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哥哥去世,弟弟接继,这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我该让位给和。"和再三推让,而后才接受。宣公去世,就由其弟和即位,这就是穆公。
穆公即位九年,得病,乃召见大司马孔父嘉,对他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我从未忘记这一份恩义,我死之后,一定要立与夷才好。"孔父嘉答道:"可是君臣都愿立公子冯啊!"穆公说:"不可立冯!我决不能对不起宣公。"于是穆公命公子冯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庚辰那天,穆公去世,果真就由他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继立为君;这就是殇公。世之君子,对于这件事情,曾有过这样的赞美:"宋宣公可算是有知人之明的人了;传位给他的弟弟,表现出兄弟之义;而终又由他自己的儿子享有君位。"
殇公元年,卫公子州吁弑杀其国君完而自立,为了要获得诸侯的承认与支持,乃遣使对宋国说:"你们宋国的公子冯,现今还在郑国,将来一定会作乱。你们最好跟我联合起来讨伐他。"宋国果真同意了,就与卫国联兵伐郑,直进攻到郑国国都的东门才退兵。殇公二年,郑国伐宋,以报复去年东门那次战役。此后,各国诸侯屡屡来侵伐宋国。
殇公九年,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有事外出,路上遇到太宰华督,由于孔父之妻美艳无比,华督为之倾倒,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由此华督竟动了觊觎孔父之妻的念头。因而派人扬言于都城,说:"殇公即位迄今,不过十年罢了,却发生了十一次战争。人民苦不堪言,这都是孔父嘉主政所导致的。我将杀孔父嘉,使人民能过安定的生活。"这一年,鲁国人弑杀了他们的国君隐公。殇公十年,华督攻杀了孔父嘉,夺了他的妻子。殇公为此很生气,华督遂一不做二不休地连殇公也给弑害了。然后才从郑国迎接穆公之子公子冯回国来,继立为君,这就是庄公。
庄公元年,华督为相。九年,诱拿郑国的祭仲,逼胁他拥立公子突为郑国之君,祭仲答应,终于立了公子突。十年,庄公去世,其子湣公捷继立。
湣公七年,齐桓公即位。九年,宋国发生大水灾。鲁国派臧文仲来慰问灾患。湣公引咎自责,说:"寡人由于不能善事鬼神,政治不修明,所以才会发生大水。"臧文仲对于这些话,非常赞美——原来,这些话乃是公子子鱼教湣公说的。
湣公十年夏天,宋伐鲁,战于鲁国的乘丘。鲁国生擒了宋国大夫南宫万。宋人请求鲁国释放南宫万,南宫万因而得以回到宋国。十一年秋天,湣公跟南宫万一同出外打猎,南宫万因争路而跟人打架,湣公大为生气,辱骂他,说:"以往,我一直很敬重你;可是现在的你,却十足像是鲁国军中的一名俘虏!"南宫万孔武有力,对湣公这句话十分嫉恨,于是设下圈套,谋杀湣公于蒙泽。大夫仇牧听到这个消息,带着兵器,奔至湣公房门。南宫万遂与他搏斗,结果仇牧被摔倒,牙齿冲撞在门板上,死了。南宫万又乘势杀了太宰华督,改立公子游为国君。于是诸公子逃奔到萧邑。公子御说逃奔到亳邑。南宫万之弟南宫牛,又带兵围亳。冬天,萧邑大夫叔大心和宋国的诸公子,联合击杀了南宫牛,又杀了新立的国君游,而拥立湣公之弟公子御说,这就是桓公。南宫万乃逃奔到陈国。宋国以重金笼络陈国,陈国乃使美女陪伴南宫万喝酒,将他灌醉,然后以犀牛皮裹其身体,送回宋国,宋人把他剁成肉酱。
桓公二年,诸侯伐宋,直进攻至都城郊外才退兵。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于诸侯。二十三年,从齐国迎接卫公子毁回卫国,立之为君,这就是卫文公。卫文公的妹妹,就是宋桓公夫人。在这同一年,秦穆公即位。三十年,桓公得病,太子兹甫要把嗣君的地位让给他的庶兄目夷。桓公很称许太子的这份兄弟之义;但终不允许他让位。三十一年春天,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这就是襄公。襄公以他的庶兄目夷为相。桓公未葬,而齐桓公为盟主,在葵丘会合诸侯,襄公参加了这一次的会盟。
襄公七年,在宋国地界的上空,星落如雨,与雨点同时并下。又有六只鶂鸟向后退飞——原来是风太劲急的缘故。
