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位列三公,都比汲黯地位高,不仅如此,就是过去丞相府里的小职员,如今都跟黯同等,甚至还有高过他的。汲黯心小量窄,常有牢骚抱怨的话,有次对皇上说:"皇上!你用人的法则就像堆柴禾,后来的反而堆在上头。"皇上很不高兴,过了会儿,汲黯退出,皇上说"人真的不能不多读书,今天听汲黯说话如此粗鲁,竟把柴禾来比大臣,越发使我有此感受。"
过了不久,匈奴的浑邪王带领人马来投降。汉派遣车乘两万辆去接。但是因政府(天子)无这笔预算,于是向老百姓赊欠马匹,有的人民就将马藏起,不献出来。皇上生气,要斩长安令的人头。汲黯说:"长安令无罪,不可杀,要杀杀右内史我汲黯好了(因长安归其管辖,此为部下顶罪,何等有担当。)杀了我,也许老百姓肯把马献出来。如今匈奴背叛他的主上来投降我大汉,我汉朝却通知各县,出车出马,依次传送而来。怎么可以如此骚动天下,劳苦人民,穷困中国,在来降的夷狄人身上如此表现呢?"皇上无话可说。
浑邪王等来到了长安,许多商人跟他做生意,因此触犯法律(中国人卖东西给外人是犯法的)当杀的有五百人之多。汲黯上书请皇上抽空接见,汲黯来到高门殿对皇上说:"匈奴地处大塞之外,拒绝和亲,我中国兴兵责之,死伤人员不计其数,而钱财的消耗也是成千累万无法计算,愚蠢的我认为:陛下你所俘虏到的胡人,应当把他们统统赏赐给出征战死的征属们当奴隶。所得到的财物,也全部送给他们,来酬谢天下人民的劳苦,补赏百姓抱怨不满的心。如今纵然不能做到,也不能因为浑邪王带领几万人来投降,却用尽政府的钱财来赏赐他们,还要人民来侍候奉养他们?把他们捧得像天之骄子一般!安分良民怎么知道出卖长安市上的东西给来降的人是犯法的呢?那么法官怎能随便就根据‘妄出财货’的罪名来法办他们呢?陛下你不能得到匈奴的人员财物来酬谢天下人心,如今却因法官玩弄文字,行苛法,而要杀无知的百姓五百人。这就如人所说,照顾树叶而伤其枝干(中国犹枝干,乃根本;四夷犹树叶,是末)。我私自认为陛下不该如此做。"皇上沉默片刻,不许所请说:"我好久没听汲黯说话,如今又在胡言乱语,大放厥辞了。"
几个月以后,黯犯了点小法,遇到赦免,就此罢官,于是汲黯隐居田园。过了几年,遇到政府改币制,废半两钱,改行五铢钱。人民因小两价高,纷纷偷铸,楚地尤其厉害。皇上因淮阳是楚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郊,乃交通之交),于是拜汲黯为淮南太守。汲黯躲在家中辞谢诏命,不肯接受新职,皇上三番两次强迫他接受,才勉强接下任命。皇上诏见汲黯,他流着泪对皇上说:"我自以为就此老死乡野,不会再见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再收用我。不过我曾有种狗马病(见《曲礼》。乃客气话,犹后人说有采薪之忧),能力不足以担当州郡太守,只想做个中郎,能够随时出入宫中,追随陛下左右,陛下如有什么过失,我可以为你补补,如有什么遗漏,也好替你捡拾捡拾。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武帝说:"你是不是嫌淮阳令太小?我今所以要你去,是顾念到淮阳地方官民相处不融洽,我但借重你的威望,你只高卧不上班也可治好。"
汲黯不得已,辞行上任,特别走访大行官(九卿之职)李息,黯说:"我汲黯如今离开中央政府到地方州郡去,再不能参与朝廷的计议。可是御史张汤这个人,他的聪明足可委婉拒绝别人的谏言,他的诡诈足以掩饰他的短处。专门说奸佞、诡诈的话,用辞巧辩,绝不肯为天下正事而发言,专门曲从皇上的私意,如果主上所不喜欢的,不惜毁法来承欢主上。如果是主上喜欢的,他不论是非,就跟着说好。喜欢多事,舞文弄法,满肚子奸诈以迎合主上心意,外表则以能惩治贪官污吏来增加自己的威望。你李公位列九卿,如不及早言之,那你将来会跟他一起受辱。"李息畏惧张汤,终不敢言。(汲黯这种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心情真令人钦佩。)
汲黯在淮阳,如同当年在东海郡、右内史一样。结果淮阳郡政治清明。其后,张汤果然因心怀奸诈,犯面欺主上罪,自杀而死。这时皇上也听到汲黯跟李息说的一段话,因李息自保不言,下令办李息不言之罪。同时诏令汲黯以诸侯相的身份驻扎淮阳。七年后,也就是元鼎五年,汲黯病死。
