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下)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书名:白话史记(下)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420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黄锦鋐译

  韩非子说:"儒者以舞文弄墨而败乱法度,侠士以武力挟辅人而触犯禁令。"这两种人韩非子都有批评,而读书人常称美他们。至于像那以权术巧诈取得宰相卿大夫的职位,辅佐当代的君主,功名记载在历史上,反而没有人说什么。至于像那季次、原宪,是贫穷人家子弟,勤苦读书,胸怀独特的君子的德操,抱守道义不肯和世俗苟合,当世的人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毕生居处破屋蓬户,穿粗布衣服,连粗食都不能吃饱,但是死后已经四百多年了,弟子们还想念他的言行,至今不忘。至于说到游侠之士,他们的行为虽然和正义不合,然而他们说话必守信,行事必果敢决断,答应别人的必诚信,牺牲自己生命,去救济别人的艰难困苦,可以说是历经生死存亡的关头了,但不夸扬自己的才能,羞耻表彰自己的德义,这样也有值得称美的地方呀。

  缓急的事情,是人生所难免的。太史公说:"从前虞舜修廪凿井都受到困窘,伊尹也做过厨夫拿过鼎俎,傅说也在傅险做过泥工,吕尚在棘津受困,管夷吾还做过囚犯,百里奚曾经给人喂牛,孔子在匡地遭受围困,在陈、蔡两国挨过饥饿。这些都是读书人所称道的仁人君子,还遭受这样的灾难,何况是中材的人而处极度衰微的乱世呢?那他们遇到灾害怎么可以说得完呢!"

  世俗的人说:"知道仁义有什么用呢?已经受到利益的就是有德。"所以伯夷认为周攻伐纣是不道德的行为,饿死在首阳山,而文王武王也不因为伯夷饿死而贬损他的王业。盗跖、庄蹻凶暴乖戾,为人所唾弃,然而他的党徒却歌颂他的德义无穷。(这都是利之所在呀!)由此看来,庄子所说的"偷窃很小的腰带要被诛杀,窃君位的人反而为诸侯,诸侯家里所做的,都合乎仁义",并不是随便说的呀!

  现在囿于片面的见闻,或拘泥于小义,株株自守,以至于与世隔绝的读书人,哪里可以比得上言论卑下随同流俗,与世浮沉去追取荣耀声名的呢!然而平民游侠之辈,自立取予的节操,重视言出必行的信守,使千里远的人都称诵他的风义,即使为义牺牲,也不顾虑世人的是非,这也是他们意志坚决的长处,并不是苟且敷衍的人可以做到的。因此读书人遇到穷困窘迫就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这不也是一般人所称的圣贤豪杰一类的人吗?假使以乡里曲巷的游侠之士,和季次、原宪来比较权势力量,看看谁对社会有贡献,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以对社会贡献和言必有信的观点来看,侠客的风义如何可以没有它呢!

  古代平民的侠士,已经不可得而闻了。近世(延陵季札)、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诸公子,都因为是国君的亲属,凭借封土以及卿相的富厚,延揽天下的贤士,因此显名于诸侯,不能说不是贤者了。这譬如荀子所说的顺着风而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而听的人特别清楚,这是凭着形势罢了,并不困难。至于像那个闾里曲巷的侠士,修饰德行,砥砺名节,声名传遍于天下,没有不称赞他的贤能,这才是困难做到的呢!然而儒家、墨者都排斥摈弃而不载录。从秦以前平民行侠的事迹,消灭不可得见,我觉得非常的遗憾。以我所听到的,从汉兴以来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虽然时常违犯当代的法网,但是他们私人的道义,为人廉洁退让不夸扬自己的功劳,有可以称赞的地方。声名不是随便得到的,许多人依附他们也不是偶然的。至于像那个朋党营私,尊崇强横,互相勾结,施舍钱财以役使贫穷的人,依仗豪门强暴去欺凌孤弱,放任纵欲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人,那也是游侠之士所憎恶的。我哀伤世人没有看清事实,而仍以朱家、郭解等人和豪门强暴的人一样而共同耻笑他们呢!

