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上)

史记卷三十三

书名:白话史记(上)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1131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周虎林译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文王在世时,旦即恭敬孝顺,笃厚仁慈,异于诸子。到武王即位,旦即经常辅佐武王,担当重大国政。武王九年,东伐商纣,至于盟津,周公亦随行相助。十一年,又伐商纣,至于牧野,周公助武王作《牧誓》。此行攻破殷军,进入商宫。杀纣以后,周公持大斧,召公持小斧,以夹侍武王,并以牲血行祭社之礼,向天帝及殷民昭告纣的罪状。又释放箕子于囹圄之中,封纣子武庚禄父,派管叔与蔡叔辅佐他,以延续殷商的祭祀。当时曾遍封功臣与同姓亲戚,周公旦被封于少昊故墟曲阜一带,称为鲁公。周公不就封地,留在京师佐理武王。

  武王克殷的第二年,天下未定,武王有病不安,群臣恐忧,太公、召公欲就文王庙敬求卜问。周公说:"仅用卜问未可以感周公,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动先王。"于是乃以身为质,预筑三坛,周公北面立于另一坛上,持璧秉圭,祝告于太王、王季、文王。于是命内史作册文以祝告于神说:"你们的长孙武王姬发,勤劳成疾,如你们三王实有保护子孙之责于天,即请以我姬旦代替王发之身。旦之为人能曲尽孝道,又多才多艺,能奉事鬼神。但你们的王发却不像我姬旦这样多才多艺,又不会奉事鬼神。可是他受命于上帝,广有天下,却能使你的子孙安定生活于世界,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敬畏他的。希望不要丧失上天所赐予我们的宝贵国运,则我先王之神灵,亦将永远承祀于宗庙。现在我将就而听命于大龟,你们如果答应我的要求,我将以圭璧奉献给你们,然后回去卜问,等候尔三王之灵透过璧圭而传达的命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只有将璧和圭藏起来不献给你们。"周公既令内史作册祝告太王、王季、文王,即欲代武王发死,随即就三王而卜,卜人都说"吉",开启兆书审视,果然都吉。周公非常高兴,打开藏占兆书的柜子,所见兆书,也都是吉。周公即入宫向武王道贺说:"从占卜的结果来看,我王将不会有什么灾害。旦才受三王大命,将为周谋长远之图,必能眷顾我的诚心而长保天子康安。"周公将策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并诫守者不要妄言。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其后武王崩逝,成王年少,周公恐天下之人闻武王崩逝而背叛,周公乃践天子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此时管叔及其群弟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只得向太公望、召公奭表白心意说:"我之所以不加避忌而代成王摄行政事,实恐天下叛周而亡国,如此将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三王之为天下忧苦已经很久了,虽然至今略有所成,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了将来完成周的大业,所以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不顾流言辅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就封。临行,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已不低了。但是我却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还怕错过了天下的人才,你到鲁国之后,千万小心,不要以拥有其国而骄慢待人。"

  管叔、蔡叔与武庚等后来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并作《大诰》以告天下之人,终于诛杀了管叔与武庚,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遗民,并将这一带土地分封康叔于卫地,封微子于宋地,以便供奉殷商的宗庙祭祀。平定淮夷东边的土地,共费了两年时间才全部完成,诸侯从此都来朝拜周室。此时上天降福,唐叔的田里得到一株异亩同穗的稻禾,即以之献与成王,成王命唐叔送给在东土远征的周公。周公受禾之后,陈述天子之命而作《嘉禾》篇。当东土全部平定后,周公即归报成王,并作了一首诗给成王,这首诗名叫《鸱鸮》,王心虽不服,也未敢责让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自镐京步行到丰邑文王庙,去祭告迁都之事,然后命太保召公先到洛邑去勘察地理环境。其年三月,周公亦亲往洛邑督导营建成周京城的工作,占卜的结果十分吉利,于是即以洛邑为国都。

