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下)

史记卷一百八

书名:白话史记(下)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417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黄沛荣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来移居睢阳。曾经在驺县田生之处学习韩非子、杂家的学说。侍奉梁孝王,做中大夫。吴楚叛乱的时候,孝王派安国及张羽为将军,在东境抵御吴军。因为张羽奋力作战,安国老成持重,所以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既破,安国、张羽的声名亦从此大著。

  梁孝王,是景帝的同母弟,窦太后很宠爱他,让他有自行推举梁相及二千石官吏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乐的排场,已逾越了人臣的分位而比拟于天子。景帝听说后,心里很不高兴。窦太后知道皇帝不满,于是迁怒梁王派来的使者,不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案验责难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使,便去谒见大长公主,哭泣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做儿子的孝心及韩安国,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梁孝王刘武修建的梁园,此为梁园飞雪图,清代袁江绘。

  做臣子的忠心竟然不予明察呢?昔日吴、楚、齐、赵七国造反的时候,自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最亲,成为叛军的阻限。梁王常想到太后及皇上居于关中,而诸侯起来作乱,每次提起,都泪下数行,跪着送臣等六人,带兵去击退吴楚叛军,因此吴楚的军队不敢西越雷池半步,而终告败亡,这都是梁王的功劳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怨责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平日见惯了盛大的排场,所以进出游乐,都像皇帝一样清道戒肃,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赐,他就是想在边邑向其子民矜夸,在国中来回驱驰以向诸侯炫耀,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对他很宠爱。现在梁使到来,即遭受查问责难。梁王十分恐惧,日夜流泪思量,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做儿子很孝顺,做臣子最忠心,而太后竟不怜顾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全都告诉了太后。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向皇上解说。"解释以后,皇上的心才开解,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谢罪说:"我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让太后您操心了。"于是接见了所有梁王派来的使者,重重地赏赐他们。此后梁王更受宠爱。太后、长公主再赏赐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安国的名声因此益显,而且跟汉廷建立了关系。

  后来安国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羞辱他,他说:"难道熄了火的灰就不会再燃烧起来吗?"田甲说:"要是再烧起来,我就溺尿来浇熄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出缺,汉廷派使者任命安国为梁内史,从徒隶中提拔他出来做二千石的官。田甲弃官逃走。安国说:"田甲你不回来就任,我就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于是袒衣谢罪。安国笑着说:"你大可溺尿了。像你这种人值得我惩治吗?"终于善待田甲。

  梁内史出缺之际,孝王刚刚延揽了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想要请求任命他为内史。

  窦太后听说后,于是命令梁王任命安国为内史。

  公孙诡、羊胜游说孝王,教他请求做帝位继承人以及增益封地的事,恐怕汉廷大臣不肯答应,于是暗中派人行刺汉廷当权的谋臣。及至杀害了前任吴相袁盎,景帝便闻知诡、胜等人的计划,于是派人务必捉拿诡、胜。汉廷派了许多使者先后到梁,自梁相以下全国大举搜索,经过一个多月还没有抓到。内史安国听说诡、胜藏匿在孝王宫中,便入宫见王,哭着说:"若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死。大王没有好臣子,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现在既然抓不到诡、胜,请让臣向您辞别,并赐臣死。"梁王说"你何必这样呢?"安国泪下数行,说:"大王自己忖度您跟皇上的关系,比起太上皇与高皇帝及皇上与临江王来,谁较亲切呢?"孝王说:"比不上他们。"安国说:"太上皇、临江王之与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的关系,但是高帝说:’拿着三尺宝剑夺得天下的人是我。‘所以太上皇始终无权过问政事,只居住在栎阳宫中。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却因其母一言出错,被废除了临江王的爵位;又因宫垣之事,终于自杀于中尉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治理天下总不能因私而害公。俗语有云:’虽然有亲父,岂知他不会是虎呢?虽然有亲兄,岂知他不会变狼呢?‘现在大王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臣虚妄的言论,干犯了君主的禁令,枉曲了严明的法律。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哀泣,冀望大王能自知改过,可是大王却始终不能觉悟。万一太后若是驾崩,大王您还能攀附谁呢?"话尚未说完,孝王痛哭流涕,对着安国自责说:"我立刻交出诡、胜。"诡、胜二人自杀。汉使回去复命,梁的祸事得以完全清解,这都是安国的功劳。于是景帝、太后更加看重他。孝王薨,恭王即位,安国因为犯法丢了官,闲居在家里。

  建元年间,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受宠幸而掌大权,安国以价值五百金的礼物送给田蚡。蚡向太后提起安国,皇上平日也常听说安国的贤能,便召他为北地都尉,后来升为大司农。闽越、东越互相攻伐,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赴越。还没有抵达越地,越人就杀了他们的王来投降,汉也就收兵了。建元五年,武安侯田蚡当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商议。大行王恢,是个燕人,屡任边郡的官吏,对匈奴的情况非常熟习。他发表议论说:"汉与匈奴和亲,大都过不了几年,匈奴便再度背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击他们。"安国说:"派军队到千里之外去作战,不会有好的战