襄公八年,齐桓公去世,宋国雄心勃勃地想继齐桓公之后,主持诸侯的盟会。于是在十二年的春天,宋襄公在宋国境内的鹿上,召开一次盟会。在此会中,襄公请求楚国出面邀请各国诸侯,亲自参加下一次的盟会。楚国答应了。公子目夷劝谏襄公说:"小国而与大国争做盟主,是会招来大祸的!"襄公不听。同年秋天,各国诸侯亲临宋国的盂这个地方,参加宋襄公所主持的会盟。目夷说:"我所说的大祸,恐怕就应验在这件事上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大国怎么会看得顺眼呢?"果然,就在此会议中,楚国扣押宋襄公,起兵讨伐宋国。直到冬天,诸侯再度在亳开了一次会,楚国才释放宋襄公。子鱼(就是公子目夷)说:"大祸还没有完呢!"襄公十三年夏天,宋伐郑国。子鱼说:"大祸就在这里了。"到了秋天,楚国伐宋,以解救郑国。襄公决定与楚国开战。子鱼又劝谏说"苍天遗弃我们殷商,已经很久了。绝不可战!"襄公仍是不听。同年冬天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宋国境内的泓水上。正当楚兵渡泓水,尚未登岸之际,目夷献计说:"敌兵众多,我们兵少,快趁他们尚未登岸之时,发动攻击!"襄公不纳。等到楚兵全部上了岸,而尚未摆成阵势的时候,目夷又说:"现在可以出击。"襄公说:"等他们摆开阵势再说。"
于是楚兵顺利地摆成阵势,宋军这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大腿受了伤。全国人都埋怨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困人于险隘之地;不攻击不成行列的敌人。"子鱼驳他说:"用兵以制胜为大功,怎么可以墨守常道,不求变通呢?一定要依你所说,那就直截了当地做他的奴仆算了,又何必跟他交战呢?"
楚成王既已解救了郑国,郑伯以上公之礼宴飨楚王。宴飨结束后,楚王又带了郑伯的两个女儿回国。郑国大夫叔瞻说道:"楚王如此无礼,将来恐怕不得寿终正寝吧!接受宴飨之礼,最后弄到男女无别的地步,由此就足以料定他不能成就霸业了。"
这一年(十三年),晋国的公子重耳经过宋国,襄公由于刚刚被楚国打败,想要得到晋国的援助,所以对重耳非常礼遇,送了他八十匹马。
十四年的夏天,襄公在泓水一战所受的腿伤,终因伤重不治而死。由其儿子成公王臣继立。
成公元年,晋文公即位。三年,宋国背弃了前年与楚国所缔结的和约,而与晋国亲善,因为宋国曾有恩于晋文公。四年,楚成王伐宋,宋向晋紧急求救。五年,晋文公出兵救宋,楚兵退走。九年,晋文公去世。十一年,楚太子商臣弑杀其父成王,代之而自立。十六年,秦穆公去世。
十七年,成公去世。成公的弟弟御,杀害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宋国人则又合力杀其君御,而拥立成公的少子杵臼,这就是昭公。昭公四年,宋国在长丘打败了长翟缘斯。七年,楚庄王即位。
九年,昭公暴虐无道,国人不拥戴他。昭公之弟公子鲍,贤明能干而又敬重贤士。当初,襄公夫人想跟公子鲍私通,公子鲍不肯。夫人为了讨好他,乃帮助他布施恩惠于国人。又借着大夫华元的关系,公子鲍遂做了右师的职位。襄公夫人乃利用昭公出外打猎的一次机会,派卫伯攻杀昭公杵臼。于是公子鲍继立为宋君,这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晋国率领诸侯之兵伐宋,责问弑杀昭公之罪。后来闻悉文公即位,局势很稳定,才退兵。二年,昭公之子借着文公胞弟须的关系,而联合武、缪、戴、庄、桓诸族的族人起来作乱。文公把作乱的人全部杀尽,并放逐武、缪诸族。
文公四年春天,楚国命郑国伐宋;宋国任命华元为统帅。结果,郑国打败了宋国,俘虏了华元。起初,华元将要交战之前,杀羊以犒劳军士。华元的车夫没有分到羊羹,因此怀恨,驰马奔入郑国军中,告以机密,所以宋军才吃了败仗,而郑国也才得以生俘华元。后来,宋国以兵车一百辆,以及装饰好的良马四百匹,去向郑国赎回华元。结果,这些兵车、良马没有全部送达,华元就已逃回宋国来了。
文公十四年,楚庄王围攻郑国;郑伯肉袒出降。于是楚王又释放了郑伯。
十六年,楚国派出的使臣经过宋国;宋国记恨前仇,乃扣押楚国使臣。九月,楚庄王为此出兵围宋。十七年,楚国围宋已满五个月,而仍不解兵。宋国城中,情势危急,而且又无粮食。华元乃趁半夜私自去见楚国的元帅子反;子反报告楚王。楚王问:"城中情形怎么样?"华元答道:"已经到了析破人骨以供炊爨,互换子女以充饥饿的地步了。"庄王说:"这话倒是说得很真实。我军也不过剩下两天的粮草罢了。"基于彼此的诚信,楚国终于罢兵解围而去。