  成王长大到能临朝听政以后,周公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

  当初周公代成王治天下时,朝诸侯于明堂之位,背着屏风,面向南方而立。当七年还政于成王以后,即北向就臣子之位,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当初成王年少患病,周公即自剪其指爪,丢到河里以祝告神明说:"帝王年少不懂事,干犯神命的是我周公旦。"祷告完后,同样将册文藏在内府。成王病愈。后来成王当政,有人诬告周公,周公只得逃到楚地。成王打开内府,看见周公当年祷告的册文,才泣请周公回朝。

  周公回朝后,恐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流于荒淫怠佚,于是作《多士》篇、《毋逸》篇以谏戒成王。《毋逸》篇说:"为人父母的,创业时间多长而久,子孙却骄傲奢侈,忘了祖先的困苦,很快就丧亡其家,为人子弟者,能不谨慎吗?从前殷王中宗,为人严谨恭敬,以敬畏天命自律,治理人民的态度也戒慎恐惧,不敢荒废自安,所以中宗当政长达七十五年。到了高宗武丁,因为久居民间,与百姓共事稼穑,深知民间疾苦,当他即位以后,因其父丧,乃有居丧三年不言的孝行,丧毕发言,天下皆喜,治国时不敢荒废自安,努力建设国家,不论贵贱大小,万民皆和,所以高宗享国五十五年。到祖甲的时候,因其兄祖庚为王不道,武丁欲废长立少,祖甲以此为王甚觉不义,乃逃亡民间,深知百姓所依惟有仁政,故当朝后能安抚众民,即鳏寡孤独亦不敢侮慢,所以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多士》篇说:"自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无不率循先祖光耀的明德,因此这些帝王无不德配上帝,君临天下者,后来到纣王嗣位时,荒诞淫佚,既不明天理,也不顾人民的教化,以致君民皆有罪当诛。""周多贤士,文王勤劳国政,每天到了中午,都没空吃饭,因此享国五十年。"周公就用这些话来警戒成王。

  成王居于丰京,天下太平,但周室的政府组织还没有上轨道,于是周公作周官,分别官府的职掌。又作《立政》篇说明治国设官之道,以利百姓,百姓皆悦。

  周公在丰京,病危将死,说道"我死后一定要将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心怀谦让,葬周公于毕邑,随文王墓葬,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其臣下。

  周公死后,秋天尚未收获,忽有暴风雷雨,将稻禾都吹倒了,大树也连根拔起。朝中上下大为恐慌。成王与大夫们穿上朝服,启开金縢书,于是看到当年周公在武王重病时,祷告愿以身为质,代武王而死的简书。二公及王于是问曾跟从周公请命的史百执事,史百执事说"真有此事,以前周公命我不要说出去。"成王手持简书,感动得哭了起来,并说"从现在起,可以不必再求占卜了。从前周公为我王室辛勤劳苦,因我年少无知,现在上天以其威严大动风雷,彰显周公的恩德,我应设郊天之礼以迎其神,行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成王于是举行郊天之礼,天即下雨反风,倒下的稻禾,又都挺立起来,二公命国中百姓,凡为大树所压倒的稻禾,先将树扶起,再拾起稻禾。于是当年五谷大大丰收。从此成王命鲁国君可以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并可祭祀文王。鲁国之所以保有这种天子的礼乐祭祀,乃是成王褒扬周公恩德的结果。

