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理丧事。治理郑国前后二十六年而去逝,成年人哀号痛哭,老年人如孩童般的伤心啼泣,他们都说:"子产抛离我们而死,我们这些老百姓将去依靠谁啊?"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因为治绩优良,被任命为鲁相,奉行法度,遵循正道,一切法令都不加更改,百官自然正直无邪。使享有俸禄的士大夫不能够跟人民争利,得到大利的人不能够再贪取小利。
有一次,一位宾客送鱼给他,他不肯接受。宾客说:"我听说你喜欢吃鱼,所以特地送鱼给你,你为什么不肯接受呢?"他回答说:"就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肯接受啊。现在我担任相职,自己买得起鱼,如果接受人家所送的鱼,有损操守,因而被免职,到那时候,不任相职,既买不起鱼,又还有谁会送鱼给我呢?就因为这个缘故,我才不肯接受啊!"
又有一次,吃菜觉得味道很好,就把园中所种的菜拔掉。后来,看到自己家里所织出来的布很好,就赶快把妻妾逐出家门,而且把织布机也烧了,说道:"这么一来,要叫农人女工如何售出他们所生产的货品呢?"
石奢,是楚昭王的令尹,个性刚强廉直,不会阿谀长上,也无所畏避。有一次,到属县巡行,路途中碰到有人杀人,他就前往追捕,原来凶手却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便放走了他的父亲,回来把自己囚禁起来,派人向昭王报告说:"杀人的凶手是我的父亲,以治理父亲的罪状来建立自己的政纲,是不孝的作法;废置法律不顾,而把罪人释放了,是不忠的行为;我的罪过该当受死。"昭王说:"追捕罪人而没有追捕到,不应当认罪伏法,你还是好好的任职办事吧!"石奢道"不偏袒自己的父亲,不是孝子;不奉行君王的法命,不是忠臣。君王虽赦免我的罪过,这是君上对我的恩德;认罪而死,却是我身为人臣的职责。"于是不接受赦免之命,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由于僚属审理讼案有差错,而误置人于死罪,事后发觉,就把自己囚禁起来,认为应当以死来赎罪。文公说:"官位有高低,处罚有轻重。底下的官吏犯了过错,罪责并不在于你。"李离说:"我身为官长,不知让位给下吏;享受高的俸禄,不知分利给僚属。如今审理讼案有了差错,而误置人于死地,却把罪责推诿给属下,这不是我所听说过的。"拒绝接受君王的赦令。文公说"你自己认为有罪,这么说来,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有他所应遵守的法条,刑罚有了疏误,自己就该接受刑罚;判人死罪有了疏误,自己就该接受死罪。君王认为我能听察微理,以决断疑狱,所以才任命我为狱官。现在既然审理讼案疏误而置人于死罪,其罪过就应当接受死刑。"因此不接受君王的赦令,用剑自杀而死。
太史公评论道:"孙叔敖关怀民生,讲了一句话,就使得郢都的市场恢复旧观。子产生病去逝,郑国人民怀念他的政绩,都伤心哭泣。公仪子看到家里织出好布,就驱逐妻妾,不与民争利。石奢纵放自己父亲的杀人之罪,自杀而死,楚昭王的令名因此建立。李离因疏误而杀人,就以剑自杀赎罪,晋文公因此能明正国家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