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不向前行进呢?而且,郦食其只是一个平常的书生,乘着一辆车,到处去播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说动了齐国七十多处城池降汉;而将军率领着几万大军,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多城,做了几年的大将,反赶不上一个小小书生的功劳吗?"
于是韩信认为蒯通说得对,听从了他的计策,就渡河往齐国出兵。这时齐国已经接受了郦食其的劝说,准备降汉,就挽留这位郦先生开怀畅饮,也就撤除了对汉军的防卫守备。韩信的军队也就不声不响地偷袭了齐国的历下城,主力军很快地开到了齐国首都临淄。齐王田广以为郦食其出卖了他,就把郦生给活活烹了。急忙逃往高密,又派人到楚项羽那里去求救兵。韩信已经平定了临淄,就带兵向东追赶田广,直追到高密的西境。这时楚王也派龙且为大将,带着人马,号称二十万,来救援齐国。
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两军联合在一起,准备与韩信交战,两军尚未交锋,有人劝龙且道:"汉兵深入齐境,情况不利,一定奋力战斗,它的锐利锋芒,不可抵挡。齐楚之兵,在自家地面作战,因为眷恋家室,容易兵败溃散;不如坚守阵地,高筑防御工事;一面叫齐王派他的亲信去招抚那些已经丢失的城邑。那些沦陷区的人,听说齐王还在,又有楚兵来救援,一定会叛汉归齐的。汉军远到两千里之外的异国,齐国的城邑又都背叛了汉军,汉军势必没有地方可以得到粮食,那就可以不用作战就使汉兵投降了!"
龙且说:"我生平很知道韩信的为人,他是很容易对付的!而且我的任务是来救齐国的,结果不用作战就可以使韩信投降,那我还有什么功绩可言呢?现在我和汉军交战而战胜了韩信,我说不定可得到齐国一半的土地的封赏,为什么中止不作战呢?"
于是就挥兵出战,跟韩信的部队,一在潍水之东,一在潍水之西,隔水排下阵势。韩信就在黑夜里叫人做了一万多个袋子,盛满了砂石,堵住上流的河水,带着一半军队渡河,去攻打龙且,假装打不过,想回头撤退。龙且果然十分高兴地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
于是带兵渡河去追击韩信,韩信就叫人打开堵水的沙袋,水就一涌而下,龙且的军队渡过来的,大半就回不去了!韩信立即下令反击,并且杀死了龙且。龙且手下留在潍水东岸的军队都四散逃走。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就追赶败兵,一直追到城阳,把楚军全部俘虏了,齐王田广也被捉住杀了。
汉王四年,把齐国全部招降平服了!就派人去跟汉王请求道:"齐人狡诈,意外的变故很多,是个屡降屡叛的国家,南面又和楚国相邻,如果不暂立一个代理王位的来镇压它,那齐国的情势是不稳定的。希望让我来暂代齐王之位,这对当前局势是较有帮助的!"
在当时,楚项羽正把汉王围困在荥阳,攻势十分猛锐,汉王的情势十分危急!韩信派的人到达汉营,呈上信件,汉王打开信件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围困在这儿,早晚都盼着望着,需要你来帮我打退敌兵!你倒要自立为王呢!"
张良、陈平在一旁暗中踩了一下汉王的脚,贴着汉王的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汉军正处在不利的情势之下,难道还能禁止韩信称王吗?不如就乘此机会立他为齐王,好好地对待他,叫他自己设法好好地守住齐国。不这样,恐怕就要发生变故。"
汉王听说,也觉悟过来了,将计就计,接着又骂道:"大丈夫既然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才对,干什么请求做假王呢?"
