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8
军窦婴驻扎在荥阳,来监视赵军。
当吴楚造反的书信传开来时,他们的军队尚未出发,窦婴也未动兵,提起了过去吴王的家相袁盎。袁盎那时废官正住在家里,皇上宣诏他进宫召见。这时皇上正与晁错在调兵遣将,计算军中所需的粮草,皇上问袁盎说:"你曾当过吴王的家相,知道吴国的臣子田禄伯的为人吗?现在吴楚造反,你的看法怎样?"袁盎答复说:"不必太忧心,如今可以破了。"皇上说:"吴王到铜山铸钱,煮海水成盐,诱惑天下的豪杰之士,在白头年老的时候举兵,若是他的计谋不是十分周全,他怎么会发兵呢?为什么你说他不会有什么作为呢?"袁盎答复说:"吴王得有铜盐之利那是有的,怎么可以说诱得豪杰之士呢!假如吴王真正得到豪杰之士,则将辅佐吴王做出有意义合理的事情,绝对不会造反了。吴王所诱惑的都是些无赖子弟,亡命铸钱的奸邪之徒,所以他们互相引发而造反。"晁错说:"袁盎的分析很对。"皇上又问袁盎说:"如此,要想出什么办法来对付呢?"袁盎答复说:"希望撤去左右的人。"皇上撤去左右的人后,只留晁错在旁。袁盎说:"我所说的话,为人臣者是不能知道的。"于是撤去了晁错。晁错就走避到东厢去,对袁盎非常痛恨。皇上最后问袁盎,袁盎对皇上说:"吴、楚相互的来往书信说:’高帝封刘氏的子弟为王,都有他们各自的分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迁过诸侯,削夺诸侯的土地。‘所以用造反为名义,向西联合诛杀晁错,恢复被削的土地就会罢兵。现在只有一计,就是把晁错杀了,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恢复他们被削的原有土地,如此,不必流血就可使此次兵事完全罢兵。"听了之后,皇上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但真的要怎么做呢?我会不爱这一个人来向天下谢罪的。"袁盎说:"我的办法只有如此,没有别的计策,希望皇上仔细地考虑考虑。"就拜袁盎为奉示宗庙的太常官,吴王的同宗弟子德侯为掌管同姓及异姓亲戚的宗正。袁盎整装好出发了。在十多天之后,皇上派中尉召来晁错,骗了晁错把他载到了东市。晁错穿戴上朝的衣服在东市被杀了。就派袁盎奉示宗庙,德侯宗正辅助亲戚,使他告知吴王如袁盎所拟的计策。到了吴国,吴、楚的军队已攻到梁的壁垒了。宗正因为有亲戚的关系,先进去见了吴王,谕告吴王要他跪拜接受诏令。吴王听说袁盎来,也知道袁盎要来说服自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成为东帝了,还要向谁跪拜呢?"不肯见袁盎而把他留在军中,想要胁迫袁盎,要他来领军。袁盎不肯,吴王就派人来围守他,而要把他杀掉,袁盎利用晚上时间逃出,徒步逃走,逃到了梁的军营去,才能返归报告天子。
条侯将乘六匹马拉的传车,到荥阳与兵士会合。到洛阳时,看到了剧孟,非常高兴地说"七国造反,我乘传车到达此地,没想到会很安全到达此地。还以为诸侯已经得到了剧孟,剧孟现在还没有动摇。我据守荥阳,荥阳以东不足忧心了。"到淮阳,问父亲绛侯过去的门客邓都尉说:"有什么好办法吗?"邓都尉说:"吴王非常猛锐,不可与他正面交手。楚兵轻佻,不能持久。现在替将军想一计,不如带兵往东北留驻在吕邑,把梁放弃给吴军,吴军必定使用他们的精锐来攻打梁。将军就把沟挖得深深的,把壁垒筑得高高的,派了轻锐的兵士断绝淮、泗的交口处,阻塞吴国的粮道,他们吴、梁相持疲敝,粮草又食尽了,就用全部的兵力来对付他们极度的疲困,一定能够把吴打败。"条侯说:"好。"就依从他的计策,于是坚守在昌邑的南边,派轻锐的兵士去断绝吴的粮道。