果。若是匈奴仗恃戎马之疾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飞鸟般的迁徙,就很难克制他们。取得了他们的土地也不算开疆拓土,统治了他们的人民也不算富强,他们从上古以来就不是我们的子民。汉兵行数千里以求取战利,则人马疲惫,匈奴则可以逸代劳。况且强弩之末,连最薄的鲁缟也射不穿由下往上的强风,到了最后,连漂起雁毛的浮力也没有。并不是它们开始时力道不强,而是最后力量衰竭而已。所以发兵攻击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议论此事的大多附和安国,于是皇上同意与匈奴和亲。

  和亲的第二年,亦即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杰聂翁壹,透过大行王恢向皇上表示"匈奴刚与汉和亲,亲信边地之民,可用利来诱他上当。"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为间谍,逃到匈奴那里,对单于说:"我能够杀掉马邑的令、丞、吏,将马邑城向您投降,这样财物便可尽得。"单于很亲信他,觉得他说得有理,便答应了他。聂翁壹便回来,斩了死囚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的官吏,以取信于单于的使者。说:"马邑城的高级长官都已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穿过边塞,率领十余万骑兵进入武州塞。

  这个时候,汉埋伏了车骑、材官三十余万,藏匿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由护军将军所统领。互相约定:单于一进入马邑城,汉的伏兵就奔驰出击,王恢、李息另外从代郡专击匈奴的补给品。当时单于进入汉长城武州塞。距离马邑尚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抄掠,可是只见畜牲放牧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于是攻击烽火台,擒获了武州塞的尉史。就以要杀他来逼问口供。尉史说:"有汉兵数十万,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说:"几乎被汉人所出卖!"于是领兵而回。出塞后,说:"我得到尉史相助,乃是天意!"便任命尉史为天王。塞下传说单于已经退兵离去,汉兵追到边塞,估计已经追不上了,便停止追赶。王恢等的部队三万人,听说单于没有与汉兵交战,自度若去攻击匈奴的辎重,必定会与单于的精兵交战,汉兵势必不敌,于是权衡厉害而决定罢兵,所以汉军都无功而返。

  天子对王恢不出击匈奴的辎重而擅自罢兵非常生气。王恢说:"当初约定匈奴一进入马邑城,马邑的军队与单于交战以后,臣攻击他的辎重,这样才有利可图。现在单于听到了风声,不入马邑而退兵,臣以三万人不能与之对抗,只会自取败辱而已。臣固然知道回来必会问斩,但这样却可以保全陛下的三万军士。"于是把王恢交给廷尉治罪。廷尉判他曲行避敌,应当问斩。王恢暗中送了千金给丞相田蚡。蚡不敢向皇上求情,而对太后说道:"王恢最先倡议马邑诱敌之计,现在不成功而杀掉他,是替匈奴报仇啊!"皇上朝见太后时,太后就把丞相的话告诉皇上。皇上说:"最初倡议马邑计划的人是王恢,所以发动天下士兵数十万人,听从他的计划而出击匈奴。况且,纵使这次擒不到单于,如果恢所率领的部队突击匈奴的辎重,也还颇能有些战果,以安抚将士之心。现在若不杀恢,就无法向天下人谢罪。"王恢听说了,于是自杀。

  安国为人有大韬略,其智谋皆合于世俗取舍的标准,但都出于忠厚之心。虽贪嗜钱财,但他所推举的,都是比他自己贤能的廉洁之士。在梁时推举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对他很称赞和仰慕,即使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安国当了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去世,安国兼代丞相的职务,替天子前导时堕下车,跌跛了腿。天子打算置立丞相,想任用安国,派人去探望他,发现他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因病免职数月,腿伤痊愈了,皇上再任安国为中尉,过了一年多,改任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由上谷郡出塞,大败匈奴于龙城。将军李广被匈奴掳去,后来又被他逃脱;公孙敖士卒伤亡太多;都该问斩,用钱粮赎罪,成为庶人。第二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杀了辽西太守,又入侵雁门,被匈奴所杀及俘虏者数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出兵追击,从雁门郡出塞,卫尉安国为材官将军,屯驻在渔阳。安国掳得敌人活口,说匈奴已经远飏。便上书说现在正当农忙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停止屯驻才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安国营中仅得七百多人,出营与匈奴交战,无法取胜,又退回营壁。匈奴俘虏掠夺了千余人及畜牲财物而去。天子知道后,大怒,派使者责备安国。更令安国往东迁移,屯驻于右北平—因为当时的俘虏说匈奴将从东方入侵。

  安国当初任职御史大夫及护军将军,后来稍微被疏远而降职,而新得宠且年轻的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受到皇上的重用。安国既被疏远,很不得意;在边境领军驻防又受到匈奴所欺侮,伤亡甚多,内心觉得十分惭愧。希望有幸能够回到朝廷,却更被调往东边屯驻,心里觉得很失意而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因吐血之疾而死。安国在元朔二年中去世。

  太史公说:"我跟壶遂修订律历,试从韩长孺之行事得宜、壶遂的廉正忠厚来看,世人传说梁国多忠厚长者,这话确实是不错的!壶遂做官做到詹事,天子正要倚仗他来做汉相,偏偏他又去世了。不然的话,以壶遂廉洁的品行与端正的行为,这真是一个敬慎的君子啊!"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