就立刻派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来打楚国。
楚国已经丧失一员大将龙且,项王也有些恐慌,就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道"天下人全都苦于秦的暴政,已经很久了!大家一同约好协力消灭秦王朝。目前秦已经被破灭了,大家根据功劳,分割土地,各自称王,并且这样可以使将士兵卒们得到休息。现在汉王又兴兵向东,来侵夺别人所分的土地,已经吞并了封在秦地的三王。又带了部队出关,聚合了其他诸侯的兵力,来向东打我楚国。我看他的意图非全部并吞了天下诸侯,他是不肯干休的,他是这样不知足,贪心之至!而且汉王这个人是十分靠不住的!他的性命有好几次掉在项王的手掌中,项王都可怜他而放他一条生路。谁知道他一得到逃脱的机会,立刻就违背了盟约,又来攻击项王,他是这样一个不可亲近,不可信赖的家伙。现在您虽然自以为跟汉王是有深厚的交情,替他尽力打仗,将来恐怕终于会被他暗算的。您之所以能够保存性命到今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王还活着的缘故啊!目前究竟天下大势属于汉王或楚王,这举足轻重的关键,就在您的取舍了。您如果向着西边,那就是汉王胜了;如果帮助东边,那就是项王的天下了。如果项王今天被消灭,那么第二个就轮到来收拾您了。您和项王本来就有老关系,何不跟楚联合起来一起反抗汉王呢?这样一来,我们不就可三分天下,互相抵制了吗?现在您放弃了这个机会,认为确信刘邦是靠得住的,而去攻打楚王,作为一个聪明人,原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韩信听了这番话,拒绝了他的好意,说道:"我在项王那儿做事,官位不过是个拿着戟,担任警卫的宫禁武官,建议也不被听从,计谋也不被采用,所以才背弃楚而投奔汉。汉王让我掌上将军的印信,给了我好几万部队汉王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把他吃的食物给我吃,听我的话,用我的计策,所以我才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人家对我十分亲信,我如果背叛他,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虽然到死,我也不会改变心意,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说客武涉走了之后,齐国人蒯通,也知道目前天下大势,举足轻重的关键是操在韩信手中,想要用一个特殊的计策来感动他,就用他曾经学过的相人术来劝说韩信,他说道"在下曾经学过相人术,懂得相法。"
韩信说:"先生相人术的方法如何?"
蒯通回答说:"一个人的贵或贱,在于看骨骼的形象;忧或喜,在于看脸上的气色;成与败,在于看他的性情对事情有无决断力;用这三个条件来综合看相,保险万无一失!"
韩信说"好极了,先生请您相相我看,究竟命运如何?"
蒯通回答说:"希望您叫身边的人退下,我好单独跟您谈。"
韩信说:"身边的人都走开了,您开始相吧!"
蒯通说:"从您的面相看来,您将来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会遭到危险;从您的脊背看来,将来真是贵不可言。"
韩信问道:"这话怎么说?"
蒯通说:"天下的英雄豪杰们,他们刚开始发动抗秦,只要有人自立为王,登高一呼,天下的有志之士,全都聚合到一处来了,多得像云兴雾涌,鳞次栉比;快得像火之乱飞,风之疾起;在那段时间里,大家所忧虑的,是如何消灭暴秦罢了!现在的情况,是楚王与汉王双方在争夺天下,使得天下那些无辜的老百姓,死伤遍野,父毙子亡,尸骨抛弃在荒野,不计其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义,到处战斗,无往不利,以致把汉王围困在荥阳,乘他军事上的得利,席卷大部分土地,使得天下震动。然而他的军队在京与索二地之间,无法动弹,阻于西部山区而不能向前推进,已经是三年了!汉王率领了几十万部队,占据了巩和洛阳,仗着山区和河谷的复杂地形,来抵抗楚兵,一天进攻好几次,不能进得尺寸之地常常打败仗,无法挽救,以致有荥阳之败仗,成皋的伤亡,就逃到宛城和叶县之间,这就是智的一方无所用其智,勇的一方无所乘其勇的窘境了!至于乘胜的锐气,被山区的险隘所挫阻;而守险的一方,内部又粮食空虚,老百姓因为长期陷于战争,故筋疲力竭,十分怨恨,日夜盼望战争早日停止,因为他们已经到了无所归宿的地步。照我的估量,在这种情势之下,如果不是天下最贤圣的人,就一定不能平定这天下的大祸患。目前刘、项两王的命运,就挂在您的手上,您如果替汉王出力,那就是汉王的胜利如果帮助楚王,那就是楚王胜了。臣现在愿意把内心的真意披露给您,倾献肝胆,以诚相告,贡纳我的不成熟的意见,可是唯恐您不能采纳。如果真正能够接受臣的献计,最好的办法,不如对双方都保持良好关系,不帮任何一方去消灭对方,让他们都存在下去,这样您便可以跟他们三分天下,像鼎的三足一样相互维持着,在这种形势之下,刘、项双方谁都不敢先动手。至于以您的聪明才智,拥有最好的武装部队,占领着强大的齐国,牵制着燕国和赵国,再出兵去收复刘、项双方兵力不足之处,牵制着他们的后方,顺着百姓们的愿望,出兵向西,去为百姓们讲话。阻止楚、汉之争斗,那天下百姓对您的反应,像风、像回响一样地快速传布,到了那个时候,谁敢不听从您的意见哩!把大国的地盘减缩,把强国的势力削弱,用来分封已经失去土地的各国诸侯,各诸侯都已分土立国,那天下诸侯没有不听命于你的,并且还会感念你对他们的恩德。根据从前的齐国故地,拥有胶河、泗水流域等的地方!您现在用恩德来安抚诸侯,对他们礼遇谦让,那天下的君王们,一定相率来到您齐国朝拜了!
