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遗失了王舟。光心中畏惧,乃率领余众偷袭楚军,又重获王舟才回师。五年,楚国的逃亡之臣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来,公子光以宾客之礼接待他。公子光是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共有兄弟四人,应当顺兄弟之序传位给季子。季子既然不愿意接受国君之位,而光的父亲先于其他兄弟即位,现在既然不能传位给季子,光就应当继位。因此他就暗中交纳贤士,想要找机会袭杀王僚。八年,吴国派遣公子光领兵攻伐楚国,打败楚国军队,迎接楚国故太子建的母亲于居巢而回师。并乘胜北伐,又打败了陈、蔡两国的军队。九年,公子光再度攻伐楚国,攻下居巢、钟离两邑。原先,楚国边邑卑梁氏的处女和吴国边邑的妇女为采桑叶而起争执,两女的家里因此愤怒而互相攻灭,两国边邑的官长知道了,也因此愤怒而互相攻打,吴国的边邑被楚国所攻灭,所以吴王一怒之下,就派兵伐楚,攻下上述两个都邑而去。
伍子胥刚逃奔到吴国来的时候,劝谏吴王僚,告诉他攻伐楚国的好处。公子光却说:"胥的父亲、哥哥都被楚国所杀死,他只是想借伐楚为自己报复私仇罢了,对我们吴国并没有什么好处可言。"这时伍员才了解光别有企图,就找到一个叫专诸的勇士,把他推介给光,光很高兴,就以宾客之礼来接待伍子胥。子胥乃退处于田野耕作,以等待专诸举事。
十二年冬,楚平王去世。十三年春,吴国想要趁楚国有国君之丧的机会去攻伐楚国,派遣公子盖余、烛庸领兵攻围楚国的六、灊两邑。并且派遣季札到晋国,去观察诸侯的反应。不料楚国却派兵断绝了吴兵的后路,吴兵因此回不来。这时吴国公子光就说:"这一大好机会,不可轻易失去啊!"告诉专诸说"此时不求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再得到呢?我才是真正国君的后代,按理应该即位,我想要趁此机会求得君位。将来季子虽然回国,料想并不会废除我的君位。"专诸说:"可借此机会杀死王僚,他的母亲年纪已老,儿子还很幼弱,而两个公子正领兵去攻伐楚国,却被楚国断绝了后路。如今吴国在国外已经被楚国所困陷,在国内又没有忠诚正直的臣子,如此将对我们的行事无可奈何。"光说"我的身体即是你的身体,一切都托付给你了。"四月丙子,光预先在地下室埋伏了带甲的兵士,而邀请王僚到家宴饮。王僚派兵陈列在路途上,从王宫一直到光的家里,门户、阶梯、席位上都布满了王僚的亲信人员,又有持刀带剑的卫士在两旁护卫王僚。公子光假装脚痛,进入地下室,派遣专诸在烤鱼中藏了匕首,把鱼呈给王僚,突然快速地抽出匕首刺杀王僚,而他自己也被刀剑当胸刺杀,终于杀死了王僚,公子光于是继位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就任命专诸的儿子为卿,以为报答。等到季子回来,就说:"如果能让先王的祭祀不至于废绝,人民不至于没有国君,社稷之神能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国君了,我还敢责怨谁呢?也只有哀悼死者,侍奉生者,以顺应天命了。这祸乱并非由我引起,谁即位为君,我就顺从于谁,这是先人所遵循之道啊!"于是就到王僚的墓前报告出使的经过,并且向王僚哭祭,然后复居本来的职位,等待阖闾所交托的任务。吴国公子烛庸、盖余两人本来是率兵被包围在楚国,听说公子光杀了王僚,自立为君,就率领军队投降楚国,楚国封他们于舒邑。
王阖闾元年,任命伍子胥为行人,参预国家大政。楚国杀了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也逃奔到吴国来,吴国任命他为大夫。三年,吴王阖闾与子胥、伯嚭领兵攻伐楚国,攻下舒邑,杀死吴国的逃亡将领两公子。光想要计划趁机攻入楚国国都郢都,将军孙武说"如今人民征战劳苦,恐怕行不通,不如稍作等待。"四年,又去攻伐楚国,攻取六与灊两邑。五年,派兵攻伐越国,把越国打败。六年,楚国派遣子常囊瓦攻伐吴国,吴国派兵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国军队,占取楚国的居巢而回师。
