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互相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啊!我私下以为不可以这样。"
胡亥没有采纳子婴的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立太子,而你加以阻拦。现在丞相以为你不忠,判决你灭家之罪。我不忍心这样,只赐你一死,也算是很庆幸了。希望你自己打算一下!"蒙毅回答说:"假若以我不能博得先主的欢心,那么我从年轻开始做官,顺意蒙幸,直到先主殁世,可算是了解先主的心意了。假若以我不知道太子的才干,那么太子能独受宠幸,陪侍先主,周游天下,比起其他诸公子来,相差绝远,我还有什么可疑的。先主要举用太子,已经有好几年的积心了,我还敢进谏什么谄言,还敢出些什么计谋呢!我不敢找借口来求全苟活,只是为了怕羞累先主的声名,所以希望你替我费点心思,让我能够为实情而死。况且古有明训:顺意成全,是正道所尊贵的;严刑杀戮,是正道所鄙贱的。从前秦穆公用子车氏三位良臣殉葬,处罚百里奚不当其罪,因此立号为’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位君王,都犯了大过失,使得天下人批评他的不是,说他们的君王不够贤明,因而这四位君王的恶声,都被记载于诸侯的史籍上。(一说是恶声狼藉,布于诸侯。)所以说用正道治国的人,不杀害无罪者,刑罚也不加在无辜者的身上。希望你细心地想一想!"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遂杀了蒙毅。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你的过错太多了,而你的弟弟蒙毅现在又有大罪,依法要连累到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对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有三代了。现在我统领三十万大军,虽然身被囚系,也有足够背叛的势力,但是我知道,我应该守义而死,我所以要这样,完全在于不敢忝辱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惠啊。从前周成王刚即位的时候,还没有脱离小儿衣的包裹,周公旦背着他上朝,终于平定了天下。等到成王有病,病得很危险,周公旦截断自己的指爪,沉到河里说’君王年幼无知,都由我代为行事,若有罪过殃祸,应当由我承受惩罚。‘于是把这些祷语记载下来,藏在文书府内,可说是极端的尽到心力了。然而等到成王能够治理国事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君王若不防备,必有大事发生。‘成王于是大怒起来,周公旦就走避到楚国。后来成王在文书府里审阅档案,看到周公旦的祷告书,才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要作乱呢!‘便杀了说谗言的人,并且把周公旦请了回来。所以《周书》上说’国君做事一定要参错交互地察询‘。现在我蒙氏宗族,世代没有二心,而事情结果却是如此,这一定是有庶贱臣子叛逆作乱、宦官权势凌驾王室的原故啦。周成王犯了错失而能改过振奋,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终于身死国亡。所以我以为犯有过失可以改过振起,听受谏言可以觉醒自己。参错交互地察询,是往昔圣君治国的方法。凡我所说的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求得免罪,而是要用来忠谏而死,希望陛下能为万民,考虑一切事情应当顺从正道。"使者说"我只接受诏令来对你执行刑法,不敢将你的话转报给皇上听。"蒙恬喟然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过,竟然无罪而死呀!"沉默了许久,然后又慢声地说:"我的罪过,本来就当受死刑。起自临洮,连接到辽东,筑城墙,挖河沟,一万余里,这中间不能没有断绝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就吞下毒药自杀而死。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地,从秦国开辟的’直道‘返回,去实地观察蒙恬替秦国所构筑的长城亭障,截断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这本来就已经贱视百姓的人力物力了。并且秦国刚消灭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倘未安定,创伤的人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此时勉力劝告皇上,拯救百姓之急,恤养老人,抚育孤儿,从事于安和百姓的工作,反而曲承皇帝的心意,大兴武功。如此看来,他们兄弟遭到诛杀,不也是罪有应得吗?为何要怪罪到’地脉‘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