我听古人说:’天赐给你你不取,反会受到祸咎,时机来了你不去实行,反会受到灾难‘。希望您好好地深思熟虑这件事。"
韩信说道:"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古人说:乘过人家车子的人,要给人家分担患难,穿人家衣服的人,也该给人家分担忧虑,吃人家饭的人,就得为人家卖命,我怎么可以唯私利是图而违背正义呢!"
蒯通说道:"您自以为和刘邦友善,想要帮助刘邦建立万世的功业,臣私意以为您是错了!想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二人的关系像生死兄弟一样,后来因为张黡、陈泽事件,两人就变成了仇敌一样。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王使者项婴的头逃走,而投降到汉王麾下,汉王就借了他的部队,向东进军,在泜水之南,杀掉了成安君,结果是身首异处。这样的交情,终于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的相交往,他们的感情,可以说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到临了弄得你也想把我捉来杀了,我也想把你捉来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毛病就出在彼此贪心不足,而且人心是变幻莫测的。现在您要用忠信之道来和汉王相交往,势必不可能比陈馀、张耳二人的相交更巩固吧,而你们之间的事情,恐怕要比陈泽、张黡事件重大得多。所以臣认为您过分相信刘邦不会加害到您,这也是错了!以前大夫文种和范蠡把已亡的越国恢复,使句践重新称霸于诸侯,结果等到功成名就,一个被杀死,一个逃身湖上。野兽已经被捕捉完了,而接着就该把猎狗给宰了!至于以交朋友的情感而言,那就不如张耳和陈馀之间的深厚;拿忠与信的道德标准来说,最多也不过像大夫文种、范蠡之于句践;这两类人,可以供你看清人情世故了,希望您多多考虑。而且臣听古人说勇猛、谋略使得主子震动时那就有生命的危险,而功劳、业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那就到达了顶点,无法赏赐了。现在让臣来报报您的功绩吧:您渡过西河,掳了魏王,擒了夏说,带着兵通过井陉,杀了成安君,攻打赵国,威胁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向南摧毁了楚国二十万大军,又向东杀了楚将龙且,西向汉王报捷,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功绩第一,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比得上,而且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超出您了。现在您负有震动主子的威势,拥有无法赏赐的大功;你去归附楚,楚人不会信赖你;去助汉,汉人又怕你,您挟着这样的情势往哪儿去呢?至于从情势上看,您毕竟还居于臣子的地位,但你却有使君主感到压迫的威势,你的声誉,已经是天下第一,我真为您感到危险、不安!"
韩信谢谢他的好意说道:"先生请您别说了,让我考虑考虑吧!"过了几天之后,蒯通又劝说韩信道:"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定能预先见到征兆的;遇事能反复考虑,才能掌握成败的关键,听取错误的意见,或做了错误的决定而能够长久安全,不发生问题的,实在是少见的事!一个人如果听取十个意见,竟连一两次失误都没有,那真是个智者,如此旁人的闲言碎语是无法迷惑他的!一个人如果考虑问题,从来不会本末倒置而能轻重得宜的,一定是个胸有成竹的人,如此旁人的花言巧语是无法去搅乱他的!如果一个人随遇而安,甘心情愿作人家的奴仆杂役,就会失掉掌握君权的机会了!留恋满足于有限的俸禄,就会失掉为卿作相的地位。所以当机立断是聪明的人,遇事迟疑不决,一定坏事!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精打细算,就遗忘了天下大事如果一个人的智慧,足以预知事情的变化,而因为决心不够,迟迟不做的话,这是一切事情失败的祸根。常言道猛虎爪牙足以伤人,但因犹疑不用而被人擒获,反不如小小蜂趸,却能以尾端的毒刺螫伤了人;千里马彳亍不前,反不如劣马能够稳步前进;虽然勇敢得像孟贲,如果犹疑不前,倒不如一个平庸的人能够达到目的。虽然有舜、禹一般的大智慧,但却闭着口一语不发,还不如又聋又哑的人打打手势的效果好。这话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付诸实行。至于功业不容易开创而却容易失败,时机是很难遇到但却很容易错过的。机会啊,机会啊,机会是不会再来的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它吧!"