  鲁国朱家和高祖是同时的人,鲁地的人大都推崇儒教,只有朱家以任侠出名,被包庇救活的豪杰之士有好几百人,其他平凡的人受他庇护的更多得说不完。但是始终不矜夸自己的才能,也不要别人感佩他的恩德,只怕再遇见那些曾经受他施舍救济过的人。赈济人家的不足,先从最贫贱的开始。他自己家中则没有多余的钱财,所穿的衣服都是旧的褪色的,吃的很简单,没有超过两种菜,出门乘坐的是小牛拉的车。专心救济别人的急难,甚至把别人的急难看得比自己的私事还重要。曾暗中解救季布将军的困穷危迫,以后季布地位尊贵了,终身不愿再见季布。从函谷关以东地方的人,没有不伸长着脖子仰慕朱家的风义,愿意和他做朋友的。

  楚地田仲以游侠传闻天下,喜欢使剑,像服侍父辈那样服侍朱家,自己认为行为比不上朱家。田仲死后,而洛阳地方有剧孟。洛阳人都靠着经商过活,而剧孟以任侠显名于诸侯。汉景帝三年(纪元前一五四年),吴、楚诸侯王兴兵反叛,那时条侯周亚夫做太尉,乘驿站的车子到洛阳,把剧孟请到军中去,很高兴的说:"吴、楚诸侯兴兵作乱而不聘请剧孟,我知道他们没有什么作为了。"当时天下动乱,太尉把剧孟的地位看得像一个敌国那么重要。剧孟行为像朱家,而喜欢六博戏,大多是少年的游戏。剧孟母亲去世时,从远地来送葬的有千辆的车马。剧孟死后,家中没有十金的财产。和剧孟同时的,有符离人王孟在江淮一带也以游侠闻名。

  当时济南人■氏、陈地周庸,也以豪侠著名,景帝听到这消息,派遣使者把这批人都诛杀了。以后代郡有白氏、梁地有韩无辟、阳翟有薛兄(音况)、陕地有韩孺等豪侠,又纷纷的再出现

  郭解,轵(现在河南省济源县地方)人。字翁伯,是当时著名相士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任侠,在孝文帝时被诛杀。郭解为人短小精悍,不喝酒。少年时残忍狠毒,遇上感到不满意的事就杀人,被他杀害的人很多。不惜牺牲性命为朋友报仇,屡次藏匿亡命之徒,犯法毁夺,以及私自盗铸钱币,偷掘坟墓盗取殉葬财物,更是不可胜计。但天给他好运,凡是遇到官吏追捕形势紧急时,常常能够逃脱,或是逢到大赦。到郭解长大时,转变行为收敛自己,以恩德报仇怨,给别人很丰厚,对人家要求很少。更以行侠仗义而感到自足,救了别人的性命,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但内心仍旧残忍狠毒,遇些小事突然爆发的习性,仍旧和从前一样。而同伴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替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姊姊的儿子仗着郭解的势力,和别人喝酒,让人干杯,如果别人酒量不行,也必要强灌下去。有一次,别人愤怒,就拿起刀把郭解姊姊的儿子杀死,逃亡而去。郭解姊姊愤怒的说:"以我弟弟翁伯的义气,别人杀了我儿子,还捉不到凶手。"于是把尸体放在路旁,不埋葬,要让郭解难堪。郭解派人暗中察访,知道凶手的住处。凶手没有办法就向郭解自首,把经过情形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是应该的,我的外甥没有道理。"就放掉凶手,归罪于姊姊的儿子,于是收尸埋葬了。大家听见这消息,都称赞郭解处理得宜,更加依附他。