吴王刚发兵的时候,吴王的臣子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说:"军队结集在一起,开往西边,若没有其他的特殊路线,是很难成功的。我愿意带着五万人,另外顺着长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长沙军,进入武关,同大王会合,这也是一条特殊路线。"吴王的太子劝道:"王是以造反为名义,这种军队是难以假托别人的,假托别人若也将造反,那怎么办?而且专自带兵,又走另外一条路,会有许多其他的祸害产生也未可知,只有空自损害罢了。"吴王就不答应田禄伯的计划。
吴的另一名少将桓将军向吴王说:"吴国大多是步兵,步兵较利于在险要之地作战;汉大多是车骑,车骑较利于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所经过的城邑不必把它攻下,一直放弃,向前走,赶紧的向西占有洛阳的兵库,据有敖仓的米粟,依恃山河的险要来发令诸侯,虽然没有入关,天下就已经平定了。若是大王慢慢走去,留下军来准备把城邑攻下,汉军车骑一到,跑到了梁、楚的平坦郊野,此事就会失败了。"吴王向老将们请教,老将们说"这不过是少年显露锋芒的计策而已,怎能知道大势所在呢?"因此吴王不用桓将军的计谋。
吴王集中兵力亲自率领,还未渡过淮水,所有他的宾客都被赋予将、校尉、侯、司马等职务,惟有周丘没有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命到吴国来,买酒饮醉,行为不检,吴王濞瞧不起他,所以没有任用他。周丘毛遂自荐,对吴王说:"我因为没有才能,所以不能在行伍中服勤。我不敢要求能够将兵,仅希望能得到大王一个汉的符节,必定能够报答大王。"吴王就给他一个符节。周丘得了符节,半夜跑到了下邳。下邳当时听说吴王造反,都固守城门。到了招待所,召来下邳县令,县令进门之后,就派随从人员冒用罪名把县令斩杀了。于是召来他弟兄们所熟识的当地富豪官吏,告诉他们说:"吴国造反的军队将要到来了,到了之后,屠杀下邳人不过是吃一顿饭的时间。现在先投降,家室必能保全,能力强的人甚至还可以得到封侯。"他们出去之后互相转告,下邳整个都投降了。周丘一夜之间就得到三万人,派人报告吴王,就带着这些军队往北攻略城邑。等他到了城阳时,军队已经增加到十多万人了,攻破城阳的中尉军队。后来听说吴王战败逃走,自己度量无法与吴王共同成就事业,就带兵返回下邳。还没到达,就因为背部疽发作而死。
二月中旬,吴王的军队已被击破,战败逃走,此时天子下了诏书给将军们说:"听说为善的人,上天会以福事来报答他;为恶的人,上天会以灾祸来回报他。高皇帝亲自表扬功德,建立了诸侯,幽王、悼惠王已经国除没有后嗣,孝文皇帝哀怜,另外给予恩惠,封幽王的儿子遂、悼惠王的儿子卬为王,让他们奉侍他们先王的宗庙,成为汉朝的藩国,这种恩德可以与天地相配,这种磊落的行为可以与日月同光。吴王濞违背德行,忘恩负义,引诱纳受天下亡命的罪人,淆乱了天下的钱币,称病不上朝有二十多年,主其事的官员一再地诉说吴王濞的罪状,孝文皇帝宽恕他,希望他能改过迁善。没想到现在反而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联合造反,做出叛逆无道的事来,发兵来危害宗庙,残害了大臣以及汉朝的使臣,胁迫万千的百姓,乱杀无辜,烧毁百姓的屋舍,挖掘百姓的坟墓,这是非常暴虐的行为。现在胶西王卬等这些人更加地暴逆无道,烧毁宗庙,掳掠宗庙的服器,朕非常痛恨他们。朕穿着便服走避正殿,将军们希望劝导你们的士大夫来攻打造反的敌人。攻打造反的敌人,要深入多杀敌才算有功劳,砍头捕捉敌人,只要是食禄三百石以上的人都杀掉,不可以放释。若敢有人来议论诏令或不遵从诏令的人,一律要接受腰斩之刑。"