  周公死后,其子伯禽先前已受策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初受封到鲁国,经过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报告治理鲁国的成果。周公说:"为什么这样慢才将国家治好呢?"伯禽说:"我到鲁国后,即着手改变当地的风俗,因革民间的礼制,丧事三年才除服,所以结果比较慢。"当时太公亦封于齐国,五月即向周公报告治政成果。周公说:"为什么这样快就将国家治好了呢?"太公说:"我简化了齐国君臣之间的礼仪,政事也顺从民间的风习,所以结果很快。"等到后来听到伯禽报政的迟缓,就慨叹说:"唉呀!鲁国将来一定会北面臣服于齐了。一国的政事若不简化易行,百姓就不肯亲近,若为政之道能平易近人,那么民心一定会自然归向于政府的。"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作乱,淮浦之夷与徐州之戎亦乘机起来造反。于是伯禽率军讨伐于肸邑,作《肸誓》以约束军旅百姓,内容是:"准备你们的马甲和头盔,一切都要作妥善的安排。不可伤害那些从牢栏内放出来的牛马,也不要让它们走失。如果不幸走失了牛马,男女奴隶也逃跑了,不要擅离岗位去追赶,只要恭敬地来报告。所有的军士们都不可以强夺豪取,也不可以翻越墙垣去偷窃财物。我鲁国东西南三面近郊和远郊的人民,准备好牛马的刍草和人吃的干粮,以及筑墙用的木板,数量要丰富,我要在甲戌那天建筑碉堡去征伐徐州的戎人,谁要是不听从这命令,将受到最严重的惩罚。"作完《肸誓》后,不久即平定徐戎安定鲁国。

  鲁公伯禽死后,其子考公酋继位。考公在位四年而亡,立其弟熙为君,称为炀公。炀公曾建筑茅阙门,在位六年而亡,其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在位十四年,其弟■杀幽公而自立,称为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逝世,其子厉公擢继位。厉公在位三十七年逝世,鲁人共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在位三十二年逝世,其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因荒淫无道被放逐到彘邑,由召公定公共治理国政。真公二十九年,周宣王即天子位,三十年,真公去世,其弟敖继位,是为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亲率长子括、幼子戏往西朝见周宣王。宣王喜欢幼子戏,想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周大夫樊仲山父劝谏宣王说:"废除长子而立少子,是不顺长幼秩序的行为,不顺长幼,必定干犯君王大命,犯了君王的大命,一定会被诛杀,因此天子出令不可不守礼秩,如果令而不行,则王政无法建立;若百姓勉强行令而不顺,则人民将背弃主上。凡居下位者侍奉上位者,年少者侍奉年长者,就是顺秩序的行为。现在天子封建诸侯,却立其国的少子为嗣,等于是教百姓故违君命。如果鲁国就此听命,诸侯纷起效法,则王命必无法顺行,如鲁国不从而诛了少子,等于是诛王命,诛杀他是犯错的,不诛他也是犯错的,还是请我王考虑考虑。"宣王不听,终于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夏天,武公回国后去世,戏立为王,是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的儿子伯御与鲁人联合杀掉懿公,而立伯御为鲁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派兵攻打鲁国,杀其君伯御,并问鲁公子中是否有能领导驯服诸侯者,欲立以为鲁君。樊穆仲又说:"鲁懿公的弟弟称,为人恭逊敬神,谨事长老,处事行法,必咨询于旧有的教训与成规,不违背其所咨询的结果。"宣王说:"很好,如此必能驯服治理其百姓。"于是即立称于宣王祖父夷王之庙,是为孝公,从此以后,诸侯经常违抗王命。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反叛周室,不久,犬戎杀了幽王,秦被列为诸侯。二十七年,孝公去世,其子弗湟继位,是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晋人将其君王昭侯杀了。四十五年,晋人又弑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去世,其庶夫人所生的长子息姑,摄政当国,治理国事,是为隐公。当初惠公的元配夫人没生儿子,惠公继室声子却生下息姑,息姑年长后,为其娶妇于宋,宋女到了鲁国,惠公因其美色而夺为自己的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允,并将宋女升为夫人,以其子允为太子。当惠公去世后,因为允的年纪太小,所以鲁人共同拥立息姑代理国政,不称之为即位。

  隐公五年,到极远的棠地视察捕鱼情况。八年,与郑国互换天子祭泰山的汤沐邑祊与许田,君子以为非礼而加讥刺。

  十一年冬,公子挥向隐公进谄言说:"百姓们都以你的当政而称便,请你就正式继位为君吧!让我去将子允杀了,然后请你封我为相。"隐公说:"有先君的遗命在,我因为允年少而暂代国政。现在允已经长大,我正想经营菟裘之地以做宫室而终老,再将国政交还给子允。"挥怕子允将来听到此事会反杀他,于是又回头向子允说隐公的坏话,他说"隐公打算正式继位,将你除去,请你早作打算,让我为你去杀了隐公吧!"子允答应了他。十一月,隐公祭祷钟巫,在社圃园里斋戒,然后住在大夫■氏之馆。挥即派人到■氏家中弑了隐公,而立子允为君,是为桓公。

