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的快乐,也是安然自如。金石丝竹的音乐在耳边不断,帐内美女的宠爱、俳优侏儒的逗笑在眼前不缺乏,但天下却没有留下忧患。名誉为何一定要汤武?风俗为何一定要成康?虽然如此,臣下私自以为陛下是天生的圣人,具有宽容仁慈的本质,只要真能专心为天下,则不难与汤武的名誉相较,成康的风俗也可复兴。这两种体势能够建立,然后居处于尊贵安全的事实,在当世名声显扬声誉广大,天下人都亲爱你,四方的夷人都来归服,余留下来的恩德,还可以使好几代兴隆。面向南方站在屏风前面收缩起衣袖与王公作揖行礼,这是陛下做的事。
"臣下听说,打算兴王天下假如不成功,它的余风也足够让国家安定,国家安定则陛下有什么求不到的?有什么做不成的?有什么不能征讨平服的?"
严安上书说:"臣下听说,周朝统治天下治理得很好有三百多年,成康是它最兴隆的时候,不用刑罚四十多年。到了周朝衰微时也有三百多年,所以五霸交替产生。五霸常常辅佐天子,为天下振兴福利消除灾害,诛罚暴虐禁止邪恶,纠正海内各国,用来尊崇周天子。等到五霸已经相继逝世,没有圣贤继续起来。天子孤独微弱,各国不听从号令,诸侯随意乱来,强国欺侮弱国,大国虐待小国,田常纂了齐君的王位,六卿分了晋国的土地,一起造成了战国的局面,这时百姓开始困苦了。在这时候,强国专力进攻,弱国防备守御;互相合从连横,彼此用成群结队的兵车相攻,弄到士兵们的甲胄里长了虮虱,老百姓的痛苦没地方告诉。
"到了秦王像蚕一样啃食天下,并吞六国,称号叫皇帝,统一中国的政治,拆毁诸侯的都城,销毁他们的兵器作为钟虡,表示不再使用,老百姓才能免于战争的痛苦,每个人自己认为遇到贤明的天子,得到新生。
"那个时候假使秦能宽缓他的刑罚,减轻税收,节省劳役,提倡仁义,贬斥权利,崇尚敦厚,看轻智巧,改变风俗习惯,教化国内百姓,则世世一定安定的。秦不推行这种政治,反任用它的旧风俗,那些行智巧权利的人得到进用,敦厚忠信的人反被斥退。法律严厉,政令急切。谄媚阿谀的人很多,秦皇帝每天只听到人家歌功颂德,于是野心一天一天大起来,打算到国外扬威,便派蒙恬带兵北攻胡人,开辟土地推进边境,在黄河以北防卫。百姓背着草秣,用车拖着粮食,追随在大军之后。又派赵佗、屠睢率领海军,往南进攻百越,使监御史禄开凿运河深入越地,越人逃走,军队虚费时日在那里很久,因而粮食缺乏,越人反攻,结果秦军大败。秦皇帝便派赵佗带兵在越驻防。在这个时候,秦北与胡人南与越人结仇,驻兵在没有用的地方,一去便不能回来。十多年间,成年男子穿着盔甲作战,成年女子转运粮食到前线,苦得不如死去,自己在路边的树上吊死的一个接一个。
"到了秦皇帝去世,天下大大叛乱,陈胜、吴广在陈举兵,武臣、张耳在赵举兵,项梁在吴举兵,田儋在齐举兵,景驹在郢举兵,周市在魏举兵,韩广在燕举兵,荒山深谷,豪士四起,多得没有办法记载,可是都不是公侯的后代,也不是大官的下属。他们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在里巷之间起义,拿着矛戟,顺应时势全部发动。事先没计划过到时统统起来,事先没约定好到时一同会合,夺占土地,最后到了成为霸王,这是时势教化使他们如此的。秦皇帝以天子的尊贵,统治天下的富有,结果灭了后代绝了祭祀,这是过分使用武力的灾祸。所以周代的失败在弱,秦代的失败在强,这是不能改变的忧患。
"现在陛下打算招降南夷,叫夜郎来朝贡,降服羌僰,占领■州,建立城镇,深入匈奴的土地,烧毁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称赞,但这只是做人臣的利益,这不是为天下的好计策。现在中国国内连狗吠的惊慌都没有,却外面受到防守远方的连累,耗费凋敝国家,不是爱护百姓的行为。放纵没有穷尽的欲望,使心意畅快,结果与匈奴结仇,这不是安定边疆的办法。灾祸深结而不能解除,战争停下又发动,亲近的人愁苦,远方的人惊怕,这不是维持长久的方法。现在天下锻炼盔甲、磨砺刀剑、矫揉弓弩、系捆弓弦、辗转输送粮食,没有看到有休息的时候,这是天下人共同忧虑的地方。
"战争一久则产生变乱,事情烦杂则产生空隙。现在外郡的土地有的几千里大,罗列几十个城池,在土地形势上可以控制百姓,旁边威胁其他诸侯国,这不是皇家的利益。往上看齐晋灭亡的原因,便是因为皇族卑弱微小,六卿壮大强盛啊!往下看秦朝灭亡的原因,便是因为严刑峻法刻薄寡恩,欲望广大无穷啊!现在郡守权利不仅是六卿的重大,土地几千里大小不仅是里巷的凭借,盔甲兵器器械也不仅是矛戟的使用,这些如果遇到万世才有的变乱,则事情就没有办法称讳不说了。"
奏书奏上天子,天子召见这三人,对他们说:"你们以前都在哪里?为何我们相见这样晚呢?"
