,澄清谗言,结果辩白不成,楚王竟把悼公弟弟睔囚禁起来,于是悼公真的与晋国签立和约,遂改行亲附于晋国。那时睔与楚国子友私交很好,由于子友说情,放了睔回郑国去。(《左传》作悼公亲至楚国。或其弟睔随往,楚因囚为人质。)

  悼公二年,楚兵伐郑,晋兵来救。这年,悼公崩逝,郑人立悼公弟睔为新君,是为楚成公。

  成公三年,楚恭(一作共)王说:"郑成公对于孤王来说,算是个有德之君,派人来,可跟你们结盟。"于是郑成公暗中派人与楚签立盟约。这年秋天,郑成公朝见晋君,晋君说"郑国竟秘密与楚缔结和约。"于是执囚成公,并派栾书讨伐郑国。四年春天,郑人怕晋兵围困郑国都城(时城中无君),公子如遂立成公庶兄繻为新君。那年四月,晋国听说郑人立了新君,于是把成公释放回国。郑人听说成公回来,又杀君繻而迎成公(《左传》载,四月郑人杀繻而立成公太子髡顽,五月,晋伐郑,归成公)。

  十年,郑又背弃与晋国的盟约,改与楚国结盟。晋厉公大怒,发兵伐郑。楚恭(共)王亲率楚兵救郑。六月,晋楚大战于河南鄢陵,楚兵为晋人所败,晋将(吕錡)射伤楚恭王目。两国军队都很疲敝,同时引兵各自归去。十三年,晋悼公(命韩厥、荀偃率诸侯联军)伐郑,败郑步兵于淆河之中(郑人不用车战),郑人坚守城池,晋兵亦撤去。

  十四年,成公卒,太子恽(《左传》作髡顽)即位,是为郑釐公(《左传》作僖公)。

  郑釐公五年,郑国宰相子驷朝见釐公,釐公不以礼待,子驷怀恨在心,遂叫厨子用毒药谋杀釐公,并到各诸侯国去,说:"郑釐公暴病而死",于是立釐公之子嘉—嘉那时年仅五岁,是为郑简公。

  郑简公元年,郑国诸公子合谋,想要诛杀那毒死釐公的相国子驷,子驷发觉他们的计划,反而先行下手,杀尽所有合谋的各位公子(子狐、子熙、子侯、子丁等)。二年,晋入侵伐郑国,郑人即与晋国联盟,晋兵撤去。这年冬天,郑国又跟楚国结盟。子驷因为怕被诛杀,所以跟南北两大强国晋楚同签盟约。三年,相国子驷想自立为郑君,公子子孔派尉止杀了相国子驷,而自代相国之职。谁料子孔也想要自立为君。子产说:"子驷的作为是错的,所以子孔杀了他,现在子孔又效法起子驷来,那样子,国家的乱事永远也不会停止了。"于是子孔听从了子产的话,而仍只做郑简公的相国。

  简公四年,晋国生气郑又与楚结盟,因而出兵伐郑,郑即也与晋国签订盟约。楚恭(共)王出兵救郑,把晋兵打败。后郑简公想与晋国签订和约,楚王又囚禁郑国使者。十二年,郑简公愤怒相国子孔对于国事如此专权,把他杀掉,改用子产为上卿。十九年,郑简公到晋国去,替卫君说情让他回国。这年,郑简公(赐给子产以次辂)并封给他六邑,子产谦辞(以为奖赏入陈有功者,应属子展),最后只接受了三邑的封地。三十二年,吴派公子延陵季札到了郑国,会见子产,一见面就觉得像老朋友一样(他送子产一条缟带—白经赤纬)。他告诉子产说:"郑国当今执政的人(指伯有)奢侈而不实际,灾难很快就会来到,执政的责任将要落到你的头上。一旦你真的当政,必要慎重地推行礼治,否则郑国将会走上败亡的道路。"子产用很重的礼待他。

  简公二十三年,郑国诸公子为争宠而相攻杀(伯有死),子驷想攻杀子产,公子之中有的(指子皮)谏说:"子产是位有仁德的人,郑国为什么现在还能(在晋楚两大强国的夹缝中)生存,都靠子产,不能杀他。"于是才没有杀他。二十五年,郑国派子产出使晋国(随同公孙侨),并慰问晋平公的病。平公说:"卜过,而卜人说,是实沈、台骀作祟。史官都不知道实沈、台骀是什么神,可否请教一下?"子产回答说:"从前高辛氏(帝喾)有两位儿子,大的叫做阏伯,小的叫做实沈,居住于大森林中,兄弟二人相处不来,每日都拿干戈,相互攻伐。后来帝(帝尧)认为他们两人都不好,迁调阏伯于商丘,主祀大火之神(为火正)。商汤始祖相土继承他的职位,封于阏伯故地,所以大火的辰星成为象征商朝的星辰。帝尧又迁调实沈于大夏(湖北),唐尧的后裔刘累,臣事夏王孔甲,封于大夏,他的子孙服事夏朝、商朝。唐人的季世之君叫叔虞。当周武王的后邑姜怀孕太叔时,梦见天帝告诉武王说:‘我要让你生个儿子叫虞。我要给他唐的地方,主祀水星,而蕃育他的子孙。’到他生时,果有花纹在太叔的手掌上,像虞兽形。于是真的命名叫‘虞’。等到周成王时周公灭了唐,封其弟太叔于唐(是为晋始祖唐叔虞,虞之子燮始改国号叫晋),所以参星为象征晋国的星宿。从这里看来,那么实沈,是参星之神。从前少昊金天氏有小儿子叫昧,做水官之长,生允格、台骀二子。台骀能善继父亲水官之长的职位,把汾水、洮水疏通得很好,阻拦大湖泽的洪水,而居处于广大高平之地,颛顼帝因此嘉许他,让他在汾水流域建国,他的后裔沈、姒、蓐、黄,实在就是继承他的香烟的四个小国。现在,晋国占有了汾水流域,而灭了这四国。从这里看来,台骀,是汾水、洮河的河神。然而,以上所说参星之神与汾洮水神二位神明,害不到您晋平公的身上来才对,因为山河的神明(羊神为山神,牛神为河神)在遇到水旱的灾害时才祭他们。日月星辰的神,在雪霜风雨不顺乎时令之时才祭他们。至若您平公的疾病,其实是饮食不调,过于悲哀,过度淫乐于女色而引出来的。"平公及叔向听了说:"讲得好,真是位博学多问的君子!"于是对子产,用非常厚重的礼节相待。