  桓公元年,郑国再以璧玉贿赂鲁国,易得天子的许田。二年,以宋国贿赂的郜鼎迁于太庙,君子以为非礼而加讥刺。

  三年,派挥到齐国去迎娶齐女为夫人。六年,夫人生了个儿子,与桓公生日相同,所以取名为同。同长大后,被封为太子。

  十六年,桓公与诸侯盟会于曹,商议伐郑,迎入郑厉公。

  十八年春,桓公又作出国远行的准备,将与夫人到齐国去。大夫申繻极力劝止,桓公不听,即到齐国。齐襄公私通桓公夫人,桓公因夫人的行为而大怒,夫人即转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设宴款待桓公,桓公饮酒醉,齐侯派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并使彭生批折其胁骨,将桓公杀死于车上。鲁人即向齐君请命说:"我们桓公因畏惧君王的威势,不敢安居,亲自到贵国去修订盟好之礼,礼成而人不返,自不得归罪他人,希望能将彭生杀了以便在诸侯之间除去此种丑闻。"齐人于是杀掉彭生以取悦于鲁,鲁立太子同为君。是为庄公。庄公的母亲鲁桓公夫人即留住齐国,不敢再回鲁国。

  庄公五年冬,鲁伐卫,迎卫惠公。

  八年,齐公子纠前来投奔。九年,鲁人想将公子纠送回齐国为君,但行动却比桓公小白慢了一步,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只得赶紧杀了公子纠,召忽忠于子纠,亦从而身死。齐人又告鲁国,希望活捉管仲。鲁人施伯说:"齐国希望获得管仲,并非要杀他,是打算重用他,重用他以后将来就成为鲁国的祸患,不如将他杀死,以其尸体送回齐国。"庄公不听,即囚禁管仲送往齐国,齐人即以管仲为相。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在柯邑与齐桓公盟会,曹沫以武力劫持齐桓公,要求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盟毕释放桓公,桓公本想背约,由于管仲劝阻,齐国终将侵鲁的土地归还。十五年,齐桓公始称霸于诸侯。二十三年,庄公到齐国去观察祀社礼的军事演习。

  三十二年,当初庄公筑台时曾到大夫党氏家,看见党氏的女儿孟任,非常爱悦,答应娶她为夫人,于是孟任即割臂与庄公盟。后来孟女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斑,斑长大以后,爱上了大夫梁氏的女儿,有一次去看望她,正好养马的贱人荦从墙外和梁女嬉戏,斑愤怒地鞭打荦。庄公听到此事后说:"荦这个人很有力气,最好将他杀掉,不可只鞭打他就算了。"但斑却没能将他杀掉。正好庄公得病,此事即延搁下来。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弟叫庆父,次弟叫叔牙,三弟叫季友。庄公曾娶齐女哀姜为夫人,哀姜没生

儿子。哀姜女弟名叫叔姜,却为庄公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开。庄公没有嫡长子继位,既爱孟女,就想立他所生的儿子斑为君。庄公病重时,曾向他的二弟请问继位人选的事,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乃是鲁国的惯例,庆父还在,可以由他继承,君王何必忧虑。"庄公担心叔牙要立庆父,回头又问季友。季友说:"让我以生命为誓来拥立子斑。"庄公说:"刚才叔牙说要立庆父,你看怎么办?"于是季友以庄公之命为由,命叔牙暂住鲁大夫针巫氏家中。使针季强迫叔牙喝下毒酒,并说:"喝下此酒,则将有子孙为你祭祀,否则将死而无后。"叔牙于是喝下毒酒而死,鲁人乃立其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这天,庄公去世,季友终立子斑为君,一如庄公所命。子斑即在党氏家中侍丧,尚未入宫。

