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是这样的:"彼何人斯?居河之糜。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意思是说:"那个谗人是谁呀?他住在黄河的水边。既没有力量,又没有勇气却是制造暴乱的罪魁祸首啊!"献公叫乐官歌咏这首诗,用意是拿它来比喻孙文子居黄河上将作乱。故意让陪侍在旁的孙蒯知道。)乐官曹怀恨献公从前曾经抽他三百鞭,就痛快地歌咏了那首《巧言》诗的最后一章,想借此激怒孙文子,而再借孙文子之手报复卫献公。这事传给孙文子知道后,孙文子跑去见大夫蘧伯玉,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并问蘧伯玉是否可行;蘧伯玉说:"我可不知道呀。"孙文子终于发兵攻献公,逼他下台,献公乃逃奔到齐国去,齐国把他安置在聚邑,于是孙文子和宁惠子共同拥立定公之弟秋为卫君,这就是殇公。
殇公秋即位后,封孙文子林父于宿邑。殇公十二年,宁喜跟孙林父(即文子)因争宠而互相攻讦,殇公袒护宁喜,使宁喜攻孙林父。于是林父逃往晋国。到晋国后又设法让以前出奔在外的卫献公回卫国去。这时献公还在齐国。齐景公听说此消息,就跟卫献公同赴晋国,以谋回卫之计。晋国乃特为献公而兴兵伐卫,又趁卫国危急之际,引诱卫殇公订立和约。卫殇公果然去会见晋平公。晋平公当场就扣押殇公和宁喜,而护送卫献公回国,再立之为君。总计献公逃亡在外共十二年,然后回卫。
献公后元年,杀宁喜。
献公后三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奉命出使,经过卫国,拜会了蘧伯玉和史鰌。季子赞美地说"卫国多君子,其国家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经过宿邑,孙林父特地为季子击磬,季子听了,叹道:"音调很悲凉,听起来没有安乐之感。导致卫国纷乱的,就在此了!"这一年,献公去世,由其子襄公恶继位。
襄公六年,楚灵王召集诸侯,会于申,襄公托病,不去参加。
九年,襄公去世。当初,襄公有个侍妾,地位微贱,襄公宠她,有了身孕,一晚,梦见有人对她说:"我就是康叔,我一定可以使你的儿子做卫国的国君,将来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元‘好了。"这位侍妾醒来,觉得很不寻常,却不知康叔是何许人,私自去问孔成子,成子说:"康叔就是我们卫国的始祖啊!"等到生下来,果然是个男孩,于是才把这件事情的始末告诉襄公,襄公说:"这真是上天所安排的呀!"就取名为元。襄公夫人没生儿子,于是就立元为嗣君,这就是灵公。
灵公五年,公往朝晋昭公。六年,楚国的公子弃疾弑杀楚灵王而自立,这就是楚平王。十一年,卫国发生大火灾。
灵公三十八年,孔子到卫国来。灵公给孔子俸禄,一如鲁国所给的数量。其后,彼此有一点合不来,孔子遂离开卫国,此后,曾再度前来。
灵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聩和灵公夫人南子有冲突,想要杀南子。蒯聩乃与他的党徒戏阳遬谋商:趁上朝的时候,由戏阳遬杀夫人。可是,到了举事的那一天,戏阳遬后悔,没有照计行事,蒯聩好几次使眼色暗示他,结果被夫人发觉,夫人一害怕,就大声高叫"太子要杀我啦!"灵公非常生气。太子蒯聩见状,逃奔宋国,不久又到晋国,投靠赵简子。