  郭解每次出行,人都逃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的坐着看他,郭解派人问他姓名,门下客要杀他。郭解说:"住在家乡不受人敬重,这是我的德行不好,他有什么罪呢?"于是暗中告诉县尉说:"这个人是我所看重的,轮到他服役的时候,请免掉他。"每到轮值服役时,有好多次,县吏都不找他。他就奇怪,问是什么缘故,才知道是郭解替他说情的。对郭解傲慢的人于是背着刑具向郭解谢罪。里中少年听见这件事,更加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仇恨的,乡里贤人豪侠从中调停的有十数人,始终不能解决。有人就去找郭解。郭解夜晚去见仇家,要给他们调停,仇家勉强听从郭解的劝告。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在居间调停的,你们多不听从。现在你们给我面子听我调解,我怎么可以从外地来侵夺别人乡里中贤豪调停的事呢?"于是连夜走了,不使人知道,并且说"不要听我的调解,等待我走后,还是请洛阳豪侠居中调停,你们听他的吧!"

  郭解平时态度恭敬,不敢坐车到县府公堂。到其他外郡去,替别人请求事情,事情可以解决的,就解决了;不可以解决的,也都能满足各人的心意,然后自己才敢吃酒饭。所以大家都尊重他,争着替他效劳。乡里中少年及邻县的贤士豪侠,夜半到郭解家来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迎接逃亡到郭解家的人回去供养。

  武帝元朔二年(纪元前一二七年),把豪族富家迁移到茂陵,郭解家贫穷,不合迁移的标准,但名字又在迁移的名单中,官吏恐惧上级怪罪,不敢不迁移他,卫青将军替他说"郭解家贫穷,不合迁移的标准。"皇上说:"一个平民能使将军替他说情,这样看起来,他家里不会贫穷。"郭解家就被迁移了。乡里大家送行的钱有一千多万。轵县人杨季主儿子做县里官吏,是他提出郭解名单才被迁徙的。所以郭解哥哥的儿子就杀了杨县吏的头。从此杨氏和郭氏两家就成为仇家。

  郭解迁徙入关后,关中贤士豪侠,无论认识不认识,听到郭解的声名,争先和他结为友好。郭解人矮小,不喝酒,出门没有随从的车马。以后又杀了杨季主。杨季主家人上书申告,说有人又把他杀死在京师皇宫前阙下。皇上得到消息,就命官吏拘捕郭解。郭解逃亡,把他母亲家属安置在夏阳(陕西省韩城县南),自己逃到临晋(山西省永济县西)。临晋地方人士籍少公本来不认识郭解,郭解假冒别人姓名,并因而要求籍少公帮他逃出关。籍少公放走了郭解,郭解转逃入太原,所经过的地方往往把行迹告诉招待他的主人家。因此官吏拘捕他,就按他的行踪追查到籍少公那里。少公畏罪自杀,追查线索的口供断了。很久才捕到郭解。彻底追查他所犯的罪过,被郭解所杀的人,都在大赦以前。有一次,轵县有儒生陪侍使者坐,座中客人称誉郭解,这个儒生就说:"郭解专作奸邪犯法的事,怎么可以称为贤士呢?"郭解的同伴听见了,就杀了这个儒生,把舌头也割断了。官吏因此责求郭解交出杀人犯,郭解实在也不知道杀人的是谁。而杀人的终竟没有追查到,没有人知道是谁。官吏判决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说:"郭解以平民身份为任侠行使权势,以一点小事就必要报仇杀人,郭解虽然不知道,这个罪比郭解杀人还要重,判决郭解大逆无道的罪。"就诛杀郭解(翁伯)。

  从此以后,做游侠的人很多,都倨傲不值得提起。但是关中长安有樊仲子,槐里有赵王孙,长陵有高公子,西河有郭公仲,太原有卤公孺,临淮有倪长卿,东阳有田君孺,虽然为游侠然而谦虚退让有君子的风度。至于像那北方的姚氏,西方许多姓杜的,南方仇景,东方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那一类人,简直是在民间的盗跖,更不足道了!这可以说是过去侠士朱家的羞耻呀!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比不上一般中等人材,言语也不动人,但是天下无论是贤与不肖,认识和不认识,都仰慕他的声名,谈论游侠的都会提到他的姓名。谚语说:’人能用荣誉来为容貌,哪还会衰朽穷尽吗!‘唉!可惜呀,不能得到善终呀!"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