于是皇上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三人为郎中。他们好几次上奏书谈事情,皇上便下诏书拜主父偃为谒者,升徐乐为中大夫。一年之间,主父偃升了四次官。主父偃劝说皇上说:"古时候诸侯国没有超过一百里大的,这样大小的诸侯国形势微弱,容易控制。现在诸侯国有的一个城接一个城,有几十个之多,土地也有千里见方。平日无事时则骄傲奢靡,容易做出淫乱的事来,情势紧急的时候则派兵封锁边界,并且与其他诸侯国联盟来反抗京师。现在如果用法律分割削减他们的土地,则他们便会产生叛乱,前些时候晁错便是。现在诸侯国君的子弟有的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继立,其他人虽是亲生子弟也没有一尺一寸土地的封建,这样是仁孝之道不得宣扬,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国可以推广恩德分给子弟,拿土地封他们为侯,每个人都高兴得到他们的愿望。这样皇上施布仁德,而实际分割他的国土,不必削减土地而诸侯国已经衰弱了。"于是皇上听从他的计策。他又劝说皇上道:"茂陵现在刚刚兴建完成,全国的豪俊杰出的人、富有的家族和煽动大众作乱的人统统可以叫他们迁到茂陵。这样里头可以充实京师,外头可以消除奸诈狡猾的人。这叫做不诛杀但灾害已消除。"皇上又听从他的计策。
尊立卫子夫为皇后及揭发燕王定国的阴私,主父偃都有功劳。大臣们都怕他的嘴巴,送给他的贿赂积到千金之多。有人对主父偃说:"你这样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自从束发游学以来四十余年,本身不能顺利,以致父母亲不把我当儿子,众弟不收容我,朋友也遗弃我。我穷困的日子已太久了。并且男子汉活着的时候如不能做大夫备五鼎烹羊猪鱼等食物,死的时候就用五鼎来烹煮好了。我就好像路途还很遥远可是太阳已下山了,我等不及了,所以我倒逆着情理横暴地做下去。"主父偃大说朔方土地肥沃,外面有黄河做险阻,蒙恬曾在那里建城,用来驱逐匈奴,国内可以省去用车运粮用漕运兵的消费,这是扩张中国消灭胡人的根本办法。皇上看了他的论说,把它交下给公卿大臣议论,结果大家都说不方便。公孙弘说:"秦朝的时候时常发动三十万人在黄河北建城,始终没建好,后来便放弃了。"可是主父偃大谈筑城的便利,皇上居然用他的计策,修建朔方郡。
元朔二年,主父偃说齐王宫内淫乱放佚,齐王行为乖僻。皇上于是拜主父偃为齐国宰相。他到了齐国,把所有的弟弟和朋友都找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责备他们说:"最初我贫穷的时候,几个弟弟都不给我衣服饮食,朋友也不让我进门,现在我做齐国宰相,你们有人跑千里之远来欢迎我。我跟你们绝交了,不要再进入我的家门。"于是他派人用齐王和他姊姊淫乱的事来动摇齐王。齐王自己认为终于不能脱罪,恐怕像燕王一样被判死刑,便自杀。主办的官吏把这事奏给皇帝知道。主父偃在平民的时候,曾经到燕、赵去游历,等到他显贵以后,揭发燕王的私事。赵王恐怕他成为赵国的忧患,打算上奏书谈主父偃的阴私,但因为主父偃在中枢,不敢告发。等到主父偃做齐国宰相,离开关中,便派人上书控告主父偃接受诸侯的贿赂,因这缘故,诸侯子弟有好多得到封王。等到齐王自杀,皇上知道了大为生气,认为主父偃挟持他的国王,命令他自杀,于是把他招回,交给官吏办理。
主父偃招认接受诸侯的贿赂,但实际上没有挟持齐王令他自杀。皇上本打算不杀他,这时公孙弘做御史大夫,便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王国撤除为郡县,直接归汉朝廷管理。主父偃是这件事的罪首,陛下不杀主父偃,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待。"于是杀主父偃全家族。
主父偃当显贵受宠的时候,门下的宾客用千来计算,等到全家族被杀时,竟没有一个人去收他尸首的。只有汶地人孔车,收了他的尸首埋葬。天子听到这事,认为孔车是个长者。
太史公说:"公孙弘的品德行谊虽然很好,但是也是遇到时机。汉朝建国八十几年了,皇上正倾向文学,招集才德过人的人用来宣扬儒家墨家的学说,公孙弘是被推举出来的头一个。主父偃当权的时候,各公卿大臣都赞美他,等到他名声败坏被杀,士人争着说他的过恶。可悲啊!"