灵公四十二年的春天,灵公到郊外去游览,叫子郢替他驾车。子郢——灵公少子,字子南。灵公怪怨太子出奔,乃对子郢说:"我将立你为后嗣。"子郢答道:"我不足以承担社稷的重任,君最好另谋他计。"到了这年的夏天,灵公便去世了。夫人遂命子郢为太子,说:"这是灵公的遗命。"子郢说:"逃亡在外的太子蒯聩之子辄尚在,我不敢承当。"于是卫国人就奉辄为君,这就是出公。
这一年的六月乙酉那天,赵简子为了要送蒯聩回卫国,乃命阳虎找来十几个卫国人,让他们穿着丧服而与太子蒯聩一同返回卫国,装得像是从卫国来迎接太子的模样。于是赵简子堂堂皇皇地送蒯聩回国。卫出公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发兵攻击蒯聩。蒯聩因此不能进入卫国都城,只得进入宿邑以自保,卫君也就此罢兵。
出公辄四年,齐国的田乞弑杀其国君孺子。八年,齐国的鲍子又弑杀其国君悼公。
同一年,孔子从陈国前来卫国。九年,孔文子向孔子讨教军事问题,孔子没有答复他。其后,鲁国迎接孔子回去,孔子于是返鲁。
出公十二年。当初,孔圉文子娶太子蒯聩之姊,生孔悝。孔氏有个僮仆叫浑良夫,容仪英俊。孔文子死后,浑良夫与孔俚之母私通。当时,太子蒯聩在宿邑,孔俚之母差浑良夫到宿邑去见太子。太子对浑良夫说:"你如果能设法让我回卫国,我将来拿两件事来报答你:第一件事是让你做大夫,乘轩车。第二件事是,犯了三次死罪,都可赦免,无所牵涉。"于是就与浑良夫订立盟誓,答允以孔悝之母嫁良夫为妻。这一年(出公十二年)的闰月,良夫偕同太子自宿邑入卫,暂时先停留在孔氏住宅附近的园圃,到了黄昏时分,良夫与太子扮成女人模样,再用巾布把头蒙盖起来,共乘一辆车子,由宦官罗驾车,开往孔氏家。到了大门口,孔氏家臣栾宁问是什么人?答说是姻亲家的媵妾。于是就顺利地进入孔氏家,径至伯姬氏(就是孔悝之母)所住的房舍。吃过饭后,伯姬持着戈矛,走在前面;太子和另外五个人身披甲胄,用车子载着一头公猪(作为盟誓之用),跟随在伯姬的后头,一同前往孔俚的居所。抵达之后,伯姬首先就把孔悝逼迫在房室的边侧一角,使他无处走避。然后强迫他订立誓盟——要他逼出公辄退位而拥立太子蒯聩(因为这时孔氏专政)。最后乃又挟持孔悝登上一座高台,以召集卫国的群臣。这时,孔氏家臣栾宁正准备夜饮,而下酒的炙肉尚未烤熟,忽然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派人去告诉仲由——子路,明陈洪绶绘。
即孔子弟子子路(要他来解救孔悝)。又叫孔氏另一家臣召护紧急备车(准备护送出公辄出奔)。安排已定,炙肉也正好熟了,召护的车子也备妥了。于是把炙肉带到车上,边走边嚼,赶到宫中,护送着出公辄,出奔到鲁国去。
仲由接获消息,急忙赶来。快要进城时,遇着卫大夫子羔(即高柴,孔子弟子)正要出奔。子羔对子路说:"城门已经关闭了!"子路说:"我且要去看个究竟。"子羔说:"已经来不及救了!不要白白地自陷于祸难。"子路说:"我既做孔氏的邑宰,拿他的俸禄,就不应该逃避艰难。"子羔见子路不听,就走了。子路则向前直奔,到达城门时,守门的公孙敢在门内大声对子路说:"不要进来了!"子路觉得这声音好熟悉,说:"你大概是公孙先生吧!你为求一己之利而远避祸难。我则不然,既已食其禄,就一定要拯救他的患难。"这时,正好有使者奉命出城,子路就乘机进入城门,飞奔到孔悝被太子蒯聩所劫持的高台下,对太子说:"太子何必劫持孔悝呢?你即使杀了他,也一定还会有其他的人起来反对你的!"太子不听,子路乃对众人说:"太子一向没有胆量,如果放火焚烧这座高台,他一定会释放孔叔(即孔悝)的。"太子听到这句话,非常恐惧,乃命石乞、盂黡两员部将下台去对付子路。二人拿起戈来就冲着子路刺去,把子路的冠缨戳断了,连缨带冠掉在地上。子路自言自语地说:"君子死,不使冠脱落在地。"