  起初庆父曾与哀姜私通,想立哀姜娣所生的儿子开为君。当庄公死后季友却立子斑,因此十月己未,庆父即派马夫荦在党氏家中将子斑杀死。季友逃奔到陈国去,庆父终以庄公子开为君,是为湣公。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私通更为密切。哀姜与庆父暗中商量杀湣公而立庆父。庆父即派卜齮暗杀湣公于武宫门口。季友听到此事,就从陈国和湣公的弟弟申转往邾国,请鲁大夫迎他为君。鲁人想将庆父杀掉。庆父惶恐,逃奔到莒邑。于是季友拥子申回国,立以为君,是为釐公。釐公也是庄公的幼子。哀姜在惶恐中逃奔到邾国。季友行贿莒人,要求捕捉庆父,庆父因此被遣回国,季友派人去杀庆父,庆父要求让他出国亡命,没被接受,于是派大夫奚斯去转告他,奚斯哭着前往。庆父听到奚斯的声音,知道不免,即自杀而死。齐桓公听说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及鲁国,于是从邾将她召来杀掉,并将尸体送回鲁国,鲁釐公要求以厚礼下葬。

  季友的母亲原是陈国女子,因此他逃亡时投靠陈国,而陈国也因故极力帮助送季友与子申回鲁。季友将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使人占卜吉凶,卜者说:"生下的将是个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友,长大后将为朝廷执政,辅佐公室。如果季友死了,则鲁国也将没落。"当他生下来以后,手掌上的纹路很像友字,于是即取名为友,号称成季。他的后人就称为季氏,庆父的后人称为孟氏。

  釐公元年,以汉阳与鄪二邑封给季友,并且担任宰相。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与卓子。齐桓公率釐公一起去讨平晋乱,直到晋国的高梁才回来,立晋惠公为君。十七年,齐桓公逝世,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逝世,其子兴继位,是为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弑了他的父亲成王,代立为楚王。三年,文公朝见晋襄公。

  十一年十月甲午,鲁人击败翟国于咸地。俘获了长翟乔如,鲁大夫富父终甥用戈刺他的咽喉,将他杀死,并将他的头埋在子驹门附近,而以乔如这个名字作为儿子之名,以纪念战功。

  当初还在宋武公的时代,长翟国鄋瞒派兵攻打宋国,司徒皇父率军防御,在宋国境内的长丘打败了翟军,俘获长翟缘斯。晋国灭路时,曾俘获乔如的弟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攻打齐国,齐国王子城父俘获了乔如的另一位弟弟荣如,将他的头埋在北门。卫人也曾俘获其弟简如。鄋瞒因此亡国。

  十五年,季文子出使于晋。

  十八年二月,文公逝世,文公原有二妃,长妃是齐国女子,名叫哀姜,生下两个儿子叫做恶与视;第二个妃子叫做敬嬴,很受宠幸,生子名俀。俀私下侍奉襄仲,襄仲想立他为君,叔仲说"不行!"襄仲即请齐惠公帮忙,惠公新立,想拉拢鲁国,就答应下来。冬十月,襄仲杀子恶与视而立俀为君,是为宣公。哀姜逃回齐国,哭着经过闹市,说"天啊!襄仲真是惨无人道,杀死嫡子而立庶子。"街上的人听到都跟着一起哭,因此鲁人就叫她做哀姜。从此鲁国的公室逐渐衰微,而三桓的势力却愈来愈强大。

  宣公俀十二年(《史记》误为二年),楚庄王的国力日见强大,即率兵围攻郑国,郑伯投降后,又恢复其国。

  十八年,宣公逝世,其子成公黑肱继位,是为成公。季文子说:"使我们蒙受杀嫡子立庶子的恶名而丧失邻国支援的,就是襄仲。"由于襄仲拥立宣公,其子公孙归父于是颇为宣公所宠。宣公打算除去三桓的势力,曾和晋国商量攻打三桓的事。不久宣公去世,季文子愤恨襄仲,逼其子公孙归父出奔于齐。

