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下)

史记卷一百九

书名:白话史记(下)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747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包根弟译

  李将军广,是陇西郡(今甘肃省东部)成纪县的人(今甘肃省泰安县北三十里)。他的先祖叫做李信,在秦朝时做将军,就是追到燕太子丹的那个人。他们老家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十里),后来才迁移到成纪。李家代代都学习祖先的射箭手法。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匈奴兵大举侵入萧关(今甘肃省环县西北),李广就以良家子弟参加军队,抵抗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取过很多敌人的首级,所以被封为中郎。李广堂弟李蔡也被封为中郎,他们都是侍从皇帝的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侍卫文帝出行,每当他冲锋陷阵、抵御敌人和搏斗猛兽的时候,文帝就说:"可惜啊!你真是没遇到好机运,如果你生逢高祖争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算什么。"

  等到汉景帝继位,李广被封为陇西都尉,后来又改封为骑郎将。吴、楚二国军队叛乱的时候,李广被任命为率领骁骑的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叛军。在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四十里)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功名大扬。但因为梁孝王私自授予李广将军印信,封他为将军,所以回朝以后,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被任命为上谷(今河北省西北大部分和中部的一部分皆是)太守,匈奴兵每天都来和他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向皇帝哭诉说:"李广才气天下没有第二人,自仗他的本领高强,常常和敌人战斗,这样下去,恐怕有一天会发生意外。"

  于是景帝就把他改封为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旧鄂尔多斯左翼)太守。后来李广又转任边郡太守,由边郡太守又改任上郡太守。他曾经做过的有陇西、北地(今甘肃省东北部和宁夏省一带)、雁门(今山西省西北部宁武以北一带)、代郡(今直隶蔚县东北)、云中(今山西省西北部和热河、绥远、察哈尔西南部)各地的太守,都以和匈奴奋力作战出名。当匈奴大举侵入上郡的时候,景帝派一个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军队,来抗拒匈奴。宦官带领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向前方。看到了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战斗起来,这三人转身放箭,射伤了宦官,把他带去的骑兵都快杀光,宦官急忙逃到李广的营帐。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

  于是李广就带了一百名骑兵,快马加鞭的去追赶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没骑马,步行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追上了他们,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从两边包抄,由他亲自射杀那三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人。把他绑好以后骑上马,李广,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远远望见几千个匈奴骑兵过来,匈奴兵一见李广,以为是汉人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列下了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驰,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有几十里的路,现在这一百人如果就这样子往回走,匈奴兵追来用箭射杀,大家马上就会被杀光。现在大家留下来不走,匈奴兵一定会认为我们是为后面的大军先来引诱敌兵的,绝对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往前进发。"

  前进,走到离开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说:"大家都下马,同时把马鞍卸下来。"

  他手下的骑兵说:"敌人那么多,又靠得那么近,万一马上有了危急,怎么办?"