汲黯死后,皇上因为黯的缘故,用其弟汲仁为官,官至九卿(部长级)。他儿子汲偃做到诸侯相。黯表兄弟司马安,年轻时跟黯同任太子洗马的官,但司马安极会运用心思,找法律漏洞,很会做官,曾四次做到部长阶级,最后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兄弟因司马安的缘故,同时做到年俸二千石(部长级)的有十人。卫地濮阳籍段宏,最初追随盖侯王信,王信任用宏,段宏也做到九卿。可是卫地做官的人,都敬畏汲黯,愿意居其下。
郑当时这人,字庄,陈地人。他的父亲曾是项羽的将领,项羽死,不久投奔汉。汉高祖命令许多项羽旧臣奏奉时有涉项王者,要称籍,郑君守义,独不奉诏。但凡称项王为籍的人都任命为大夫,而逐走郑君,郑君死在孝文帝时。
郑庄以能好打抱不平,凭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别人为喜,曾因解救梁孝王大将张禹于困厄中,声名传扬在梁楚之间。孝景帝时做太子舍人的官。每五日小休沐日才洗沐一番,常在长安城外各交通要道放置驿马,为了方便老朋友。送往迎来,宾客不断,夜以继日,还怕有不周到的地方。郑庄喜好黄老之言,羡慕年长有德的人,只怕看不到。郑庄年轻官位低,可是他的知己好友,都是他祖父辈有名的人士。
武帝即位,庄慢慢由太子舍人升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一直到九卿,最后做皇帝右内史(犹今之秘书长),因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时时议论,被贬为詹事(太子府管事),再调为大农令。庄为太史,告诫门下,凡有客来,不论地位高下,马上通报,不要让求见的人暂留门房。同时一律按宾主的礼节相见,因他重礼,所以常自下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懂得生产,完全靠薪水以及赏赐来供给交往的朋友。所以他馈赠给人的东西常是意思意思,因为他收入实在太少。
每上朝的时候,只要见皇上有空闲,必定进言,而所说的,都是有关长者们的忠贞逸事,以及皇上如何信任出征的大将,还有有关官员人等彼此如何相处的事,说来真是有味道。常称举他人比自己好,从不称部下名字。不论跟长官部属讲话,就怕说错了,伤害对方。听到人家有好主意,马上报告皇上,就怕失了时效。山东一带人士都异口同声称赞郑庄。
黄河于匏子处决口,皇上命郑庄前往视察,郑庄请求给他五天的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过,郑庄出行千里,都不用带盘缠(旅费)。如今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了什么?"虽然郑庄人缘好,可是他在朝廷,不论和同事、长官,多尊重别人的意见,从不敢随便说是论非。
到了晚年,汉征伐匈奴,招募四夷,天下花钱甚多,财用上日见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以及郑的宾客,还有他所雇来运输的人,很多都是犯罪逃亡的人。那时司马安做淮阳太守,举发他,郑庄因此被人陷害而入罪。免官回家做老百姓。
不久,暂代为丞相长史(丞相秘书长),皇上认为年纪太大,改任他为汝南太守。几年后,死在任上。郑庄和汲黯他们初为九卿时都很廉洁,心性好,两人却都中途被免官过,家道很穷,宾客也都星散。到死在任上后,家里连一点积蓄都没有。郑庄的兄弟子孙等,因郑庄的缘故,做到二千石(部长级)的有六、七个。
太史公说:"像汲黯、郑庄那样的贤德,得势时,宾客盈门,失势时,则情形完全相反。何况是一般普通人呢?下邽翟公曾说过:最初翟公做司法长官的时候,宾客挤满门下,等到废官后,门前竟然可以设网罗捉麻雀,连人影都没有。等到翟公再做司法长官时,宾客又都想回来,翟公于是在大门上写道:‘生前交情不必谈,死后才能见真章;穷变富来富又穷,态度不改才算数;贵贱贱贵贵又贱,那时才见真交情。’如此说来,汲黯、郑庄也可说是够悲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