  成公二年春天,齐国伐鲁,夺取隆邑。夏,成公与晋郤克在鞍邑打败齐顷公,齐即将侵夺我国的土地归还。四年,成公到晋国去访问,晋景公对鲁国的态度不敬。鲁君想叛晋而与楚合,因臣子力谏,才作罢。十年,成公又到晋国去。晋景公恰好逝世,晋人顺便留成公下来送葬,鲁史讳而不言。十五年,成公与吴王寿梦会于钟离。

  十六年,叔孙乔如告晋求援,想杀掉季文子。因为文子做人处事皆得其宜,晋人不肯答应。

  十八年,成公逝世,其子午继位,是为襄公。当时襄公才三岁。

  襄公元年,晋国立悼公为君,去年冬季,晋栾书将其君厉公杀死。四年,襄公朝见晋悼公。

  五年,季文子去世,他的生活向来就很俭仆,家中没有穿绸帛的妻妾,马厩中没有吃粟的肥马,府库中更没有值钱的金玉,但他却连续担任宣公、成公、襄公三朝的宰相。君子赞美他的德行说:"季文子真是个廉洁而忠心的大臣啊!"

  九年,与晋军联合攻打郑国,晋悼公为襄公在卫国的祖庙中行成人的冠礼,季武子从旁攘助,假借钟磬而行冠礼。

  十一年,三桓氏将鲁三军分而各得一军。

  十二年,往晋国朝拜。十六年,晋平公即使。二十一年,又去朝见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诞生。

  二十五年,齐国崔杼杀其君庄公,立庄公的弟弟为景公。

  二十九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到鲁国来,求问周室的礼乐,得知全部奥义,鲁人对他都很尊敬。

  三十一年六月,襄公逝世。同年九月,所立的太子也死了。鲁人即立齐归(襄公夫人敬归之娣)所生的儿子稠为君,是为昭公。

  昭公十九岁,还很幼稚。叔孙豹不想立他,说"太子死后,还有同母所生的弟弟可立,如无母弟,才立庶子之长。年岁如果相同,就选择比较贤能的,如果同样贤能,就以占卜的结果来决定。现在裯不是嫡系的继承者,而且守丧期间,心中毫无哀戚之感,反有喜悦之色,如果真立他为君,必为季氏所忧。"季武子不听,终究还是立他为君。当襄公下葬时,昭公态度随便,居然三次更换丧服。君子批评此事说"这种行为是不得善终的。"

  昭公三年,往朝晋君至于河岸,晋平公辞谢请回,鲁人深以为耻。四年,楚灵王大会诸侯于申邑,昭公托病故意不去。七年,季武子逝世。八年,楚灵王即章华台召见昭公,昭公亲往致贺,楚人赐昭公一件珍宝(大曲之弓);但不久又后悔,设法诈取回去。十二年,又往朝晋君于河,晋平公辞谢请回。十三年,楚公子弃疾杀其君灵王,代之而立。十五年,朝晋,晋人留鲁昭公送晋昭公的葬礼,鲁人深以为耻。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到鲁国的边境狩猎,顺便入鲁求问礼制。二十一年,又朝晋至河,晋人辞谢请回。

  二十五年,春天,有奇禽鸜鹆飞到鲁国来筑巢,鲁大夫师己说:"文公与成公的时代,有童谣说:’鸜鹆鸟如果到中国来筑巢,君王就要出居到乾侯,鹳鹆如果到中国来定居,君王就要出奔到远方的边野。‘