  李广说:"那些匈奴兵,还以为我们会退走,现在大家都卸下了马鞍,表示不走,这样正好使他们确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因为这样,于是匈奴骑兵就不敢来攻击他们。那时,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兵,边跑边放箭,射死了那个匈奴白马将领。又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令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刚好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也认为汉朝有大军埋伏在旁边,想要趁夜偷袭他们,所以就带兵撤离了。第二天天亮,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部,大军营部不知道李广所往的方向,因此就没有跟去支持。过了好几年,汉景帝死了,汉武帝继立。武帝左右的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可以重用,于是李广就从上郡太守的任上,被改封为未央宫的卫尉,而程不识也被任命为长乐宫的卫尉。程不识从前和李广二人,都任边郡太守,率领军队驻防边境。在他们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的行军没有部曲编制和行列阵势,靠近水草好的地方就驻扎,士兵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敲铜锅巡更放哨防御敌人,幕府里简化一切公文簿册。却也能行军到离开汉军哨兵站很远的地方,从没遇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部队编制、行列阵势、营地驻扎等都十分严格。晚上敲铜锅巡更,文书官吏办理考绩等公文簿册不眠不休。军队时时操练,得不到休息。但也不会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命令编制都非常简单省易,但是敌人如果突然之间来侵袭他,他就没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士兵们也都很安逸快乐,大家都愿意为他效死命。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杂忙乱,但是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这个时候,汉朝边界的各郡上,李广、程不识都算是名将。但匈奴惟独怕李广的计谋战略,士兵们也大多数愿意跟随李广,而嫌程不识太严厉。程不识在汉景帝的时候,因为屡次直言进谏,就被封为太中大夫。做人清廉,对朝廷的条文法令,执行得很严谨。后来,汉朝用马邑城(今山西省朔县)来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附从护军将军韩安国。那个时候,单于发现了引诱他的计谋,就逃走了。所以汉军全部都没有获得功绩。四年以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关讨伐匈奴。因为匈奴兵多,所以打败了李广的军队,俘虏了李广。单于在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因此下令说:"得到李广一定要活捉回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那时李广正受了伤。匈奴兵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马,就把匈奴少年推下马去,跌落在地上,又抢走了他的弓。他用力鞭马,向南奔驰了几十里,重又遇到剩余的军队。于是就率领着这些人进入塞内,匈奴追捕的骑兵好几百人,在后面追赶他。李广边逃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赶的匈奴骑兵,这样才幸而逃脱。于是他回到了京师长安,汉廷就把李广交付法庭去审讯,法官认为李广所损失、所伤亡的士兵太多了,他本人又被匈奴活捉了去,就判决他应当斩首。李广用钱赎了死罪,被降为平民。一下子,他在家已住了几年,他赋闲在家是和前任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田野,住在蓝田南山中,打打猎。曾经有一个晚上,他带了一个随从出游,和别人在田野间一起喝酒。回来到了霸陵亭(霸陵县,故治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霸陵县尉喝醉了酒,大声地喝叱,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县尉说:"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能违犯宵禁,何况是前任将军呢!"把李广扣留下来,宿在驿亭里。过了不久,匈奴攻进关内,杀了辽西太守(辽西郡,约当今河北省东北部,热河省东南一部分和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打败了韩将军(安国)。韩将军后来改封到右北平(在渔阳东北,郡治故城在今热河省建昌县东),死在任所。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遣派霸陵县尉和他一起去右北平。到了军中,就把他斩了。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知道了,号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都躲开他,好几年都不敢侵进右北平。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里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射中石头,把整个箭头都射了进去。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就重新再射,始终就再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从前所驻守的各郡,听说有老虎出现,就常常亲自去射杀它。等到驻守右北平,射杀老虎时,老虎跳跃起来,扑伤了李广,但李广终竟也射死了老虎。李广非常清廉,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刻就分赏给他的部下。都和士兵在一起吃喝。李广这一生,总共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吏。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但是李广却始终也没有去过问一下家产的事。李广这个人,身材高大,手臂像猿猴般又长又灵活。他善于射箭,也是一种天赋,即使他的子孙和别人跟他学习射箭技术的,都比不上李广。

  李广口才迟钝,平常很少说话。和人闲居时,就在地上画军阵,从高处放箭射地上宽窄的行列,箭能够直立在窄的行列中算获胜,箭射到宽的行列中,或是没有直立起来,都算输,射出行列以外,也算输。依照输的情况,决定罚酒的数量。他一生专门用射箭做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李广的带领军队,走到水源缺乏,粮食断绝的地方。找到水,士兵没有全喝了,李广就滴水不沾,士兵没有都吃了,李广就一口不尝。对待士兵十分宽厚,要求宽,不烦苛,所以士兵们都爱戴李广,很高兴被他任用。他射箭的习惯,看见敌人逼近了,如果不是在几十步可以射中的范围里,就不发射。但只要他一放箭,弓弦响处敌人立刻应声倒毙。所以他带兵出征,常常受到敌人的围困和侮辱。他射猛兽也常常被扑伤。过了没多久,石建死了。于是武帝召见李广,让他替代石建做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一二三年)。李广又被任命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今山西省右玉县以北和绥远、察哈尔一部分)出塞,征伐匈奴。和李广一起出征的将领们,大多数因为斩下敌人的首级足够,符合军中的律令,因为这次军功而封了侯。却只有李广这支军队没有功劳。三年以后(武帝元狩三年,公