韩信犹疑不定,不忍心背叛汉王,又想到自己有这么多的功勋,汉王终究不会把我的齐国夺去的!于是拒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看到劝说不被韩信采纳,怕此事被人发觉,那就有杀身之祸了!就装疯冒充巫者以避祸。
汉王在固陵地方,跟项王战斗,吃了败仗,于是听取张良的献计,招约齐王韩信,于是带兵到垓下参与会战。项羽被打败了之后,刘邦乘韩信的毫无准备,夺去了他的军权。汉王五年正月,改封齐王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
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送给她千金。又找到了下乡县南昌亭长,赐给他一百个钱,对亭长说道:
"您是个没有见识的人啊!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把那位侮辱自己,命令他从胯下爬过去的人,任命作巡城捕盗的武官。并且告诉他的部将们道:"这位是壮士,当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就忍了下来,而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项王从前的一员逃亡在外的将领,名叫钟离昧,家住在东海朐县伊庐乡,一向跟韩信交情不错。项王死后,他就逃亡投奔了韩信。汉王很记恨昧,听说他在韩信那儿,就下令叫楚国捕拿昧。那时韩信刚回到封国,到所属的县邑去巡视时,进进出出都严陈兵卫。汉王六年,有人打报告,说是楚王韩信造反。汉高帝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天子要到各国诸侯封地内去巡视,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知各诸侯到陈地相会,告诉他们说:"我要到云梦地区去游玩。"
其实暗地里要算计韩信,可是韩信一点儿也不晓得内情。高祖将要抵达楚境,韩信觉得不对,要发兵造反,自己忖度是无罪的,想要亲去见高帝,又怕被捉去。有人就劝说韩信道:"您把钟离昧杀了,带着他的头去见皇上,皇上一定很高兴,那就没事了!"
韩信就约了钟离昧来,商议公事,钟离昧说道:"汉王之所以不来攻您楚国,因为有我钟离昧在您这儿,如果要把我杀了,自动去讨好汉王,我今天死了,您也会紧跟着送命的。"
于是就破口大骂韩信道:"你不是一个讲仁义道德的人!"
终于拔剑自刎了。韩信拿着钟离昧的人头,到陈地去拜见高帝。皇上叫武士们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后面一辆车上。韩信说道:"真像人家说的:狡黠的兔子死了,会捉兔子的狗也就宰了吃啦!高飞的鸟射完了,那张好弓也就收起来了!敌人被消灭了,谋臣也就被杀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难道真该被烹了吗?"
皇上说道:"有人告您造反!"
于是用刑具把韩信锁缚起来。到达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对自己的才能又怕又恨,常常借口生病不能朝见,也不随从出行。韩信从此以后,早晚心中都十分不快,平日家居,闷闷不乐,自以为跟周勃、灌婴之类的人地位相等为羞耻。韩信有一次去拜访将军樊哙,樊哙卑躬屈膝,恭迎恭送,自己说话时都称臣,说道:"像您这样有封王地位的大人物,肯到寒舍来,真是臣的光荣!"
韩信走出了门,笑道:"我这一辈子,竟然和樊哙这些人处在同一地位!"
皇上曾经和韩信闲谈,讨论列将领们的本领,彼此各有不同,高低不一。皇上问道:"像我的才能,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道:"陛下最多不超过十万人!"
皇上问道:"带兵的事,对你来说呢?"说:"臣是兵愈多愈好。"
皇上笑道:"既然是愈多愈好,为什么还会被我捉住呢?"