刚开始时,吴王渡过淮水,与楚王向西行,在棘壁打了一次胜仗,乘胜向前推进,非常勇锐。梁孝王非常恐惧,派了六个将军去攻打吴王,吴王又击败了梁的两员将军,梁的士卒都逃回了梁。梁屡次派了使者向条侯报告,请求救兵,条侯不答应。又派了使者在皇上的面前数说条侯的坏话,皇上派人告诉条侯,要他去救梁,又守着他有利的计划而不派兵援救。梁派了韩安国以及楚国为此事而死的家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才能勉强打败吴兵。吴兵想要往西走,梁的城墙守得非常坚固,不敢向西去,就跑到条侯军队驻扎的地方来,在下邑与条侯军相遇。想要同条侯作战,条侯深壁坚垒不肯与吴王作战。吴王的粮食断绝了,兵卒都饥饿,屡次向条侯挑战,就在晚上奔到条侯的壁垒,在东南面骚扰。条侯派人在西北面防备,果然从西北面攻进来。吴兵大败,兵士大多饿死,就反叛逃散了。此时吴王就与他的手下壮士数千人半夜逃去,渡过长江,逃到丹徒,保住东越。东越的兵士大约有一万多人,就派人收聚逃兵。汉朝派人以利来诱惑东越,东越就骗吴王,吴王出去劳军,就派人刺杀吴王,把吴王的头装起来,派了一部传车很快地送给天子。吴王的儿子子华、子驹就逃亡到闽越去。吴王丢下他的军队逃亡时,他的部队就溃散了,大多数渐渐地投降了太尉或梁军。楚王戊军队失败,就自杀身死。
齐的三王围攻齐的临淄,三个月不能攻下。汉兵一到,胶西、胶东、淄川王就各自带着军队回去。胶西王肉袒赤足,坐在稾草上,喝着水,向胶西王的母亲太后谢罪。胶西王的太子德说:"汉兵从老远而来,依我看来已经很疲敝了,可以袭击他们,希望收聚大王的余兵来攻打汉兵,若是攻打汉兵,不能取胜,才逃到海上,也还不晚啊。"胶西王说:"我的兵士们都已经受伤,不可能动用他们。"不听太子德的意见。汉朝将领弓高侯韩■当送给胶西王的信上说:"奉了诏书来诛杀不义的人,投降的人就赦免他的罪,恢复他的旧土;不投降的人,就要诛灭他们的家族。你要怎么处理,我就看着办了。"胶西王就肉袒在汉军的壁垒前叩头请谒说:"人臣卬守法不慎,惊动了百姓,才使将军那么辛苦的从远道来到了我们这个贫穷的国家,无论碎尸万段,在所不计。"弓高侯手持金鼓来见他,说:"你深受兵事所苦,希望听一听你发兵的情状。"胶西王叩头膝行对弓高侯说:"如今晁错是天子用事的臣子,变更高皇帝的法令,侵夺诸侯的土地。我们认为这是不义的事,担心他败乱天下,所以七国发兵,将来诛杀晁错。现在听说晁错已经被杀了,我们就罢兵回去了。""将军你如果认为晁错不好,为何不向天子报告?而且又没皇上下诏给兵符,就擅自发兵攻打守义不从反之国。如此看来,你们的本意不是想杀晁错了。"就拿出诏书读给胶西王听。读完了之后就说:"希望你自己处理吧。"胶西王说:"像我们死了之后仍有余辜的。"就自杀而死。太后、太子也跟着死了。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都被杀而死,除去他们的国籍,纳入汉的王朝中。郦将军围攻赵有十月之久才把赵攻下,赵王自杀。济北王因为被胁持没有出兵,才能免杀,迁徙他到淄川为王。
刚开始时,吴王第一个造反,又带领了楚兵,联合了齐与赵。正月起兵,三月全被击破,只有赵最后被攻下。又立楚元王的小儿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继承楚元王之后。迁徙汝南王非来做吴旧地的王,称为江都王。
太史公说:"吴王之所以能被封为王,是由于父亲被贬削的关系。能够减轻百姓的赋敛,支使他的百姓,而擅有山海的好处。萌生叛乱之心是由他的儿子引起。争竞技艺,引发难事,最后失去他的本土;亲近西越,对宗室谋逆,终于被杀身死。晁错替国家考虑长远之计,反而灾祸降临他自己的身上。袁盎权宜游说,最初受到宠信,后来就遭受屈辱。所以古时候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也不封予山海。’不要亲近夷狄,以致疏远他的属国宗族。‘大概是说吴王吧?’不要做主谋的人,反而会受到罪咎的。‘难道是指袁盎、晁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