太皇太后诏告大司徒大司空:"听说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让百姓富足,让百姓富足的要领在于节俭费用。
《孝经》说:‘安定上位治理下民,没有比礼更好的。’礼与其奢侈宁愿俭约。从前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有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大功,可是仲尼说他不知礼;夏禹住矮小的房子,穿坏的衣服,后代的君王不照着做。由此谈来,起初兴盛的时候,德行很优厚,而帝王的德行没有比节俭更崇高的。用节俭教化百姓,百姓则有尊卑长幼的次序,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更亲密,争纷诉讼的根源消除。
这才是每家每人都富足、刑罚放置不用的根本啊!可以不专力在这上面吗?
"三公是百官的领导者,也是百姓的表率。从来没有树立正直表率而影像弯曲的。孔子不也说:‘你正直的领导,谁敢不正直呢?’褒扬善人来教导不能行善的人,则大家便相勉为善。想自汉朝兴起以来,作为皇帝股肱的宰相,本身俭约而又看轻财物看重道义,其中没有比得上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明显的。
"公孙弘位在丞相而盖布被,吃只用一块肉下饭的糙米饭,但是朋友及要好的宾客都分奉禄供给他们,自己家里没有剩下钱财。他真的是内心自己克制节约,而外面遵从制度。汲黯责问他,事情才传闻开来。这可以说比法定的制度要减少,但可以施行的。德行优厚则做,否则停止,与那些内面奢侈骄泰而外表伪装来沽钓名誉的人不同类。他因为生病请求告老还乡,孝武皇帝立即下制书说:‘赏赐有功劳的人,褒奖有德行的人,喜欢善人,厌恶恶人,这是你应该知道的。你要减省思虑,存养精神,再用医药辅助治疗。’赏赐文告叫他治病,并赏他牛酒及各种布帛。他在家住了几个月,病好了,继续办事,到元狩二年,竟在相位上善终。了解臣子的没有比得上国君,这便是它的效验。
"公孙弘的儿子公孙度继爵位任山阳太守,犯法失去侯位。表彰德行道义,用来领导风俗砥砺教化,这是圣王的制度,永不改变的道理。赐给公孙弘的后代子孙依次序任关内侯的爵位,食封地的租税三百户。把他用公家车子送到京师,提名字到尚书那儿,朕要亲自去授给他爵位。"
班固说:"公孙弘、卜式、兒宽都曾以鸿鹄一飞千里的大才被燕雀小鸟窘困,他们的行迹遥远到牧猪牧羊之间,如不是遇到好时机,怎能够得到这种地位呢?这时汉兴建国六十多年,虽然国内太平无事,府库的储藏充实,但四周的夷人未服,制度有很多不完备。皇上正要任用能文能武的人材,寻求得好像赶不上一样的急迫。起初用蒲轮安车迎接枚乘,见到主父偃叹息相见太迟。于是所以臣子倾慕归向,才能优异的人才四出。卜式试用于牧羊间,桑弘羊从商人中拔升起来,卫青从奴仆中奋发出来,金日■出身于匈奴的俘虏,这也与从前傅说、宁戚出身于工匠、放牛同样情形啊!汉朝得到人才在这时最多,质朴正直的人有汲黯、卜式,推举贤能的人有韩安国、郑当时,审定法令的人有赵禹、张汤,文章做得好的人有司马相如,滑稽的人有东方朔、枚皋,善于交接应对的人有严助、朱买臣,订定历法的人有唐都、落下闳,协和音律的人有李延年,设谋计划的人有桑弘羊,奉命出使的人有张骞、苏武,将领有卫青、霍去病,接受遗命的人有霍光、金日禅,其余的人才没有办法完全记载下来,所以这时所创建的功业、制度和文章,后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到了孝宣帝继承大统,继续经营这伟大的事业,也讲论《六经》,招选才能优秀的人,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因为儒学而进用,刘向、王褒因为文章而显贵,将领丞相则有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善于治理人民的人有黄霸、王成、龚遂、郑弘、邵信臣、韩廷寿、尹翁归、赵广汉等人,他们都有功劳业绩,被后人称道。参看这些有名的大臣,也可算是次于武帝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