元前一二○年),李广以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也和李广一起出征。出塞后,两支军队就从不同的路线进军。李广军队大约前进了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带领了四万名骑兵来包围李广。李广军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骑马疾驰,去探察敌情。李敢单独和几十名骑兵前去,一直贯穿匈奴的重围,从他们左右两边的阵线突围而出,回来报告李广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

  军中的士兵们这才安心。李广命令所有士兵排成圆形的阵势,大家都面向外。匈奴兵加紧的攻击,箭落下来就像雨点一样。汉兵死了一大半,箭又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亲自拿着大黄弩弓射匈奴的副将,一连杀了好几个人,匈奴兵才渐渐的散开。这时,刚好天色已晚,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神情意态,十分自然,而且更加紧的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以后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敢。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力作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也到达了,于是匈奴兵才不敢再包围,撤退离去。汉军都很疲倦了,所以没法追赶。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打完战,回到汉廷,根据汉朝法令,博望侯张骞耽误了行程,迟误了军期,应当处死。张骞用钱赎回了死罪,被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景帝的时候,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相国。在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合于军中的律令,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公元前一二一年)替代公孙弘为丞相。李蔡人品在九品中是属于下品里面的中等人物。名望、声望都比李广低得多。可是李广却没有得到爵位和封邑,官只做到卫尉、郎中,没超过九卿。但李蔡却被封为列侯,官位做到三公。李广手下的那些军官和士兵们,甚至有的也得到了侯爵的封赏。李广曾经和观察云气、预占吉凶的阴阳家王朔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次不参加战争。我所率领的各部军队里,校尉以下的军官,他们的才能还比不上中等的人,但是由于攻打匈奴的功劳,而受到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的才能并不比别人差,可是却没有得到一点儿可以获得侯爵封邑的功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的相里不应该封侯!还是本来命里注定这样呢?"

  王朔说:"将军自己仔细回想一下,是否曾经做过自己认为遗憾的事?"李广说:"我曾经做过陇西太守,有一次羌族反叛,我用计引诱他们投降。但那投降的八百多个羌人,却又被我设诡计把他们在同一天都杀了。直到现在,使我感到最大遗憾的事,就只有这一件。"

  王朔说:"会降灾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经投降的人更严重的,这就是将军所以不能封侯的原因呀!"二年以后(即元狩四年,当公元前一一九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军队大举出征匈奴。李广好几次自己向武帝请求随行,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不答应。过了很久,才准许他随行出征,任命他为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李广随着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出了塞以后,卫青逮捕了一个匈奴人,问出了单于所在的地方,他就自己率领了精锐部队去追赶单于。却命令李广的部队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发。东路稍嫌迂曲遥远,而且水源、草料又少,这种情况,大军既不能屯兵不动,又不能行军前进。李广就自动向卫青请求说:"我的任务本来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把我改调从东路行军。况且我从少年时就开始和匈奴作战,一直到今天,才得到一次和单于相对敌的机会,我愿意去打前锋,先和单于一决生死。"

  大将军卫青曾秘密受到过武帝的警告,认为李广年龄太大,命运又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敌,因为这样子恐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时公孙敖刚刚被废为平民,失掉了侯爵。这次出征,他做中将军,跟随着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要让公孙敖和他一起对抗单于,所以调走了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地向大将军推辞。大将军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写了一道公文,交给李广的幕府,又说:"大将军命你赶快遵照公文上的命令,率兵到右将军的部队去。"

  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动身出发。心里非常忿怒不快的带兵往右将军的营部,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合并从东路出发。他们的军队因为没有向导,所以迷了路,耽误了和大将军约定的军期。大将军和单于交战,单于逃走,也没有收获,就只好班师回来。他们从南方渡过了沙漠,正好遇见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了大将军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了干粮和酒来给李广。于是就问一下李广、食其二人迷路的经过情形。卫青要上书报告天子委曲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的长史急切地催促李广手下的幕僚到大将军那里去受审对证。李广说:"校尉们都没有罪,是我不小心迷失了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的幕府去接受审讯。"

  李广告诉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时开始和匈奴作战,大小战役也有七十多次了。现在很幸运地能跟随大将军出征,又能和单于的军队对敌。但是大将军却把我的部队调开,让我走那条迂回遥远的路,军队偏又迷了路,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和那些舞弄笔墨的书吏去打交道呀!"