  有一回,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以皮革为鸡护胸,郈氏则在鸡足距上包裹金属利刃,互不相让。季平子很生气,即派兵侵夺郈氏的土地,郈昭伯也愤恨季平子的行为。臧昭伯的弟弟臧会曾伪造诬谗陷害臧氏,因此躲在季氏家,臧昭伯反将季氏家人囚禁。所以季平子又愤恨臧氏,即囚禁郈氏家中的老臣。臧郈氏于是联合告难于昭公。昭公九月戊戌,攻伐季氏而入其邑。平子登上楼台要求说:"君王听信谗言,没有细察我的过失,就要前来杀我,希望能免除一死,让我出奔到沂水去。"昭公不答应。又要求关在鄪邑,也不答应。最后再要求以五辆兵车出亡,也不答应。大夫子家驹说:"君王还是答应他吧!鲁国的国政为季氏把持已经很久了,他们的徒党很多,这些徒党将会合谋来对付你的。"昭公还是不听。郈氏说:"一定要将他杀了。"叔孙氏的家臣戾向他的徒党说:"季孙氏的存在与否,哪方面比较有利?"徒党都说:"没有季氏,就等于没有叔孙氏。"戾又说:"既然如此,我们去救季氏!"于是即将昭公的军队打败。孟懿子听说叔孙氏战胜,也将郈昭伯杀了。郈昭伯当时正为昭公伐季氏的事被派到孟氏家去,因此孟氏很容易地就将他杀了。此时三大家族联合起来攻打昭公,昭公只得出奔。己亥,昭公逃到齐国。齐景公说:"让我以两万五千家的土地送你。"子家说:"抛弃周公的王业而臣服于齐,可以这样做吗?"因此才没有接受。子家又说:"齐景公为人不讲信义,不如早点到晋国去。"昭公不听。叔孙氏到齐国去会见昭公,回鲁后,又去见平子,平子的态度十分恭逊。本想迎回昭公的,但因孟孙、季孙后悔,才没去做。

  二十六年春,齐国攻伐鲁境,夺取郓邑,让昭公居住。夏,齐景公打算送昭公回国,令手下不可接受鲁人的贿赂。鲁大夫申丰、汝贾却暗中送齐臣高龁、子将八万斗粟。于是子将即向齐侯说:"鲁国的群臣不能侍奉鲁君,其中原因十分怪异。宋元公为鲁君之事到晋国去请求纳公,却死在半路上。叔孙昭子也设法迎入其君,结果无病而死。不知究竟是天要抛弃鲁国呢,还是鲁君得罪了鬼神,希望君王暂时等着看?"齐景公听从了这个建议。

  二十八年,昭公往晋国去请求帮他回国。季平子暗中贿赂晋国六卿,六卿接受季氏贿赂后,即谏晋君,晋君才决定不纳鲁君,而让昭公客居于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又回到鲁郓邑,齐景公派人给昭公一封信,称昭公为"主君",比于大夫,昭公以此为辱,又由郓出居于乾侯。三十一年,晋人想送昭公回国,召季平子来商量,平子穿着布衣,赤脚行走,表示内心十分忧戚,然后凭借六卿的关系向晋君道歉,六卿即向晋君说:"晋虽欲纳昭公入鲁,奈何鲁众不从。"于是晋人才没送昭公回国。三十二年,昭公客死于乾侯。鲁人共立昭公的弟弟宋为鲁君,称为定公。

  定公继位后,赵简子问晋国史官蔡墨说:"你看季氏会衰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衰亡。季友对鲁国有很大的功劳,曾被封于鄪,又命为上卿,到文子、武子的时代,又累世广增家业。鲁文公逝世时,东门遂襄仲杀嫡子而立庶子为鲁君,鲁君因此丧失掌国大权,国政为季氏所把持,到现在已经历四君了。百姓不知君王为谁,何以治国?因此凡做君王的,对于政权名爵要特别谨慎,不可轻易假人。"

  定公五年,季平子逝世,阳虎以私愤囚禁季桓子,双方订盟后才释放他。七年,齐军攻我边境夺取郓邑,作为鲁阳虎的封邑而从政。八年,阳虎想将三桓家的嫡系继承人全部杀了,而改立他所要好的庶子代立为大夫;用车子载季桓子行,想乘机将他杀掉,桓子用诈谋欺骗脱身。三桓氏于是联合攻打阳虎,阳虎只得逃到阳关去。九年,鲁人攻打阳虎,阳虎逃到齐国,不久又投奔晋国权臣赵氏。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盟会于夹谷,孔子为攘助,齐人想暗袭鲁君。孔子按礼仪登阶,责齐用淫乐,齐侯畏惧而止,并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以谢罪。