乃从容地拾起地上的冠与缨,端正地戴在头上,并且将断了的缨带接续回去,将它系好。正当他结系缨带之际,就被杀了。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内乱,叹道:"唉!高柴会回到我这儿来的(因为他洁身自爱,既侍奉卫出公辄,就不会反颜去侍奉太子蒯聩)。而仲由恐怕就会殉难而死了!(因为他既做孔悝的邑宰,必为孔悝而死,决不会偷生害义的)。"孔子的话,果然都应验了。到了后来,孔悝终于屈服而立太子蒯聩为卫君,这就是庄公。
庄公蒯聩,就是出公辄的父亲,曾逃亡在外国,因埋怨卫国的大夫们不肯迎接他回国即位,所以在元年即位之后,就想把不拥戴他的大臣全部杀掉,蒯聩对他们说:"寡人逃亡在外够久了,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吗?"群臣害怕,想起来作乱,庄公看情势不利,才不敢杀他们。
庄公二年,鲁国孔子去世。
三年,有一次,庄公登上城楼,远远望见戎人的州邑,说:"(我们是姬姓之国,)戎虏怎么就在我们的城外呢?"戎人获悉了这件事,恐惧不安。十月,戎人把这种受威胁的情势告诉赵简子,赵简子于是起兵围卫。庄公乃又再度出奔。卫人改立公子斑师为卫君。后来齐国伐卫,俘虏了斑师,又改立公子起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卫国人石曼专逼逐其君起,起出奔到齐国去。卫出公辄则从齐国回卫再度即位。当初,出公在位十二年,然后出奔,在外居留了四年,才又回国。出公后元年,封赏跟随他一道出奔的大臣。在位二十一年去世。出公的叔父黔,攻打出公之子而自立,这就是悼公。
悼公在位五年去世。其子敬公弗继立。敬公在位十九年去世,由其子昭公即位。这时晋国的韩、赵、魏三氏已很强盛,相形之下,卫国像个微不足道的小侯,附属于赵氏。
昭公六年,公子亹弑杀昭公而代立为君,这就是卫怀公。怀公十一年,公子穨又弑杀怀公而自立,这就是卫慎公。慎公之父,是公子适;公子适之父,就是敬公。慎公在位四十二年去世。由其子声公训继位。声公在位十一年去世,由其子成侯遬即位。
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到秦国去。十六年,卫君再贬爵位而为"侯"。
二十九年,成侯去世,由其子平侯继立。平侯在位八年去世,由其子嗣君即位。
嗣君五年,卫君再度贬降爵位而称"君",仅拥有濮阳之地。
嗣君在位四十二年去世,由其子怀君继位。怀君三十一年,前往魏国朝贡,魏王将怀君囚禁起来,后又把他杀掉。魏王改立嗣君之弟为君,这就是卫元君,原来元君是魏王的女婿,所以魏王立他。元君十四年,秦国攻占了魏国东方的领土,把那块土地设置为东郡。同时把卫国迁徙到野王县去,而把卫国原有的濮阳归并入东郡。二十五年,元君去世,由其子君角继位。
君角九年,秦国兼并天下,自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秦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国从此断绝了宗祀。
太史公说:"我读卫世家历史,读到宣公之太子因妇人之故而被杀,其弟子寿不惜牺牲生命而以天下相让,这一段史实让我深受感动。这与晋国太子申生之不愿揭发骊姬之过相同,都是惟恐陷父于不义,而伤害了父亲的志节。然而最后还是遭受到死亡的命运,这是多么悲怆的事情啊!而世间竟有父子互相杀害,兄弟互相戕灭的,这偏又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