二十二年,文公去世,由其子共公瑕继位。自此开始实行奢繁的葬礼。世之君子,遂讥华元,认为他失了大臣的风节。
共公十年,因华元与楚将子重有私交,同时和晋将栾书也是故旧,所以先后与晋、楚两国订立盟约。十三年,共公去世。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并想杀华元;华元逃往晋国,鱼石阻止他,所以走到黄河就折回来。不久,诛杀了唐山。乃立共公少子成为君,这就是平公。
平公三年,楚共王攻下宋国的彭城,拿它来封给宋国的左师鱼石。四年,诸侯合力杀了鱼石,而把彭城归还宋国。三十五年,楚公子围弑杀其君,自立为灵王。四十四年,平公去世,由其子元公佐即位。
元公三年,楚公子弃疾弑杀灵王,自立为平王。八年,宋国发生大火灾。十年,元公不守信用,用诈计诛杀诸公子。大夫华氏和向氏起而作乱。楚平王太子建前来投奔,亲见诸华氏作乱相攻,乃又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十五年,元公见鲁昭公为了避季氏的气焰而出奔在外(在齐国),十分同情,乃替他四处奔走,想办法护送他回国。没想到,自己却死在道路上。于是由他的儿子景公头曼继立。
景公十六年,鲁国的阳虎,前来投靠宋国。不久,又离开。二十五年,孔子经过宋国;宋国司马桓魋嫉恨孔子,想杀他。孔子乃换下平常所穿的衣服,改变原来的身份与装束,脱险而去。三十年,曹国背弃宋国,又背弃晋国。于是宋国伐曹,而晋国坐视不救,终于灭了曹国,兼并了它的土地。三十六年,齐国田常弑杀齐简公。
三十七年,楚惠王消灭了陈国。这一年,火星居于心宿。心宿属于宋国的分野。景公为此很担忧,因为这是将降灾祸于国君的征兆。司掌星象的子韦说:"有办法可使灾祸转嫁给宰相。"景公说"不行!宰相是我的得力助手,好比是我的手足啊!"子韦又说"那么不妨转移给百姓。"景公说"也不行!国君是需要得到百姓的拥戴的。"子韦又劝道"那么把它转移到岁收上吧!"景公说"更不行,年岁饥荒,百姓穷困,谁还拥戴我做国君呢?"于是子韦再拜说:"天虽高高在上,却是常常聆听地上的人所说的话。现在您有三句堪当君临国家的名言,火星当会受感动,而有所转移。"于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火星果然移开三度,而免了一场灾祸。
六十四年,景公去世。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这就是昭公。昭公也就是元公的曾庶孙。昭公的父亲是公孙纠;公孙纠的父亲是公子褍秦;褍秦便是元公的少子。因为景公杀昭公之父公孙纠,所以昭公怀恨在心,终于杀太子而自立。
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去世。由其子悼公购由继位。悼公在位八年便去世;继由其子休公田即位。
休公在位二十三年去世,由其子辟公辟兵继立。辟公在位仅三年,就去世。复由其子剔成继位;剔成在位四十一年,其弟偃乘其不备,攻击剔成;剔成失败,逃奔齐国。于是偃自立为宋君。
偃为君十一年,自号为"王"。东边,打败了齐国,夺取了五个城池;南边,打败了楚国,夺取了三百里的土地;西边,又打败了魏国军队。从此齐、魏都成了宋国的敌国。而宋君偃却非常骄纵,拿皮盛血,悬挂起来,然后对准它射箭;叫做"射天"。而且又沉溺于醇酒美色。群臣如果有敢进言劝谏的,立即将他射死。于是诸侯都称他为"桀宋"(意思是说:像夏桀王般无道的宋君)。并说:"宋君又重蹈他先祖商纣王的覆辙,不可不加以诛戮。"于是联络齐国,出兵伐宋。宋君偃四十七年,齐湣王联合魏、楚伐宋。杀了宋君偃,灭亡了宋国,而瓜分其领土。
太史公说:"孔子有言:’微子避而去,箕子囚为奴,比干谏而死;殷朝在那时,有三位仁人了。‘《春秋》讥宋国之乱,从宣公废太子而立其弟开始。自此国家连续十代,均不得安宁。到襄公在位的时候,修行仁义,想做诸侯的盟主。其大夫正考父赞美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的盛德大业,以及殷所以兴盛的道理,作成《商颂》。襄公在泓水一仗,是被楚国打败的;但,世之君子,对他还是颇为赞美。原因是:大家有感于中国礼义沦丧,莫不为之痛伤惋惜;而襄公居然能够让天下与其弟,并且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所以才这样地褒扬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