  二十七年夏天,郑简公朝见晋君。这年冬天,由于畏惧楚灵王(熊围)的强大,郑简公又去朝见楚王,而子产随从至楚。二十八年,郑简公生病,派子产为代表,参加诸侯的大会,而跟楚灵王签订盟约于申地。楚灵王(派屈申攻下吴国的朱方,俘掳了由齐降吴的庆封)杀了齐的庆封(本为弑齐君的崔杼同党)。三十六年,郑简公崩逝,他的儿子定公宁即位。这年秋天,郑定公朝见晋昭公。

  郑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以诈逼楚灵王及初王比自杀)弑了他的国君楚灵王,而自己即位为平王(改名熊居,怕国内人民及各诸侯背叛他,所以)想要对(弱小)诸侯施行恩德,将楚灵王时所占领的郑国土地还给郑国。四年,晋昭公崩逝,晋国的六卿大臣势力强大,公室的势力反而卑微,于是子产告诉韩宣子说:"从事政治,一定要以德服人,千万不要忘了为什么能站得住脚的道理。"六年,郑国发生火灾,定公想举行禳祓大祭以祭灶神。子产说:"不如修德政来得好些。"八年,楚国太子建投奔到郑国来。十年,楚太子建竟跟晋国合谋想偷袭郑国,郑君杀掉太子建,而太子建的儿子胜,投奔到吴国去。十一年,郑定公到晋国,晋国与郑国合谋,诛杀周朝作乱的臣子(指敬王之弟子朝,敬王避居于狄泉),迎回周敬王于成周。十三年(《年表》作十六年)郑定公崩逝,他的儿子献公虿即位,献公在位十三年而死,他的儿子声公胜即位。在那个时候,晋国的六卿大臣势力愈大,前来侵夺郑国的土地,郑国国势转弱。声公五年,郑的相国子产逝世,郑国人民都以哭泣来发泄因他死亡的悲痛,就像死了自己的亲人戚属一样。子产这个人,实际就是郑成公的小儿子呢!他的为人,对人仁厚慈爱,侍奉君王忠贞厚重。孔子早年曾经到过郑国,他跟子产相处,听说真是亲如兄弟,等到子产死,孔子为他悲泣着说:"古人的仁爱,只有在子产身上重现呀!"于是以兄死之礼来对待子产。

  郑声公八年,晋国范氏、中行氏造反,晋君向郑国告急求救,郑国出兵救晋,而齐兵攻郑。大败郑兵于铁丘。十四年,宋景公灭了曹国。二十年,齐国的田常弑了齐国的简公,而田常做了齐的相国。二十二年,楚惠王灭了陈国,这年,孔子逝世。二十六年,晋国的知伯侵伐郑国,占领了郑国的九个县邑。三十七年,声公崩逝,子哀公易即位。哀公八年,郑国人杀了哀公,改立声公的弟弟丑,是为共公(恭公),共公三年,三晋(韩赵魏)灭知伯。

  郑子产,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三十一年,共公崩逝,子幽公已即位。郑幽公元年,韩武子侵伐郑国,杀了幽公,郑人立幽公的弟弟(一作子)骀,是为繻公。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侵伐郑国,占据了河南雍丘,郑兵在京邑筑城。十六年,郑国侵伐韩国,大败韩兵于河南负黍。二十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兵围困了韩国的阳翟(河南开封),郑繻公杀他的相国子阳。二十七年,子阳的余党,共谋弑了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新君,是为郑君。郑君乙即位二年,郑所占领的负黍人造反,负黍之地又再归还了韩国。十一年,韩国侵伐郑国,占领了河南阳城郑地。二十一年,韩哀侯灭了郑国,并吞了整个郑国的土地。

  太史公说:"古人有这样一句话说:‘以权势利害关系相结合的,到权势利害关系终止之时,相互间的交往,就会变得疏远。’而甫瑕就是这个样子。甫瑕虽然暗中劫杀了郑子(公子婴),而纳迎厉公复位,厉公终于弃绝了他而且杀死了他。这跟晋国的里克(杀了奚齐,而迎夷吾,结果夷吾并不真给他爵邑反把他杀了)又有什么不同呢?执守节义像晋国的荀息,身死于守护主公的灾难之中,结果依然无法保住奚齐。所以说,事情变化的缘由,那是有很多因素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中)》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