韩信说道:"陛下您不善于带兵,但却擅长于控制大将。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被陛下捉住的原因。而且陛下这种才能是天生的,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的郡守,到淮阴侯那儿去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撤去左右侍候的人,跟他在院子里散步,仰天长叹了一声,说道:"您可以跟我谈些知心话吗?我有些话想和您说呢!"
陈稀说道:"一切听将军的吩咐!"
淮阴侯说道:"您现在去镇守的地方,是天下兵力最精的地方,而且,您又是皇上的亲信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说你造反了,皇上一定不会相信;再有人来告你造反,皇上就会起疑心了;第三批的人来告你造反,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自己带兵去打你。我和你配合做内应,从京城里起兵,天下大事,便可成功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是能用兵带将的,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尊奉您的指示!"
汉王十一年,陈豨果真造反了。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韩信借口有病,不随高帝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稀那里送信说:"尽管发兵打仗,我会从这儿(京城)帮助您!"
韩信就和家将们商量,黑夜里假传圣旨,赦放那些被没入官里的许多囚徒和罚劳役的犯人,要想领着这批人来偷袭吕后和太子刘盈。一切部署定当了,就等候陈豨那方面的消息。韩信家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想要杀了他。那个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造反的种种设计安排的情况,吕后接到密报,想叫军队来镇压,又怕韩信的党羽太多,一下子不能制服,就找了萧相国来商议。派一个人假冒是从皇上那儿来的,说是陈豨已经被高帝捉住杀了,所有在朝的列侯、群臣都要向吕后道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您虽然生病,但这天大喜事,您勉强一下,也该进宫去向吕后道个贺。"
韩信进入后宫,吕后预先埋伏的武士,立刻把韩信绑了起来,就在长乐宫的悬钟室中,把韩信杀了。韩信正要被斩首的时候,说道:"我后悔没有接受蒯通的计谋,现在竟被妇人小子所骗,这岂不是天意吗?"
于是杀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所有的人口。
高祖平定了陈稀,由部队中回来,到达京城,见说韩信已经杀死,心中又高兴又怜悯,问道:"韩信死的时候,又说了些什么话?"
吕后说道:"韩信说,恨当初没能采用蒯通的计策。"
高祖说道:"蒯通啊!这是齐国一位有名的辩士啊!"
于是下诏命给齐国缉拿蒯通,蒯通捉来了,皇上说道:"是你教唆淮阴侯造反,是吗?"
蒯通回答说:"是的!本来我就是要教唆他造反的,可是这小子不听我的话,所以才使自己夷灭了三族;如果那小子听了我的话,陛下您又如何能杀得了他呢?"
皇上生气道:"把他给我丢到锅里烹了!"
蒯通道:"啊呀,你烹了我那可是冤枉呀!"
皇上问道:"你教唆韩信造反,烹了你还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回说:"当秦王朝的法度败坏,政权解体时,太行山以东地区大乱,各国诸侯纷纷都起来自立,有志之士都像群鸦般聚集在一起,秦王失去了他的君位,天下的人共同追逐秦国所已失去的帝位于是才能高人一等的,脚程比别人快的,先得到了帝位。大盗跖所养的狗,见到了古之贤君尧就狂吠,并不因为尧是坏人,而是狗所鸣吠的对象,只要不是它的主人,它就吠叫!在那个时候,臣心目中只知道一个韩信,根本不知道您陛下;而且普天之下,时时让自己磨砺精炼,保持锋锐状态,想要做陛下您所做事业的人多得很,大家都想当皇帝,但是,他们的能力不足罢了!难道您又能把他们全部烹了吗?"
高帝吩咐道:"放了他吧!"
于是就赦免了蒯通的罪。太史公说道:"我到淮阴去,淮阴地方的人对我说:韩信还是个平民的时候,他的志向、抱负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他的母亲死了,穷得没有钱来办丧葬的事,然而他却各处去寻求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旁边可以安顿得下一万家。我去参观他母亲的坟地,果真像人们所说的。假如韩信学一些道家的谦让之道,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骄傲自己的才能,那他对汉家的功勋,真可以上比周公、召公、姜太公等的对周朝的贡献,子子孙孙,都可以一直享受殊荣,获得祭祀不朝这方面去努力,而在天下大局已定,才来阴谋叛逆,杀了他的全家,不也真是罪有应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