九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还不到攻进郢都的时候,现在是不是已到时候了?"两人回答道:"楚国的将军子常为人贪心不足,而唐、蔡两国都怨恨他,君王如果一定要大举兴兵去攻伐楚国,一定要得到唐、蔡两国的协助才行。"阖闾采纳他们的意见,发动国内所有的军队,与唐、蔡两国共同西向攻伐楚国,一直到达汉水边。楚国也派兵抵御吴军,两国军队隔着汉水排列阵势。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想要先发动攻势,阖闾不答应。夫概说:"君王已经把军队交托给我,军事行动最好能先占取有利的时机,吴王阖闾死后葬于虎丘,图为明仇英所绘《虎阜春晴图》。
又何必再等待呢!"于是就以自己所统领的五千人去攻袭楚军,楚军大败,逃走。于是吴王就纵使军队乘胜追击。等攻到郢都,双方凡五次交战,楚国五次都被打败。楚昭王逃离郢都,投奔到郧,郧公的弟弟想要杀死昭王,昭王就和郧公逃奔到随国。吴国军队攻进郢都,子胥、伯嚭就从坟墓中挖出楚平王的尸体,加以鞭打,来报复杀父祖之仇。
十年春,越国听说吴王在郢都,国内空虚,就趁机攻伐吴国,吴国另外派遣军队去攻击越国。楚国向秦国告急求援,秦国派兵救楚,攻击吴国,吴国军队被打败。阖闾的弟弟夫概看到秦、越两国连败吴军,吴王又停留在楚国不离开,于是夫概就趁机逃回吴国,而自立为吴王。阖闾知道了,才领兵回来,攻打夫概,夫概被打败而逃奔到楚国。楚昭王因此才能在九月又回到郢都,而封夫概于堂溪,是为堂溪氏。十一年,吴王派遣太子夫差攻伐楚国,攻取番邑。楚国恐惧,因而从郢迁都到鄀。十五年,孔子担任鲁相。十九年夏,吴国派兵攻伐越国,越王句践在携李迎击吴军。越国派遣敢死队挑战,敢死队员排列成三行,冲向吴军,高声叫喊而自杀身死。吴兵感到很怪异,争相旁观,越国就趁此机会去攻伐吴兵,在姑苏将吴国打败,吴王阖闾的手指因此受伤,军队撤退到离姑苏七里的地方时,吴王终于伤发而死。阖闾临终,遗命立太子夫差为君,对他说"你会忘了句践杀死你父亲的仇恨吗?"夫差回答道:"绝不敢忘。"到了第三年,才报了越国的杀父之仇。
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讲习战射之道,时时刻刻以报复越仇为念。二年,吴王派出所有的精兵去攻伐越国,在夫椒把越国打败,报复了在姑苏战败之耻。越王句践领着带甲的兵士五千人退守于会稽,派遣大夫文种透过吴太宰嚭向吴国求和,请求把国政交给吴国,而自己愿意屈身为奴仆,作为求和的条件。吴王准备答应,伍子胥劝谏道:"以前有过氏杀死斟灌国君,而又攻伐斟寻,消灭了夏后帝相。帝相的妃子后缗那时正有孕在身,逃到有仍,而生下少康。少康担任有仍的牧正,有过又想杀死少康,少康逃奔到有虞。有虞氏追念夏德,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而封他于纶,只有十里见方的田地,五千人的部众。后来就以此收聚夏朝的遗民,修整夏朝的官职。派人去诱引有过氏,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夏禹的绩业,继续夏朝的祭祀,承受天命为帝,重整夏朝的版图故地。现今吴国并不如有过氏的强盛,而句践的势力又远超过少康,现在如果不借这个机会把他消灭,又要去宽容赦免他,将来再想要消灭他,不就很困难吗?而且句践的为人,能够忍受辛勤劳苦,如今不把他消灭,将来一定会后悔不及的。"吴王不肯接纳而听从太宰嚭,终于答应越国求和,与越国订立盟约而退兵离去。