  于是就拔刀自杀了,李广手下的将士们全都哭了。百姓听到李广自杀的消息,不论年老的、年轻的,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流泪。因此就只有右将军赵食其一个人移送法办,本应处死刑,赵食其用钱赎回了死罪,削职,降为平民。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任郎官。当天子(武帝)和韩嫣一起戏耍时,韩嫣对天子稍微有点不礼貌,当户就打韩嫣,韩嫣逃走。因此天子认为他很勇敢。当户很早就死了,武帝封李椒为代郡太守,两个人都比李广早死。当户有个遗腹子,名叫陵。李广在军中死掉的时候,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军。李广死的第二年,李蔡身为丞相,却侵夺了汉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犯下重罪。应当收押,让法吏查办,李蔡不愿受审讯,也自杀了,侯爵封邑被朝廷撤销。李敢任校尉,跟随骠骑将军攻打匈奴的左贤王。奋力作战,抢夺了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斩下了很多敌兵的首级,武帝赐给他关内侯的封爵,封地有食邑两百家。替代李广做郎中令。过了不久,李敢因为怨恨大将军卫青没有听从他父亲李广的请求,使得李广因为迷路而自杀身亡,所以把大将军打伤了。大将军隐瞒了这件事,避讳不谈。又过没多久,李敢随从武帝到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的甘泉宫去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卫青有甥舅的亲戚关系,就把李敢射死了。霍去病当时正是显贵又受武帝宠幸的时候,所以武帝就把这件事隐瞒起来,而故意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过了一年多,霍去病也死了。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的侍妾,很受太子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也受到太子的宠幸,但他很贪利。李氏家族的声望地位一天天地衰落了。

  李陵到了壮年以后,被选拔为建章营羽林军的长官,监督羽林军的骑郎们。他擅长射箭,十分爱护手下的士兵。天子认为李家世代为将,因此让李陵率领八百名骑兵。李陵曾经带兵深入匈奴地域二千多里的地方,过了居延海(今甘肃省酒泉县境内,有东西二泊),视察了一下地形,没有遇见敌人就回来了。又被封为骑都尉,率领丹阳(今安徽省皖南地区的大部分和江苏省江南偏西一小部分和浙江省西北一小部分)境内楚人五千名。在酒泉、张掖(二地在今甘肃省西北中部)一带教练射术,以防卫匈奴。几年以后,正是天汉二年(公元前九十九年)的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三万骑兵,在祁连天山(即南祁连山,在甘肃)攻打匈奴右贤王。又派李陵带领他的弓箭手五千名步兵,从居延北方出发,大约有一千多里路。武帝是想要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要让匈奴兵单单的攻向贰师将军的部队。李陵到了约定的军期,就撤兵回来了。在归途中遇到单于,单于用八万士兵包围李陵的军队,攻打他们。李陵的五千名士兵,箭射光了,大部分的人都战死了,但是他们所杀伤的匈奴兵却也有一万多人。他们一边撤退,一边抵抗,接连奋战了八天。回来还不到居延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拦住峡谷,截断了他们的归路。李陵缺乏粮食,而救兵又不到。敌人加紧的攻击,又诱导李陵投降。李陵说:"我没有脸再回汉廷去见皇帝了!"

  于是就投降了匈奴。他的军队全部覆没,其余逃亡分散,能够回到汉朝的只有四百多人。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为平常就听到李家的声望很高,等到和他交战的时候,又很佩服李陵的英勇表现。于是就把他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有尊贵的地位。汉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都杀了。从此以后,李家的声名败坏,陇西地方的士人,凡是曾在李氏门下做过宾客的,都为这件事感到羞耻。

  太史公说:"《论语》上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用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如果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令,人民也不愿听从他。‘这不正是指李将军吗!我看到的李将军,诚恳谨厚,就像个乡下人,嘴里不善于说话。在他死的那天,天下无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哀悼。这正是因为他那忠实的本心,真正的感动了士大夫们。俗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自我吹嘘,可是因为它们的花朵好看、果实好吃,自然而然人们就会到这儿来,日子一久,树下就被人们走出了一条路!‘此段话言虽然短小,倒也不妨用来比喻李广人格的伟大。"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