  十二年,定公命仲由毁掉三桓的城墙,并收拾兵革武器。孟氏不肯堕毁其城,定公即派兵前往攻打,却因攻不下来而罢。季桓子接受齐国所赠的女乐班,君臣共观,废朝礼三日,孔子气得离开。

  十五年,定公逝世,其子将继位,是为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去世。六年,齐田乞弑了幼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国势日强,率军攻打齐国,到鲁国边界时,向鲁人索取一百条牛,季康子派子贡去说服吴王与太宰嚭,以礼节道义斥责他们。吴王说:"我们生长吴国,断发文身,不知中国的礼仪。"鲁人坚持的结果,什么也没送。

  八年,吴国为邹而伐鲁,打到国都的城门下,才订盟离去。齐国也来攻打我国,夺取了三国城邑。十年,鲁国攻打齐国南边。十一年,齐国又来攻打鲁国。季氏用冉有建立不少战功,于是想到孔子,孔子即从卫国回到鲁国。

  十四年,齐国的田常弑杀其君王简公于徐州。孔子请哀公派兵去攻打田常,哀公不听。十五年,派子服景伯和子贡出使于齐,齐国即归还侵鲁的土地。田常初任齐相,打算广结诸侯。

  十六年,孔子逝世。

  二十二年,越王句践消灭了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去世。夏,哀公因三桓的势力而忧虑,想利用诸侯来劫夺三桓的武力,三桓也怕哀公发难。以致君臣之间的隔阂愈来愈大。有一回,哀公到陵板去视察,在街道遇见孟武伯。哀公说:"请问我能不能得到善终?"孟武伯回答说:"不知道。"后来哀公想利用越人来攻打三桓。八月,哀公访问有山氏。三桓攻打哀公,公即奔逃于卫,又转奔于邹,最后逃到越南。鲁国人又迎接哀公回国,死在有山氏的家中。其子宁继位,是为悼公。

  悼公之时,三桓势力远胜公室,鲁君有如子侯,比三桓之家地位还要低下。

  十三年,三晋权臣灭了智伯,瓜分晋国土地。

  三十七年,悼公逝世其子嘉继位,是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去世,其子显立,是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去世,其子奋继位,是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去世,其子屯继立是为康公。康公九年而亡,其子匽继位。是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去世,其子叔继位,是为平公,当时六国都已各自称王。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逝世。二十二年,平公逝世,其子贾继位,是为文公。文公元年,楚怀王客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逝世,其子雠继位,是为顷公。

  顷公二年,秦国攻下楚国的郢都,楚顷王东迁到陈。十九年,楚国攻打鲁国,夺取了俆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消灭了鲁国。顷公逃亡到卞邑,贬为庶人,鲁宗庙祭祀断绝,国家灭亡,后来顷公死在柯邑。

  鲁国自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四代。

  太史公说:"我听孔子这么说:’鲁国的道德风气真个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当今洙泗间的人们,年幼的扶持年老的渡河,后者看到前者面露痛苦的表情,心中不免感觉不安,因而常有和幼年人争辩不已的景象出现,这充分表现:往日伦常揖让的善良风尚已经不复存在。‘在闵公时代,庆父和叔牙间发生的种种史实,真是混乱的不得了!还有隐公和桓公争夺继承的情形;襄仲杀嫡子立庶子的事件;以及鲁国三个强力卿士,一方面对昭公北面称臣,却又各自率领士卒去攻击昭公,昭公最后只好出奔到齐国去。尽管如此,可是他们这许为人,由于受过周公礼教的熏陶,对揖让的礼节,却又一个个都遵行不逾。说到君臣间行事的种种,真是既特殊而又反常啊!"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上)》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