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去世,而大臣争权,新君的势力又微弱,就起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句践饮食不讲求多味,衣着不讲求多彩,生活俭朴;又去哀悼死者,慰问疾患,而且想要动员其人民。他如不死,必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现在越国就有如我们的心腹之疾,而君王不先加处理,却反而致力于攻伐齐国,如此做法不是很荒谬吗?"吴王不肯听从他的劝谏,就北伐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败。到达缯邑,召见鲁哀公,向鲁国要求供应百牢,季康子派遣子贡以周礼劝说太宰嚭,这件事情才平息下来。吴王因而留在齐、鲁两国南面的边境巡行。九年,为驺国去攻伐鲁国,到了鲁国,与鲁国订下盟约才退兵而去。十年,又借此机会攻伐齐国而回。十一年,又派兵北伐齐国。
越王句践率领他的部众朝见吴王,呈献吴王很多的财货,吴王非常高兴。只有伍子胥心中忧惧,说道:"这种作为是表示越国将要背叛吴国了。"因此就劝谏吴王说:"越国是我们的心腹之患,现在我们对齐国已经完成心愿,可是两国的风土习俗不同,我们虽然得到齐地,却有如得到石田一般,无法耕作。而且《盘庚之诰》说’行事如有失坠差错,将会被消灭无遗。‘以此作为警惕,商朝因此兴盛。"吴王不肯听纳。派遣子胥出使到齐国,子胥就把他的儿子嘱托齐国大夫鲍氏照顾,回来向吴王报告出使经过。吴王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给了子胥属镂之剑,要他自杀而死。伍子胥临死之前说:"我死了之后,就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使它长成之后,可以制造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放在吴国国都的东门上面,让它将来可以看到越国消灭吴国。"
齐国的鲍氏杀死齐悼公,吴王知道了,在军门之外哭悼了三天,然后就走海道去攻打齐国,齐人打败吴军,吴王才领兵回国。十三年,吴国征召鲁、卫两国国君,会于橐皋。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会于黄池,想要称霸中国,以保全周王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践派兵攻伐吴国。乙酉,越军五千人与吴军交战。丙戌,俘虏了吴国的太子友。丁亥,攻入吴国国都。吴人把战败的消息报告给夫差知道,夫差想加以隐瞒,不愿让诸侯各国吴越笠泽之战示意图知道这件事。可是却有人把这消息泄漏出去,吴王非常生气,把来向他报告消息的七个人通通杀死在营幕之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着要当诸侯的盟主,吴王说:"就周王室而言,我为吴太伯的后代,年辈较长。"晋定公说:"就姬姓诸侯而言,我是侯伯,地位较尊。"彼此争论不决。晋国的赵鞅一怒之下,准备率兵攻伐吴国,最后才以晋定公为盟主。吴王已经和诸侯结盟之后,与晋告别,想要去攻伐宋国。太宰嚭说:"虽然可以战胜宋国,但是宋国风土习俗和我们不同,并不适宜我们居处。"才领兵回国。可是太子已被人所俘虏,国内空虚,而吴王在外时间很长久,士卒都疲惫不堪,于是就派遣使者带了贵重的财货送给越国,而与越国讲和。十五年,齐国田常杀死齐简公。十八年,越国国势日益强大,越王句践又率兵在笠泽把吴国军队打败。楚国消灭陈国。二十年,越王句践又攻伐吴国。二十一年,攻围吴国国都。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句践想要把吴王夫差迁徙到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要他居住在那里。吴王说:"我年纪大了,已经无法来侍奉你了。我很后悔当初不听从伍子胥的劝言,使得自己落到今天这么凄惨的地步。"就自杀而死。越国灭亡了吴国,杀死太宰嚭,认为他不忠于吴王,然后班师回国。
太史公评论道:"孔子说:’吴太伯的德性可以说完美到了极点,再三地把天下让给弟弟,使得人民找不到具体的事迹来称赞他。‘我读了古文《春秋》,才知道在中国境内的虞国和在荆蛮之界的句吴原来是兄弟之邦。延陵季子的仁心以及向慕道义的心怀永不休止,能够观察隐微而测知时代的治乱。啊!何况他又是一个多么见闻宏富,博识事物的君子啊!"